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宏恩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尚需深入研究。本文对腰交感神经阻滞成功的监测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直接血流相关性与非血流相关性监测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阻滞 监测指标 激光多普勒 皮肤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贺建熊 弯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突发神经性耳聋患者408例,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组依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突发神经性耳聋患者408例,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组依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实验组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A组总有效率比B组高(P<0.05),A组中青年总有效率高于B组中青年(P<0.05),A组中中年总有效率也高于B组中年(P<0.05);A组中青年和B组中中年相比较,A组较高(均P<0.05)。通过治疗后,A组青年和B组中年相比,治疗后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对青中年人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神经性耳聋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三氧自体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丽红 李国福 +2 位作者 崔健君 孟凌新 王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2,14,共2页
目的 :观察亚甲兰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中应用的可能性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反射性疼痛患者 ,行第二腰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 ,给予小剂量、低浓度亚甲兰。结果 :(1)VA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目的 :观察亚甲兰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中应用的可能性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反射性疼痛患者 ,行第二腰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 ,给予小剂量、低浓度亚甲兰。结果 :(1)VA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总有效率达 93.9%。 (2 )情绪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结论 :小剂量低浓度的亚甲蓝可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交感神经节阻滞 治疗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伤口长期不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颖 罗振红 吴月溪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下肢伤口长期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下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伤口护理;治疗组常规伤口护理+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每组根据伤口情况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下肢伤口长期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下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伤口护理;治疗组常规伤口护理+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每组根据伤口情况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下肢伤口愈合时间显著提前;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级别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可以缩短下肢伤口的愈合时间,并改善伤口的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阻滞 下肢 伤口不愈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绍鹏 李英杰 +1 位作者 马泮义 贾德全 《华北国防医药》 200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分析技术 ,测定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前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 结果 发现两组行一侧 (左侧 )交感神经阻滞后基底... 目的 观察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分析技术 ,测定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前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 结果 发现两组行一侧 (左侧 )交感神经阻滞后基底动脉Vm均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颈中、颈下交感神经阻滞同样可改善脑血流 ,但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MCGB)操作简便、安全 ,故建议临床上用该方法代替传统的颈下交感神经节 (又称星状神经节 )阻滞 (SGB) ,治疗缺血性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血管性疾病 颅面部 经颅多普勒超声 交感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剂量利多卡因行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郭英俊 李英杰 +3 位作者 贾和平 徐谦 李亚楠 孔桂良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2期763-764,共2页
目的观察50mg、100mg两种剂量利多卡因行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后,霍纳综合征出现的阳性率、霍纳综合征开始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阻滞后出现的并发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偏头痛患者按照给药剂量不同完全随机分为50mg组和100mg组... 目的观察50mg、100mg两种剂量利多卡因行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后,霍纳综合征出现的阳性率、霍纳综合征开始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阻滞后出现的并发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偏头痛患者按照给药剂量不同完全随机分为50mg组和100mg组:50mg组36例,给予1%利多卡因5ml;100mg组34例,给予1%利多卡因10ml。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法,1次/d,两侧交替阻滞,共7次。治疗1个月后评价其疗效。结果2组在出现霍纳综合征阳性率、霍纳综合征开始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mg组并发症明显多于50mg组(P〈0.01)。50mg利多卡因与100H氓利多卡因行颈6横突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相同(P〉0.05)。结论临床上行颈6横突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50mg利多卡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交感神经节阻滞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症
7
作者 王振金 李英杰 +1 位作者 贾和平 徐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221-221,共1页
关键词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治疗 顽固性失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8
作者 黄增平 吴华 +2 位作者 吴佳范 于会群 郭跃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MCGB)联合太极通天液口服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太极通天液10ml口服,3次/d,连服1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2疗程,共2个疗程;C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MCGB)联合太极通天液口服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太极通天液10ml口服,3次/d,连服1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2疗程,共2个疗程;C组联合应用A和B组的治疗方法。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判定疗效。3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B组MCGB后20min,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变化。结果A、B、C3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80·0%、83·3%、86·7%,治疗结束后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43·3%、13·3%、1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CGB能够有效纠正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对偏头痛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太极通天液能提高偏头痛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太极通天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探讨及预防
9
作者 甘玉芬 周易 缪冬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 穿刺反应 针尖位置 阻滞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对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疼痛介质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袁景和 宋卫军 +1 位作者 艾芳 白宝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LSG)阻滞对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疼痛介质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与阻滞组,每组50例。药物组给予加巴喷丁+甲钴胺治疗,阻滞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LSG)阻滞对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疼痛介质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与阻滞组,每组50例。药物组给予加巴喷丁+甲钴胺治疗,阻滞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LSG阻滞治疗,比较2组疼痛介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皮肤温度、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CGRP、β-EP、5-HT低于治疗前,阻滞组治疗后CGRP、β-EP、5-HT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7d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阻滞组治疗1、7d后VA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7d后皮肤温度高于治疗前,阻滞组治疗1、7d后皮肤温度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LSG阻滞可有效减少顽固性下肢疼痛患者疼痛介质释放,有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温度,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交感神经节阻滞 顽固性下肢疼痛 疼痛介质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
