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多振源耦合振动规律
1
作者 吴巧云 姚源远 +3 位作者 李佳靖 谢伟平 荆国强 周方圆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6期17-24,47,共9页
为了研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在多种交通工具激励下的耦合振动响应规律,以武汉站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体-地铁隧道-站房结构整体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结果表明:频谱特性相同或相近振源叠加属于最不利荷载工况,在结构设... 为了研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在多种交通工具激励下的耦合振动响应规律,以武汉站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体-地铁隧道-站房结构整体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结果表明:频谱特性相同或相近振源叠加属于最不利荷载工况,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多股道列车同时行驶时带来的振动响应影响;各结构层具有相同的振动衰减规律,即低频部分衰减缓慢,而高频部分衰减迅速;相比于单一振源激励,结构在多振源激励作用下的振动主频向低频移动;站厅层和站台层最大振级分别达到了76.66,80.11 dB,超过了环境振动舒适度限值要求的75 dB,而候车层和商业夹层满足舒适度要求;结构伸缩缝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振动,提高结构使用舒适度。该研究对新建综合枢纽结构设计和既有结构振动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结构 武汉站 多振源激励 耦合振动响应 振动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交通枢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2
作者 管晔 姜忻良 张艳萍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6-11,共6页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结构为例,分别取结构典型的横向及纵向剖面,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规律,分析结构在地震动作用...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结构为例,分别取结构典型的横向及纵向剖面,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规律,分析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的分布,验证了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为在武器打击下交通枢纽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枢纽结构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张高铁清河站地下交通枢纽分体建造工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涛 李兆平 +2 位作者 冯超 郑仔弟 王子元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3-2170,共8页
为解决京张高铁清河火车站地下交通枢纽负1层的地下人行通道、公交通道和地下连廊通道需要和清河火车站同时投入运营,而常规的明挖顺作工序无法满足工期要求的问题,提出分体建造方案。即:先采用明挖顺作法完成负1层结构和永久钢管柱的施... 为解决京张高铁清河火车站地下交通枢纽负1层的地下人行通道、公交通道和地下连廊通道需要和清河火车站同时投入运营,而常规的明挖顺作工序无法满足工期要求的问题,提出分体建造方案。即:先采用明挖顺作法完成负1层结构和永久钢管柱的施工,以满足负1层结构和清河站同步投入运营的需求,然后采用盖挖法施工负2层结构。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1)讨论分体建造的施工工序以及钢管柱施工、明挖+盖挖连接节点的处理、负2层钢支撑安装与拆除、负2层施工对钢管柱稳定性影响的控制等分体建造方案关键技术,并针对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措施;2)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关键受力构件钢管柱的变形,得出钢管柱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均远远小于设计允许的变形控制值;3)从总工期、工程造价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本工程采用的分体建造工法不占优势,但由于负1层施工仅仅81 d就完工交付使用,确保了负1层的各种交通设施能够随清河站的开通同步投入运营,提出的分体建造工法为高铁车站地下交通枢纽按期投入运营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高铁 清河车站 地下交通枢纽结构 分体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ing relations between city regions based on mobile phone data
4
作者 汪烁枫 李志恒 +1 位作者 姜山 谢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799-1806,共8页
City regions often have great diversity in form and func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each reg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ity regions need to be carefully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human mobility relations b... City regions often have great diversity in form and func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each reg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ity regions need to be carefully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human mobility relations between regions of Shanghai based on mobile phone data is explored. By formulating the regions as nodes in a network and the commuting between each pair of regions as link weights, the distribution of nodes degree,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 communities in this relation network are studied. Statistics show that regions locate in urban centers and traffic hubs have significantly larger degrees. Moreover, two kinds of spatial structures of communities are found. In most communities, nodes are spatially neighboring. However, in the communities that cover traffic hubs, nodes often locate along corrid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phone data city relations community DEG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