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事故分析模型方程组病态性的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 蒙彦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468-473,共6页
为了解决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模型病态性的问题,采用汽车碰撞模拟法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模型病态性的影响.以矩阵扰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模型病态性的本质,给出了参数扰动条件下模型解的相对误差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如何处理原始方程组解决模... 为了解决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模型病态性的问题,采用汽车碰撞模拟法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模型病态性的影响.以矩阵扰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模型病态性的本质,给出了参数扰动条件下模型解的相对误差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如何处理原始方程组解决模型病态性的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模型病态性 事故分析模型 条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L事故分析模型对预防小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叶青 王慧聪 +1 位作者 何佳 骆燕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54-2356,共3页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模型对预防手术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为寻找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SHEL事故分析模型对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选...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模型对预防手术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为寻找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SHEL事故分析模型对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SHEL事故分析模型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医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率为2.60%、对照组为5.4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原因主要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占48.15%,观察组占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是手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通过SHEL事故分析模型能够及时发现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病房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是减少手术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儿 医院感染 SHEL事故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车辆追尾事故仿真分析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明 严新平 吴超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61-3165,共5页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车辆追尾事故的仿真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反映了从感知信息到反应动作的时间延迟,跟驰车辆可以根据前车车速变化、自身的期望车距对自身车速和车距进行调整,利用前后两车车速比、...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车辆追尾事故的仿真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反映了从感知信息到反应动作的时间延迟,跟驰车辆可以根据前车车速变化、自身的期望车距对自身车速和车距进行调整,利用前后两车车速比、实际车距与安全车距比计算追尾事故发生风险。最后以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为例,对不同感知反应时间下的追尾事故风险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模型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的机理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追尾事故分析模型 系统动力学 事故风险 致因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人因分析的六层次模型构建和实例应用
4
作者 吴兵 昌伟伟 +1 位作者 徐伟东 马小林 《安全》 2017年第7期26-28,共3页
本文试图用六个层次来划分引发事故的人因因素,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不同层次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最终为预防事故服务。分析表明: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仅需要解决较低层次的原因,还需要深入挖掘较高层级的原因。根据事故发... 本文试图用六个层次来划分引发事故的人因因素,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不同层次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最终为预防事故服务。分析表明: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仅需要解决较低层次的原因,还需要深入挖掘较高层级的原因。根据事故发生的各层级原因,指定合理的事故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层次 事故分析模型 事故原因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熙业 《广西电力》 2016年第1期54-56,60,共4页
运用逆向重建思维,建立一个适合电力行业应用且具有电力生产特点的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设计思路,介绍模型要素定义与模型要素分类,形成了具有电力行业特点的分析模式,并实现事故事件原... 运用逆向重建思维,建立一个适合电力行业应用且具有电力生产特点的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设计思路,介绍模型要素定义与模型要素分类,形成了具有电力行业特点的分析模式,并实现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的信息化。从实际案例分析来看,所建立的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模型提高了电力事故事件原因分析的有效性,便于从事故事件的源头进行控制,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事件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孙瑞山 赵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深入研究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差错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人为差错分析模型;通过借鉴ECCAIRS分析框架,并在基元事件分析(EEAM)逻辑和CCAR396部的分类方法基础上,构建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 为深入研究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差错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人为差错分析模型;通过借鉴ECCAIRS分析框架,并在基元事件分析(EEAM)逻辑和CCAR396部的分类方法基础上,构建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它从事件层、描述层、原因层和组织因素与改进建议层,分析航空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差错。此外,还将组织因素概念引入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 欧盟联合航空事故和事件征候报告系统(ECCAIRS) 组织因素 基元事件分析方法(EEAM)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模型的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致因与对策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超 郭琳 +1 位作者 赵春雨 艾子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8-254,共7页
该文收集了46起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案例,采用"2-4"模型统计分析了事故致因频次和占比,进而建立了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行为分析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事故防范对策。该研究结果对预防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具有一... 该文收集了46起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案例,采用"2-4"模型统计分析了事故致因频次和占比,进而建立了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行为分析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事故防范对策。该研究结果对预防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燃易爆实验室 “2-4”模型 事故分析模型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模型的掺氢输送放空系统风险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瑾秋 李馨怡 董绍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2,共8页
随着掺氢运输迅猛发展,原有的放空系统又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为了保障掺氢管道放空作业时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文基于事故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掺氢管道的放空流程,确定放空系统失效事故的安全约束条件,建立放空作业控制与反馈模... 随着掺氢运输迅猛发展,原有的放空系统又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为了保障掺氢管道放空作业时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文基于事故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掺氢管道的放空流程,确定放空系统失效事故的安全约束条件,建立放空作业控制与反馈模型,识别控制模型中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同的不安全控制行为产生的风险及对应的安全约束,对掺氢管道的风险性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掺氢管道放空作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分析模型 掺氢管道放空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流程分析法(STAMP)在石油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禹治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8年第2期9-12,共4页
