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的变化
1
作者 肖琳玲 邓万俊 石伟元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8-601,共4页
背景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已为人们熟知,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也可能有变化。目的探讨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 背景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已为人们熟知,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也可能有变化。目的探讨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方法依照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组患者(n=139)分为左室肥厚组(LVH 组,n=61),与非左室肥厚组(N-LVH 组,n=78)。对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6)利用 TVI 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收缩期峰速度均值(M-Sa)、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M-Ea)、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M-Aa)、计算 Ea/Aa,以及 E/Ea。比较3组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M-Sa 在正常对照组、N-LVH 组、LVH 组进行性降低(6.6±1.1)、(5.9±1.2)、(5.2±1.5)cm/s,N-LVH 组、LVH 组 M-Sa、M-Ea、M-Ea/M-Aa 低于对照组(P<0.01),LVH 组又低于N-LVH 组(P<0.05)。M-Sa 与 LVMI(r=-0.363,P<0.01)呈负相关。M-Sa 与 M-Ea 呈正相关(r=0.59,P<0.01)。M-Sa 与 E/M-Ea 呈负相关(r=-0.615,P<0.01)。结论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就已出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减低,提示高血压病人即使没有左心室肥厚就已经有收缩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速度显像 原发性高血压 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在体外膜肺氧合撤机前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慧燕 黄生奇 +2 位作者 王静 方圆 顾继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撤机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40例,均行撤机试验,A组为撤机试验成功者(n=28),B组...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撤机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40例,均行撤机试验,A组为撤机试验成功者(n=28),B组为撤机试验失败者(n=12)。在撤机试验前,应用重症超声监测患者的Sm、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撤机成功与否作为结局变量,将两组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超声参数作为观察变量,进行VA-ECMO撤机试验成功与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A组撤机试验前Sm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撤机试验前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LVEF的AUC分别为0.896、0.479,其中Sm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E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21、0.321。结论重症超声评估Sm对VA-ECMO患者成功撤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功能 二尖瓣收缩运动峰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联合二尖瓣环纵向位移评估左室僵硬度
3
作者 王心语 陈少雷 +1 位作者 万宝东 陈继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索房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联合二尖瓣环纵向位移评估左室僵硬度的可行性。方法:募集门诊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志愿者117例。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描计组织多普勒a波的速度时间积分记作VTIa′,计算A2/VTIa′。将受试者... 目的:探索房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联合二尖瓣环纵向位移评估左室僵硬度的可行性。方法:募集门诊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志愿者117例。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描计组织多普勒a波的速度时间积分记作VTIa′,计算A2/VTIa′。将受试者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GROUP 1,n=35)、舒张功能障碍I级组(GROUP 2,n=61)、舒张功能障碍Ⅱ级及Ⅲ级组(GROUP 3,n=21),对比三组间A2/VTIa′及其他参数差异;行A2/VTIa′与现有僵硬度参数、僵硬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将GROUP 1与GROUP 2归为僵硬度正常组(NS),GROUP 3归为僵硬度异常组(AS),分析A2/VTIa′鉴别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舒张功能不同分组间A2/VTIa′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2/VTIa′与LVEDP/LVEDV、KLV分别呈中度、低度正相关(r=0.411、0.222,P<0.05),与年龄、收缩压、E/e′分别呈低度正相关(r=0.364、0.338、0.356,P<0.001),与e′呈低度负相关(r=-0.365,P<0.001);A2/VTIa′鉴别AS与NS的AUC为0.805,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66.7%。结论:A2/VTIa′可用于评估左室僵硬度,且对僵硬度异常的鉴别价值高于目前左室僵硬度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缩 左室僵硬度 速度时间积分 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 二尖瓣纵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恢复良好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晶 宋光 +1 位作者 孟涛 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4-846,共3页
本研究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分别比较了围产期心肌病(PPCM)恢复良好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与健康志愿者的MAD。研究发现PPCM恢复良好者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本研究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分别比较了围产期心肌病(PPCM)恢复良好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与健康志愿者的MAD。研究发现PPCM恢复良好者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再升高,而MAD还会进一步升高,从而证实了与LVEF比较,使用TMAD测定PPCM恢复良好者的MAD,能够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是一种更为敏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围产心肌病 二尖瓣位移 左心室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师聪红 迟云鹏 +5 位作者 张宝红 王娟 付敏 田斌 王雅坤 王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2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较2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3~7d、术后1个月反映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收缩期S峰(sa)、舒张期E峰(E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与Ea的比值(E/E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E和舒张晚期速度(A)的比值(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7d各项指标较术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Sa较术前显著增加,而E/Ea较术前、术后3~7d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有效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判定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运动速度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晓辉 杨文娟 +3 位作者 程慧 范卫泽 耿静 臧会玲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以及这2个指标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治疗好转出院时的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作...