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二甲基硫和藻体中二甲基巯基丙酸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猛 李和阳 +2 位作者 袁东星 王大志 林益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建立了海水中二甲基硫和海洋微藻藻体中二甲基巯基丙酸的微波辅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脉冲火焰光度检测的分析方法 .二甲基硫的检测限达 0 0 1ng·ml- 1( 3S/N) ,海水和藻体样品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 95 %和... 建立了海水中二甲基硫和海洋微藻藻体中二甲基巯基丙酸的微波辅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脉冲火焰光度检测的分析方法 .二甲基硫的检测限达 0 0 1ng·ml- 1( 3S/N) ,海水和藻体样品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 95 %和 7 32 % .已初步应用于实验室培养的不同生长时期甲藻藻体中二甲基巯基丙酸和培养液中二甲基硫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脉冲火焰光度法 海水 藻体 微波 固相微萃取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 植物监测 海水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降解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月 杨桂朋 +2 位作者 刘春颖 高彩霞 刘欢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二甲基硫(DMS)是海水中一种最重要的、含量最丰富的还原态挥发性生源有机硫化物,前体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降解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温度、DMSP的浓度、氧气、盐度、酸度、颗粒粒度、藻类生长期、季节变化、氧化... 二甲基硫(DMS)是海水中一种最重要的、含量最丰富的还原态挥发性生源有机硫化物,前体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降解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温度、DMSP的浓度、氧气、盐度、酸度、颗粒粒度、藻类生长期、季节变化、氧化压力、抑制剂等。它们均与DMSP降解速率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并对DMSP的降解产物产生影响。藻类是DMSP的主要来源,因此着重讨论了温度、盐度、酸度等对不同浮游植物细胞内DMSP与DMS生物生产和转化过程的影响。结合海洋硫循环的研究现状和海洋化学发展的趋势,探究了用颗粒态DMSP与Chla的比率来量化碳和硫通量的方法及DMSP裂解酶活性的检验技术。大气中CO2压力持续增加导致的海洋酸化对藻类中DMSP降解过程的影响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甲基硫(DMS) 降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合成与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
3
作者 高熠 刘秀杰 +4 位作者 刘仪 李倩宇 郭瑞红 张晓华 张蕴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15-4536,共22页
【目的】冷泉和热液是海洋中典型的化能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理化特征孕育了特殊的微生物类群。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多种海洋细菌能够合成与降解DMSP,在驱动海洋碳、... 【目的】冷泉和热液是海洋中典型的化能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理化特征孕育了特殊的微生物类群。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多种海洋细菌能够合成与降解DMSP,在驱动海洋碳、硫元素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析其多样性与分布,拓展了对海洋中DMSP代谢细菌的认识。【方法】选取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Yaeyama Knoll热液区不同深度水体、沉积物和动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富集培养基(甲硫氨酸添加、高盐低氮条件用于富集DMSP合成细菌,DMSP添加用于富集DMSP降解细菌)和2216E分离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富集与分离培养。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分类地位,并检测代表菌株的DMSP合成与降解能力。【结果】本研究共获得874株可培养细菌,其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3种培养基中获得的优势纲;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为优势属。经富集后冷泉样品的可培养菌株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热液样品。冷泉来源的14株DMSP合成细菌分属于7个属,其中5株属于近海螺旋菌属(Thalassospira)且含有DMSP合成基因mmtN,2株属于假栖大洋菌属(Pseudooceanicola)并含有dsyB。冷泉来源的130株DMSP降解细菌分属于39个属,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为最优势属(24株)且不含已知DMSP降解基因。热液区来源的DMSP合成细菌仅1株,降解细菌18株,均远少于冷泉样品。具有DMSP裂解途径的菌株占降解细菌总数(148株)的98.6%,其中55株裂解活性较强且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主。在40株不同种且DMSP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中,9株含有已知的裂解基因,3株含有已知的脱甲基基因。【结论】南海F-冷泉和冲绳海槽热液区存在丰富的DMSP合成与降解细菌,包括多种含有潜在新型DMSP合成/降解基因的细菌类群。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化能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硫循环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合成与降解 冷泉 热液区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冬季南海海水二甲基硫化物的分布、光化学氧化和海-气通量研究
4
