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表达研究
1
作者 曾国勇 李银 +1 位作者 丁卫江 黄卫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MHC-Ⅰ)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15例IIM患者(IIM组,多发性肌炎14例、皮肌炎1例)、23例其他肌病患者(OM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8例、脂质沉积性肌病4例、糖原累积性肌病1例)...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MHC-Ⅰ)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15例IIM患者(IIM组,多发性肌炎14例、皮肌炎1例)、23例其他肌病患者(OM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8例、脂质沉积性肌病4例、糖原累积性肌病1例)及5例无肌病对照者(NC组)的骨骼肌标本进行MHC-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C组未见MHC-Ⅰ表达;IIM组肌纤维MHC-Ⅰ阳性率为86.7%(13/15),明显高于OM组(26.1%,6/23)(P<0.005)。IIM组MHC-Ⅰ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86.7%,95%CI:59%~98%;特异性为73.9%,95%CI:55%~91%。结论 IIM患者肌纤维MHC-Ⅰ阳性表达高。MHC-Ⅰ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较好的辅助IIM病理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链相关基因A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笛鲷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新中 鲁义善 +1 位作者 吴灶和 简纪常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2-1492,共11页
为研究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实验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成功克隆了红笛鲷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MHCⅠα)抗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MHCⅠα的全长序列为1 369 bp,编码... 为研究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实验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成功克隆了红笛鲷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MHCⅠα)抗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MHCⅠα的全长序列为1 369 bp,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显示,红笛鲷MHCⅠα与其他已知物种MHCⅠα基因的最高同源性为84%。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红笛鲷MHCⅠα与石斑鱼等MHCⅠα亲缘关系较近。Real-time PCR分析表明,MHCⅠα在头肾中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哈氏弧菌ZJ0706诱导后6~15 h内;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HCⅠα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正确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显示,所获得的兔抗血清效价约为1∶40 000。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本实验制备的抗血清能特异性地与重组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α(MHCα) 原核表达 克隆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4
作者 佟瑞莹 蒙继清 +3 位作者 武婷 武洲英 尹云昊 俞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4-900,共7页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反应性;采用全转录组测序筛得MICB基因,在过表达DPP3细胞中敲低MICB验证细胞行为变化。在C57小鼠验证敲除DPP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及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敲除DPP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降低MICB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不敏感;小鼠成瘤能力升高且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降低。过表达DPP3的胃癌细胞则呈现相反结果。敲减MICB后能逆转DPP3高表达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DPP3通过下调MIC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3(DPP3) 胃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链相关基因B(MICB)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Ⅲ类区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谈永松 王林云 《养猪》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猪MHCIII类区域的基因及功能、物理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MHCIII类基因的研究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物 区域 基因 功能 物理图谱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
6
作者 卢善明 薛玲 +2 位作者 邓汪东 曹清华 车丽洪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6-8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MIC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骨肉瘤组织中MIC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CA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54.5%,...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MIC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骨肉瘤组织中MIC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CA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54.5%,两者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4,P<0.01)。结论:MICA广泛表达于骨肉瘤组织,其与MMP-9表达可能由相同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链相关A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7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丰强 刘敏 +4 位作者 朱凯 郭长城 罗俊 王吉娇 郑军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术前的血清sMICA水平为(366.15±27.8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03±22.15)pg/mL(P<0.01)。肾癌组术后的血清sMICA水平为(229.18±45.54)pg/mL,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肾癌患者的血清sMICA水平为(443.79±27.21)pg/mL,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310.68±40.93)pg/mL(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65岁与≥65岁患者间血清sMlC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清sMICA水平可作为肾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且其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血清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链相关基因A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和分化群3ε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正学 郑荣远 +3 位作者 厉芳 熊凌杰 刘银凤 张元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和分化群3ε(CD3ε)的变化。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3)和正常对照组(n=12)。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抗原诱导小鼠EAE模型...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和分化群3ε(CD3ε)的变化。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3)和正常对照组(n=12)。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抗原诱导小鼠EAE模型。观察记录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常规及髓鞘染色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脑MHC-Ⅱ和CD3εmRNA的表达。结果 EAE组小鼠发病后EAE症状评分逐渐增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髓鞘脱失较多;脑组织MHC-Ⅱ和CD3ε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与EAE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AE小鼠脑内MHC-Ⅱ及CD3ε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Ⅱ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杏平 陈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1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11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1 位作者 夏辉 李龙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抗原表达阳性,HLA-G抗原基本上不表达。腺样囊性癌内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χ2=17.17,P<0.05),同时HLA-G抗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组(χ2=13.18,P<0.05),但二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型并无明确的关系。结论:HLA-Ⅰ抗原表达降低和HLA-G抗原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的发生过程。HLA-Ⅰ、HLA-G抗原可作为腺样囊性癌发生过程中的标志物,对判断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分子 腺样囊 免疫逃逸 抗原呈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移植抗原肽的提取与验证