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以及这2个指标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治疗好转出院时的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出院时检测血NT-proBNP和超声E/e’,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时NT-proBNP与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与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1年,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60 d再住院率为30.95%,1年病死率为20.4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与E/e’呈高度正相关(P<0.001,R^2=0.994)。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94,最佳截断值为339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53.10%;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02,最佳截断值为9.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8%和53.79%。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11,最佳截断值为374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67.07%;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最佳截断值为10.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5%和58.08%。E/e’较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更有优势(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和E/e’呈正相关;出院时NT-proBNP和E/e’对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均具有预测价值,且E/e’较NT-proBNP预测价值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二尖瓣舒张早血流峰速度二尖瓣舒张早运动速度比值 病死率 再住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左心纵向收缩功能及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黄婷 罗雪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issue motion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技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左心纵向收缩功能,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issue motion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技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左心纵向收缩功能,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69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甲亢性心脏病将其分为单纯甲亢组(n=43)和甲心组(n=26),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5名纳入正常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受试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TMAD各参数;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并分析TMAD参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LVEDV、LVESV、LVEF、TMAD各参数、CK-MB、hs-cTn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LVEDV、LVESV、CK-MB和hs-cTnT正常对照组<单纯甲亢组<甲心组,LVEF及TMAD各参数正常对照组>单纯甲亢组>甲心组。TMAD各参数均与LVEF呈正相关(P<0.001),TMAD部分参数与CK-MB呈负相关(P<0.05)。结论 TMAD技术可早期评估甲亢患者左心纵向收缩功能,且与CK-MB、hs-cTn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运动二尖瓣位移 左心收缩功能 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嘉鼎 段立娟 +2 位作者 苏震 刘畅 秦诗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变化,探讨其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8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住院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分别于入ICU第1、3、7天行经胸壁...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变化,探讨其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8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住院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分别于入ICU第1、3、7天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定E/e'。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e'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分析E/e'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E/e'入ICU第3、7天均高于第1天(P均<0.05),第3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E/e'入ICU第3天高于第1天(P<0.05);第7天较第3天降低(P<0.05),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E/e'在第1、3、7天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e'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E/e'第1、3、7天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84、0.80,以第3天的E/e'值11.3为截点值,其预测28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72.9%。结论 E/e'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二尖瓣舒张早峰流速 二尖瓣舒张早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与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伟忠 金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及收缩期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在组织多普勒成像条件下,获取3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前后瓣环的定量组织速度曲线及位移曲线,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及收缩期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在组织多普勒成像条件下,获取3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前后瓣环的定量组织速度曲线及位移曲线,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位移(Ds),计算二尖瓣前后瓣环的平均峰值速度(MVs)及平均位移(M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后瓣环下移距离(Dm)及计算平均下移距离(MDm),二维超声心动图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的MVs、MDs、MDm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用组织追踪法测量的MDs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MDm显著相关(r=0.880,P<0.001),二尖瓣环的MDm(r=0.532,P=0.002)、MVs(r=0.395,P=0.025)及MDs(r=0.492,P=0.004)与LVEF亦分别显著相关。结论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及位移可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运动速度 位移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川 王勇 《新疆医学》 2010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之比(E/Em)评价正常人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和异常值的界定。方法:100例健康人群按年龄分成<50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4组,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E峰值... 目的:研究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之比(E/Em)评价正常人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和异常值的界定。方法:100例健康人群按年龄分成<50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4组,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E峰值、舒张晚期A峰值、二尖瓣外环组织运动速度舒张早期Em峰值、舒张晚期Am峰值,计算E/A比值、Em/Am比值及E/Em比值。比较年龄、性别、心率、体重指数(BMl)、二维超声结构参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E/Em的影响,界定E/Em的异常取值。结果:1.年龄对E/Em有影响(D=0.449,P=0.000),E/Em随着年龄的增长升高。2.50岁以上正常人中使用E/Em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E/Em值应至少大于10。结论:E/Em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E峰 二尖瓣外侧组织运动速度舒张早Em峰 E/Em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刘海峰 蒋煜文 +1 位作者 白文伟 光雪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54-856,共3页
