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估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外浸润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梅影 金占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预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外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共96个PTMC病灶的超声特征及相关的病理结果,超声特征包括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弹性评分及应变率等。分析PTMC超声...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预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外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共96个PTMC病灶的超声特征及相关的病理结果,超声特征包括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弹性评分及应变率等。分析PTMC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浸润、中央淋巴结转移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和病理测得的96个PTMC病灶最大径分别为(7.32±2.16)mm、(7.46±2.2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病理T分期T1、T2、T3分别为4、16、76个,超声T分期T1、T2、T3分别为5、13、78个,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5.5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T分期、甲状腺外浸润及弹性评分与甲状腺外浸润相关;中央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双侧性、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有助于预测PTMC甲状腺外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外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成晓莉 成钢 《交通医学》 2019年第1期53-55,59,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超声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MC患者35例(52枚结节),MNG患者30例(45枚结节),比较两组患者CT和超声影像学... 目的:评价CT和超声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MC患者35例(52枚结节),MNG患者30例(45枚结节),比较两组患者CT和超声影像学征象。结果:CT检查显示MNG中多发性结节占40.0%(12/30),而PTMC中多发性结节占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MNG中多发性结节占63.3%(19/30),PTMC中多发性结节占28.5%(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征象中病灶单发、增强后边界模糊、不规则瘤体、边缘中断征等有助于PTMC的诊断,超声检查征象中病灶单发、回声低、有钙化、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形态、病灶有丰富血流有助于PTMC的诊断。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CT检查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健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结节体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与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FT_(3)与FT_(4)水平均低于术前,TSH水平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FT_(3)、FT_(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甲状腺结节体积逐渐缩小(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甲状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鸿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CT在鉴别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甲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和乙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每组各29例... 目的探讨CT在鉴别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甲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和乙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每组各29例,对比2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2组患者的CT常规征象、左叶体积、右叶体积、峡部体积及结节体积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2组患者的结节与腺体的平扫、增强CT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在鉴别诊断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外科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565例,将565例患者按病灶最大直径分为直径>10 mm组和直径≤10 mm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病理诊断、血清... 目的研究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外科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565例,将565例患者按病灶最大直径分为直径>10 mm组和直径≤10 mm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病理诊断、血清甲状腺激素、TSH、结节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甲状腺外侵袭。结果直径>10 mm结节患者在TSH>0.3 m IU/L时,随着TSH水平的升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而直径≤10 mm的结节患者,并未看到有此趋势。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发生甲状腺外侵袭的比率随着血清TS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血清TSH值最高组甲状腺外侵袭发生率最高;而在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未发现此趋势。血清TSH是直径>10 mm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与其呈负相关(P<0.01),而直径≤10 mm PTC组与TSH、性别、年龄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进行预测时,可以将血清TSH作为一个预测指标,并且可以将血清TSH用于预测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但并不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SH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分化型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宋伟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3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2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25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符... 目的观察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2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25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CT图像特征、结节体积以及腺体各部位体积。结果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T图像特征、结节体积以及腺体各部位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CT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高俊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观察组)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组),各61例,分析、对比两组CT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观察组)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组),各61例,分析、对比两组CT检查结果和CT值的大小。结果观察组结节单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细颗粒状钙化及边缘中断征等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混合钙化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左叶体积、右叶体积、峡部体积及结节的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中疾病诊断参考的一项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CT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庆革 《影像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9-10,共2页
目的:探究CT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5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这2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CT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5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这2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和对照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CT检查,实验组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边界不清晰结节、细颗粒钙化结节、边缘中断征结节的发生率以及结节体积、峡部体积、左叶体积、右叶体积等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以及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经CT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CT诊断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分组,即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PTMC组)与微小结节性甲... 目的分析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CT诊断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分组,即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组(PTMC组)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MNG组),仔细记录两组患者的CT征象与结节、腺体体积,分析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相比MNG组,PTMC组混合钙化占比更低,瘤体不规则、细颗粒状钙化、结节单发、增强后边界模糊、边缘中断征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组右叶体积、左叶体积均较PTMC组大,结节体积与峡部体积均较PTMC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技术在鉴别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学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杰源 王任国 +2 位作者 阮胜 李明柳 黎家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927-929,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5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确诊病例和5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确诊病例作为此次研究的... 目的:研究并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5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确诊病例和5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确诊病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设置为A组、B组,A组有78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体,B组有62枚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瘤体。两组患者均进行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观察,计算诊断符合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结节大小、腺体各部位体积大小以及瘤体情况。结果:CT对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96%,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确诊结果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单发结节占比、不规则瘤体占比、增强后边界模糊占比、细颗粒状钙化率、边缘中断征发生率均明显更高(P〈0.05),但其混合钙化率明显更低(P〈0.05)。与A组相比,B组的甲状腺腺体左叶体积、右叶体积均明显更小(P〈O.05),其峡部体积和结节体积均明显更大(P〈0.05)。结论: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中,CT可通过对瘤体发生状态、形态、边界、钙化等情况,有效区分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 鉴别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联合TSH、TgAb诊断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祝彩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参数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诊断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参数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诊断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TMC患者60例(PTMC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均接受SWE检查及TSH、TgAb水平检测。比较两组SWE定量参数及TSH、TgAb水平,PTMC各临床病理特征TSH、TgAb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WE参数联合TSH、TgAb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PTMC组SWE参数Emax、Emin、Emean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1)。PTMC组血清TSH、TgAb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1)。TNM分期为Ⅲ期、癌灶多发及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血清TSH、TgAb水平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癌灶单发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不同癌灶最大直径患者血清TSH、Tg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WE参数联合TSH、TgAb诊断PTMC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7%、94.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SWE参数联合TSH、TgAb诊断PTMC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早期筛查PTMC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超声参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LASSO回归分析
