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株亚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及缺氧吸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已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的缺氧池中取污泥,经亚硝化反硝化菌选择培养基培养后,筛选出5株亚硝化反硝化菌:FA5、FA6、FB2、FB4和FB5,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 在已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的缺氧池中取污泥,经亚硝化反硝化菌选择培养基培养后,筛选出5株亚硝化反硝化菌:FA5、FA6、FB2、FB4和FB5,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莫拉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考察4种亚硝化反硝化菌的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特性,同时进行PHB染色和异染颗粒染色。结果表明,4种亚硝化反硝化菌中都含有聚磷和PHB颗粒,且都有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现象,即4种菌都能进行同步反硝化除磷,但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莫拉氏菌属和肠杆菌属的吸磷量依次减少,吸磷量分别为(1.48×10-11)、(1.13×10-11)、(6.28×10-12)和(6.05×10-12)mg/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硝化硝化除磷 亚硝化反硝化菌 缺氧吸磷
原文传递
不同碳源对4种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立成 吴春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2年第6期11-15,共5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对碳源的需求,对NDPAOs的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克雷伯氏菌属(Kle.)和芽孢杆菌属(Bac.)通过纯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源对其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NDPAOs最容易利用...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对碳源的需求,对NDPAOs的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克雷伯氏菌属(Kle.)和芽孢杆菌属(Bac.)通过纯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源对其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NDPAOs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均是葡萄糖。厌氧条件下,4种NDPAOs对COD的单位细胞降解量均是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高,降解量分别为3.9×10-6、3.5×10-6、2.2×10-6和2.6×10-6mg/cfu;其分别以丙酸钠、乙酸钠和蔗糖、乙酸钠以及丙酸钠为碳源时释放的磷酸盐最多,释放量分别为6.9×10-9、4.0×10-9、2.8×10-8和6.2×10-9mg/cfu。缺氧条件下,4种NDPAOs分别以丙酸钠、葡萄糖、葡萄糖和丙酸钠为碳源时消耗的亚硝酸盐最多,同时吸收的磷酸盐量最高,消耗的亚硝酸盐量分别为8.1×10-8、8.1×10-8、4.1×10-8和6.4×10-8mg/cfu,吸收的磷酸盐量分别为1.5×10-8、1.3×10-8、9.6×10-9和1.3×10-8mg/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硝化聚磷 硝化硝化聚磷 脱氮除磷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聚磷菌的筛选与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成 李艳美 +2 位作者 袁雅姝 吴春蓉 常继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在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缺氧池中取泥,筛选出5株聚磷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属于4种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和泛菌属。对4种聚磷菌分别进行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试验以及PHB和异染颗粒染色。结果表明,4种聚磷菌均为... 在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缺氧池中取泥,筛选出5株聚磷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属于4种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和泛菌属。对4种聚磷菌分别进行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试验以及PHB和异染颗粒染色。结果表明,4种聚磷菌均为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泛菌属和肠杆菌属的单位细胞吸磷质量依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硝化硝化除磷: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成 吴春蓉 佟恩来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2年第4期16-19,32,共5页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具有同时脱氮除磷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源和氧气需求,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能耗,节约成本。试验研究了7种NDPAOs——肠杆菌属(Ent.)、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泛菌属(Pa...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具有同时脱氮除磷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源和氧气需求,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能耗,节约成本。试验研究了7种NDPAOs——肠杆菌属(Ent.)、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泛菌属(Pan.)、克雷伯氏菌属(Kle.)、芽孢杆菌属(Bac.)和莫拉氏菌属(Mor.)的释磷特性,并以纯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它们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缺氧反应20 h后,Sta.、Bac.、Par.、Kle.、Pan.、Ent.和Mor.的单位细胞吸磷量分别为1.98×10-11、1.64×10-11、1.43×10-11、1.13×10-11、9.59×10-12、7.72×10-12和6.28×10-12mg/cfu。Ent.、Kle.、Bac.、Pan.、Par.、Sta.和Mor.的缓慢期几乎都处于0~6 h之间,对数期分别为6~144、6~72、6~96、6~52、6~31、6~96和6~72 h。Par.、Sta.、Pan.和Mor.的对数期的生长速率较Ent.、Bac.和Kle.的小。不同菌属的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特性也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对数期的生长速率以及维持的时间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硝化聚磷 硝化硝化除磷 生长曲线 吸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曝气池HRT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立成 刘强 +2 位作者 刘晓伟 张爽 宋晓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6-732,共7页
目的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在后曝气池HRT为2.4 ... 目的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在后曝气池HRT为2.4 h的条件下,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66.68%,NH4+-N平均去除率为88.41%,出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为6.26 mg/L,大部分NH4+-N都在前段反应中去除,同步亚硝化反硝化不受COD质量浓度的限制;TP平均去除率在94.88%左右,厌氧释磷率稳定在45.24%左右,缺氧吸磷率最大,维持在54.59%.HRT为4.8 h时,TP平均去除率降至59.48%,可利用的COD质浓度逐渐减少,使运行后期的NH4+-N氧化率下降.结论对于长期运行的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保持后曝气池HRT为2.4 h,系统出水COD值可满足排放标准,脱氮效果稳定,除磷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硝化除磷 硝化硝化聚磷 后曝气池 水力停留时间 双泥生物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725,共8页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硝化除磷 硝化硝化聚磷 碳源种类 双泥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立成 李艳美 +2 位作者 袁雅姝 吴春蓉 刘君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0,83,共5页
为了研究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利用混匀平板分离法、特殊染色法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对系统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和生化特性研究。试验分离出了7株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属于葡萄... 为了研究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利用混匀平板分离法、特殊染色法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对系统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和生化特性研究。试验分离出了7株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副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泛菌属、肠杆菌属和莫拉氏菌属。通过特殊染色和吸磷试验发现,厌氧阶段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体内的聚磷颗粒逐渐减少,PHB颗粒明显增多;缺氧阶段PHB含量下降,生物体内聚合磷酸盐增加。缺氧反应20 h后,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副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泛菌属、肠杆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单位菌体吸磷量分别为1.98×10-11、1.64×10-11、1.43×10-11、1.13×10-11、9.59×10-12、7.72×10-12、6.28×10-12mg/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硝化硝化聚磷 生化特性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Microorganisms Related with Nitrogen Cycle in Sediments of Hongfeng Lake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陶 沈威 +2 位作者 胡继伟 黄先飞 金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Hongfeng Lake,a key drinking-water source located in Karst areas,was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nitrogen cycle.Dilution plate method and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 Hongfeng Lake,a key drinking-water source located in Karst areas,was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nitrogen cycle.Dilution plate method and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 of ammonifier,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and denitrifier in surface sediment in eigh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ammonifier,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and denitrifier in eight sites were 104-106 CFU/g,105-107 MPN/g,105-108 MPN/g and 105-109 MPN/g,respectively.The sampling site with the largest amount of denitrifier was Daposhang,and the other sampling sit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sampling site of Huyudong bridge had the largest amount of 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the amount of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in Xinzhua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ing sites;the sampling site of Daposhang had the larger amount of denitr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S Ammonifier 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Denitrif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