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你了解乙肝病毒e抗原
2
作者 蔺淑梅 《肝博士》 2011年第5期21-21,共1页
乙肝传染性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标志 说到乙肝,就不得不提到“两对半”,这是让无数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牵肠挂肚的一项检查,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关键词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病毒携带者 预后估计 乙肝患者 传染性 两对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与肝细胞HBV cccDN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玲 张曼 邵璇璇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内HBV DNA、ccc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解放军第105医院96例接受肝癌切除术HBV相关HCC患者血清及其癌和癌旁组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H...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内HBV DNA、ccc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解放军第105医院96例接受肝癌切除术HBV相关HCC患者血清及其癌和癌旁组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HBV DNA和ccc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水平,比较不同感染阶段HCC患者[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及HBeAg(-)/HBeAb(﹢)组]血清及组织HBV DNA水平及cccDNA的差异,分析HBeAg与肝细胞HBV DNA及cccDNA的关系,并使用血清学指标构建HBV DNA及cccDNA回归模型。结果 HBeAg(+)/HBeAb(-)组血清HBV DNA[(5.5±1.1)log10U/mL]、癌旁组织HBV DNA[(7.0±1.5)log10U/106cells]及cccDNA[(5.4±1.3)log10U/106cells]水平高于HBeAg(-)/HBeAb(+)组[(4.5±1.0)log10U/mL、(5.7±1.0)log10U/106cells、(4.2±0.9)log10U/106cel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HBeAg与癌旁组织HBV DNA(r=0.476,P<0.05)和cccDNA(r=0.549,P<0.05)存在相关性。不同TNM分期HCC患者HBeAg与癌旁组织内HBV DNA及cccDNA均相关(P<0.05)。使用血清学指标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癌旁组织HBV DNA及cccDNA的变化R2值分别为0.549及0.542(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中HBV DNA及cccDNA存在相关性,且不受分期影响,血清学指标回归模型可用于肝癌患者组织HBV DNA及cccDNA的辅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e抗原 共价闭合环状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水平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卫敏 高文军 +2 位作者 高齐明 冯健华 张倩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08-109,共2页
目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中HBeAg水平对血清HBeAg转阴率的影响,分析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水平对拉米夫定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入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根据治疗前血... 目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中HBeAg水平对血清HBeAg转阴率的影响,分析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水平对拉米夫定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入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根据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分为3组,A组204例,HBeAg水平≥1.0;B组31例,1.0>HBeAg水平≥0.1;C组26例,HBeAg水平<0.1。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观察各组HBeAg血清转阴率。A组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HBeAg水平是否<1.0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阴率。结果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越低,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阴率越高。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血清HBeAg水平降至1.0以下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较高。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2周HBeAg水平可预测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水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对象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e抗原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测定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秀英 余进胜 陈惠文 《现代医院》 2009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变化测定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治疗过程中预测新生儿产前免疫阻断的效果。方法抽取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的外周血和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血各3 ml,用ELISA法测定HBeAg;用ELISA法倍比稀释... 目的探讨乙肝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变化测定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治疗过程中预测新生儿产前免疫阻断的效果。方法抽取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的外周血和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血各3 ml,用ELISA法测定HBeAg;用ELISA法倍比稀释作滴度检测前S1抗原。结果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45.4%;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3.1%;HBeAg(-)和PreS1(-)的母亲,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5.0%;23例产前已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只有3例脐血中HBsAg为阳性,阳性率为13.0%。结论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前S1抗原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一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e抗原 前S1抗原 母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e抗原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郎 陈爱华 +1 位作者 谢松生 唐恒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9期1153-1153,共1页
乙肝是由HB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有〉1亿的HBV携带者。HBeAg是HBV的核心部分,故一般认为HBeAg阳性是具有传染性的标志。随着HBV—DNA检测技术推广,
关键词 乙肝病毒e抗原 相关性分析 DNA定量 HBV携带者 HBeAG阳性 DNA检测技术 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春龙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6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14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组。西医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则采用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慢性乙肝治疗总有效率、血清乙...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14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组。西医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则采用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慢性乙肝治疗总有效率、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中西医组慢性乙肝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尸<0.05;中西医组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高于西医组,P<0.05;干预前两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相近,P>0.05;出院时中西医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促进肝功能的改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乙肝患者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物对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效果比较
