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云冷杉林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更新特征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华 李艳丽 +3 位作者 沈林 亢新刚 岳刚 王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311-7319,共9页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其乔木树种幼苗幼树的结构和动态决定着未来林分的结构和生长动态。在长白山地区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苗幼树更新样地,统计分析幼苗幼树更新特征,绘制地径结构...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其乔木树种幼苗幼树的结构和动态决定着未来林分的结构和生长动态。在长白山地区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苗幼树更新样地,统计分析幼苗幼树更新特征,绘制地径结构图、树高结构图及其空间分布图。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更新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更新树种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树种组成有冷杉(Abies nephrolepis)、色木槭(Acer mono)、紫椴(Tilia amur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春榆(Ulmus japonica)7种,其中以冷杉、色木槭为主,更新幼苗幼树的地径近似呈倒J型分布,树高结构近似呈双峰分布;(2)所有更新树种、冷杉、色木槭在小尺度1—10 m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于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紫椴、云杉和红松在空间所有尺度上以随机分布为主;(3)更新树种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正关联性比较多,较大尺度范围上负关联性比较多,随着尺度增加,空间关联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幼苗幼树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点格局分析 O-ring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1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4,共10页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 胸径 蓄积 径级结构 负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1 位作者 包昱君 杨鑫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云冷杉林 O-ring统计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伐方式对云冷杉林更新与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90-96,共7页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 ,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 。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采伐 更新 生境 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云冷杉林矩阵生长模型及多目标经营模拟 被引量:17
5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2 位作者 洪玲霞 孙建军 王培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7,共11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块样地4次5年间隔的调查数据,建立多树种(组)非线性矩阵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进阶、枯损和进界概率的变量包括径阶中值、林分断面积、树种多样性、最小径阶株数和海拔...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块样地4次5年间隔的调查数据,建立多树种(组)非线性矩阵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进阶、枯损和进界概率的变量包括径阶中值、林分断面积、树种多样性、最小径阶株数和海拔。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似不相关回归对3个子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采用分树种组不同径阶的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用于该林分的生长预测。选用木材产量、树种和大小多样性、树木地上碳贮量作为经营目标,按采伐周期和采伐强度设计13种经营方案,利用建立的矩阵生长模型模拟不同经营方案50年的经营效果,发现3个目标下的最优采伐方案并不一致,即相互冲突,需要进行折衷。以相同权重构造综合目标,结果表明13种经营方案中,长周期(15年)低强度(5%)为最优方案,即可以满足对木材生产、保护多样性和增加碳贮量多目标的需要,这说明合理的经营可以实现森林的多个目标。矩阵生长模型可作为多目标森林经营决策的工具,也为我国东北林区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多目标经营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云冷杉林 矩阵生长模型 树种和大小多样性 地上碳贮量 采伐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1 位作者 张会儒 杨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经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经营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层次(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经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经营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层次(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间伐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51.11 g/kg,0-6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为27.20 kg/m^2;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采伐强度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③间伐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不显著,间伐20年后不同间伐强度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⑤不同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与土壤pH值和土壤N、P、K全量和有效量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在整个土壤剖面,除土壤pH以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与土壤N、P和K的全量和有效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各土层土壤理化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岳 王海燕 +3 位作者 李旭 杨晓娟 刘玲 李卫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本研究以8块不同林分密度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下密度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显著变化(P<0.05);除全氮外,其他养分元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 本研究以8块不同林分密度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下密度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显著变化(P<0.05);除全氮外,其他养分元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浓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也没有在某一密度之后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林分密度为1 058株·hm-2时,虽然土壤养分浓度有所降低,但总体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在试验区目前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状况并未受影响,可适当补植,增加林地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 土壤养分 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志理 戚玉娇 金光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64,共7页
应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落叶季节(7—11月)的有效叶面积指数进行动态监测。为准确估测谷地云冷杉林的叶面积指数(LAI),对叶凋落末期(11月初)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进行木质部分及集聚效应(包括冠层水平集聚和针簇内集... 应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落叶季节(7—11月)的有效叶面积指数进行动态监测。为准确估测谷地云冷杉林的叶面积指数(LAI),对叶凋落末期(11月初)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进行木质部分及集聚效应(包括冠层水平集聚和针簇内集聚效应)的合理校正,以校正值作为该时期常绿树种的真实叶面积指数(LAIt),结合凋落物法,反推得到LAIt的季节动态并分析LAIt最大时期(7月)和最小时期(11月)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谷地云冷杉林11月初木质部分所占比例(α)均值为0.10±0.06,冠层水平集聚指数(ΩE)均值为0.90±0.04,常绿针叶树种的针簇内集聚指数(针簇比,γE)为红松(1.77)>云杉(1.28)>冷杉(1.10);LAIt随季节变化呈递减趋势,7月达到峰值(3.97),11月值最小(2.71);相对而言,光学仪器法测定的LAIe各调查期的低估范围为28.81%~43.24%,平均低估值为32.98%;变异函数分析表明,LAIt大的月份其空间异质性程度也大,7和11月LAIt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其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分别占总空间异质性的99.8%,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谷地云冷杉林 有效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 校正 凋落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胸径、树高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邓坤枚 邵彬 李飞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7-84,共8页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以及林分林木直径、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直径与林木株数之间存在着幂指数关系,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亦呈幂指数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冷杉林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对云冷杉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分胸径 分树高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沈林 杨华 +1 位作者 亢新刚 岳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强度 空间分布格局 O-ring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立地微气候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金铃 段文标 +5 位作者 陈立新 王婷 景鑫 魏全帅 杜珊 赵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置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之间小气候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总辐射、PAR以及空气温度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同一林隙内,丘顶的总辐射、PAR和空气温度大于坑底,丘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坑底;月均气温和月均PAR均为7月>8月>9月,绝大多数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递减,仅9月份小林隙的气温大于中林隙。同一林隙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均为7月>9月>8月,相同微立地(林隙中心、丘顶、坑底)气温日较差均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相同月份丘顶的气温日较差均大于坑底。各林隙空气相对湿度均为8月>9月>7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增。7月份大林隙的总辐射、PAR与8、9月份相比均差异显著。9月不同大小林隙之间的总辐射、PAR差异均不显著。7—9月,大林隙和小林隙中心的空气湿度均差异显著。同一林隙相同月份丘顶和坑底的PAR、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显著,空气温度差异不显著;无论是在林隙内还是林隙内的丘顶和坑底,同一林隙不同月份的温度差异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云冷杉林 风倒区 微立地 丘顶 坑底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混合模型模拟不规则和多峰直径结构分布——以长白山云冷杉林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4 位作者 岳刚 徐光 赵东宁 杨艺军 高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9,共7页
