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乳腺癌23例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甄林林 武正炎 +3 位作者 范萍 王水 刘晓 王萱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例(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遗传性疾病 基因突变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突变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曦 杨名添 +3 位作者 方嬿 梁启万 张如华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妇女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乳腺癌患者石蜡标本,显微切割提取癌组织,酚抽提法提取DNA,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测定DNA纯度及含量,PCR扩增exon2、exon11和exon20片段直接测序,与基... 目的:研究中国妇女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乳腺癌患者石蜡标本,显微切割提取癌组织,酚抽提法提取DNA,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测定DNA纯度及含量,PCR扩增exon2、exon11和exon20片段直接测序,与基因库序列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231例乳腺癌中发现突变33例,突变率为14.28%,统计分析发现,≤35岁年龄组与36~45岁组比较,P值为0.724,无统计学差异。46~55岁年龄组与>55岁组比较,P值为0.868,亦无统计学差异。将上述两组合并后统计发现,≤45岁年龄组患者突变率高于>45岁组患者,P值为0.00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BRCA1突变与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基因 乳腺肿瘤 序列分析 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南润玲 尚培中 王铁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84-2286,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和多阶段协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基因brca1 乳腺癌 现代分子生物学 年轻化趋势 恶性肿瘤 协同作用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女性患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巫向前 王丹艺 +1 位作者 蔡光伟 彭智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基因表达的研究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结果 发现中国人群乳腺癌 BRCA1基因突变多发的位点是外显子 8第 5 89位点上 CT缺失突变。其突变率为 3.9% ,小于 45岁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其 5 89del CT发生率为 2 .3%。乳腺肿瘤患者 BRCA1基因突变除了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外 ,没有其它指标与 BRCA1基因突变相关。结论 提示中国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 brca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与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纪东 郑婵颖 李永泉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BRCA1和BRCA2是近年来发现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分别位于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目前所知,两者与细胞周期调控、胚胎生 长发育、D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有关。随着BRCA1和BRCA2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确切生物学功能... BRCA1和BRCA2是近年来发现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分别位于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目前所知,两者与细胞周期调控、胚胎生 长发育、D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有关。随着BRCA1和BRCA2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确切生物学功能的阐明,将在临床上帮助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卵巢癌 基因 brca1 br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宋阳 宫琳琳 邵淑娟 《解剖科学进展》 2006年第3期267-270,274,共5页
BRCA1为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它在细胞周期的调节,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BRCA1分... BRCA1为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它在细胞周期的调节,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BRCA1分子功能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肿瘤发生的机理。本文就BRCA1基因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 brca1基因 家族性乳腺癌 DNA损伤修复 诱导细胞凋亡 肿瘤发生 生物学特性 遗传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曦 杨名添 曾益新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年第1期63-65,共3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 1、BRCA 2在家族性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突变率较高。现就其功能。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 基因检测 基因诊断 brca1 br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晓菲 张雯柯 +6 位作者 王莉 李娜 刘迎玉 李敏 张翊昕 范俊梅 姚元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04-508,共5页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阻断遗传性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稳定而有效的孕前检查技术。近年来,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PGD指征正逐步扩展到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的植入前基因筛查。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是目前已知的乳腺癌高外显率...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阻断遗传性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稳定而有效的孕前检查技术。近年来,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PGD指征正逐步扩展到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的植入前基因筛查。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是目前已知的乳腺癌高外显率易感基因,且BRCA1/2基因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目前,针对遗传性乳腺癌的个性化PGD已经证实可行。该综述回顾了乳腺癌易感基因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brca1基因 brca2基因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 杨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BRCA1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鼻咽癌组织98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并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BRCA1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鼻咽癌组织98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并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样本的BRCA1胞质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样本(P<0.05);BRCA1胞质错位分布与鼻咽癌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BRCA1胞质分布与鼻咽癌的恶性演进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错位分布 乳腺癌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和MMP-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群体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张明龙 王秀华 +5 位作者 吕莹 李鹏辉 刘丹 梅庆步 刘万全 郑立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三附属医院、齐齐哈尔建华...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三附属医院、齐齐哈尔建华医院和大庆油田总医院的524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LDR技术对BMI-1基因rs1042059、rs201024480位点以及MMP-3基因rs302505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型,用风险值(O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患病风险。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MMP-3基因rs302505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BMI-1基因rs201024480、rs1042059位点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携带等位基因5A和基因型5A5A的群体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提高1.51和1.48倍(OR=1.51,95%CI:1.17-1.94;P=0.001和OR=1.48,95%CI:1.16-1.91;P=0.001)。结论MMP-3基因rs3025058的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可作为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候选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5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家族性乳腺癌 卵巢癌 brca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癌基因BRCA_1与p53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蓝海 袁宏银 +1 位作者 杨国梁 陈爱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6期578-579,622,共3页
