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应用体会
1
作者 戴蓓蕾 陈怡君 +2 位作者 徐云云 张施思 何李县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391-392,共2页
目的总结6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为今后开展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制定并总结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包括ERAS快速康复计划、超声导入、穴位治疗(睡眠贴、便秘贴)... 目的总结6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为今后开展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制定并总结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包括ERAS快速康复计划、超声导入、穴位治疗(睡眠贴、便秘贴)、团队协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出院前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4.27±4.34)分,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78.81±3.00)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2.81±0.54)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11.26±1.07)分;术后2个月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ROM、NRS、PSQI均进一步改善;出院前和术后2个月患者排便困难症状改善,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在临床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 早期康复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赵宁 魏岚 +3 位作者 胡滨 李爱玲 刘冉 邢君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运动医学科住院且行关节镜下ACLR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运动医学科住院且行关节镜下ACLR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ACLR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1、2、3 d,干预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 d,干预组的患侧关节肿胀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干预组的患侧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可有效降低ACLR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术区水肿,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中药封包 冷敷 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皮冬财 张霞 +1 位作者 雷静 贾琼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者均行ACLR,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方内服,2组均持续干预12周。统计患者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1 d、12周、24周膝关节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术后12周、24周骨隧道扩大率。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均顺利完成手术,各时间截点患侧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周、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及IKDC评分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术后12周,IKDC评分高于术后12周(P<0.05)。术后12周、24周,试验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2周、24周患膝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较非出口位高(P<0.05)。术后24周,2组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高于术后12周(P<0.05);试验组术后12周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周患膝非出口位、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抑制ACLR后患者膝关节炎性反应,并且能有效降低骨隧道扩大率,从而改善中远期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术 补肾活血方 康复训练 膝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牵伸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及影像学观察
4
作者 王阳 高俊丽 +4 位作者 郭学斌 刘泉宏 刘鹏 郑永鑫 任毅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训练,包括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超声波、蜡疗。观察组予以肌肉能量技术(MET)和静态牵伸技术(SPS)。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FAC、IKDC&HS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疼痛评分(VAS)、自我效能感(GSES)和恐动症Tampa(TSK)评分并进行超声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IKDC、F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ROM明显改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显著提高,TSK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更加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影像学MRI提示SPS联合MET治疗对重建后的韧带安全,不会对术后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结论SPS结合MET有助于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牵伸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李江文 宣懂 +1 位作者 肖启贤 蔡立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65-068,共4页
分析氨甲环酸减少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样本对象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来自于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共筛选患者58例,试验开始是2022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12月,对上述患者予以单双数分组,单数共计29... 分析氨甲环酸减少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肿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样本对象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来自于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共筛选患者58例,试验开始是2022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12月,对上述患者予以单双数分组,单数共计29个,将其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为本组提供常规治疗+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干预,双数共计29个,将其视为联合治疗观察组,除前面的措施外,于手术切皮前10分钟与手术后6小时内各给予一次氨甲环酸。术后开展随访观察干预效果,记录膝关节24h引流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患肢肿胀程度评定结果值、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值、疼痛评分评定结果值、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值、膝关节主观评价评定结果值予以统计和比对。结果 (1)比对2组膝关节24 h引流量评定结果值,联合治疗观察组呈更低值(P<0.05)。(2)观察组并发症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P>0.05)。(3)比对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肢肿胀程度评定结果值、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值、疼痛评分评定结果值,联合治疗观察组优势更显著(P<0.05)。(4)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各评分占优(P<0.05)。结论 氨甲环酸在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控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风险,改善患者不适感促使其恢复,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肿胀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主观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6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欢 郑波 +2 位作者 韩季宏 朱子扬 李秀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康复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康复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期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膝关节活动、逐步增强肌力、平衡训练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均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结果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屈伸肌比值(H/Q)和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30°、60°位置重现偏差均变小,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伸展协同收缩率、屈曲协同收缩率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不仅可有效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还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与运动协调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技术 等速肌肉训练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 屈伸肌群 肌力 本体感觉 运动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T2-mapping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的定量评估应用价值
