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全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6,共14页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村名作为一种符号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数据为依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名发展、移民迁移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历史与现状。数据显...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村名作为一种符号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数据为依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名发展、移民迁移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历史与现状。数据显示:姓氏和自然地理特征是村庄命名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时期的得名村庄数量呈"倒U型"分布,明朝得名的村庄数量最多;迁移村庄中跨省迁移村庄数量最多;村民主要来源于山东、山西、河北、云南、四川五省,来源于不同省份的村庄得名原因分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探究移民迁移、地名发展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地名发展与乡愁记忆传承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变迁 地名发展 乡愁记忆传承 村庄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愁记忆”的古城资源恢复与旅游融合创新路径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坤 汪淑敏 胡劲峰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恢复乡土记忆、保护故乡特色、传承家园文化、记住“乡愁”,让“乡愁”融入新时代旅游发展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案例地,在对其“乡愁记忆”资源特色和活化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了... 恢复乡土记忆、保护故乡特色、传承家园文化、记住“乡愁”,让“乡愁”融入新时代旅游发展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案例地,在对其“乡愁记忆”资源特色和活化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了寿县“乡愁记忆”的载体要素和记忆符号,明确了它们的价值强度和热点记忆符号,并以此为依据,对如何实现寿县“乡愁记忆”资源的恢复与旅游发展的同向而行、融合创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寿县 载体要素 记忆符号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融合发展的路径
3
作者 杨军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71-73,共3页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必须把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厘清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解读乡愁记忆的内涵、意义及价值选择,通过乡愁记忆活化过程...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必须把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厘清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解读乡愁记忆的内涵、意义及价值选择,通过乡愁记忆活化过程来打造特色人文小城镇,促进乡愁记忆活化与特色小城镇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活化 特色小城镇 融合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记忆活化视角下福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超 刘淑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72-76,共5页
留住乡愁、活化乡愁记忆是满足人们精神情感的重要诉求,也是构建生态宜居乡村的内在价值追求。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愁记忆活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福建近年来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 留住乡愁、活化乡愁记忆是满足人们精神情感的重要诉求,也是构建生态宜居乡村的内在价值追求。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愁记忆活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福建近年来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面临着公众核心价值观的偏离、社会历史文化资源的消逝、人居环境的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等困境。在活化乡村的符号记忆、活化空间记忆、活化价值记忆与活化人物记忆等方面提出福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活化 福建 生态宜居乡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记忆与江西非遗保护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明鹃 韩静炫 王宇琪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82-290,共9页
本文在考察城镇化进程与乡愁思潮兴起之关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乡愁记忆视角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乡愁安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进行整体性保护;夯实非遗... 本文在考察城镇化进程与乡愁思潮兴起之关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乡愁记忆视角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乡愁安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进行整体性保护;夯实非遗保护群众基础,建立起长效人才培养机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跨越乡愁记忆下的时空差距;树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统一部署,协同发展;加大非遗保护不力地区的财政投入,以政策扶持来平衡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江西非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记忆的再生产路径探析——基于河南省扶沟县丁岗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牧笛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自上而下的帮扶型乡村振兴路径,存在遮蔽乡村内在特性及农民主体性的风险,因而从内生性视角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可行路径。乡愁记忆凝结着农民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文化的情感、价值观和体验,能够发挥凝聚、连接、扩散的作用。通... 自上而下的帮扶型乡村振兴路径,存在遮蔽乡村内在特性及农民主体性的风险,因而从内生性视角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可行路径。乡愁记忆凝结着农民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文化的情感、价值观和体验,能够发挥凝聚、连接、扩散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丁岗村的田野调查,关注了村内乡愁记忆的发展实态及村民与乡愁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城乡二元割裂背景下,现代性侵蚀着乡愁记忆的生命力,对其造成威胁。因而,应当从媒介、空间、主体三维一体的实践路径促进乡愁记忆的再生产,即复兴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利用新媒介实现乡愁记忆的传承,激励乡村农民、城一代、城二代的主体性,实现乡愁记忆再生产,进而促进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乡村振兴 新媒介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愁记忆的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杨杰 唐红 +1 位作者 杨恩义 徐海燕 《园林》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在建立乡愁景观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安宁堡街道的居民及游客进行乡愁记忆感知分析。调查得知居民乡愁感知主要体...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在建立乡愁景观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安宁堡街道的居民及游客进行乡愁记忆感知分析。调查得知居民乡愁感知主要体现在自然田园景观与趣味活动体验方面,而对于乡村文化类景观要素感知度相对较弱。基于调查结果对安宁堡桃花小镇进行规划研究,以乡愁景观元素为载体,借鉴古安宁堡整体布局形式,融合休闲娱乐、民俗展览、工坊体验、文创周边等多种形式内容,按照现代文旅与商业空间组织动线,构建体验丰富、再现乡愁记忆的桃乡风情小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乡愁景观 特色小镇 安宁堡 桃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现、丰富与转化:“三农”短视频中乡愁记忆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宇昕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1期5-9,共5页
