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自主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勇 张紫城 +7 位作者 杨怀志 孟凡腾 崔京 仇宁海 孟彤 刘鹏帅 汪洋 王志鹏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轨道交通既有基础设施服役时间增长,受环境和自然灾害影响性能劣化,病害频发,需先进巡检技术掌握其服役状态。现有机械与传感设备巡检存在频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智能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桥梁、隧道口等区域巡检盲区多。无人机巡检具... 轨道交通既有基础设施服役时间增长,受环境和自然灾害影响性能劣化,病害频发,需先进巡检技术掌握其服役状态。现有机械与传感设备巡检存在频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智能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桥梁、隧道口等区域巡检盲区多。无人机巡检具有高空作业、远距离覆盖、受地形与天窗限制小的优势。围绕轨道交通无人机智能巡检分析系统的“边云协同”分布式架构,探讨边缘端技术、云端技术及智能分析模型协同优化轨道基础设施巡检任务的方式,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验证该技术的巡检价值,并基于无人机系统自主化等级,对未来无人机技术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巡检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 自主无人机 智能巡检 边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适应性分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研究
2
作者 李茜 卢春房 +2 位作者 陆化普 张永波 桂嘉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5,共10页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需适应性,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方向、建设重点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距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在不同运输方式中,适应性不足的有民航、城际铁路、普通国道。结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分析,明晰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建设重点,提出了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需求评估机制、项目立项决策机制、强化一体规划建设统筹机制等对策建议,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适应性分析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婚姻决策——基于中国高铁开通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张永冀 陈优雅 +1 位作者 热孜亚·巴吾尔江 苏治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118,共26页
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众多学者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经济方面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高铁开通对居民个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253个地级市2003年至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 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众多学者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经济方面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高铁开通对居民个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253个地级市2003年至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婚姻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会导致当地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居民婚姻决策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性别角色观念、儒家文化的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会提升当地城镇化率和房价,从而导致结婚率下降;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从而导致离婚率上升。本文丰富了有关婚姻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研究婚姻决策行为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婚姻决策 结婚率 离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韧性评价与提升技术
4
作者 陈士通 刘子玉 刘明月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呈现“地域特征显著、气候环境复杂、致灾因素多变”的显著特点,提升设施韧性是保障交通正常运行的必要举措。交通基础设施的韧性提升是系统工程,需考虑结构主体和路网结构两个层面:针对道路、桥梁和隧道等结构... 我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呈现“地域特征显著、气候环境复杂、致灾因素多变”的显著特点,提升设施韧性是保障交通正常运行的必要举措。交通基础设施的韧性提升是系统工程,需考虑结构主体和路网结构两个层面:针对道路、桥梁和隧道等结构物,通过灾前承载力和感知力提升、灾中检测力优化以及灾后剩余力、应急力和恢复力增强,可在不同阶段科学提高单体设施韧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网特征,考虑路网的灾前应急力、灾中评估力和灾后协同力,从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韧性。持续加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韧性研究和技术创新,对于实现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 韧性特征 评价指标 提升技术 柔性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联达GDMP图形引擎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公共能力研发与应用
5
作者 魏璇 钱洪亮 +3 位作者 秦超 罗伟 曹盛和 李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5,共8页
随着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发展,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正朝着一体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针对陆路交通领域需求均在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关于公共基础平台研发还处于技术空白。在此背景下,设计基于... 随着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发展,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平台正朝着一体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针对陆路交通领域需求均在成熟工业软件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关于公共基础平台研发还处于技术空白。在此背景下,设计基于广联达GDMP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专业设计平台公共基础能力,解决了陆路交通领域国产化无公共能力的问题。深入研究基础平台框架,采用插件式开发框架研发,以统一界面风格及封装接口方式提供各专业基本二、三维设计及地理地质数据服务加载、数据交换等通用功能,经测试验证满足桥梁、隧道、路基专业个性化设计及数字化交付应用场景需求。针对在GIS环境下各专业模型集成时空间坐标难以统一及渲染流畅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工程全局直角坐标→GIS球面坐标→局部投影坐标”的动态转换思路,实现GIS场景不同专业BIM模型一键集成展示,并结合模型简化功能实现大场景构筑物模型不同层级的自适应呈现,提高大场景下模型渲染的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 勘察设计平台 公共能力 GDMP 插件式开发 模型集成 模型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研究
6
作者 李化建 马成贤 +2 位作者 杨志强 董昊良 易忠来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5,共10页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结构类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是保障交通安全、提升运输效能、延长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途径。本文全面调研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混凝...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结构类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是保障交通安全、提升运输效能、延长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途径。本文全面调研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的服役现状,结合国情和实情从设计理论、建造技术、运维制度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了先进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纹、渗透性能、内部损伤与钢筋锈蚀监测技术,概述了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精准维修技术。研究提出了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的对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全面保障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长寿命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健康监测 预防性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架灰色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更新策略——以温州甬莞高速桥下空间为例
7
作者 许芗斌 杜雪林 《华中建筑》 2025年第3期90-94,共5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践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高架桥的数量与日俱增,也带来了割裂城市、荒废土地、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急功近利的建设模式也造成人居环境恶化、文化传承不足、城市资源配置失衡等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该文利... 近年来,我国大力践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高架桥的数量与日俱增,也带来了割裂城市、荒废土地、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急功近利的建设模式也造成人居环境恶化、文化传承不足、城市资源配置失衡等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该文利用绿色更新的理念,将以高架桥为代表的灰色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绿色更新,以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空间功能体系构建、绿色慢行交通构建、绿色经济经营体系构建、活力体验激发入手,将高架桥桥下空间的绿色更新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动力,引导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更新 交通灰色基础设施 高架桥桥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实践的对比分析及优化策略探究
8
作者 钱茹莹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1-4,14,141,共6页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全球大都市复杂巨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构建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更新体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大都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该文基于...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全球大都市复杂巨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构建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更新体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大都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该文基于全球视野,通过对全球大都市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实践的对比分析,总结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先进经验。同时,以中国上海为例,深入探究上海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现状、瓶颈及挑战,并从更新项目的触发机制和实施路径两个方面,提炼出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优化策略思路。研究旨在为全球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韧性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更新实践 对比分析 优化策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以中国铁建贵州高速公路PPP项目为例
9
作者 曾凡丽 《商业会计》 2025年第2期46-49,共4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铁建在贵州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与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实践案例,探讨社会资本如何助力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章指出,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共享,有效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 文章分析了中国铁建在贵州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与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实践案例,探讨社会资本如何助力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章指出,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共享,有效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当地交通水平,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认为,社会资本助力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互利共赢的举措,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应进一步推动PPP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交通基础设施 PP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名单公布
10
《交通企业管理》 2025年第2期116-116,共1页