目的分析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所测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位移峰值速度(Sa)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33例和未行PCI组19例,PCI组于PCI术前5 d及术后... 目的分析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所测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位移峰值速度(Sa)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33例和未行PCI组19例,PCI组于PCI术前5 d及术后5 d、3个月、6个月随访,非PCI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PW-DTI及常规超声检查,观察Sa的变化情况。PCI组据射血分数(EF)分成两个亚组:EF≥50%亚组和EF 30%~50%亚组;亚组间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别分析不同心脏功能患者Sa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PCI组平均Sa明显增高(P〈0.001)。平均Sa与EF存在相关性(术前r=0.705,术后r=0.770,均P〈0.0001)。结论Sa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二尖瓣收缩峰值速度(Sa)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对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谋杰 贾大林 +1 位作者 马春燕 张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观察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术后1年内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并以正常体检者为对照,评价A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发现,ASTEMI患者择...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观察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术后1年内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并以正常体检者为对照,评价A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发现,ASTEMI患者择期PCI手术术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而TDI检测指标Sa、Ea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E/Ea则显著升高(P<0.05),提示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受损;择期PCI术后1个月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年内逐步恢复。因此认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比较,TDI更能准确检测出ASTEMI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为临床评估择期PCI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运动速度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一站式”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参数测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李旭文 杜秀娟 王夕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研究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MAPSE)、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移动速度(MAPSMV)、左心室长轴应变(LAS)]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一站式”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测量... 目的研究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MAPSE)、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移动速度(MAPSMV)、左心室长轴应变(LAS)]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一站式”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测量对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纳入研究的对照组(23名健康志愿者)、研究组(23例EF≥50%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基于所获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测量2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2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及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LVEF略低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16);研究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指数(MAPSEI)、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移动速度(MAPSMV)、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移动速度指数(MAPSMVI)、右心室长轴应变(LAS)参数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SE、MAPSEI、MAPSMV、MAPSMVI、LAS诊断EF≥50%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73、0.767、0.698、0.721,整体诊断准确性处于中到低水平。结论基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的“一站式”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相关参数测量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在未额外增加X线辐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前提下使受检者同时获得冠状动脉血管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信息,可以为诊断EF值尚处于正常范围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提供客观依据,在血管相关性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方面具有乐观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平面收缩位移 左心室长轴应变 二尖瓣平面收缩移动速度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CTA 一站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林 韩江涛 +2 位作者 杨启才 唐益君 陈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于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于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Ie33型超声诊断仪及配套探头常规二维超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PhilipsQlab9.0分析软件中的TMAD插件,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常规二维超声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TMAD参数(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二尖瓣环位移相关指标)。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SD、室间隔侧s、左室侧壁s分别为(48.0±2.65)%、(42.5±2.89)mm、(4.78±1.23)cm/s、(5.37±1.32)cm/s,对照组分别为(61.7±4.98)%。、(48.3±3.04)mm、(8.60±1.45)cm/s、(10.9±1.68)cm/s;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显著减小,LVESD及室间隔侧、左室侧壁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前后壁、前后间隔、下壁、左室侧壁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四腔、两腔、左室长轴收缩期二尖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值及其占左室长轴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TMAD技术能够通过测量二尖瓣环不同位点位移参数值,准确、客观的评价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简便、不依赖图像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组织运动二尖瓣位移 收缩功能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进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1409-1415,1423,共8页