12
作者 周景师 李霄 +1 位作者 李伟民 纪洪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建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移植抗原肽提取方法。方法以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为移植抗原免疫BALB/c受体小鼠,用p H3.3柠檬酸缓冲液洗脱受体小鼠脾细胞MHC结合抗原肽,用BCA蛋白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 目的建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移植抗原肽提取方法。方法以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为移植抗原免疫BALB/c受体小鼠,用p H3.3柠檬酸缓冲液洗脱受体小鼠脾细胞MHC结合抗原肽,用BCA蛋白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洗脱液中多肽成分,以小鼠异位心脏移植验证洗脱液内多肽的移植免疫抗原性。结果弱酸洗脱获得了微量多肽50μg/108脾细胞,其中含有混杂短多肽。与同系移植组相比,HPLC-MS/MS检测发现同种异体移植组洗脱液中出现差异多肽。同系MHC移植抗原肽预致敏受体心脏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为8 d,同种异体MHC移植抗原肽预致敏受体心脏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仅4 d。用同种异体来源的MHC移植抗原肽预致敏受体,使小鼠心脏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通过供体脾细胞免疫,弱酸洗脱受体脾细胞可获得MHC移植抗原肽,可用于进一步筛选移植抗原决定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免疫 抗原 抗原决定簇 T淋巴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长系F1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3
作者 杨丽金 朱峰伟 +1 位作者 吕春伟 朱新产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31,共7页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鸭科(Anatidae)雁属水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Ⅰ,MHCⅠ)基因的多重比对确定保守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保守序列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快长系F1鹅的基因组DNA中...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鸭科(Anatidae)雁属水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Ⅰ,MHCⅠ)基因的多重比对确定保守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保守序列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快长系F1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MHCⅠ基因片段序列,采用DNAsis、Mega 5.10、BLAST等多种生物学软件对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F1鹅MHCⅠ基因片段长1036bp,编码96个氨基酸,与NCBI中五龙鹅MHCⅠ基因和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达93%和83%,有72处碱基序列不同,16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与其他家禽也有较高的同源性,亲缘关系依次为四季鹅>鸡>鸭。F1鹅MHCⅠ基因片段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11.342ku,PI值为5.32,不稳定系数为34.92,脂肪系数为42.81,平均疏水性为-1.066,可能存在9个B细胞抗原表位,但不含信号肽,提示该蛋白为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在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1.25%,β-折叠占16.67%,β-转角占14.58%,无规则卷曲占37.50%,三级结构呈现近似哑铃型,具有2个结构域:氨基末端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结构域。因此,环境中的病原压力使MHC基因在物种之间和种群的个体之间都产生了明显差异,存在着多态性MHC分子与多样性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关系。MHC决定着疾病易感性个体的差异,是研究疾病抗性的最佳候选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长系F1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通路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超 蒋灿华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分子链相关蛋白A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段成城 陈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人群中存在MHC2TA-168A→G多态性;检测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2.53%、39.24%、8.23%,正常对照组频率分别为65.87%、28.14%、5.99%,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频率(30.1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6%)(OR:1.751,95%CI:1.070~2.221,P<0.05)。结论 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G等位基因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子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段成城 徐力辛 +2 位作者 张怀勤 陶志华 杨炜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68A→G位点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均检出-168AA、-168AG和-168GG基因型,MHC2TA-16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4和0.802,MHC2TA-16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6和0.198,冠心病组MHC2TA-168G基因型频率(0.27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8。OR:1.542,95%CI:1.070~2.221;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子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2 位作者 夏辉 严超然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8例正常口腔黏膜、55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不伴异常增生及伴有轻、中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和正常黏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C-Ⅰ在口腔白斑中存在有表达降低的现象,特别在伴有重度异常增生时,其降低与异常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分子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异常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B水平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同同 胡科 +3 位作者 张凯 殷嘉浚 袁建民 王国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B(sMICB)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共招募148名受试者,包括60名正常组、57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双相障碍患者,用酶联免... 目的:探究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B(sMICB)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共招募148名受试者,包括60名正常组、57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双相障碍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ICB水平;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①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抑郁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双相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74),抑郁组与双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5);②诊断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7%;③抑郁组和双相组sMICB水平与HAMD得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sMICB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双相障碍患者血清sMICB水平与正常人群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 抑郁症 双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喆 彭景楩 祝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 .经典MHCⅠ类抗原有多种亚型 ,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 .MHC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 ,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MHC 非经典MHC抗原 经经典MHC抗原 MHCⅡ抗原 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博来霉素致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
20
作者 倪莲芳 张志刚 +1 位作者 卜定方 刘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反式激活因子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