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袁艳 陈琼 习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气囊扩张与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贺继东 张军鹏 +2 位作者 董丽娟 党学锋 王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气囊扩张(EPBD)与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SEST联合EPBD术,对照组行传统EST术.比较... 目的比较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气囊扩张(EPBD)与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SEST联合EPBD术,对照组行传统EST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取石情况、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h和术后24h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和临床总有效率高,对血清淀粉酶水平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并缩短取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气囊扩张 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凌 姜海波 马英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5期819-820,共2页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21.05%、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萌萌 杨荟玉 +1 位作者 陈永忠 刘冰熔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EST联合EPBD(球囊直径≤12 mm)取石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分...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对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EST联合EPBD(球囊直径≤12 mm)取石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分为合并胆囊结石组(9例)和不合并胆囊结石组(21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胆囊空腹容积(FV)及脂餐后120 min内每隔30 min的胆囊残余容积(RV_(1)、RV_(2)、RV_(3)、RV_(4))。计算胆囊排空率(EF_(1)、EF_(2)、EF_(3)、EF_(4))、最大排空率(EF max)及相邻时间点的排空率之差(EF 2-EF_(1)、EF_(3)-EF_(2)、EF 4-EF_(3))。比较3组胆囊储存及排空功能。结果合并胆囊结石组与不合并胆囊结石组、对照组比较,FV、RV 1及RV 3较大,EF 1较低(P<0.05)。合并胆囊结石组EF_(2)、EF_(3)及EF_(max)较不合并胆囊结石组低(P<0.05)。合并胆囊结石组EF_(4)-EF_(3)较对照组大(P<0.05)。不合并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相比,RV_(4)和EF_(4)-EF_(3)较大,EF_(4)较高(P<0.05)。结论sEST联合EPBD术后,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储存与最大排空功能及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最大排空功能较健康人无明显增强或减弱,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储存功能增强,脂餐后30 min的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但其储存胆汁的能力是否增强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球囊扩张 胆囊排空功能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峰玉 袁莉 +1 位作者 纪瑞霞 梁玉彩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胆管结石 近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日斌 刘颖 +4 位作者 全冬梅 陶田秀 龙先娥 刘坤 莫金兰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615-261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与sEST+EPBD组(38例)。ES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EPBD组采用ERCP+EPBD治疗,sEST+EPBD组采用ERCP+sEST+EPBD治疗。比较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12 h的腹痛缓解率、体温正常率、白细胞正常率、术后1周的直接胆红素正常率、ALP正常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EST+EPBD组术中出血、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均低于EPBD组与EST组(均P<0.05)。结论ERCP+sEST+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可降低术中出血、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老年人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疗效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章波 黄磊 黄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淀粉酶(AMS)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变化。方法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0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目的分析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淀粉酶(AMS)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变化。方法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0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接受EST治疗,另60例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结果在术后7 d,联合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为(7.8±1.4)×10^9/L,与对照组的(7.6±1.2)×10^9/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OX-2水平为(45.3±11.7)ng/mL,与对照组的(49.6±15.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0.3)μg/L,与对照组的(0.4±0.2)μ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8.7±2.9)mg/L,与对照组的(8.4±3.2)m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0.5±0.2)ng/mL,与对照组的(0.5±0.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S水平为(60.1±16.7)U/L,与对照组的(58.7±15.3)U/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31.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机械碎石率为5.0%和结石复发率为3.3%,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和15.0%,P<0.05)。结论EST联合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能一次取净结石,而在EPBD的协助下不会加剧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结石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 齐云峰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9,sEST+EPBD手术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9,sEST+EPBD手术治疗)和对照组[n=37,单纯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两组间血清DBIL、TBIL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总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取石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奇 王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82-584,7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8)和内镜组(n=49)。传统组采取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内镜组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在患者出院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在术后1 h、术后24 h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随访6 m后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反流、胆总管结石复发、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组,机械碎石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24 h,内镜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PCT、CRP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积气的人数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提高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质控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并提高患者预后Oddi括约肌功能,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ODDI括约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炜 曹亦军 +2 位作者 张计训 倪雷 陈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开(SEST),再行大球囊扩张术(EPL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一次取石成功,8例经两次ERCP操作后取石成功,3例取石失败;术后无穿孔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术后4例出现胆道感染,3例出现轻型胰腺炎,2例死亡。结果发现:结石大小及数量与操作次数及并发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机械碎石在结石直径超过2 cm的患者中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采用机械碎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术与内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6,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与EPBD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78例胆总管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和EPBD+SEST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24 h... 目的比较内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与EPBD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78例胆总管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和EPBD+SEST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术前术后总胆红素(TBL)、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次数及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ERCP取石次数、操作时间及1周后肝酶谱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如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BD与EPBD+S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其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PBD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阮巍山 岑川 +1 位作者 林宏凯 刘烨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标准组1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标准组2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实验组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即EST+EPBD。