8
作者 汪源 刘艳朵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0例术后6个月的患者设为C组,40例术后1年的患者设为D组,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5人设为A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 T2-mapping扫描,并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比4组研究对象膝关节软骨T2值及B组、C组、D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软骨T2值。结果:B组、C组、D组患者股骨内侧髁(FM)负重区、股骨外侧髁(FL)负重区、胫骨平台内侧(TM)区域的软骨T2值均高于A组,D组患者FM负重区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患者FL负重区的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D组患者TM区域软骨T2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40、4.323、13.035,P<0.05)。B组、C组、D组患者IKDC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66,P=0.001)。结论:MRI T2-mapping可用于定量评估膝关节软骨变性;在对患者进行早期随访时,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但膝关节仍出现退变。术后早期行半月板成形术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几乎未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 软骨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常甲楠 郭大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周后膝关节功能,治疗6周后健侧与患侧腘绳肌肌力,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步行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2、6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逐渐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均小于健侧,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半腱肌与股二头肌电机械反应时间均长于健侧,但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长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步速均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单独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中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提高肌肉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在优质性早期康复护理指导下的意义
10
作者 黄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探讨在膝关节镜下行 ACL重建术中,给予其优质性早期康复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对象:78名因关节损伤在本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探讨在膝关节镜下行 ACL重建术中,给予其优质性早期康复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对象:78名因关节损伤在本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和定期随访、1天到2周内进行优质性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不同,具体如下:膝关节lysholm评分, AKS评分,疼痛程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佳(P<0.05);两组患者AKS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佳(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及时对其开展优质性早期康复护理指导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表现,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的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lysholm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辉 林石明 张雯婷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36例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36例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各组均68例,均连续干预,对比两组疼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膝关节功能(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情况(如关节肿胀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量表(SF-36)评价]。结果手术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与出院时,V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在数值上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应用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可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康复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疼痛功能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浴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斌 刘巧云 杨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浴 Maitland关节松动术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道过短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固定襻与可调襻应用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印钰 梅宇 +5 位作者 王泽刚 武文杰 刘鹏飞 何鹏峰 宋首一 谢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n组(n=31)和TightRope组(n=16),分别于术后6、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估功能,术后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评估关节松弛度,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6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64.1±11.0)、(62.6±9.2)分,差异无显著性(t=0.464,P=0.645);Lysholm评分分别为(81.9±10.6)、(85.3±9.3)分,差异无显著性(t=-1.079,P=0.286);Tegner评分分别为(2.2±0.9)、(1.9±0.9)分,差异无显著性(t=0.933,P=0.356)。术后第12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81.4±9.9)、(78.2±9.2)分,差异无显著性(t=1.068,P=0.291);Lysholm评分分别为(94.6±6.1)、(93.4±7.4)分,差异无显著性(t=0.626,P=0.534);Tegner评分分别为(3.8±1.0)、(3.4±1.2)分,差异无显著性(t=1.402,P=0.168)。2组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39,P=0.969;Z=-0.294,P=0.769)。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于股骨骨道过短(<30 mm),应用EndoButton(15 mm)或TightRope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骨道固定 股骨骨道过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医护技联合康复模式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洪娟 詹雪 +2 位作者 王倩 肖琦 吴明珑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技联合康复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病人功能恢复和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人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骨科2021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技联合康复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病人功能恢复和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人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骨科2021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病人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护士主导的医护技联合康复。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3 d、6个月和12个月数字评分法(NRS)的静、动态疼痛得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重返运动和异常体征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1~3 d的动、静态NRS疼痛得分和术后6个月的动态NRS疼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IKDC膝关节主观得分和Lysholm膝关节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关节不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1%vs.25.00%,P=0.032),重返运动率高于对照组(25.53%vs.12.50%,P=0.105)。