近日,交通运输部确定了首批15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试点任务由第一批纳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的有关省份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实施... 近日,交通运输部确定了首批15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试点任务由第一批纳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的有关省份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实施,任务内容聚焦四个重点方向:一是聚焦运输服务数字化普惠升级,推动“一路多方”“闸港区船”等信息互通联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调度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打造“一张网”、伴随式服务;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依托基础设施体系化部署感知、传输、控制设备,开展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应用,完善“一点一策,区域协同”的安全防控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部门 区域协同 交通基础设施 安全防控 信息互通 安全防护能力 试点任务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要点分析
11
作者 周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34-037,共4页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设用地需求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土地勘测定界成为土地供应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用地勘测定界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相关工作者对...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设用地需求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土地勘测定界成为土地供应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用地勘测定界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相关工作者对建设用地地籍和地形要素进行精确测绘,准确测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所占各类权属单位土地面积。文章通过分析勘测定界技术指标及技术路线,分析该技术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用地勘测定界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德春 季港澳 +1 位作者 王国盛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44,1256,共15页
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其中人类生产活动制造的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具有防治交通阻塞、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优势,能够... 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其中人类生产活动制造的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具有防治交通阻塞、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优势,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然而,目前还缺乏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在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框架内,研究了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足迹计算边界和尺度,提出了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模型,基于计算模型,建立了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结合某工程案例,揭示了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总体及各阶段的碳排放规律,针对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放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基础设施 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 计算方法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单中心—多中心结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谦 周玲玲 覃一冬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共14页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会降低非中心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也会缩小城市间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多中心城市群的多中心性会负向调节城市内交通的作用,正向调节城市间交通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合理的地理距离范围内对城市群进行规划和布局,并注重分层级和分阶段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 多中心性 产业协同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于近现代中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31,共24页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增长 近现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5
作者 王伟 王聪琳 +1 位作者 巩亮 胡倩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77,共12页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规模等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日益凸显,而这种影响的空间效应强度、范围以及时空过程的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效...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规模等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日益凸显,而这种影响的空间效应强度、范围以及时空过程的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同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揭示其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并对导致非线性影响关系的中间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大体上呈现“U”字型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对投资效率呈现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降低邻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宋宏 秦嫣 曹君丽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以公路建设和高铁开通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切入点,基于2007—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四段式中介效应模型对人力聚集和资本积累两个中介变量进行... 以公路建设和高铁开通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切入点,基于2007—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四段式中介效应模型对人力聚集和资本积累两个中介变量进行了中介机制检验和中介效应效量分析,并对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实现提升的途径主要是推动人力聚集和促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欠发达中小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 高铁 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交通基础设施评价与养护决策课程建设及思考
17
作者 张金喜 王超 曹丹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我国已经建设成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建设为主”型向“建养并重”型转变,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将成为今后我国交通建设的主要工作,这种形势的变化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介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养... 我国已经建设成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建设为主”型向“建养并重”型转变,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将成为今后我国交通建设的主要工作,这种形势的变化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介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人才培养的历史,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课程建设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在开展长期的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实践基础上,开展教材建设工作。研究表明,大学人才培养应以行业建设和国家需求为导向,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抓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亟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领域的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 教学方法 交通基础设施 养护与决策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障碍度分析
18
作者 陈赟 陈先俊 +1 位作者 石晓雅 孙欣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77-4287,共11页
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是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基础,是“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实例,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的影响因素,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测度指标体... 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是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基础,是“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实例,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的影响因素,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对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进行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探讨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维度层和指标层障碍度及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整体偏高,但表现出下降的态势,且呈现出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的区域特征;2)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且近年来存在两极分化现象;3)制度锁定是制约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最主要因素,而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较为一致但排序存在差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密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影响最大。建议从区域碳锁定协同破解、强化区域辐射效应及制度体制构建入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的破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提供参考。对各行业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锁定 碳锁定破解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差异 障碍度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挑战与推进路径
19
作者 向鹏成 杨斯迈 袁永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0,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为新时期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和根本遵循。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为新时期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和根本遵循。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驱动下,协同发展可以促使区域比较优势、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分工和区域交通联系相互作用,并叠加协同效应推动系统不断动态演化至高级协同。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比较优势较弱、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分工效率较低、区域交通联系程度不高三大挑战。研究认为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推进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完善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以提升区域比较优势,要完善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提升交通类投融资平台的治理能力;二是深化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体协同以优化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分工,要建立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组织,建立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作制度,建立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体利益共享机制;三是加快西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硬件建设以强化区域交通联系,要加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硬件统筹建设力度,协同打造“通道化、枢纽化、体系化”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欠发达地区的综合交通发展,助推新基建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协同发展机理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