治疗结束后,测量记录所有患有的一次取石成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结果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标准组1,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为54.55%,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的标准组2,一次取石成功率为69.70%,实验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7.14%,χ~2=16.656,P<0.05。标准组1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6.36%,标准组2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71%,χ~2=10.504,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 EST+EPBD组(n=70)和EPBD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近期、远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 EST+EPBD组(n=70)和EPBD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情况。结果 s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的取石成功率。s 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其中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8%,明显低于EPBD组30.0%的总发生率和21.4%的胰腺炎发生率(P均<0.05),胆道感染与出血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s EST+EPBD组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与EPBD组1.4%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和24 h后,EPBD组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高于s EST+EP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 EST+EPBD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风险小,疗效明显优于EPBD组,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峰玉 袁莉 +1 位作者 纪瑞霞 梁玉彩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10 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仅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4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6.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和EPBD+SEST组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EST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EPBD组为3.57%,EST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胆管结石 远期并发症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更新 黄永德 +3 位作者 陈玲红 连丽凤 林慧玲 施亚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9期101-103,共3页
目的: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联合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球囊扩张术(EPBD),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EST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sEST... 目的: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联合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球囊扩张术(EPBD),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EST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sEST+EPBD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淀粉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PCT水平及炎症消退时间、1年内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EST相比,sEST+EPBD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可出现淀粉酶升高,但未延长炎症消退时间,且具有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术后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球囊扩张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文贵 薛成俊 +3 位作者 沈阳 胡冬梅 何峰 夏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大气囊扩张术(EPLBD)在减少胆总管大结石(1.0~2.0cm)患者行ERCP取石治疗近期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胆总管结石直径在1.0~2.0cm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EST)组及乳头括约肌小切...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大气囊扩张术(EPLBD)在减少胆总管大结石(1.0~2.0cm)患者行ERCP取石治疗近期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胆总管结石直径在1.0~2.0cm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EST)组及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LBD取石( EPLBD)组,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尽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同样有效,且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大结石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 近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蓉 王富文 +3 位作者 华国安 朱军 姜新 赵美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减少胆总管结石治疗近、远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73例,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取石组(n=38)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组(n=35),...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减少胆总管结石治疗近、远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73例,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取石组(n=38)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组(n=35),观察两组的治愈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4.7%vs9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胰腺炎各1例,出血分别0例vs2例,胆道感染分别2例vs1例)发生率分别为7.9%和1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分别1例、3例,结石复发分别1例vs6例)发生率分别为5.3%vs25.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扩大了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的近期、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 EST 近期、远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男男 李可为 +3 位作者 张晞文 丁俊 姜皓 李甫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balloon dilatation,EPBD)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ball...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balloon dilatation,EPBD)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LEST+EPBD)三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3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n=228例)、乳头气囊扩张术组(EPBD组,n=36例)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组(LEST+EPBD组,n=134例),比较分析三组的取石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单枚结石平均最大直径、术后短期(24 h内)血淀粉酶的改变,以及近期(术后1周内)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和远期(术后2年内)并发症如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等情况。结果三组性别组成、年龄、住院天数,取石成功率和一次取石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比,EPBD组和LEST+EPBD组住院费用较高,且LEST+EPBD组费用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及EPBD组比,LEST+EPBD组的结石直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并发症比较,EPBD组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LEST+EPBD组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近期并发症如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反流性胆管炎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ST+EPBD组结石复发率较ES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乳头气囊扩张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
20
作者 黄淑燕 陈俊杰 林淑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86例):行十二指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二组(142例):行SEST。对比两组效果...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86例):行十二指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二组(142例):行SEST。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216例成功取尽结石,其中SEST+EPBD 83例,成功率为96.51%,SEST 133例成功率为9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并发症少于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有效、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