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比较
1
作者 孟鹏 高丽 +4 位作者 王晓蕾 李静 张云 张瀚文 王林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行肝病理组织活检的2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行肝病理组织活检的2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常用的球蛋白与血小板比值(GPR)、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AAR)、纤维化硬化指数(FCI)、S指数(S-index)六种血清学诊断模型的相关指标,以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六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F1~F4期年龄、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APRI、FIB-4、GPR、S-index和F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F_(1)~F_(4)时,GPR、APRI、FIB-4、FCI和S-index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均>0.70,AAR模型曲线下面积的95%CI为0.50。区分F_(1)与F_(2)~F_(4)、F_(1)~F_(2)与F_(3)~F_(4)、F_(1)~F_(3)与F_(4)时,GPR、APRI、FIB-4、FCI和S-index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AR模型(P<0.05)。结论FIB-4、GPR、S-index和FCI均能较好地区分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APRI区分效能则按F_(1)~F_(4)的顺序呈逐渐降低趋势,AAR基本不能对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模型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祐红瑞 范会兴 +1 位作者 孙长宇 余祖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1*1201/1202、*...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1*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遗传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宁委涛 《北方药学》 2019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实验组采用药物替...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实验组采用药物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24和48周ATL复常率与治疗期间血清HBV-DNA转阴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实验组12周ATL复常率与治疗期间HBe Ag转阴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段东杰 祐红瑞 +1 位作者 范会兴 江河清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5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HLA—DRB1^* 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两组的HLA—DRB1^*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nRR1^*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5
作者 叶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00035-00035,共1页
目的分析评价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对照组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措施,观察... 目的分析评价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对照组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替诺福韦酯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E抗原阳性二胎孕妇母乳喂养意愿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焦净 田瑞华 +7 位作者 胡旖旎 杨新霞 姚欣 郭丽 齐亚倩 郭靖梓 杨培培 岳彩虹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E抗原(HBeAg)阳性二胎孕妇喂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应对方法。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20例HBeAg阳性二胎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与之相关的主题。结果...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E抗原(HBeAg)阳性二胎孕妇喂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应对方法。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20例HBeAg阳性二胎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与之相关的主题。结果访谈的20例HBeAg阳性二胎孕妇中,仅有9例(45.0%)有母乳喂养意愿,11例(55.0%)更愿意选择人工喂养,共提炼出2个有关影响HBeAg阳性二胎孕妇喂养方式选择的主题,(1)HBeAg阳性孕妇一胎喂养方式影响二胎喂养意愿:一胎成功母乳喂养增强二胎母乳喂养意愿;通过学习母乳喂养新知识,部分HBeAg阳性孕妇改变喂养态度;一胎喂养方式固有思想难以转变。(2)担心母婴传播、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医务人员的态度是影响母乳意愿的因素:母婴传播是HBeAg阳性孕妇最担心的问题;应用抗病毒药物影响HBeAg阳性二胎孕妇选择母乳喂养;医生的态度对HBeAg阳性孕妇喂养方式选择影响较大。结论HBeAg阳性二胎孕妇喂养方式的选择受较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加强新指南、文献的学习,及时执行,有效落实到位,同时对HBeAg阳性二胎孕产妇进行个性化管理,消除HBeAg阳性二胎孕妇固有思想,转变喂养观念,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二胎 母乳喂养 健康宣教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手术期的感染及预防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双旺 宫丽莉 +3 位作者 孙佩 陈美珍 肖蔚 但文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极高传染性 3个等级 ,评价 HBe Ag与 HBV经手术传播的关系。结果 监控组、非监控组和肝炎组高度传染性 HBV携带者例数与各自总例数之比分别为 1/1.19、1/2 5 0和 1/4.4 4 ;极高传染性者分别为 1/5 .16、0和 0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的 HBV感染模式与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相同 ,但 HBV携带率和传染性都显著大于后者 ;HBs Ag和抗 HCV阳性无关。结论 手术中对 HBe Ag阳性患者必须采取加强预防措施 ;对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则无此必要 ;对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该与 HBe Ag阳性患者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 手术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疾病预防 手术传播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密霞 孔鹏北 +1 位作者 王文娟 李建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7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在治疗4、12、24、48、9... 目的观察比较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在治疗4、12、24、48、96周时检测2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4、12、24、48、96周时,观察组HBV-DNA、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96周时,观察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6.60%、97.87%和87.23%,均高于对照组的57.45%、74.47%和61.70%(P<0.01)。结论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96周时替诺福韦酯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优于恩替卡韦,4周为节点可预测远期抗病毒疗效。替诺福韦酯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杭源 尤德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21-622,共2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外周血NK细胞,并同时检测...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外周血NK细胞,并同时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5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后,42例(84%)患者ALT恢复正常,42例(84%)HBV DNA<500 copies/mL,17例(34%)e抗原转阴,14例(2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治疗前患者NK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48周NK细胞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提高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水平,促进肝功能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e抗原阴转及血清学转换,提示替比夫定除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外,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瑾 王立清 +7 位作者 贾敏 陈曦 盛艾娟 丁淑芹 杨一帆 杨素芳 郑凤敏 王美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10μg连续给药、10μg隔日给药及20μg隔日给药3个组别,均为肌内注射。研究期间定... 目的探讨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10μg连续给药、10μg隔日给药及20μg隔日给药3个组别,均为肌内注射。研究期间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及实验室安全指标以及HBV DNA和乙肝5项等疗效指标检查,评价其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结果 3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第1组100.00%(44例次/8例)、第2组83.33%(17例次/5例)、第3组100.00%(82例次/10例),其中判定与药物相关的均为干扰素应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未采取措施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缓解。仅1例受试者因不良事件而导致脱落。治疗结束时3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分别为:14.29%、0和30.00%,ALT复常率分别为14.29%、33.33%和20.00%。没有出现e抗原的阴转。结论不同剂量(10、20μg)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连续肌内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及促进ALT复常,而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8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接受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0月中40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用药分为两组,其中20例接受替诺福韦治疗...