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T-4语言模型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郭小妹 邹文娟 +2 位作者 王芹 詹玲 董丽娟 《循证护理》 2025年第4期767-770,共4页
目的:基于GPT-4语言模型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基于GPT-4语言模型拟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问卷,于2023年7月—9月选取护理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 目的:基于GPT-4语言模型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基于GPT-4语言模型拟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问卷,于2023年7月—9月选取护理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进而分析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78%和100%;第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83,表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最终得出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项目包括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5个方面,具有便捷、可定制、信息化、资源共享的优点,但也面临护患安全、供需不平衡、服务事故分责、经济需求差异等方面的困难,且存在技术、专业、角色、支持4个方面的阻碍因素。未来应从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竞争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目前,虽然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已初见成效,未来应继续进行更深入且广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互联网+护理服务 德尔菲法 GPT-4语言模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互联网+管道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
作者 张林 张灿 +3 位作者 孙秀云 谢萍 张在萍 盛秋 《现代医院》 2025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互联网+管道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访谈方式,采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初步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经过两论函询,最终确定评价体系的具体...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互联网+管道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访谈方式,采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初步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经过两论函询,最终确定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结果构建该质量评价体系共包括41项指标,其中结构指标13项、过程指标14项、结果指标14项。两轮专家函询试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3和0.83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和0.233。结论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的“互联网+管道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管道护理服务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蒙连新 蒙冬日 +2 位作者 李爽旗 李亿娟 季红运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41-144,176,共5页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7月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7月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前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8月本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将2023年3—9月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后6个月10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延伸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延伸护理服务基础上通过本院的“智慧医院”平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依从性、满意度、生存质量等指标,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依从性、满意度(护士技术操作、健康教育、处理问题满意度)、生存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糖尿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互联网+护理服务 延续护理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我国网约护士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4
作者 杨贤贤 郭卫婷 +1 位作者 王文君 郭玉芳 《海南医学》 2025年第5期755-760,共6页
目的 对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网约护士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梳理我国网约护士风险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保障网约护士执业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 目的 对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的网约护士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梳理我国网约护士风险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保障网约护士执业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发布的证据整合手册为该范围综述的方法学指导框架,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网约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汇总和系统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网约护士其风险感知总的得分率为41.66%~58.60%,网约护士的风险感知普遍处于中等水平。网约护士执业风险感知受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工作因素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结论 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时代背景下,网约护士的执业风险感知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规避网约护士执业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网约护士 风险感知 影响因素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常岚 刘小青 +2 位作者 冯娟 陈琳 刘楠楠 《上海护理》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通过访谈了解社区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工作体验,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于上海市某区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40名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 目的通过访谈了解社区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工作体验,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于上海市某区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40名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围绕社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工作体验,提炼出3个主题:感受到“互联网+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护士及专科护理发展均获益,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仍存在部分风险隐患和待完善之处,希望通过相关措施提升社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积极性。结论社区护士在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中收获了诸多积极体验,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管理者应充分重视社区护士的工作认知和需求,进一步促进其职业价值感提升,并通过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执业环境、完善系统培训等措施,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社区卫生 互联网+护理服务 工作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居家失能老人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小芳 姜燕 杨艳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居家失能老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雅安市汉碑社区、石马社区、土桥社区、桐梓林社区的失能老人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居家失能老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雅安市汉碑社区、石马社区、土桥社区、桐梓林社区的失能老人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基于互联网制订个性化线上干预方案,包括用药指导、膳食指导、健康监测等。观察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行模式,即互联网线上预约、护理人员上门进行护理干预,并根据前期档案,针对性完成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包括身体监测、营养状态筛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依从性调和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调查量表(KAP)。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1.37%,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依从性得分方面,观察组的服药得分和康复训练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AP方面,观察组在知识、态度、行为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行模式,可以在提高居家失能老人的护理满意率和依从性的同时,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影响患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失能老人 居家 线上线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产后母亲“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参与意向的质性研究
7