目的 探讨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p5 3的相关性。方法 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及非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共 84例进行BRCA1及 p5 3蛋白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 结果 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及非家族性乳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 探讨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p5 3的相关性。方法 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及非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共 84例进行BRCA1及 p5 3蛋白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 结果 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及非家族性乳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1.9%和 11.9% ,p5 3在家族性乳腺癌及非家族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40 .5 %和 2 6 .2 % ,而在家族性乳腺癌BRCA1阳性病例中有 5 7.7%的病例 p5 3阳性 ,在非家族性乳腺癌BRCA1阳性病例中仅 40 .0 %的病例 p5 3阳性。 结论 BRCA1突变在家族性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RCA1突变与 p5 3突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5 3突变可能为BRCA1突变的 1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 P53蛋白 brca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晓 李振凤 +5 位作者 程广 邱文生 宫磊 苏天慧 赵辉 慕强 《青岛医药卫生》 201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基因brca1 brca2 家族遗传性 年轻化趋势 家族聚集性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锡鹏 张凤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R的关系、主要功能区基因突变对修复双链断裂的影响、BRCA1与BRCA2,Rad51和CtIP复合物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的磷酸化等方面,对BRCA1调控HR的分子机制、BRCA1介导的修复机制缺失在合成致死性中的作用、及BRCA1缺失后细胞对不同DNA损伤制剂敏感性发生的变化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DNA损伤 DNA修复 DNA断裂 双链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梦 王敏 +2 位作者 朱蓓蓓 张会芳 卢仙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的表达差异显著并具有相关性(P<0.01)。3BRCA1 m R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C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BRCAl与ERCC1 m RNA表达的减少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 乳腺癌基因1(brca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研究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转录激活区突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棋浓 胡艳芬 +2 位作者 钟红君 李熔 黄翠芬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41-948,共8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占 4 0 %~ 5 0 % ,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 80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15 6 0~ 186 3aa) ,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 (良性...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占 4 0 %~ 5 0 % ,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 80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15 6 0~ 186 3aa) ,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 (良性多态性或乳腺癌易感突变 )目前还不清楚。由于染色质结构调节是基因转录调节的早期事件 ,该文基于lac阻遏物识别和结合lac操纵基因的原理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比较BRCA1转录激活结构域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染色质伸展活性。将 1种野生型、2种良性多态型 (S16 13G和M16 5 2I)和 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型(A170 8E、M1775R、W1837R和Y185 3term)转录激活区片段以正确相位融合于lac阻遏物的下游 ,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pwt和pS16 13G、pM16 5 2I、pA170 8E、pM1775R、pW1837R及pY185 3term 6种突变型重组质粒。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染AO3-1细胞后均表达了相应的融合蛋白。对这些重组质粒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检测表明 ,野生型pwt和两种良性多态性突变体不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或只有极微弱的染色质伸展活性 ,而其他 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体均具有过强的染色质伸展活性 ,提示利用染色质伸展技术可预测BRCA1转录激活区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表现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结构检测 乳腺癌 基因突变 蛋白brca1 转录激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丹 范余娟 +1 位作者 徐红 范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17-3719,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8,P=0.004)。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人类乳腺癌基因1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棋浓 胡艳芬 +2 位作者 钟红君 李熔 黄翠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66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1结构域 (16 42 1736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6 91 172 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0 7 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 ,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蛋白brca1 BRCT1结构域 染色质伸展活性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研究进展
19
作者 崔珅 韩世愈 林英姬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4期290-292,共3页
全文就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 抑癌基因 br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细胞角蛋白19的含量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南润玲 尚培中 王晓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乳腺腺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健康女性、20例乳腺腺病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乳腺腺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健康女性、20例乳腺腺病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BRCA1、CK19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BRCA1、CK19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和健康女性组(P<0.05)。在乳腺腺病患者和健康女性血清中BRCA1、CK19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在乳腺癌术前与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在乳腺癌患者术前组血清中的表达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BRCA1及CK19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细胞角蛋白1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