作者 李尧 杨桂朋 于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和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在全球硫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2022年冬季南海海域DMS和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测定了表层海水DMS光化学氧化速率,估算... 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和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在全球硫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2022年冬季南海海域DMS和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测定了表层海水DMS光化学氧化速率,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43~9.69、0.96~8.47和0.04~69.39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3.61±2.65)、(3.47±2.58)和(22.48±23.06)nmol·L^(-1)。DMS整体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菲律宾群岛附近,最低值出现在海南岛附近海域。DMSPp和DMSPd浓度均在海南岛附近出现最大值,其中DMSPp浓度与Chl 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DMSPp浓度主要受浮游植物控制。DMS光化学氧化速率变化范围为5.06~17.51 nmol·L^(-1)·d^(-1),平均值为(10.26±3.96)nmol·L^(-1)·d^(-1),UVA、UVB和可见光对DMS光化学氧化的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5.5%、41.2%和13.3%,UV波段光是冬季南海DMS光化学氧化的主要动力。南海海域DMS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77~30.51μmol·m^(-2)·d^(-1),平均值为(11.54±9.48)μmol·m^(-2)·d^(-1),高DMS海-气通量说明南海对全球硫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光化学氧化 DMS海-气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裂解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酶促催化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 曹海岩 +1 位作者 李春阳 陈秀兰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6期406-412,共7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载体物质。海洋浮游植物、大型藻类和临海被子植物是DMSP的主要生产者。每年DMSP的产量可以达到1×10~9吨。在北大西洋表面的某些区域,DMSP的产量...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载体物质。海洋浮游植物、大型藻类和临海被子植物是DMSP的主要生产者。每年DMSP的产量可以达到1×10~9吨。在北大西洋表面的某些区域,DMSP的产量可以达到碳固定总量的10%。微生物介导的DMSP的裂解是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目前,8种参与裂解DMSP的DMSP裂解酶已被报道。在已发现的8种DMSP裂解酶中,3种DMSP裂解酶的催化机制得到了研究和阐明。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对DMSP裂解过程的酶促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继续发现新的DMSP裂解酶,并进一步揭示海洋微生物裂解DMSP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裂解 酶促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东海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合成与降解菌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浩 谭斯尹 +3 位作者 梁金昌 杨桂朋 辛宇 张晓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65-1881,共17页
【目的】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及其裂解产物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在海洋硫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DMSP降解细菌的分布已有部分报道,但其合成细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拟研究中国东海... 【目的】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及其裂解产物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在海洋硫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DMSP降解细菌的分布已有部分报道,但其合成细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拟研究中国东海水体DMSP合成与降解菌及基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1000 m水深)差异,分析其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海水样品中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数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手段定量测定DMSP合成基因(dsyB和mmtN)及物种、DMSP降解基因(dddP和dmdA)及物种的丰度,分析其在东海海域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结果】在垂直方向上,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生物和异养细菌丰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最大值位于30–50 m附近。表层(4 m左右)水体的DMSP合成及降解基因丰度最高,DMSP合成菌(如Alteromonas、Phaeobacter和Pelagibaca等)丰度也最高;随着水深增加,表层以下水体中DMSP合成及降解基因和物种丰度先增加后降低,峰值均出现在100–150 m;100 m以下,DMSP降解基因丰度迅速下降,而合成基因丰度下降程度较低,而且接近底层(>500 m)时出现随水深逐渐增加的趋势。水平方向二者变化规律不明显。浅层水体(≤100 m)和深层水体(>100 m)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拥有较高比例的黄杆菌纲、放线菌纲和蓝细菌纲细菌,后者α变形菌纲细菌丰度较高。【结论】100 m及以浅和100 m以深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表层水体中DMSP合成和降解细菌的丰度最高,100–150 m水体次之,但100–1022 m介导的DMSP合成和降解细菌丰度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合成和降解 群落结构 水平和垂直分布 中国东海
原文传递
氮磷营养盐添加对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合成与降解细菌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斯尹 孙浩 +1 位作者 梁金昌 张晓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1-1958,共18页
