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现代化论纲
1
作者 李发根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27-36,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生活的年代恰值工业革命推动西欧、俄国生产方式的划时代变革,由小农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们敏锐地觉察到工业化对传统乡村社会权力体系的瓦解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形塑。小农生产方式的存续将社会人口主体的农民束缚...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生活的年代恰值工业革命推动西欧、俄国生产方式的划时代变革,由小农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们敏锐地觉察到工业化对传统乡村社会权力体系的瓦解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形塑。小农生产方式的存续将社会人口主体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建构了以普遍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的内生基石。而只有到了工业化时代,随着贸易的扩张,农业外自由、平等就业机会的大量出现,农民才能真正意义上走出乡土,挣脱土地的束缚,实现个人经济的相对独立,以致人身依附逐渐解除。尤为重要的是,劳动社会化为妇女解放,成为真正的“半边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清晰认识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权力的演变路径,探寻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面相及根源,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工业文明 乡村社会权力 人身依附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转向:工业文明与江南乡村社会权力(1901—1937)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发根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61,共15页
通常认为,清末新政以降,历届政府为了加强对乡村资源的榨取而强化了国家权力的渗透,这一过程导致土豪劣绅继起,乡村社会权力异化。但在江南地区,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现代工业的兴起为普遍的人口流动和社会流动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初... 通常认为,清末新政以降,历届政府为了加强对乡村资源的榨取而强化了国家权力的渗透,这一过程导致土豪劣绅继起,乡村社会权力异化。但在江南地区,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现代工业的兴起为普遍的人口流动和社会流动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初步瓦解了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生成的内在基础。农民能够摆脱乡土社会依附关系,个体的独立性得以发展。明清以来地主的大规模城镇化,加之20世纪中前期工商资本家对农村土地的投资以及大量离村农民的出现,致使江南地权的归属空间主要集中于城镇。因此,以汲取赋税为重要目标的国家权力对江南乡村的渗透较为虚弱,被视为这一时期乡村社会权力异化的主要制度安排的保甲制亦有名无实。江南乡村精英权威的来源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服务能力、道德品质与知识水平。一些实业家和新式知识分子凭借对乡村建设的贡献等要素而成为新型乡村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江南 乡村社会权力 现代转向
原文传递
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博弈及其启示
3
作者 韦加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博弈,呈现出外生力量强于内生力量、中央集权强于地方分权、领导权威强于集体意志的特点。它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要遵循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保持国家权力与乡村社... 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博弈,呈现出外生力量强于内生力量、中央集权强于地方分权、领导权威强于集体意志的特点。它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要遵循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保持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力量平衡;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要求;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尊重农民群众的意志和首创精神,让农村发展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国家权力乡村社会博弈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村民自治视角考量乡村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的变迁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江 于现忠 何力 《新远见》 2009年第6期59-67,共9页
近年来,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为我国乡村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就其运行状况而言,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从理顺县、乡、村之间的权力关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具体制度的健全以及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等... 近年来,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为我国乡村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就其运行状况而言,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从理顺县、乡、村之间的权力关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具体制度的健全以及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等视角论述了乡村治理视野下的村民自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镇政府治理 乡村社会权力 基层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高音喇叭:权力的隐喻与嬗变——以华北米村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何钧力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6,共15页
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是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依据华北地区米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以米村高音喇叭的演变史为分析文本,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的变化。喇叭的"... 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是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依据华北地区米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以米村高音喇叭的演变史为分析文本,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的变化。喇叭的"角色转换"事实上反映了国家权力运作方式在乡村社会的转变:少了些"管控",多了些"治理"。以国家治理内在逻辑的变迁及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表征的乡村社会转型是权力运作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音喇叭 国家权力运作方式 乡村社会权力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