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寅》月刊: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思想先声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关键词 《甲寅》 月刊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化思想 章士钊 办刊主旨 政治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统意识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祥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7-160,共4页
正统是人类文化历史中潜在的力量,它占据历史主导地位,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结构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这种权力来自于某种虚构。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在论证正在进行的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时,一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流变中寻找依据,另一方... 正统是人类文化历史中潜在的力量,它占据历史主导地位,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结构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这种权力来自于某种虚构。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在论证正在进行的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时,一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流变中寻找依据,另一方面对正统进行颠覆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意识 五四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之间: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3
作者 方习文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关于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评价鲁迅、对于评价五四新文学运动,都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本文认为,鲁迅在那场运动中,并不是主将,而是作为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呐喊,并非有人认为的是违... 关于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评价鲁迅、对于评价五四新文学运动,都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本文认为,鲁迅在那场运动中,并不是主将,而是作为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呐喊,并非有人认为的是违心和其他功利目的驱使的结果,而是自觉和真实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与当时的同人以鲜明的、合作的现代姿态出现,但鲁迅同时保持自我独立的姿态,抒写了一段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艺战士 呐喊 求同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斯年和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汉诚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3-38,共6页
关键词 傅斯年 五四新文学运动 拼音文字 文学革命 白话文学 五四新文运动 新文学大系 汉字拼音化 戏剧改良 思想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鲁迅与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杰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7-34,共8页
一五四新文学运动高举“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两面大旗,在中国现代史上为新文化、新道德的建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地,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了先声。但这个新文学阵营不久就分化了。鲁迅说:分化之后,“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一五四新文学运动高举“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两面大旗,在中国现代史上为新文化、新道德的建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地,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了先声。但这个新文学阵营不久就分化了。鲁迅说:分化之后,“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留在旧战场上的已寥寥无几,而他由于布不成阵势陷入彷徨、苦闷的境地里,在对人生、社会的反复思索中探求着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这足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内容 新道德 根本区别 周作人 人道主义思想 鲁迅 道德革命 五四新文学运动 进化论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月社及其新格律诗主张——《五四新文学运动》之一节
6
作者 魏绍馨 《齐鲁学刊》 1983年第1期76-80,共5页
一九二三年,北京出现了一个以胡适、徐志摩为首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新月社。据徐志摩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了新月社。”(《剧刊始业》)新月社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和现代评论社比较接近,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两面性... 一九二三年,北京出现了一个以胡适、徐志摩为首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新月社。据徐志摩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了新月社。”(《剧刊始业》)新月社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和现代评论社比较接近,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文学活动上主要是聚餐会上清谈。当时他们的成员都是以个人名义在国内各报刊上发表作品。一九二五年,相继参加的有闻一多、梁实秋、朱湘、刘梦苇、饶孟侃、于赓虞等,多数都是诗人,很自然的聚餐会上清谈的中心就是新诗。一九二五年十月,徐志摩出任《晨报副刊》主编,这样新月社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一九二六年四月,他们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每周一期),有计划地从事新格律诗的倡导与创作活动。《诗刊》虽然只出版十一期就“放假”了,但由此他们却开创了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月诗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社 徐志摩 新格律诗 五四新文学运动 梁实秋 新月诗派 音节 于赓虞 中国新文学 创作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胡适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昌熙 史若平 《文史哲》 1979年第3期21-28,共8页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胡适的历史作用基本上被否定了,并作为反面教员出现,这是不公正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胡适的历史作用基本上被否定了,并作为反面教员出现,这是不公正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才“无领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历史作用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陈独秀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新文运动 白话文学 文学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8
作者 沙似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45-47,共3页
陈独秀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先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七年二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响亮地喊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qu... 陈独秀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先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七年二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响亮地喊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这场文学革命固然不能与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相提并论,但追本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陈独秀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与政治 新文学 古典文学 贵族文学 民主主义者 山林文学 新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周恩来同志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贡献
9