作者 朱洪霞 冷富华 +2 位作者 任青 张敏娣 于桂玲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 探讨产后母亲对“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的参与意向,为推广“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10月至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5名婴儿的母亲开展半... 目的 探讨产后母亲对“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的参与意向,为推广“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10月至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5名婴儿的母亲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将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作为一级主题,共提炼出10个二级主题,包括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家庭的支持、社会群体影响力、自我决策能力、母婴护理知识及技能、“互联网+”护士的职业素养、“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操作性及用户体验感、费用及支付方式。结论 产后母亲对“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产后母亲对“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认知水平偏低,母婴护理知识及技能不足,行为意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疗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家庭-医疗机构-社会有力的支持资源,提升“互联网+”护士的职业素养,政策支持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不断优化将有效促进“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互联网+母婴护理服务 参与意向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培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杜佳翼 汪春雨 张照莉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护士培训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也是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综述了国内现有“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培训的构建依据、大纲设计、培训内容、考核形式及效果,分析“互联网+护... 护士培训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也是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综述了国内现有“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培训的构建依据、大纲设计、培训内容、考核形式及效果,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培训的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发展系统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互联网+护理服务 上门服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欧阳红 娄晟 +3 位作者 刘炎鑫 王辉 张一粟 段晓侠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量化的监测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半结构式访谈拟定指标条目池,以Donabedian理论为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量化的监测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半结构式访谈拟定指标条目池,以Donabedian理论为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1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7,Kendall系数分别为0.151、0.116(均P<0.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涵盖多方面内容,可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10
作者 冯蔷薇 胡弘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73-576,共4页
传统护理服务的发展因人力成本高、服务范围有限等受到严重制约,现代护理通过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及智能上门护理等创新模式,可有效拓展相关护理的服务范围,提高护理服务效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升级。本研究通过调研“互联网+护理服... 传统护理服务的发展因人力成本高、服务范围有限等受到严重制约,现代护理通过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及智能上门护理等创新模式,可有效拓展相关护理的服务范围,提高护理服务效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升级。本研究通过调研“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国发展现状,发现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措施可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及服务报酬,同时也减少患者就医排队的时间与出行成本,尤其为不方便外出就医的患者提供更多服务措施;此外,通过总结与分析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不断完善的各种政策、法规、制度更加规范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遍及各级医疗机构,以期惠及更多患者和健康人群,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理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患者满意度,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综述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质控中心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11
作者 杨志萍 陈俭 张生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索以护理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20年开始,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护理质控中心主导,经过顶层设计、试点实施、经验总结和扩面推广4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区域化“互联... 目的探索以护理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20年开始,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护理质控中心主导,经过顶层设计、试点实施、经验总结和扩面推广4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6月,全区共19家医疗机构开通服务,“九龙坡云医院”平台注册护士1080人,服务用户2600余户,累计上门服务订单3000余单。服务零投诉、零差错,满意率100%。结论以护理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打通专业护理到家庭“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控中心 互联网+护理服务 上门护理 延续护理 居家护理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某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
12
作者 林碧霞 陈媛 +8 位作者 张于 郑薇亮 吴林静 吴智敏 段舒舒 杨琴 李开新 吴梅 周明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3期5-8,31,共5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为促进该服务的实践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至12月对350名厦门市社区居民采用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回收问卷...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为促进该服务的实践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至12月对350名厦门市社区居民采用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回收问卷336份。厦门市社区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总分(68.80±8.73)分,但仅19.6%的居民了解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不同年龄、医疗保障形式、是否知晓“互联网+护理服务”、需要的服务项目数的社区居民的使用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知晓“互联网+护理服务”和需要的服务项目数是使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虽然厦门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呈中等偏上水平,但该服务的普及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大宣传力度,并针对不同人口学资料居民的照护需求,设计该类平台的配套应用功能,以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对服务需求量大的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互联网+护理服务 使用意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Vivo分析改进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缨 赵琦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制约因素,为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2所三级专科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以及3所一级医院(... 目的:分析上海市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制约因素,为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2所三级专科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以及3所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6名临床护理人员或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三级编码法,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的项目图、矩阵编码分析等功能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共构建重要性、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3个一级节点、13个二级节点和11个三级节点。按照参考点数量分析,重要性依次体现在服务对象福祉、护士价值和医院发展上;制约因素依次排序主要是安全问题、人力问题、政策问题和平台问题。对策建议依次排序主要是服务定价、服务项目、服务安全、服务标准、服务平台和服务对象。通过框架矩阵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侧重点不同。结论:不同级别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不同,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明确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服务定价、持续改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多措并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制约 对策 优质护理 延续护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静 严芳 +4 位作者 杨瑞华 浮艳红 董伟 郝赫 王亚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726例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干预。