【目的】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海洋中主要的有机硫化物之一,是海洋细菌硫的主要来源,海洋细菌将其分解成“冷室气体”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和驱动地球硫循环有重要作用... 【目的】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海洋中主要的有机硫化物之一,是海洋细菌硫的主要来源,海洋细菌将其分解成“冷室气体”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和驱动地球硫循环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中国东海水体的现场围隔实验模拟海水富营养化对DMSP、DMS产量以及DMSP合成基因(dsyB和mmtN)和降解基因(dddP和dmdA)及相关功能细菌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92个围隔海水样品中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数量,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海水样品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定16S rRNA基因、DMSP合成及降解基因的丰度。【结果】研究发现,同时添加硝酸盐(6.00μmol/L)和磷酸盐(0.375μmol/L)能促进叶绿素a、DMSP、DMS的浓度上升。对于DMSP合成基因,只加磷酸盐能促进dsyB及Phaeobacter等相应物种的富集,虽然同时添加硝酸盐和磷酸盐使dsyB富集,但相对只加磷酸盐却不利于dsyB积累;同时添加硝酸盐和磷酸盐也抑制Alteromonas的生长,进而抑制了mmtN的富集。对于DMSP降解基因,同时加入硝酸盐和磷酸盐促进了dddP及Thalassococcus、Thalassobius、Loktanella和Shimia等物种的富集,却抑制了SAR11、Sulfitobacter等的富集,从而导致dmdA无法被富集。【结论】氮限制能更好地促进DMSP合成基因的表达,从而迫使细菌增加DMSP的合成以应对氮营养条件不足的生存环境,并进而提高DMSP脱甲基化的比例为细菌提供更多能量;而在硝酸盐和磷酸盐充足情况下,细菌相对减少DMSP的合成且更倾向于裂解DMSP产生DMS来降低硫同化的比例。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海水富营养化对细菌合成与降解DMSP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合成和降解细菌 营养盐 围隔实验
原文传递
微生物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亚男 吴珊珊 +1 位作者 王鹏 李春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45-3954,共10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参与全球硫循环、信号传递及气候调节。全球DMSP的产量每年高达109 t。DMSP的主要生产者是海洋浮游植物及大型藻类,近年来发现一些海洋细菌也可以产...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参与全球硫循环、信号传递及气候调节。全球DMSP的产量每年高达109 t。DMSP的主要生产者是海洋浮游植物及大型藻类,近年来发现一些海洋细菌也可以产生DMSP,是海洋中DMSP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已报道的DMSP合成途径有3条:甲基化途径、转氨途径和脱羧途径,其中有5种DMSP合成关键酶被鉴定出来。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文对DMSP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DMSP生物合成 全球硫循环
原文传递
冬、夏季长江口海域二甲基硫化物的时空分布及对海水酸化和铁添加的响应
9
作者 孙茂祥 于娟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本文于2022年2和7月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及重要断面海水中的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浓度;基于DMS生产速率、消耗速率和溶解态DMSP(DMSPd)降解速率,综合评... 本文于2022年2和7月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及重要断面海水中的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浓度;基于DMS生产速率、消耗速率和溶解态DMSP(DMSPd)降解速率,综合评价了DMS的迁移转化速率,并通过船基培养实验探究了二甲基硫化物对海水酸化和Fe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长江口海域DMS、DMSPd、颗粒态DMSP(DMSPp)平均浓度分别为(1.55±0.96)、(3.55±2.38)和(4.42±3.11) nmol·L^(-1);夏季分别为(8.45±5.76)、(18.90±6.86)和(22.41±15.99) nmol·L^(-1)。冬、夏两季长江口二甲基硫化物高浓度主要出现在远岸,垂直方向上呈现出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的变化特征。冬季和夏季的DMS海气通量分别为2.23和22.96μmol·m^(-2)·d^(-1)。夏季DMSPd的转化率和DMS生物产率高于冬季,使得夏季DMS浓度较高。微生物消耗是长江口海域DMS的主要去除途径。船基培养实验表明,在pH=7.7、7.9条件下,海水酸化抑制了DMS和DMSP的产生,而Fe的添加促进了它们的释放。因此,未来海水酸化和Fe的输入会对长江口DM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时空分布 生产消费 海气通量 海水酸化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典型站位二甲基硫化物的周日变化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倩 金晓英 +1 位作者 李猛 袁东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规律,与浮游生物昼夜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DMSO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浮游植物优势种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影响DMS,DMSPt,DMSPp和DMSPd的浓度,未见其对DMSO的影响.DMS,DMSPt和DMSPd的浓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突如其来的暴雨使表层海水中DMS和DMSP的浓度显著增加,亦未见其对DMSO影响.海水中的盐度和硝酸盐浓度与DMS,DMSP和DMSO浓度的周日变化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 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隔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猛 袁东星 汤坤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08-5317,共10页
于2005年6月至7月,研究了海洋围隔不同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并考察了相关环境参数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影响。2个围隔实验组均出现未知藻水华-硅藻水华-甲藻水华的演替过程,这3次不同藻类水华分别对应了二甲基硫... 于2005年6月至7月,研究了海洋围隔不同藻类水华演替过程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含量动态,并考察了相关环境参数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影响。2个围隔实验组均出现未知藻水华-硅藻水华-甲藻水华的演替过程,这3次不同藻类水华分别对应了二甲基硫化物含量的3次高峰,表明藻类水华对二甲基硫化物含量有重要贡献。不同藻类水华的贡献有较大差异,甲藻水华的贡献最大,硅藻次之,未知藻类水华的贡献最小。实验结果还表明PO34-、NO2-和NH4+主要通过影响藻类生长状态,进而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NO2-和NH4+亦可能通过调节DMSP和DMSO在藻细胞内的生理功能,影响DMSP和DMSO的含量;PO43-、NO2-和NH4+与DMS含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DMS)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甲亚砜(DMSO) 水华 正磷酸盐(PO4^3-) 亚硝酸盐(NO2^- ) 铵盐 (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二甲基硫产生菌及其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立 汪鹏 +1 位作者 彭梦珺 李友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8,共9页