作者 李思德 《齐鲁学刊》 1979年第3期7-11,共5页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就积极投身于五四革命运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无畏、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五四运动的暴风雨中,他认真研究、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进步刊...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就积极投身于五四革命运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无畏、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五四运动的暴风雨中,他认真研究、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团体。他写了很多战斗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和报道,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不愧是五四运动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运动 封建主义 周恩来 共产主义 帝国主义 觉悟社 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怡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0-164,共15页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学衡派”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在一个新的历史层面确立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文章指出,“学衡派”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它与形形色色的所谓新文学“逆流”具有本质的不同。在“...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学衡派”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在一个新的历史层面确立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文章指出,“学衡派”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它与形形色色的所谓新文学“逆流”具有本质的不同。在“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之间,真正的差异是对文学创作实践中文学传统修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理解。文章还指出,“学衡派”竭力强调文学观的全面、宏观与公正,这确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也不应简单认同当下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皇皇高论,而应充分认识到“学衡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五四新文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人文主义 文学创作 白璧德 《学衡》 中国文学 吴宓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演进。具体来看 ,体式向多样化、大容量发展 ;篇章结构趋向完整精致 ;语言文字趋向通俗浅显 ;对西方文体从模仿趋向融会贯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 五四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关键词 《晨报》附刊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桐城派批判的合理核心应该肯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木子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0-140,共1页
舒芜在《"桐城谬种"问题之回顾》(《读书》1989·11—12期)一文中指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既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必然发展,又是作为当时中国改革运动所必要的斗争,今天应该给以肯定,不应否定。对桐城派的批判,渊源有自... 舒芜在《"桐城谬种"问题之回顾》(《读书》1989·11—12期)一文中指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既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必然发展,又是作为当时中国改革运动所必要的斗争,今天应该给以肯定,不应否定。对桐城派的批判,渊源有自,可上溯至乾嘉时的钱大昕及鸦片战争后的冯桂芬、蒋湘南等,至五四时更是步步深入。作者对从胡适、阵独秀、钱玄同、傅斯年、周作人诸人对桐城派的批判理论作了勾稽,特别指出周作人在五四后一直坚持了对桐城"义法"本身的批判,既在学术上又在政治文化上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批判理论 桐城派 中国文学 鸦片战争后 《读书》 改革运动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
14
作者 黄昌勇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匹柯维茨曾认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在许多问题上各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有一点是各家一致公认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一论断对于中国新文学研究界来说并不新鲜,而且... 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匹柯维茨曾认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在许多问题上各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有一点是各家一致公认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一论断对于中国新文学研究界来说并不新鲜,而且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回顾中国新文学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对五四新文学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则出现一些偏颇和不足.1928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波澜遽起,中国新文学涌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的巨流,伴随着新文学第一期的逝去和第二期的迅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思潮 中国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鲁迅 茅盾 中国新文学 早期共产党人 创造社
原文传递
“五四”文学的青春和梦想——迎接五四新文学运动一百周年
15
作者 谢冕 《中国文学年鉴》 2020年第1期503-506,共4页
一个词的概括:青春此刻是北京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紫禁城外的护城河和北海桥下的流水,早已凝冰如镜,东西皇城根沿街的古槐,把铁也似的枝杈刺向雾霭沉沉的京城天空。此刻,窗外是2018年仅剩的几个最后的日夜。时间告诉我们,2019年的第一... 一个词的概括:青春此刻是北京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紫禁城外的护城河和北海桥下的流水,早已凝冰如镜,东西皇城根沿街的古槐,把铁也似的枝杈刺向雾霭沉沉的京城天空。此刻,窗外是2018年仅剩的几个最后的日夜。时间告诉我们,2019年的第一个黎明就要降临这个古老又年轻的旧日的皇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护城河 紫禁城 青春
原文传递
谈李大钊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鹰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李大钊 贡献 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文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17
作者 谢铁金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93,共3页
进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进化论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革命 理论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处于前现代性阶段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前现代性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现代性 五四文学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语言学再认识 被引量:22
19
作者 高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7-112,共16页
关键词 白话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现代白话 中国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语言 思想 古代 重新认识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20
作者 刘国樑 吳欢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5期29-31,35,共4页
偉大的五四运动給中国的歷史揭开了嶄新的一頁,自此以后中国进入了无产阶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說过:“五四运动的杰出的歷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 偉大的五四运动給中国的歷史揭开了嶄新的一頁,自此以后中国进入了无产阶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說过:“五四运动的杰出的歷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1)而新文学运动則正是五四政治革命运动的一种表現形式,是文化革命战綫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这支文学新軍,在无产阶級思想和共产主义知識分子领导下,“以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运动 鲁迅 文化革命 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 毛主席 反封建 劳动人民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