采...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726例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总体康复情况、自知力、生活质量,采用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D)评估患者家庭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BPRS、MRSS、FB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物质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康复 自知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高社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巧玲 贺丽君 +4 位作者 黄道花 张玉梅 王洪娟 万红燕 黄雪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高社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的效果。方法成立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小组,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养老护理院的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进行横断面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建立“专科护理工作站”,开...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高社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的效果。方法成立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小组,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养老护理院的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进行横断面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建立“专科护理工作站”,开展“请进来、走下去、同服务”的联动管理方案,比较实施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前后护士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能力、操作考核、“互联网+护理”服务数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居家护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4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而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2个维度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技能操作成绩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社区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数量明显增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医院-社区联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社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社区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单数大幅增长,满足了区域内患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的家庭照料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联动管理 养老护理 社区护士 互联网+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战略坐标图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锦锦 姜虹 +3 位作者 刘胜娟 权月 王晓萍 田丽 《天津护理》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分析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主题和发展态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主题,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BICOMB进行计量... 目的:分析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主题和发展态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主题,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BICOMB进行计量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揭示核心主题及其发展态势。结果:共纳入327篇文献,论文发文量快速增加,期刊分布相对集中。通过关键词聚类出9大研究主题,其中核心且成熟的主题是“互联网+护理服务”护患体验、“互联网+护理服务”护患双方认知意愿需求以及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核心不成熟主题是“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待发展主题是上门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防控以及护士培训。结论: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各研究主题发展阶段不同,逐渐向“互联网+护理服务”内涵发展。研究者应关注热点主题的进展,进一步推动风险防控、质量评价等发展潜力主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共词聚类分析 主题战略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CLPV模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分析
17
作者 郭剑平 宋任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WOT-CLPV模型,深入分析服务发展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抑制因素、脆弱性和潜在问题。结果:医护人才资源及其有效激励... 目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WOT-CLPV模型,深入分析服务发展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抑制因素、脆弱性和潜在问题。结果:医护人才资源及其有效激励不足、服务风险管理机制缺乏,资金投入不足与社会参与度低、用户健康信息壁垒等原因阻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结论:应完善多元化筹资方式、构建多元化护理人才培养渠道、服务标准化与流程规范化、服务管理与信息整合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CLPV模型 互联网+护理服务 居家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裕华区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
18
作者 孙克娟 赵玉婷 +3 位作者 张新杰 柯贵印 张雯杰 吴苏宁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34-740,共7页
目的响应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开展的号召,使“互联网+护理服务”能更大程度惠及裕华区老年人群。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石家庄市裕华区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 目的响应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开展的号召,使“互联网+护理服务”能更大程度惠及裕华区老年人群。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石家庄市裕华区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探究石家庄市裕华区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地区、是否了解“护士上门服务”、文化程度、月医疗费用和居住状况均是裕华区老人使用“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对需求无影响(P>0.05)。结论裕华区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知晓比例偏低,但存在较高的真实需求且需求多样。建议建立市场化的宣传推广机制,同时要对上门护士进行全面、严格的“互联网+”专项资质认证及能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影响因素 需求现状 裕华区老年人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19
作者 武慧君 何清 邸维平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0期950-952,956,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居家时期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更好地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服务。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二科住院治疗的2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质性研...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居家时期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更好地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服务。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二科住院治疗的2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居家时期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主要需求有四个:较强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要;健全医保政策纳入“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服务”中的需求;护理服务质量“同质化”的需求;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安全的需求。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迫切,应健全“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以护士为主导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专科护理团队建设,完善肿瘤专科“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 质性研究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
20
作者 杨杰 侯晓霞 浮亚霏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互联网+护理服务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研究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改善... 目的:观察互联网+护理服务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研究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改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0周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0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0周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10周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9.23%与88.46%)(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