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评中应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预测水质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励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1-332,共2页
应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预测水质时 ,由于模式中本底值也参与衰减 ,往往造成预测结果低于下游本底值的情况 ,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在环评中应用较为成功。
关键词 水质预测 模式变换 环境影响评价 混合衰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预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文 《江西水利科技》 2015年第3期213-217,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护水源区环境,在对工程影响地区水源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和评价新建工程对当地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式对其进行影响预测分析,同...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护水源区环境,在对工程影响地区水源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和评价新建工程对当地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混合模式对其进行影响预测分析,同时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和水源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混合模式 工程施工 饮用水源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建设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模型分析与研究
3
作者 唐蕾 刘云南 吴未红 《科技资讯》 2009年第20期126-126,共1页
本文采用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冷水江市新建浪石滩水电站对资江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可以对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效地为河流水质污染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自来水厂 水电站 水质 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中污染源垂向紊动混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彦良 褚君达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着重研究了河流中点源及线源污染物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根据大江河中污染物在排放口近区范围内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提出了部分均匀混合水深的新概念,建立了点源及线源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基本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部分均匀混合水深... 着重研究了河流中点源及线源污染物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根据大江河中污染物在排放口近区范围内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提出了部分均匀混合水深的新概念,建立了点源及线源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基本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部分均匀混合水深随纵向距离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全水深垂向均匀混合距离的理论公式,且用相关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将所建立的垂向紊动混合过程基本规律引入数值模型中,建立了部分均匀混合水深平均二维水质模型,并用现场罗丹明示踪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较传统的全水深平均模型在近区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与三维模型相比则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污染源 垂向紊动混合过程 水质模型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输入响应关系初步研究——小清河(济南段)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冬莹 于晓霞 郑囡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7期69-72,共4页
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输入响应关系的建立,是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关键。文章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将小清河分为睦里庄-还乡店段,还乡店-大码头段和大码头-辛丰庄段,应用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确定相应模型参数,与水质实测值相结合,建... 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输入响应关系的建立,是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关键。文章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将小清河分为睦里庄-还乡店段,还乡店-大码头段和大码头-辛丰庄段,应用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确定相应模型参数,与水质实测值相结合,建立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计算响应系数。结果表明:小清河不同段COD的响应系数分别为94.3%、76.7%和76.6%,氨氮的响应系数分别为277.2%、85.7%和58.8%;COD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而睦里庄-还乡店段、大码头-辛丰庄段氨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量 河流水质 水质模型 输入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后汉江黄家港—王甫洲段水质响应
6
作者 王雨欣 邵东国 何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80,共10页
随着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水生态压力加大,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可能导致汉江水质水量发生进一步变化。因此开展引江补汉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水体水质水量模拟分析与预测,对控制该流域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段马斯京... 随着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水生态压力加大,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可能导致汉江水质水量发生进一步变化。因此开展引江补汉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水体水质水量模拟分析与预测,对控制该流域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法及一、二维水质模型,预测了引江补汉工程引水后黄家港—王甫洲段水量水质响应。结果表明:①引江补汉工程采用全年无间断引水方式引水后,黄家港—王甫洲河段的流量有所增加,夏汛流量增加高于秋汛,王甫洲断面流量增加略高于沈湾断面;②调水前后沈湾断面月均总磷浓度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月均总氮浓度处于Ⅳ类~Ⅴ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在情景二下的增长率是情景一的2~3倍,相较于调水前,情景一总磷浓度最大增长为4.68%,情景二总磷浓度最大增长为13.45%。其次为总氮,情景一总氮浓度最大增长为1.15%,情景二总磷浓度最大增长为3.44%;③调水前后王甫洲断面汛期月均总磷浓度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引水后枯水年总磷浓度有所增加,丰水年浓度略有降低。整体上枯水年较丰水年的水质变幅更大,各项水质指标在两种情景下的变幅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分段马斯京根法 水质预测 水质模型 水质混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淮岗工程不同蓄水条件下的水质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2 位作者 王华 屈健 田威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库容条件下在库区北部农业用水时的库区水质浓度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游边界来水为功能区Ⅲ类,临淮岗坝前COD、NH3-N和TP浓度都能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当边界条件为枯水期水质时,临淮岗坝前的NH3-N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8%,COD及TP均能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淮岗 蓄水条件 水质可达性 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河道型水库水质可达性研究
8
作者 纪风强 王华 +1 位作者 王晓 李晓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d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水质 农业灌溉 水流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段纳污能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小娟 陈艳 顾爱辉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 根据长江口北支水流、水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长江口北支的流场和浓度场,计算1000m污染带控制长度下长江北支自海门汤加镇至启东灯杆港江段的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江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3659t/a,对NH3-N的纳污能力为265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水流-水质耦合模型 水域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