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接受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0月中40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用药分为两组,其中20例接受替诺福韦治疗,视作替诺福韦组,另外2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视作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替诺福韦组总有效率为90.00%,恩替卡韦组85.00%(χ^2=0.144,P>0.05);替诺福韦组治疗4、8、16、24周后的HBe Ag转阴率为30.00%、50.00%、75.00%、90.00%,恩替卡韦组5.00%、15.00%、25.00%、55.00%(χ^2=4.329、5.584、10.000、6.144,P<0.05);替诺福韦组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ALB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果,相比之下前者能够更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HBe Ag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长效干扰素在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患者来自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数量为90例,按照1:1比例分组,观察组45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长效干扰素在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患者来自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数量为90例,按照1:1比例分组,观察组45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对照组45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长效干扰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S–CH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为明显,总体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联合长效干扰素方案,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长效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胸腺因子α1应用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凡 黄乐 +1 位作者 田德英 程良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因子α1应用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CHB患者,均首次选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在治疗48周、96周、144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因子α1应用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CHB患者,均首次选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在治疗48周、96周、144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甲胎蛋白(AFP)、肝胆脾超声,并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在治疗144周后,我们选取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 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在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和胸腺因子α1;对照组18例,继续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HBV-M、肝纤维化指标、肝胆脾超声等。结果:150例患者在治疗48周、96周、144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6.00%、60.67%、82.00%;ALT复常率分别为61.33%、76.00%、89.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4.00%、52.00%、72.0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选取的19例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HBeAg阴转。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者,加用苦参素和胸腺因子α1治疗可取得比单用阿德福韦酯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用 苦参素/治疗应用 胸腺因子α1/治疗应用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乙型 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娴 荀运浩 +3 位作者 王薇薇 李春青 史莹 过建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2-73,83,共3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湿热质...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类型组。治疗结束时通过24周、48周患者ALT、HBeAg及HBV DNA等血清学指标评估疗效,比较不同应答组间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结果: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占33.3%、气郁质占26.7%、瘀血质占11.7%、阴虚质占10.0%、阳虚质占8.3%,其他体质占10.0%。不同体质类型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存在差异:治疗24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疗效较差。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影响HBeAg阳性CHB患者对Peg-IFNα的应答,气郁质和湿热质有利于应答,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但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中医体质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忠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eAg阴转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76%,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起效快,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虎驹乙肝胶囊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乙型肝炎HBeAg阳性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9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方案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抗病毒、干... 目的:探讨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方案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方案,对照组40例患者则单纯给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eA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提高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疗效,改善免疫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及多种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乙型肝炎 抗病毒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立冬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9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并分析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9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分别为(2.91±1.01)IgIU/mL、(4.31±1.54)IgIU/mL、(40.35±9.54)U/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4.36、6.14、5.11,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干扰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臧玮 田立峰 +4 位作者 邱芳 兰彦 李萍 田旭杰 唐承 《肝脏》 2016年第11期943-945,共3页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A组(n=4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B组(n=40例),然后A组根据4周时HBV DNA下降再分为2组,下降>2 log10为A1组,下降<2 log10为A2组,A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对4组患者的HBsAg、HBV DNA血清阴转,HBsAg、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8.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好,其疗效受到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干扰素-alpha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桂华 《海峡药学》 2012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普通干扰素-alpha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儿童患者的疗效。方法 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患儿92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高剂量组及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普通干扰素-alpha(10MU.m-2体表面积,每周3次)治疗24周。标准剂量组:普...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普通干扰素-alpha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儿童患者的疗效。方法 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患儿92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高剂量组及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普通干扰素-alpha(10MU.m-2体表面积,每周3次)治疗24周。标准剂量组:普通干扰素-alpha(6MU.m-2体表面积,每周3次)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均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明显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治疗期间,高剂量组在HBV DNA阴转率上高于标准剂量组(68%vs47%,P=0.037),但在HBe抗原血清转换(26%vs 22%,P=0.38)、ALT复常率(82%vs 77%,P=0.61)、s抗原血清转换率(0.02%vs 0.00%,P=1.00)上均没有明显差别。随访结束后,两组的持续应答率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的副作用发生率类似(6.7%vs 4.3%,P=1.00)。结论高剂量的普通干扰素-alpha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类似于标准剂量方案,但能够更快的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干扰素alpha 高剂量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CD4^+/CD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山 《北方药学》 2019年第4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CD3^+、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