二甲基硫(DMS,dimethyl sulfide)是海洋排放的占优势地位的生源硫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引起环境酸化和气候变化,因而DMS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是DMS形成的... 二甲基硫(DMS,dimethyl sulfide)是海洋排放的占优势地位的生源硫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引起环境酸化和气候变化,因而DMS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是DMS形成的主要前体,该化合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它是很多浮游植物以及少数陆地被子植物中的可溶性溶质。本文综述了驱动海洋DMS产生的微生物类群;总结了最新报道的6个DMS产生相关功能基因,即dddD、dddL、dddP、dddQ、dddY、dddW,介绍了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及活性特征。最后,对红树林生境中DMS产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时空分布等研究动态进行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DMS产微生物 ddd 红树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两种硅藻生长以及二甲基硫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雪丹 席靖雅 +5 位作者 田继远 陈容 于娟 来敬广 王苏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6,共10页
本论文研究了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对旋链角毛藻(培养16 d)以及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对中肋骨条藻(培养96 h)的生长和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0.05、0.5和5 mg·L^(-1) PS微塑... 本论文研究了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对旋链角毛藻(培养16 d)以及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对中肋骨条藻(培养96 h)的生长和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0.05、0.5和5 mg·L^(-1) PS微塑料相比,50 mg·L^(-1)的80 nm PS微塑料显著抑制旋链角毛藻生长,而单细胞DMS浓度以及10~16 d的单细胞叶绿素a、单细胞叶绿素c和单细胞类胡萝卜素浓度却显著升高。80 nm PS荧光微塑料对旋链角毛藻暴露的观察结果显示,荧光微塑料附着在旋链角毛藻的角毛上。50 mg·L^(-1)的80 nm PS微塑料对旋链角毛藻2~16 d的生长抑制率为41.4%~93.2%。50和100 mg·L^(-1) PE微塑料暴露48 h时,生长抑制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1%和40.0%。0~100 mg·L^(-1)的20μm PE微塑料暴露96 h对中肋骨条藻单细胞叶绿素a、单细胞叶绿素c、单细胞类胡萝卜素、单细胞DMS和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DMSP)浓度两两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80 nm PS微塑料对旋链角毛藻的影响比20μm PE微塑料对中肋骨条藻的影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海洋微藻的生态毒理学以及生源硫化物释放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藻 生长 叶绿素 甲基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源二甲基硫化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海水酸化和营养盐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聪颖 高旭旭 +1 位作者 马乾耀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73,共12页
本文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3月分别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船基培养实验探究了海水酸化和不同营养盐比值对DMS和DMSP生物生产的影... 本文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3月分别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船基培养实验探究了海水酸化和不同营养盐比值对DMS和DMSP生物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1(0.06~16.10)、1.95(0.04~7.59)和15.44(0.39~80.02)nmol·L^(-1),冬季长江口表层海水中DMS、DMSPd和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70(0.04~7.29)、1.80(0.15~4.24)和13.21(0.72~42.40)nmol·L^(-1)。秋季调查海域中DMS、DMSPd和DMSPp的浓度分布受浮游植物影响显著,浓度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而冬季DMS、DMSPd和DMSPp均未表现出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其分布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在表层和底层均观测到浓度高值。船基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7.8的条件下,海水酸化会抑制DMS和DMSP的生成,但在N/P营养盐添加比为16和32时,营养盐的添加会抵消这种抑制作用。在酸化条件下,DMS和DMSP的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6%和7%;二甲基硫化物的浓度在营养盐N/P比值为32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DMS)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海水酸化(OA) 营养盐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对二甲基硫生产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桂朋 厉丞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60,542,共9页