“三农”短视频唤醒并重构观众的乡愁记忆,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个体对于影像的拼贴和创作,呈现、丰富与转化了群体的乡愁记忆。通过厘清“三农”短视频的内容呈现,以及用户生产内容与乡... “三农”短视频唤醒并重构观众的乡愁记忆,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个体对于影像的拼贴和创作,呈现、丰富与转化了群体的乡愁记忆。通过厘清“三农”短视频的内容呈现,以及用户生产内容与乡村生活的结合机理,使乡愁记忆助力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短视频 乡愁记忆 作用机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乡愁记忆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袁艺 《安徽建筑》 2020年第8期18-20,共3页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民众在长期集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共同载体,同时也是民众文化意识和精神力量之源。文章以村民为主体的"集体记忆"为基础理论,指出"城市化模式"下乡村建设对公共空间营建产生...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民众在长期集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共同载体,同时也是民众文化意识和精神力量之源。文章以村民为主体的"集体记忆"为基础理论,指出"城市化模式"下乡村建设对公共空间营建产生的消极影响,加以纠正用于指导乡村公共空间物质层面营建中乡愁记忆的表达,以期能在乡村生活逐渐去村庄化的当下,再造乡土特质,重塑村民集体精神,进一步增强乡村集体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乡村建设 乡愁记忆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乡愁记忆的代际传承与展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敏 《建筑设计管理》 2023年第12期72-80,共9页
乡愁记忆是人们穿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家乡一草一木、一楼一台的深情凝望和回忆。桃花小镇是甘肃省特色小镇的代表,文章以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导向对其居住景观进行生态化、乐趣化和情感化的设计。在综合国内外的乡愁设计特色和核... 乡愁记忆是人们穿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家乡一草一木、一楼一台的深情凝望和回忆。桃花小镇是甘肃省特色小镇的代表,文章以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导向对其居住景观进行生态化、乐趣化和情感化的设计。在综合国内外的乡愁设计特色和核心理念后,将桃花小镇的特色和记忆点滴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发现小镇实际设计中的问题并整理其景观衰退的时间脉络,打造出“空间特色的营造、物质环境的营建及人文特色的架构”三种设计战略,为甘肃省特色乡村和小镇的乡愁景观打造提出可借鉴的指导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景观设计 桃花小镇 特色景观
原文传递
乡愁记忆与日常生活--“合村并居”建设中的公共空间重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玉姗 蒋岳雷 夏正伟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79-84,共6页
“合村并居”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推行中暴露出存在破坏地域性文化、忽视村民生活、引起乡村共同体的分化与解体等一系列问题。乡村公共空间被认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载体,有助于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加强村民们的集体认同... “合村并居”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推行中暴露出存在破坏地域性文化、忽视村民生活、引起乡村共同体的分化与解体等一系列问题。乡村公共空间被认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载体,有助于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加强村民们的集体认同。结合在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现状与发展的分异现象,以义乌青岩区块乡村建设为例,着重从乡愁记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合村并居”建设中村域、村落以及组团院落等多层级公共空间系统化重塑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理论与实践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合村并居 乡愁记忆 日常生活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记忆感知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阆中市五龙村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程 李环 +3 位作者 舒琮瀚 李月娴 王一冰 何星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7-54,共8页
“留住乡愁记忆”是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阆中市五龙村为案例地,通过构建乡愁记忆影响肌理概念模型,运用感知测度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居民视角的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乡愁记... “留住乡愁记忆”是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阆中市五龙村为案例地,通过构建乡愁记忆影响肌理概念模型,运用感知测度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居民视角的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乡愁记忆的总体感知水平较高,但个体感知水平差异显著.影响居民乡愁记忆感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等属性特征,其中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文化程度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其影响大小序次为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这说明地方失忆危机以及乡愁主体的属性特征对乡愁记忆感知的共同影响作用较强.因此,应从“主体-客体-表达方式-响应路径”四维一体的实践模式复兴或重构乡愁记忆的空间场域,实现乡愁记忆再生产,激励世代在地居民的主体性,进而促进五龙村乡愁文化旅游的内生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愁记忆 乡村旅游 五龙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乡愁记忆在乡村规划建设项目中的体现途径——以大厂县陈府镇美丽乡村项目为例
13
作者 张弦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2期76-78,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融入乡愁记忆能够吸引离家人的目光,同时还能够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以大厂县陈府镇美丽乡村项目为例,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融入乡愁记忆能够吸引离家人的目光,同时还能够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以大厂县陈府镇美丽乡村项目为例,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入乡愁的意义和背景,探讨了乡愁记忆在乡村规划建设项目中的体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美丽乡村 建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台胞乡愁记忆彰显闽台群文特色的闽南话保护
