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1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在五种人类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的表达
2
作者 游泳 邹萍 郭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 5种血液病细胞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Ⅱ类抗原表达及对干扰素 (IFN) γ诱导MHC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 (或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 探讨 5种血液病细胞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Ⅱ类抗原表达及对干扰素 (IFN) γ诱导MHC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 (或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CⅡTA蛋白及MHC分子表达 ,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A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肿瘤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与CⅡTA表达一致 ;诱导型表达CⅡTA的Jurkat细胞 ,经IFN γ作用后其MHCⅠ、Ⅱ类抗原表达增高 (分别为 2 0 %、4 2 % ) ;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 ,其对IFN γ促MHCⅡ表达的作用不反应。Jurkat诱导后刺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 2mRNA(是未诱导时的 5 1倍 )。结论 某些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对IFN γ不能诱导MHC分子表达与CⅡTA诱导性表达缺陷有关 ,表明CⅡ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 ,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转录激活因子 血液病 干扰素 检测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段成城 徐力辛 +2 位作者 张怀勤 陶志华 杨炜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68A→G位点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均检出-168AA、-168AG和-168GG基因型,MHC2TA-16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4和0.802,MHC2TA-16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6和0.198,冠心病组MHC2TA-168G基因型频率(0.27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8。OR:1.542,95%CI:1.070~2.221;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段成城 陈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人群中存在MHC2TA-168A→G多态性;检测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2.53%、39.24%、8.23%,正常对照组频率分别为65.87%、28.14%、5.99%,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频率(30.1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6%)(OR:1.751,95%CI:1.070~2.221,P<0.05)。结论 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G等位基因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玉华 徐开林 潘秀英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是 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 Ⅱ 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反式激活因子 CTA 转录激活因子 研究进展 MHC分子 表达 MHC基因 调控因子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博来霉素致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
6
作者 倪莲芳 张志刚 +1 位作者 卜定方 刘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反式激活因子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绪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通过调控细胞是否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其水平而决定宿主是否对外来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程度,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本文介绍了CⅡTA的结构与功能、IFNγ诱导MHCⅡ...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通过调控细胞是否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其水平而决定宿主是否对外来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程度,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本文介绍了CⅡTA的结构与功能、IFNγ诱导MHCⅡ类基因表达的机制及CⅡTA分子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MHC反式激活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载体介导的抗转录激活因子核酶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的抑制
8
作者 何飞 孙明 +2 位作者 党瑜华 董建增 周宏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MHC 转录激活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血管内皮细胞 核酶 CTA 心脏移植 分子 表达 介导
原文传递
组氨酸接枝聚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姚庆娟 刘刚 +2 位作者 王建林 胡凡果 邱宇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将两者耦合成pCⅡTA-HGPAEs载体,分别设置生理盐水组、单纯HGPAEs组、pHK-HGPAEs阴性对照组和pCⅡTA-HGPAEs干预组,通过门静脉注射方法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ⅡTA和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载shRNA质粒的HGPAEs载体,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后,pCⅡTA-HGPAEs组CⅡTA与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 ⅡTA及MHC-Ⅱ转录水平分别为(21.4±4.2)%和(26.3±5.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7.6)%和(27.8±5.6)%.而生理盐水、HGPAEs、pHK-HGPAEs组转染后CⅡTA与MHC-Ⅱ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PAE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因转运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经门静脉注射方法转染大鼠肝脏,可显著抑制CⅡTA和MHC-Ⅱ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RNA干扰