结论护士主导的医护技联合康复模式可降低ACLR病人术后疼痛,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关节不稳的发生,提高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在提高重返运动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远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医护技联合康复 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赵芳 兰宁 +2 位作者 王樱倩 张俊萍 董新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灾难化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55例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得分为(43.25±9.89)分,恐动症发生率为65.9%。伤后手术时机、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疼痛灾难化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感受负担不仅对恐动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对恐动症产生间接影响。结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关注ACLR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恐动症 影响因素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疗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黄杰 肖太阳 +1 位作者 何丽丽 刘章盛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结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要点,讨论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在医院骨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遴选出6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患者实施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 目的:结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要点,讨论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在医院骨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遴选出6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患者实施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疗法,比较膝关节功能、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与康复时间、康复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经膝关节功能、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与康复时间、康复结果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配合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科学恢复膝关节功能,同时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心理支持疗法 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kin平衡系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崔佰红 顾海燕 +1 位作者 刘巍 逸泓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探究Pro-kin平衡系统结合血流限制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在促进膝本体感觉、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协调性恢复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Pro-kin平衡系统结合血流限制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在促进膝本体感觉、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协调性恢复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血流限制训练,其中女9例,男32例;年龄18~45岁,平均(29.01±3.56)岁。研究组采用血流限制训练联合Pro-kin平衡系统训练,其中女7例,男34例;年龄18~44岁,平均(29.13±3.71)岁。比较两组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屈伸肌比值、相对峰力矩、膝本体感觉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协调性。结果两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比较:术后7 d、3个月,两组患侧均小于健侧(P<0.05),研究组患侧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侧小于术后7 d(P>0.05),对照组患侧小于术后7 d(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屈伸肌比值、相对峰力矩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30°位置感觉偏差、60°位置感觉偏差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协同收缩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能量频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kin平衡系统结合血流限制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有助于抑制股四头肌萎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本体感觉及肌肉运动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血流限制 Pro-kin平衡系统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莹 杨巧巧 +2 位作者 党晨珀 朱婷 侯费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06例(44.17%)患者发生恐动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水平、疼痛程度、抑郁、睡眠障碍和BMI是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偏高,其发生易受心理状态、BMI、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需加强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以降低恐动心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 恐动症 正念水平 疼痛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明玉祥 唐可 +5 位作者 庞永华 王亚东 吴继云 郭洁 向成浩 陈伟南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 探讨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0月~2023年10月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82例,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对前交叉韧带重... 目的 探讨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0月~2023年10月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82例,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腱直径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腱直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Lysholm、Tegner、IKDC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肌腱直径与Lysholm、Tegner、IKD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7,0.411、0.446,P<0.05)。Logistic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和肌腱横截面积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性别、年龄、肌腱直径、肌腱横截面积单独检测。结论 病人自体肌腱直径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后呈显著相关性,自体肌腱直径的增加增强了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直径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通玄府、养血柔筋”中药结合MTT医学训练式治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观察
20
作者 庄晨 林映欣 +2 位作者 朱立 林月青 黄伟松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2期49-54,共6页
目的:分析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开通玄府、养血柔筋”中药结合MTT医学训练式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8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开通玄府、养血柔筋”中药结合MTT医学训练式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8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TT组和试验组各60例,分别行传统康复治疗、MTT医学训练式治疗和MTT医学训练式治疗+“开通玄府、养血柔筋”中药,比较三组康复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情况、Tegner 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康复治疗2周、4周、8周和16周后,三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最低,其次为MTT组,对照组最高;三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最大,其次为MTT组,对照组最小。康复治疗16周后,三组慢速测试和快速测试两个模式下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功、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慢速测试和快速测试两个模式下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平均功率和总功最大,其次为MTT组,对照组最小;试验组慢速测试和快速测试两个模式下的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值最小,其次为MTT组,对照组最大;三组Tegner 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最高,其次为MTT组,最低为对照组。结论:“开通玄府、养血柔筋”中药结合MTT医学训练式治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提升明显,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其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康复 开通玄府 养血柔筋 MTT医学训练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