8
作者 王祥业 李学刚 《实用医药杂志》 1994年第4期197-198,共2页
为探讨抑制HBV复制的有效药物,选择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00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观察。1组,用特异胎盘肽4ml,每日1次肌注,治疗30例;2组,白细胞干扰素10万... 为探讨抑制HBV复制的有效药物,选择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00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观察。1组,用特异胎盘肽4ml,每日1次肌注,治疗30例;2组,白细胞干扰素10万u,每日1次肌注,治疗20例;3组,猪苓多糖20mg,每日1次肌注,治疗50例;治程均为3个月。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均对HBeAg有一定转阴作用,在治疗观察的第16个目,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67%、45.00%和50.00%,经统计学处理,1组与2组、3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在治疗随访期间三组均未发现有发展成现症肝炎者,提示三种药物对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胎盘肽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达水平及与e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瑶 罗璇 +2 位作者 陈彦猛 黄爱龙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了26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HBV cccDNA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病毒因子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样本中的表达差别以及与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HBV cccDNA和HBV DNA在HBeAg阴性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值分别为0.044和0.0214),同时,在HBeAg阴性组中,cccDNA的表达水平与DNA是显著正相关的(r=0.918,P=0.000);HBeAg阳性组中cccDNA与DNA是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具有显著性(r=0.591,P=0.072)。结论:肝内cccDNA与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HBeAg阴性的HCC患者中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cccDNA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与肝细胞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斯博 刘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收集HCC患者癌组织及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收集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HBV感染标志物、血清HBV DNA以及组织cccDNA。结果根据HBeAg检测结果,将62例HCC患者分为A组:HBeAg(+)/HBeAb(-)14例,B组:HBeAg(+)/HBeAb(+)10例,C组:HBeAg(-)/HBeAb(+)38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HBV DNA、癌旁组织HBV DNA及cccDNA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癌旁组织cccDNA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癌组织HBV DNA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HBV DNA具有相关性(P<0.05)。HCC患者血清HBeAg与癌组织cccDNA和HBV DNA无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仅在TNMⅠ期及Ⅲ期患者与癌旁组织cccDNA和HBV DNA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HBV DNA和cccDNA具有相关性,且不受TNM分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 共价闭合环状DNA
原文传递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e抗原阴性慢乙肝孕妇中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
11
作者 王爱丽 《海峡药学》 2011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在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65例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携带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新生儿出生后按规范注射HBIG并接种乙肝疫苗,B组新生儿仅接... 目的探讨在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65例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携带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新生儿出生后按规范注射HBIG并接种乙肝疫苗,B组新生儿仅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第二个月及第七个月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七个月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A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二个月的保护性抗体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73%vs43%,P=0.023),但在出生后第七个月两者则没有统计学差异(81%vs84%,P=0.5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没有进一步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也没有提高后期保护性抗体的出现率,但能够提高早期保护性抗体的出现率,并可能减少早期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免疫球蛋白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茂才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5期150-151,共2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进行前 S1抗原、与肝病毒 e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结果所有乙肝病毒患者血清样本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76例,乙肝病...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进行前 S1抗原、与肝病毒 e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结果所有乙肝病毒患者血清样本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76例,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61例,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83例。其中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61例患者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7例,阳性率为77.05%,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50例,阳性率为81.97%,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83例中,前S1抗原阳性72例,阳性率为86.75%,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8,阳性率为57.83%,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前 S1抗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干细胞损伤等的检测指标,为乙肝病毒患者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在乙肝诊断治疗中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肝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24
13