14
作者 周秀玉 《福建歌声》 2017年第6期36-37,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解决台湾问题,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历史使命来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以习近平总...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解决台湾问题,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历史使命来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闽南话的保护,闽南话在对台文化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闽南话这一乡音凝聚着台胞乡愁记忆。是彰显闽台群文特色的奠基石,以下就闽南话在对台文化工作中的作用、价值、保护的意义和当前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保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胞乡愁记忆 彰显闽台群文特色 闽南话保护
原文传递
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 被引量:112
15
作者 汪芳 吕舟 +8 位作者 张兵 张松 董卫 刘沛林 黄震方 吴必虎 陆邵明 徐菲菲 甄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5,共23页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某些不相容;记忆不是虚幻之谈,而是文化自信、城乡复兴的源泉。时间之河不会回淌,改变了的城乡空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今天对城乡未来的反思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结合国际研究的比较,针对中国当下的语境,就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地理、规划、建筑、文物、旅游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在此交汇。伴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变化,记忆和乡愁的保存和发展是为了展现过去的历史,适宜今天的生活,愉悦未来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乡愁 迁移转型 文化景观 地方性 原真性
原文传递
“乡愁”记忆、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乡村旅游消费意愿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新丽 吕群超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乡愁"记忆是公众的个人情感对特定场所的投射,是乡村旅游地开发记忆旅游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对乡愁进行解构,构建了社会记忆、空间记忆、环境记忆、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的整合模型,以福建省5个具有代表性... "乡愁"记忆是公众的个人情感对特定场所的投射,是乡村旅游地开发记忆旅游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对乡愁进行解构,构建了社会记忆、空间记忆、环境记忆、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的整合模型,以福建省5个具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在社会记忆、空间记忆与旅游消费意愿间扮演中介作用;(2)环境记忆对场所认同、旅游满意和旅游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在环境记忆与旅游消费意愿间扮演部分中介的作用;(3)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存在递进关系;(4)社会记忆、空间记忆与环境记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场所认同 旅游满意 旅游消费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记忆视角下黑龙江“乡愁记忆”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17
作者 王子恒 郭琛 《时代人物》 2020年第33期319-320,共2页
旅游业已成为黑龙江经济的重要产业,但疫情严重打击了黑龙江旅游业正在崛起的势头。本文着重研究使黑龙江旅游业快速回暖的方法以及诸多方面的营销策略,挖掘省内利用不足的资源,为黑龙江旅游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龙江人去 乡愁记忆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乡愁体现了文化记忆的内在灵魂
18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1-251,共1页
陶成涛撰文《文化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指出,文化记忆从社会记忆中提炼而成,既具有社会记忆的普遍特征,也具有作为人类文明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是一种具有社会群体特征的对于逝去的文化现象“乡愁”式的追怀... 陶成涛撰文《文化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指出,文化记忆从社会记忆中提炼而成,既具有社会记忆的普遍特征,也具有作为人类文明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是一种具有社会群体特征的对于逝去的文化现象“乡愁”式的追怀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陶成涛 《文化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记忆交织下的身份认同缺失与反思——评赫塔·缪勒《呼吸秋千》
19
作者 刘春艳 李珮尧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9年第2期63-65,75,共4页
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的作品多关注和反映二战后德国人的生活,《呼吸秋千》也不例外。《呼吸秋千》以主人公雷奥回忆在劳动营的经历为主线,描述战后被流放的德裔罗马尼亚人的生存状况,探讨饥饿记忆、创伤记忆、乡愁记忆交... 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的作品多关注和反映二战后德国人的生活,《呼吸秋千》也不例外。《呼吸秋千》以主人公雷奥回忆在劳动营的经历为主线,描述战后被流放的德裔罗马尼亚人的生存状况,探讨饥饿记忆、创伤记忆、乡愁记忆交织的命运轨迹对主人公产生的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同时,作品表达了缪勒对战争、政治迫害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感悟与反思,也体现了她对文学社会责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秋千》 身份认同缺失与反思 饥饿记忆 创伤记忆 乡愁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时代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红勋 刘秀娟 张梦园 《新闻论坛》 2022年第5期15-18,共4页
置身于媒介化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话语实践日渐与短视频媒介产生了意义勾连。在乡村短视频的传播实践中,其媒介记忆的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媒介化语境,探讨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问题,拓展乡村短视频研究的记忆维度,激发媒介记... 置身于媒介化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话语实践日渐与短视频媒介产生了意义勾连。在乡村短视频的传播实践中,其媒介记忆的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媒介化语境,探讨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问题,拓展乡村短视频研究的记忆维度,激发媒介记忆研究的学术想象力。研究认为:技术以一种赋能的形式构筑了乡村短视频记忆的物质基础;乡村短视频的媒介记忆主要通过商品怀旧和乡村记忆等维度进行体现;个体作为记忆的节点在乡村短视频实践中被凸显,其对媒介记忆的建构意义得到了应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短视频 媒介记忆 技术怀旧 商品怀旧 乡愁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