11
作者 李英杰 武小玲 《世界医学杂志》 2001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脑血流分析技术测定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前后大脑中动物(middle cerebral artery,... 目的:观察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脑血流分析技术测定颈中,下交感神经节阻滞前后大脑中动物(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发现两组行一侧(左侧)交感神经阻滞后MCA,BA Vm均显著增高。结论:颈中,下交感神经阻滞同样改善脑血流,对于缺血性颅-面部的血管性疾病,操作简便,安全的颈中交感神节阻滞(MCGB)可代替传统的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中交感神经 星状神经 脑血流动力学 颈下交感神经 星状神经阻滞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官能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永福 阮标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待的105例(总计110侧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55侧耳。对照组单纯采用... 目的探讨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待的105例(总计110侧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55侧耳。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给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平均每天进行1次,以10次作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应间隔1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及对比。结果研究组53例患者55侧耳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27%(48/55),对照组52例患者55侧耳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09%(38/55),两组总有效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病程短疗效好,且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低。结论对于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而言,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可靠、安全及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耳鸣耳聋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治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7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7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相较单纯西药治疗,能一定程度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耳聋耳鸣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晓岚 曹晓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591-597,共7页
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滞麻组和单麻组,每组50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滞麻组... 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滞麻组和单麻组,每组50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滞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镇痛及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滞麻组切皮时(T1)、关节置换时(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单麻组,滞麻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和苏醒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单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滞麻组和单麻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认为,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及苏醒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全麻 膝关置换术 镇痛质量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8期154-155,共2页
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 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鞠福娟 付丽君 +5 位作者 付冬林 刘晓田 付宏伟 段晓晶 文佳昊 刘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通过应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科学地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低免疫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检测。结果:应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后,低免疫力病人血清中免...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通过应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科学地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低免疫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检测。结果:应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后,低免疫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都明显增高。结论: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对免疫力低下病人可有效提高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提高该类病人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阻滞 免疫力低下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何丽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248-248,共1页
目的 :探讨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 目的 :探讨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中药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8.63%,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法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好,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云夏来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8期114-115,13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性耳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性耳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纯音听阈(PTA)、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AB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高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耳聋 补阳还五汤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对下肢Burger’s病患者疼痛情况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王青君 逄伟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52-53,共2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对下肢Burger's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情况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下肢Burger's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3例.甲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乙组...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对下肢Burger's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情况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下肢Burger's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3例.甲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乙组采用抗抑郁和抗惊厥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肢皮肤温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VAS评分(4.66±1.34)分低于乙组的(6.13±1.45)分,患肢皮肤温度(35.34±1.22)℃高于乙组的(33.29±1.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下肢Burger's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患肢皮肤温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交感神经节阻滞 下肢Burger's病 顽固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李广艳 李鹏 +1 位作者 杨宝凯 肖建民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宁津县人民医院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B组(60例)、C组(60例)。A组采用超声定位腰交感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宁津县人民医院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B组(60例)、C组(60例)。A组采用超声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B组采用CT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C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统计3组穿刺针调整次数、操作时间、足底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结果C组穿刺针调整次数为(0.74±0.35)次,少于A组、B组,A组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B组;C组操作时间为(18.92±3.17)min,短于A组、B组,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966、78.543,P<0.05);阻滞前3组足底皮肤温度、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7 d,C组足底皮肤温度为(36.21±0.99)℃,高于A组、B组,A组足底皮肤温度高于B组;C组VAS评分为(2.03±0.55)分,低于A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44、35.254,P<0.05)。结论超声引导辅助CT定位用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中安全可行,能够提供实时直观的影像学依据,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阻滞穿刺 超声引导 CT定位 操作时间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