目的探讨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N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例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特发性PVCs/VT,男7例,女3例,其中8例行动态心电图检... 目的探讨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N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例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特发性PVCs/VT,男7例,女3例,其中8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PVCs/VT总数11387~39672(237144-9493)次/24h,所有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消融成功8例(成功率80.0%),均无并发症发生。根据X线影像定位,7例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内膜(4例起源于前侧壁)采用普通温控导管消融成功6例,1例因起源点邻近希氏束放弃消融;3例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外膜前侧壁经心大静脉远端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2例,1例采用普通温控导管因阻抗高,不能放电失败。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内膜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即由二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间隔起源者在V,常呈qR或QR型,而游离壁起源者常呈R或rsR‘型;多数患者V5~V。有S波呈Rs型;二尖瓣环前侧壁心外膜消融成功者与相对应位置心内膜消融成功者除有更长的假性“6”波时间(前者≥67ms而后者〈67ms)外,其他特征并无区别。结论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PVCsN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前侧壁是好发区域,消融治疗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需经冠状静脉窦至心大静脉远端、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收缩/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射频导管消融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建忠 施仲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以评估冠心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方法199例胸痛患者根据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6例)和对照组(93例),应用DTI技术测定室间隔及左室侧壁舒张早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以评估冠心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方法199例胸痛患者根据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6例)和对照组(93例),应用DTI技术测定室间隔及左室侧壁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之比值(Ea/Aa),并与超声心动图常规指标二尖瓣E峰与A峰的比值(E/A)等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6.75±7.12,与对照组(66.39±6.48)的差异无显著性(P=0.7),两组间E/A值的差异有显著性(0.92±0.41比0.83±0.27,P=0.05),而冠心病组室间隔及左室侧壁Ea/Aa显著降低(0.68±0.24比0.62±0.17,P<0.05;0.85±0.36比0.76±0.25,P<0.05)。结论舒张功能障碍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二尖瓣运动 运动速度 冠心病 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薇 蔡运昌 +2 位作者 余杉 梁勤 谭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2例CAD患者,采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窦性心律时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 目的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2例CAD患者,采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窦性心律时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6个位点各参数的总和(t)及平均值(m),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与36例正常组(对照组)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CAD组Vs、Ve、Va及LVEF均有显著减低(P<0.01),LVESV、LVEDV明显增加(P<0.01)。②CAD组LVEF与V s-t、Vs-m、Ve-m成正相关(r=0.568,P<0.01;r=0.578,P<0.01;r=0.361,P<0.01),CAD组Vs-m与Ve-m成正相关(r=0.584,P<0.01)。③采用正常组75%正常参考值下限(Vs-m-0.67s= 5.04 cm/s)作为诊断CAD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7%、82.9%及73.2%。结论CAD患者存在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而且收缩功能受损与舒张功能受损密切相关;用QTV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检测CAD患者心功能障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Vs-m是评价CAD患者心功能障碍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二尖瓣运动 冠状动脉硬化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及中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春荣 梅举 +6 位作者 丁芳宝 沈赛娥 张韫佼 汤敏 朱家全 马南 张俊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 研究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的疗效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41例SA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 目的 研究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的疗效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41例SA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2~68(52.6±15.8)岁.二尖瓣成形手术技术包括后瓣叶矩形切除、人工腱索移植、采用成形环行瓣环成形等.将术前诊断有SAM和术中发现有SAM高危因素的患者归入预防组(n=32),将术中二尖瓣成形后TEE检查发现有SAM经非手术处理无法纠正的患者归入治疗组(n=9).在原有二尖瓣成形方法的基础上,应用4-0或5-0聚丙烯线于二尖瓣A2和P2相对应部分采用"8"字缝合方法,瓣叶上的缝合部位位于瓣叶对合线下方.结果 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成形术.所有病例均应用了二尖瓣成形环,采用"C"形环,成形环大小为26~32(29.2±2.8)mm.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轻度SAM,二尖瓣返流(MR)和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均为轻度.二尖瓣口平均跨瓣压差从(0.3±0.4)mm Hg上升到(2.2±1.5)mm Hg(P〉0.05).MR程度从术前的3.5±0.9减少至0.7±0.6(P〈0.01).术后早期有2例出现轻中度MR.术后随访(48.4±23.5)个月,随访中无新出现SAM,无MR或SAM需要再手术.5年免于再手术率100%.结论 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SAM安全、简便、有效,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 收缩前向运动 "缘对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二尖瓣环运动评估左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芸 徐启彬 +1 位作者 郑哲岚 姚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二尖瓣运动 左室收缩功能 超声波 组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优 冯新恒 毛节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 6 1例确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 6 1例确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记录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多普勒组织成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参数包括 :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Sm)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m) ,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m)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 (E Em)。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DTI可敏感地显示出二尖瓣环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显著下降(P <0 0 5 ) ;E Em也有显著差别 (P =0 0 13)。DTI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之间 ,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积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平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 8 9cm s预测射血分数 (EF)≥ 5 5 %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8 2 %、70 % ,准确率为 81 5 %。结论 :DT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作为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状态的新方法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二尖瓣 DTI 运动速度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