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量差分裂格式的二维水流水质计算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丁玲 逄勇 +2 位作者 赵棣华 吴建强 吕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将通量差分裂(FDS)格式应用于二维水流 水质数值模拟中。应用若干理想条件下的简化模型对格式的计算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DS格式不仅能高精度地模拟浓度梯度较缓的污染物稳定排放情况,且其二阶格式能高分辨率捕俘水质间断,与理论值... 将通量差分裂(FDS)格式应用于二维水流 水质数值模拟中。应用若干理想条件下的简化模型对格式的计算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DS格式不仅能高精度地模拟浓度梯度较缓的污染物稳定排放情况,且其二阶格式能高分辨率捕俘水质间断,与理论值吻合很好,说明FDS二阶格式能高精度地计算污染物间断排放引起的大浓度梯度或水质突跃情况。该格式在长江南通江段水环境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验证了它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差分裂格式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水流模拟的湖泊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陶涛 王韵珏 +1 位作者 信昆仑 刘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2-889,共8页
通过建立及求解二维水流水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水质模拟的湖泊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以太湖贡湖流域为例,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研究二维水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贡湖流域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通过建立及求解二维水流水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水质模拟的湖泊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以太湖贡湖流域为例,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研究二维水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贡湖流域二维水流水质模型.将望亭立交调水情况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以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作为主要水质指标,模拟并分析贡湖湖体2010年不同调水情景模式下的水质变化.应用贡湖流域水流水质模拟结果和GIS分析方法,采用数值分析法划分贡湖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对贡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做出准确的划分,为贡湖流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切实可用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保护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金利镇段的水流—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曾俏俏 黄平 赵庄明 《广东水利水电》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体系,并采用水位床底方程法(Water Level bottom topography Formulation,WLF)处理底坡源项,保证计算格式的和谐性。将模型运用到西江金利镇段水流水质数值模拟中,模拟得到西江金利段水动力... 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体系,并采用水位床底方程法(Water Level bottom topography Formulation,WLF)处理底坡源项,保证计算格式的和谐性。将模型运用到西江金利镇段水流水质数值模拟中,模拟得到西江金利段水动力情况与实测值吻合度高,同时预测得到的污染物浓度较合理。模拟结果表明,有必要对金利镇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采取措施,加强区域环境管理,以保障该河段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体积法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复杂地形 西江金利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径流对五里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东 胡功宇 +2 位作者 周媛媛 涂琦乐 郑孝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7-81,共5页
针对五里湖曲折不规则边界,采用四边形网格拟合,构建了基于四边形网格的平面二维通量向量分裂(FVS)格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设计暴雨径流对五里湖水质影响的动态过程,分析东西五里湖宝界桥断面CODMn、N... 针对五里湖曲折不规则边界,采用四边形网格拟合,构建了基于四边形网格的平面二维通量向量分裂(FVS)格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设计暴雨径流对五里湖水质影响的动态过程,分析东西五里湖宝界桥断面CODMn、NH3-N、TP和TN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在设计典型暴雨条件下,骂蠡港大流量的进水对西五里湖的水质有较大影响,设计暴雨发生3 d后,径流污水开始影响到西五里湖,在第4天后水质浓度达到峰值,使部分湖区水质由Ⅲ类变为Ⅳ类,但持续时间较短,此后浓度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径流 五里湖 水流水质耦合模型 四边形网格 COD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淮岗工程不同蓄水条件下的水质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2 位作者 王华 屈健 田威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库容条件下在库区北部农业用水时的库区水质浓度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游边界来水为功能区Ⅲ类,临淮岗坝前COD、NH3-N和TP浓度都能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当边界条件为枯水期水质时,临淮岗坝前的NH3-N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8%,COD及TP均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淮岗 蓄水条件 水质可达性 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河道型水库水质可达性研究
6
作者 纪风强 王华 +1 位作者 王晓 李晓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d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水质 农业灌溉 非稳态水流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谭超 黄本胜 +2 位作者 洪昌红 邱静 胡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混合带长度在1 300~2 500m之间;在90%最枯月、50%最枯月及多年平均流量水文条件下,飞来峡库区干流水域COD纳污能力分别为162 107.7t、199 220.2t及372 104.3t; NH3-N纳污能力分别为2 757.4t、3 408.4t和6 276.4t;飞来峡库湾的纳污能力远小于库区干流水域,库湾COD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25%,NH3-N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5%;飞来峡库区纳污能力年内逐月差异显著,其中汛期(4~9月)纳污能力较大,COD、NH3-N纳污能力约占全年纳污能力的58%,飞来峡库区年内月纳污能力与月平均流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峡库区 动态纳污能力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水质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洪昌红 黄本胜 +2 位作者 谭超 邱静 胡培 《广东水利水电》 2015年第8期44-47,共4页
通过环境水槽实验获取了COD和NH3-N衰减系数与流速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反应污染物衰减与流速动态变化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以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为例,利用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和常规的完全混合模型对库区COD和NH3-N... 通过环境水槽实验获取了COD和NH3-N衰减系数与流速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反应污染物衰减与流速动态变化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以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为例,利用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和常规的完全混合模型对库区COD和NH3-N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前者计算的纳污能力大于后者,其计算出的主流区纳污能力为库湾区的8.4倍左右。分析认为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纳污 衰减系数 流速效应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飞来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段纳污能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小娟 陈艳 顾爱辉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659t/a,对NH3-N的纳污能力为265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 水域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