原文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琛 方国恩 +5 位作者 沈贤 林富林 聂明明 罗天航 袁扬 毕建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C组仅进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观察7d后处死动物,取脾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设计SLA—DQA(猪MHCⅡ类基因)引物序列,逆转录构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Q—PCR)检测SLA—DQA mRNA的表达量。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绘出标准曲线。结果M组动物死亡率为7/9,有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8/9。C组SLA—DQAmRNA拷贝数为(1.376±1.006)×10^3,M组拷贝数为(1.376±1.006)×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模型复制满意。MHCⅡ类基因在MODS中表达下降,可能与逆转录因子(CIITA)的调控和TNF—α、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基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启动子Ⅳ区C-1350T和G-944C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柏秀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启动子Ⅳ区1350和-9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91例慢性乙型肝炎、3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与125名无HBV感染的健康献血员人群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CI... 目的探讨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启动子Ⅳ区1350和-9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91例慢性乙型肝炎、3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与125名无HBV感染的健康献血员人群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CIITA基因启动子Ⅳ区C1350T和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37.2%、TG:42.2%、CG:18.9%,肝硬化患者CC:35.3%、TG:34.0%,CG:29.3%,肝硬化患者CC、TG单倍型频率较低,而CG单倍型频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比CC:x^2=8.274,df=1,P〈0.01;CG比TG:x2=15.027,df=1,P〈0.01);两组患者间CC与TG单倍型频率比较,x^2=1.231,df=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CC:12.6%;TG/TG:18.3%;含CG的基因型:33.5%;不含CG的基因型:35.6%)相比,肝硬化人群中CC/CC(1组,19.6%)和含CG的基因型(3组,53.5%)频率显著升高,而TG/TG(2组,11.9%)和不含CG的基因型(4组,15.0%)频率显著降低(1组比2组,X2=7.176,df=1,P〈0.01;1组比4组,x^2=19.818,df=1,P〈0.01;3组比2组,x2=11.423,df=1,P〈0.01;3组比4组,x2=34.226,df=1,P〈0.01;1组比3组,x2=0.009,df=1,P〉0.05;2组比4组,x2=2.176,df=1,P〉0.05)。结论CIITA基因启动子Ⅳ区中1350和-944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含CG单倍型的基因型人群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核苷酸 MHC 反式激活因子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MHC2TA-168A→G多态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成城 陈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5'启动区-168A→G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5例CAD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5'启动区-168A→G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5例CAD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检测MHC2TA基因-168A→G多态性并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85例CAD患者MHC2TA基因-168A→G多态性:呈AA基因型95例(51.35%)、AG基因型78例(42.16%)、GG基因型12例(6.49%);hs-CRP水平:GG基因型患者hs-CRP(4.5±1.8)mg/L及AG基因型患者(3.2±1.2)mg/L与AA基因型患者(2.7±1.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9.14,均P<0.05);hs-CRP>3.0 mg/L的高危患者GG基因型占(91.7%)及AG基因型(73.4%)与AA基因型高危患者(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28.04,均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G等位可能是CAD炎症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MHC2TA-168A→G多态性可能与CAD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 基因多态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
13
作者 郭荣 邹萍 +8 位作者 陆华中 范华骅 曹谊林 崔磊 刘伟 商庆新 郑滨 高跞 高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CⅡTA)的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CⅡTA反义RNA(pDarⅡ质粒)稳定...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CⅡTA)的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CⅡTA反义RNA(pDarⅡ质粒)稳定转染人类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pDarⅡ-D),流式细胞仪检测pDarⅡ-D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水平。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pDarⅡ-D组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与正义链组比较,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pDarⅡ-D组HLA-DR及-DP抗原诱导性表达分别降低了95.63%、87.89%;同时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pDarⅡ-D组刺激T细胞分泌IL-2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CⅡTA反义片段抑制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了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相应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II抗原转录激活因子 皮肤成纤维细胞 同种异体细胞移植 反义RNA 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病毒感染对树突细胞表型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蒋永林 万艳平 李双杰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年第2期4-6,12,共4页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影响的研究 细胞表型 主要组织相容 抗原呈递细胞 树突细胞 免疫应答 T细胞增殖 抗微生物 复合物 分子 同种异体 细胞因子 机体 共刺激 成熟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