12
作者 张清 张玉君 +2 位作者 陶冶 胡冬梅 张超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2期11-17,29,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多模态超声参数,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P...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多模态超声参数,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PTM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CLNM组和非CLNM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结节最大径、微钙化、被膜侵犯、增强均匀性和弹性评分6个关键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该模型在预测CLNM时,AUC值达到0.825(95%CI:0.769~0.873),敏感度为81.10%,特异度为71.90%。结论: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PTMC患者的CLNM风险,为临床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超声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效能比较
13
作者 潘傲楠 张洋 +3 位作者 高璐滢 安宇昂 夏宇 姜玉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甲状腺微小结节细针抽吸活检,以获取细胞学及细胞块进行穿刺病理诊断,并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P... 目的比较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甲状腺微小结节细针抽吸活检,以获取细胞学及细胞块进行穿刺病理诊断,并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PTMC 125例,良性病变29例)患者。首先,计算术前细胞学及细胞块各诊断类型分布差异。其次,将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诊断分别与“金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此外,分别计算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在PTMC中的诊断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诊断方法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细胞学与细胞块诊断一致102例(102/154,66.23%),二者诊断一致且符合术后病理94例(94/102,92.16%)。细胞学和细胞块与“金标准”一致性均一般(Kappa值分别为0.639、0.710),二者联合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95)。细胞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AUC分别为88.80%、82.76%、99.14%及0.858,细胞块分别为93.60%、79.31%、95.12%及0.865,二者联合分别为98.40%、75.86%、94.62%及0.871,3种诊断方法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学、细胞块及二者联合诊断对于PTMC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3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 甲状腺乳头微小 细胞学 诊断 细针抽吸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应用体会
14
作者 韩维静 赵伟涛 张帅通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患者均实施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术后石...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患者均实施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以后者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前两者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在100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有69例患者经金标准确诊患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未发生45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各项效能值均高于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诊断(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与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相比,可减少漏诊、误诊的情况,并能对该病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病理诊断 术中冰冻切片 术后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超声特征分析
15
作者 丛蓉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超声特征。方法160例PTMC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征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TM...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超声特征。方法160例PTMC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征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长径≥5 mm、被膜外浸润、多发病灶是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长径≥5mm、被膜外浸润、多发病灶是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超声特征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62-065,共4页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转改淋巴结转移因素。方法 选取1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对象,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在观察资料及特征方面,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侵犯被摸、浸润性生长病灶等...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转改淋巴结转移因素。方法 选取1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对象,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在观察资料及特征方面,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侵犯被摸、浸润性生长病灶等资料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性别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超过1cm、肿瘤浸润性生长均是淋巴结转移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肿瘤浸润性生长等有关,所以需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防止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栋 陈征 吕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2期79-82,1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U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治疗的95例单侧PTMC患者分为开放式甲状腺手术(OT)组(48例)与GUA组(47例)。OT组采用OT治疗,...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U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治疗的95例单侧PTMC患者分为开放式甲状腺手术(OT)组(48例)与GUA组(47例)。OT组采用OT治疗,GUA组采用GU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应激指标、美容满意度、瘢痕状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GU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T组,手术时间长于OT组,颈前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OT组,美容满意度高于OT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OT组,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高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A治疗单侧PTMC术中出血量少、颈前区疼痛程度轻,可提高患者美容效果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并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 经腋窝入路 腔镜手术 开放式甲状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
18
作者 刘明昊 王子昂 符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患者会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本研究旨在提供可靠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来预测PTMC患者... 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患者会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本研究旨在提供可靠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来预测PTMC患者发生CLNM的概率。方法:我们从2010-2017年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中提取27 251例PTMC患者的数据。并构建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与朴素贝叶斯(bernoulli naive bayes, BNB)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此外,我们通过各种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来选择最佳模型,并对影响患者出现CLNM的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在6种机器学习模型中,XGB模型的表现最佳,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7,准确率为0.89,精确率为0.89,在测试集的AUC为0.77,准确率为0.88,精确率为0.84。在该模型中对患者发生CLNM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甲状腺腺外侵犯(extra-thyroidal extension, ETE)。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PTMC患者的CLNM风险,其中XGB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效能,通过该模型更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机器学习模型 SEER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和胸乳入路腔镜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胡小卫 刘清 丰枭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治疗中,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和胸乳入路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治疗中,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和胸乳入路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研究组采用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醛固酮(aldosterone,ALD)、皮质醇(cortisol,Co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和对照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5)。结论:和常规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相比,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手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减轻术后创伤应激程度和炎症刺激,有助于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加快患者体征恢复,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窝入路小切口腔镜 胸乳入路腔镜 甲状腺微小乳头 外观满意度 创伤应激 炎症刺激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婉丽 李化静 +2 位作者 李宏慧 邵渊 白艳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侧别、BRAFV600E基因突变、伴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情况、腺外侵犯、被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LNM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年龄45岁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HT、是否多灶性均与cN0-PTMC发生CLNM相关(P<0.05)。伴NG、BRAFV600E基因突变、肿瘤位置、腺外侵犯、肿瘤侧、被膜侵犯均与cN0-PTMC发生CLNM无相关性(P>0.05)。继续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R=1.929,95%CI:1.465~2.541),年龄≤45岁(OR=2.581,95%CI:2.004~3.324),多灶性(OR=1.675,95%CI:1.276~2.197)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5 mm(OR=0.603,95%CI:0.463~0.785)和伴HT(OR=0.642,95%CI:0.452~0.913)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保护因素。伴HT是cN0-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的危险因素(OR=3.454,95%CI:1.865~6.397)。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不伴HT、多灶性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伴HT是此类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保护因素,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临床淋巴结阴性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