以长白山地区6块云冷杉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方法,并利用传统的负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作为参照,对直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地直径分布呈多峰、rotated-sigmoid等不规则分布;数学统计表明限定混合Weib... 以长白山地区6块云冷杉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方法,并利用传统的负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作为参照,对直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地直径分布呈多峰、rotated-sigmoid等不规则分布;数学统计表明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直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Weibull模型,最后为负指数模型,尤其在模拟双峰和rotated-sigmoid分布时混合模型优势明显;残差图显示径阶大于28cm后,相对于其它两个模型,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残差值更接近于0。限定混合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具有高灵活性和高精度的林分直径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直径分布 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 负指数模型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 被引量:42
13
作者 邵彬 邓坤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73,共8页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 ,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 ,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 ,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 ,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 ,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 ,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 ,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种,分属43科88属 ,其中乔木植物15种 ,灌木层植物21种 ,草本植物73种。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中 ,既有广泛分布于各海拔带云冷杉林中的种类 ,也有仅限于某一云冷杉林类型中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云冷杉林 植物种类组成 重要值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立明 丁雷 满秀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以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为研究区,对不同生长状况云冷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木死亡率增加,其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亦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不同,0~15cm土壤酶... 以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为研究区,对不同生长状况云冷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木死亡率增加,其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亦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不同,0~15cm土壤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减小,且对云冷杉的死亡响应程度减弱。5种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表现不一,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死亡程度的加大对云冷杉死亡率响应较大,而转化酶、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云冷杉死亡程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林下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过氧化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死亡率 土壤酶活性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蔡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5-660,共6页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2H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0.26%;云杉对林下幼树贡献率较小,只有6.03%,8.58%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云冷杉林 幼树 生物量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国亭 孙冰 张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328,共16页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的主要演替方式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冷杉 群落动态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婷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荣立杰 景鑫 王金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 A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 A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掘根倒木为36株,干中折断和干基折断倒木分别为17株和6株。就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而言,均为掘根样地〉干中折断样地〉干基折断样地。在掘根和折干样方内,东北羊角芹的重要值均最大,分别为14.2、13.2。掘根样方内的优势种为水金凤和荨麻,折干样方内的优势种为乌头。在相同倒木腐烂等级条件下,掘根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均大于折干样方。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在东、南、西、北样方内均小于对照样方的,而掘根样方内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隙形成木 多样性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a-多样性的尺度效应与分形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庆杰 孙学刚 +2 位作者 杨龙 韩国君 王德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 a 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 a 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 a 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 60 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 90 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 a 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针阔叶混交 Α多样性 尺度效应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大小林隙8月昼间气温和土壤温度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传响 亢新刚 +3 位作者 赵浩彦 崔秋华 高延 冯启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74,共4页
以长白山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个不同大小的林隙(456.2、290.2、83.9 m2)为研究对象,在林隙内按照不等距分布设置气温和土壤温度观测点,对8月份林隙内不同观测点气温和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3个林隙内温度的时空变化... 以长白山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个不同大小的林隙(456.2、290.2、83.9 m2)为研究对象,在林隙内按照不等距分布设置气温和土壤温度观测点,对8月份林隙内不同观测点气温和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3个林隙内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隙中央位置的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温度在S—N方向的变化幅度大于E—W方向;林隙内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不同,林隙1、林隙2的气温和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13:00—15:00时间段,林隙3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7:00—11:00时间段;林隙内最高温度出现在不同位置,林隙1、林隙2的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中央偏东北和林隙中央,林隙3则出现在中央和中央偏东北;林隙内温度高于非林隙内的温度,差异比较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温度 土壤温度 云冷杉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亚高山云冷杉林林窗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夏冰 兰涛贺 +2 位作者 善安 邓飞 姚淦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1-8,共8页
研究了云南碧塔海两块亚高山云冷杉(Picea-Abies)林内中小尺度林窗的干扰体系,结果表明: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9%和41%,平均面积为44m2和139m2,林窗的形成频率为0.005~0.007/y... 研究了云南碧塔海两块亚高山云冷杉(Picea-Abies)林内中小尺度林窗的干扰体系,结果表明: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9%和41%,平均面积为44m2和139m2,林窗的形成频率为0.005~0.007/y。估计平均林窗周期为167年。大多数林窗(占87%)的制造林窗树木(gap-maker,简记为GM)为1个以上,平均每个林窗的GM为2.9个,同一林窗内的GM常常死于不同的时间。在所有调查的GM中,折断占60%,而根拔和直立死亡分别为28%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干扰 窗体系 云冷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