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快速的三维VLSI互连电容提取方法:虚拟多介质方法
1
作者 喻文健 王泽毅 侯劲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26-1529,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边界元方法的虚拟多介质 (Quasi MultipleMedium ,QMM)加速方法 ,并将它应用于三维VLSI多介质互连电容的计算中 .QMM方法将三维互连电容器中的单层介质看成由多个虚拟介质组成 ,从而大大减少了系数矩阵中的非零元数...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边界元方法的虚拟多介质 (Quasi MultipleMedium ,QMM)加速方法 ,并将它应用于三维VLSI多介质互连电容的计算中 .QMM方法将三维互连电容器中的单层介质看成由多个虚拟介质组成 ,从而大大减少了系数矩阵中的非零元数目 ,最终使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显著减少 .通过比较QMM算法与非QMM算法 ,以及商业软件Raphael对实际三维互连结构的计算 ,结果表明QMM算法在保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 ,可使电容提取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电容提取 集成电路 VLSI 虚拟多介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集成电路互连电容提取的三维交互显示程序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严韫洲 喻文健 +1 位作者 裴春艳 胡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514,共8页
为了辅助电容提取程序包RWCap的开发和调试,并增强三维结构数据Cap3D文件的可视性,开发了三维交互显示程序RWCapView,直观、清晰地展示Cap3D文件描述的导体空间结构.首先读入Cap3D文件,利用ANTLR辅助生成的LL语法分析器解析出三维坐标数... 为了辅助电容提取程序包RWCap的开发和调试,并增强三维结构数据Cap3D文件的可视性,开发了三维交互显示程序RWCapView,直观、清晰地展示Cap3D文件描述的导体空间结构.首先读入Cap3D文件,利用ANTLR辅助生成的LL语法分析器解析出三维坐标数据;再利用深度缓冲算法和扫描线算法进行图像的输出,并同步显示导体空间坐标轴和标尺以标识其方位和尺寸;通过实现基础仿射变换支持对导体空间的多角度细致观察,建立导体和金属层、介质层的关联,支持多种导体筛选方式.基于实际版图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解析并输出10 000块以上导体的设计版图总耗时3 s左右,进行各种变换的响应时间约100 ms,可以快速处理导体数量很大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电容提取 三维结构描述 随机行走方法 深度缓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VLSI互连寄生电容提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喻文健 王泽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随着VLSI电路集成密度急剧增长及特征尺寸不断缩小 ,互连寄生参数提取已成为集成电路辅助设计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 ,三维互连寄生电容提取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针对这一热点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 ,对三维电容提取... 随着VLSI电路集成密度急剧增长及特征尺寸不断缩小 ,互连寄生参数提取已成为集成电路辅助设计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 ,三维互连寄生电容提取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针对这一热点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 ,对三维电容提取方法进行综述 ,详细阐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重点介绍间接、直接边界元方法 ,以及维度缩减技术和区域分解法等半解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SI 互连寄生参数 数值算法 半导体工艺 电子设计自动化 三维互连寄生电容提取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more Delay Estimation of Two Adjacent Coupling Interconnects
4
作者 董刚 杨银堂 李跃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coupling RC interconnect delay based on "effective capacitance" is presented. We compare this new metho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which uses Miller capaci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coupling RC interconnect delay based on "effective capacitance" is presented. We compare this new metho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which uses Miller capaci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not on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but also reflects the delay dependence on rise time. The method has the same complexity as the Elmore delay model and can be used in performance-driven routing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acitance extraction coupling RC interconnecl effective capacitance 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