介绍了系统理论模型和流程分析法(STAMP)的提出与常用的传统事故树分析法等几种安全分析方法的区别,从组件与事故成因的关系、事故成因的识别、风险概率和风险信息的表述等方面与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比较了理念差别,并运用该方法对油库... 介绍了系统理论模型和流程分析法(STAMP)的提出与常用的传统事故树分析法等几种安全分析方法的区别,从组件与事故成因的关系、事故成因的识别、风险概率和风险信息的表述等方面与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比较了理念差别,并运用该方法对油库在工程建设前期、建设期、运营期进行了安全评价分析,对提升石油库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库 安全 管理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流程分析法(STAMP)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定向的人因失误因果模型及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鹏程 戴立操 +2 位作者 张力 陈国华 赵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82,共8页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预防人因失误,首先,基于系统理论发展一个组织定向人因失误的"结构-行为"因果模型,包括组织子模型、情境状态子模型、个体因素子模型以及人因失误子模型。然后,分析模型中各子模型之间以及其因素类别之间...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预防人因失误,首先,基于系统理论发展一个组织定向人因失误的"结构-行为"因果模型,包括组织子模型、情境状态子模型、个体因素子模型以及人因失误子模型。然后,分析模型中各子模型之间以及其因素类别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如模型中各层级之间的因果关系:组织因素→情境状态因素→直接触发人因失误的个体因素→人的认知行为失误。最后,基于事件报告分析、专家意见和文献资料,并依据建立的4种影响类型(I,C,A,N)识别具体情境环境与人因失误或认知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情境环境因素对人因失误的影响非常复杂,不同的情境环境因素对同一人因失误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同一情境环境因素对不同的人因失误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定向 人因失误 组织因素 情境状态因素 影响关系 事故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中GIS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小勇 胡新民 叶云霞 《交通与计算机》 2004年第2期9-12,共4页
采用GIS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该系统由MapInfo和Pow-erBuilder集成设计完成,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事故分析模型,具有基于GIS的事故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关键词 GIS 系统集成技术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道路事故分析模型 交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理论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利燕 许洪国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选取济青高速公路七个路段作为典型事故多发地段,用量化理论原理建立了断面事故率分析模型,用以鉴别出事故多发点发生事故的原因,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 量化理论 事故多发点 断面事故分析模型 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传递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华 郭皓杰 +1 位作者 谢辉 蔺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提升森林火灾应急指挥协同能力,剖析指挥过程中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分析法(STAMP)的思想,明确事故近因事件链,辨识相关的控制组件,构建森林火灾应急指挥控制结构;然后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建立森林火灾应... 为提升森林火灾应急指挥协同能力,剖析指挥过程中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分析法(STAMP)的思想,明确事故近因事件链,辨识相关的控制组件,构建森林火灾应急指挥控制结构;然后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建立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流动的有权无项网络,对实时、阶段和固定3类信息的信息量进行建模计算,从而确定信息熵;同时建立边载权重计算模型,用以描述不同信息传递路径的重要度。结果表明:前线指挥部在应急指挥扑火过程中重要性最大,且与联合指挥部的信息传递密集程度最大;扑火组和专业扑火队之间信息总量和信息熵最大,分别为24和3.900,指挥中需保证人员部署的准确性;专家研判和气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扑火过程中的指挥决策,应重点监控这2方面的信息传递路径,保证传输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森林火灾 应急指挥 信息传递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分析法(ST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系统思维理论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艳 高岩 +1 位作者 董宪元 邓毅萍 《道路交通科学技术》 2018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基于对人、车、路(环境)、管理等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交通安全要素交互机理,基于系统工程反馈控制原理,从技术运行和社会组织管理两个层面构建交通安全管理社会技术系统广义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STAMP模型的事故... 本文基于对人、车、路(环境)、管理等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交通安全要素交互机理,基于系统工程反馈控制原理,从技术运行和社会组织管理两个层面构建交通安全管理社会技术系统广义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STAMP模型的事故致因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以实际事故案件为例进行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为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和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系统思维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社会技术系统广义模型 基于STAMP模型事故致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事故树与区间层次分析法耦合的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小菊 程奉梅 宋云龙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为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应用模糊理论建立建筑火灾模糊事故树分析模型,借助计算机辅助事故树分析系统得出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等,找出影响建筑火灾较大的基本事件。在此基础上,寻求指标层中各类重要因素采用区间层次分... 为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应用模糊理论建立建筑火灾模糊事故树分析模型,借助计算机辅助事故树分析系统得出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等,找出影响建筑火灾较大的基本事件。在此基础上,寻求指标层中各类重要因素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构成区间判断矩阵。在求解元素权重过程中,采用相对传统权重求解过程减少了计算量,并采用相对优势度对区间权重进行排序。本研究可为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全面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在火灾防治技术措施理论、方法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区间层次分析 模糊事故分析模型 判断矩阵 指标权重
原文传递
Model Analysis of Smoke Control in Long Tunnel: Findings from Hsueh-Shan Tunnel Accident in Taiwan
16
作者 Yi-Hong Chang Chen-Wei Chiu Chi-Min Shu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2期232-245,共14页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risk in long tunnel fires are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 difficulty of evacuation, rescue urgency and obstacle to rescue operation. Therefore, a complete ventilation design is an indispensable ...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risk in long tunnel fires are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 difficulty of evacuation, rescue urgency and obstacle to rescue operation. Therefore, a complete ventilation design is an indispensable safety measure. Hsueh-Shan Tunnel is the longest in Taiwan, the fifth longest in the world. On May 7, 2012, a serious tunnel fire caused two deaths and numerous victims suffered from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Apart from this, there was smoking entering the cross-passages and shafts which were important for evacua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system in Hsueh-Shan Tunnel was simulated with FDS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software, and the statistics of smoke, visibil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with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system, the time was shorter and the distance was longer for the smoke spreading windward than in other models. Furthermore, the visibility of windward victims was more affected and the temperature above the fire source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systems. When the wind speed in tunnel is within 2.0-4.0 m/s, the condition for turning off the ventilation fan within 250 m upwind from the fire source can be prominently reduced to 50 m upwind from the fire source. This not only could avoid plume disturbance but also could be maintained. If victims' evacuation should be given the highest prior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aightly activate the maximum power of the f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tunnel fires ventilation system VISIBILITY plume disturbance victims' evac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