作者 聂红明 陈建杰 +2 位作者 高月求 金树根 王灵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4046-4050,共5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Pre-S1的影响,探讨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作用9d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药物对HepG2.2... 目的:观察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Pre-S1的影响,探讨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作用9d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抑制作用,用ELISA法检测上清夜中HBsAg,HBeAg和Pre-S1的分泌.结果: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在浓度为0.001mol/L以下时对HepG2.2.15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低于25%).在浓度为1000μmol/L到0.1μmol/L之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均高于50%,而对HBeAg的抑制率均低于50%;浓度为0.001mol/L时对Pre-S1的抑制率分别为53.58%、59.33%.结论: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均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两者无显著差别,且对HBsAg和Pre-S1的抑制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HePG2.2.15细胞 乙肝病毒S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前S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H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14
作者 雷赫 连奎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 2021年10月在我院诊疗的7602例同时检测乙肝五项及PreS1Ag的数据,以及其中163例同时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数据。结果:Pr...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 2021年10月在我院诊疗的7602例同时检测乙肝五项及PreS1Ag的数据,以及其中163例同时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数据。结果:PreS1Ag阳性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62%(P>0.05);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为76.47%(P>0.05);PreS1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性率为34.55%(P<0.05)。结论:在HBV感染的筛查诊断方面, PreS1Ag阳性率并不优于HBsAg,而用于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时, 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不及HBeAg。所以,依靠PreS1Ag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的价值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检测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应用
15
作者 张思潮 徐玉珍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乙肝病毒前S1 健康体检 检测 HBV前S1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含量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峰 黄旭东 《常州实用医学》 2011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含量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V—LP、HBeAg,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分析比较3者的阳性率及相互关系。结果在...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含量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V—LP、HBeAg,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分析比较3者的阳性率及相互关系。结果在285例乙肝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为70.5%,HBeAg的阳性率为40.4%,HBV—DNA的阳性率为65.6%,3者之间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HBV—LP〉HBV—DNA〉HBeAg。在187例HBV—DNA阳性标本中HBV-12的阳性率为81.8%,HBeAg的阳性率为52.4%,两者之间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HBV—LP〉HBeAg。在115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LP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70例HBeAg阴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率为60.6%,HBV—DNA的阳性率为47.6%,两者之间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HBV—LP〉HBV—DNA。在285例乙肝患者中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正相关(r=0.932,P〈0.05)。结论HBV—LP能准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呈较好的正相关性,特别是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能更准确敏感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大蛋白 HBV—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37-138,共2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船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肝脏病变为主,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临床目前开展的检测HBV感染方法主要是检查传统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oAg),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Pr...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船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肝脏病变为主,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临床目前开展的检测HBV感染方法主要是检查传统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oAg),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Pre—S1)和乙肝病毒(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乙肝病毒前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手术期的感染及预防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双旺 宫丽莉 +3 位作者 孙佩 陈美珍 肖蔚 但文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极高传染性 3个等级 ,评价 HBe Ag与 HBV经手术传播的关系。结果 监控组、非监控组和肝炎组高度传染性 HBV携带者例数与各自总例数之比分别为 1/1.19、1/2 5 0和 1/4.4 4 ;极高传染性者分别为 1/5 .16、0和 0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的 HBV感染模式与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相同 ,但 HBV携带率和传染性都显著大于后者 ;HBs Ag和抗 HCV阳性无关。结论 手术中对 HBe Ag阳性患者必须采取加强预防措施 ;对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则无此必要 ;对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该与 HBe Ag阳性患者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 手术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疾病预防 手术传播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凡 李汛 +3 位作者 王立坤 杨丽华 王鲁文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丙氨酸转氨酶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与原发性肝癌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静 刘博伟 +3 位作者 袁媛 兰玲 张昊 贾长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门脉癌栓、AFP水平、HBV DNA定量、Chil...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门脉癌栓、AFP水平、HBV DNA定量、Child-Paugh分级及肝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895例,占总数的87.1%;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133例,占总数的12.9%;HBeAg阳性组合并门脉癌栓的比例为18.6%,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11.8%(χ2=4.46,P=0.035)。HBeAg阳性组HBV DNA定量对数均值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χ2=12.81,P=0.00);HBeAg阳性组Child-Paugh分级为B级和C级的分别为18.3%和15.0%,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的12.9%和1.0%;HBeAg阳性组肝纤维化分期为4期的比例为35.5%,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的24.5%(χ2=4.98,P=0.026)。两组在AFP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相比,HBeAg阳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学损害程度较重,合并门脉癌栓、肝硬化更为常见,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e抗原 HBV DNA Child-Paugh分级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