二甲基硫(DMS)是参与全球硫循环的最主要的海洋生源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海洋中DMS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浮游植物病毒感染、浮游动物摄食和DMSP裂解酶的活动。根... 二甲基硫(DMS)是参与全球硫循环的最主要的海洋生源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海洋中DMS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浮游植物病毒感染、浮游动物摄食和DMSP裂解酶的活动。根据海洋生物活动在二甲基硫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国际海洋科学工作者十几年来在DMS生物生产过程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甲基丙酸 摄食 病毒感染 DMSP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6 位作者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_(3)^(-)浓度(0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平均含量是高NO_(3)^(-)浓度(1764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组中总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H4Cl和CH4N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赫氏颗石藻 三角褐指藻 氮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痕量DMS和DMSP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杨桂朋 康志强 +2 位作者 景伟文 陆小兰 高先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2-328,共7页
二甲基硫(DMS)是海洋排放的占优势地位的生源硫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影响到环境酸化和世界的气候变化。因此,测定海水中的DMS对于准确地评价其在全球硫循环所起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研究了海水中DMS的痕量分析... 二甲基硫(DMS)是海洋排放的占优势地位的生源硫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影响到环境酸化和世界的气候变化。因此,测定海水中的DMS对于准确地评价其在全球硫循环所起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研究了海水中DMS的痕量分析技术。海水中的DMS首先采用气提-冷阱捕集技术进行预浓缩,然后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FPD)进行分析。该方法的精确度在5%以内,平均回收率为85.6%(82.8%—90.5%),最小检出限为0.15ngS。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分析是通过将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成DMS来进行。作者采用此方法实测了黄海中DMS和DMSP的含量,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分析方法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DMS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桂朋 景伟文 陆小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4-860,共7页
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β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作为DMS(dimethylsulfide ,二甲基硫 )的前体 ,是 1种重要的生源硫化物。根据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 ,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科学工作者十几... 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β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作为DMS(dimethylsulfide ,二甲基硫 )的前体 ,是 1种重要的生源硫化物。根据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 ,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科学工作者十几年来在DMSP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甲基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DMSP的来源及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娟 来敬广 +4 位作者 田继远 许瑞 王雪丹 熊婕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9,共10页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是一种在海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源有机硫化物,其降解产物二甲基硫(DMS)挥发到大气中会形成云凝结核,进而对大气温度产生负反馈效应。DMSP主要由浮游植物和部分细菌生物合成,在浮游食物链和微食物环中进行...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是一种在海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源有机硫化物,其降解产物二甲基硫(DMS)挥发到大气中会形成云凝结核,进而对大气温度产生负反馈效应。DMSP主要由浮游植物和部分细菌生物合成,在浮游食物链和微食物环中进行传递和转化,并进一步通过食物网进入更高营养级。浮游生物是驱动全球碳、硫循环的关键环节,在DMS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DMSP的来源、归宿及在浮游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移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浮游食物链和微食物环在DMSP传递、转化中的作用。DMSP在海洋食物链中仍有不少传递和降解途径为研究空白,今后应针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深入开展DMSP的产生、传递和转化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DMS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甲基硫(DMS) 食物链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夏季中山站邻近固定冰DMS、DMSP分布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麋鸣 陈立奇 肖钲霖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1-218,共8页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中山站邻近固定冰区采集了两支海冰冰芯并首次分析其中的DMS、DMSP含量。结果表明,两支冰芯上层均含有较高浓度的DMSP+DMS,分别高达114.93及134.41 nmol·L-1。冰芯中DMS、DMSP+DMS浓度随深度的增加...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中山站邻近固定冰区采集了两支海冰冰芯并首次分析其中的DMS、DMSP含量。结果表明,两支冰芯上层均含有较高浓度的DMSP+DMS,分别高达114.93及134.41 nmol·L-1。冰芯中DMS、DMSP+DMS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两支冰芯顶部DMSP+DMS高值的成因不同,冰芯1主要受藻类活动影响而产生DMSP+DMS高值,冰芯2主要是由于雪层及薄冰层阻碍,致使DMS在冰芯顶部聚集产生DMS高值。因为海冰底部较高生物量的海冰融化进入水体,所观测的剩余海冰底部Chl a、DMSP+DMS值均较低。在海冰的融化过程中,卤道内的卤水可发生垂向运输,致使冰芯中Chl a、DMSP+DMS的垂直分布有所不同。冰芯的Chl a、DMSP+DMS总量分别为6.79和10.20、51.83和88.41μmol·m-2,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在海冰融化过程中,海冰中Chl a、DMSP+DMS总量变化的总趋势是递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冰芯 甲基硫(DMS) 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