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城市雨洪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成帅 许营营 +4 位作者 孙悦 赵晨晨 解添宁 李文忠 胡彩虹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116,共8页
通过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汇流计算模块构建了GRGM-SWMM模型。以贾鲁河中牟水文站控制流域(包括郑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18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探究了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 通过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汇流计算模块构建了GRGM-SWMM模型。以贾鲁河中牟水文站控制流域(包括郑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18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探究了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超渗产流模式空间分布面积占比高达72%,城市下垫面仍以超渗产流模式为主;相较于仅考虑超渗产流计算的SWMM,考虑超渗、蓄满和混合等不同产流模式空间分布的GRGM-SWMM模型场次洪水产流量、流量过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产流量模拟相对误差平均降低33.26%、决定系数平均提高0.089,流量过程模拟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5.13 m^(3)/s、纳什效率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平均提高0.227、0.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过程模拟 产流模式 SWMM GRGM-SWMM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模型的山东半岛典型流域产流模式探讨
2
作者 丁启 王宗志 +1 位作者 刘克琳 王坤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为明晰山东半岛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以龙角山水库流域为例,利用28场洪水资料,以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作为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的代表,探讨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结果表明:(1)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和径流... 为明晰山东半岛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以龙角山水库流域为例,利用28场洪水资料,以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作为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的代表,探讨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结果表明:(1)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和径流深三个预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81.7%和91.7%,达到甲级精度,且模拟结果地面径流与壤中流占比大,对洪峰过程的模拟吻合度高。(2)新安江模型所有预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73.3%和83.3%,达到乙级精度,其模拟结果地下径流占比大,对退水过程模拟吻合度高。本研究确定了混合产流模式在龙角山水库流域的适用性要优于蓄满产流模式,对明晰山东半岛半湿润地区产流规律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地区 产流模式 混合产流 蓄满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改变黄土高原产流模式问题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穆兴民 顾朝军 +3 位作者 孙文义 赵广举 高鹏 王双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9,共9页
产流模式是研究所有水文及其相关学科问题之基。植被有效恢复深刻地改变了黄土高原土壤水文性质,进而影响地表产流模式,是黄河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在有限时期内,地质地貌相对稳定,地表产流模式可以表征为降雨及水文下... 产流模式是研究所有水文及其相关学科问题之基。植被有效恢复深刻地改变了黄土高原土壤水文性质,进而影响地表产流模式,是黄河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在有限时期内,地质地貌相对稳定,地表产流模式可以表征为降雨及水文下垫面的函数。植被恢复能增加冠层截留及地表糙率等,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能力提升。通过对典型植被恢复流域河川径流过程分析,发现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产流模式出现了从超渗产流向蓄满产流转变的趋势。植被恢复引起的土壤入渗能力增强、流域蓄水容量增大、调蓄能力增强是导致流域产流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模式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指出未来应当加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结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及对产流模式变化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模式 土壤水文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产流模式研究——以涪江平通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1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 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拟的关键。将超渗、蓄满产流模型与运动波地貌瞬时单位线水文模型(简称KW–GIUH模型)进行融合,优选出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从而提高山洪过程的模拟精度。以典型山区流域涪江一级支流平通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场次历史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型与KW–GIUH模型进行融合后,其模拟精度比KW–GIUH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较单一的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式模拟效果更优。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为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其中产流模式的转变出现在第一次连续降雨基本结束之时,即在第一次洪峰之前基本以超渗产流为主,随后的产流方式以蓄满产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流域 强降雨 产流模式 KW–GIU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尺度与治理对产流模式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汤立群 陈国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8,共7页
通过次洪过程线分析及地下径流分割计算,研究了流域治理后产流模式的变化和不同尺度流域间产流模式的差异。研究表明,治理后的流域其产流模式表现出变化的趋势;未治理状态下,不同尺度的流域,其产流模式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产流模式 次洪过程线 产流机制 地面径流 地下径流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产流模式的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敖汝庄 王协康 黄尔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59,共5页
坡面产流是土壤本身特性与外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在分析坡面产流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某些相似的基础上 ,利用径流站观测资料 ,建立了小流域坡面产流量的三层前向网络模型 (BP算法 ) ,并显... 坡面产流是土壤本身特性与外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在分析坡面产流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某些相似的基础上 ,利用径流站观测资料 ,建立了小流域坡面产流量的三层前向网络模型 (BP算法 ) ,并显示了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产流模式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地形 地貌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前后产流模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青松 吴伯志 字淑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0,共3页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资料进行观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采取水保措施不改变流域地下水的退却过程。(2)该流域产流模式是超渗—蓄满兼容的转换产流模式,...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资料进行观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采取水保措施不改变流域地下水的退却过程。(2)该流域产流模式是超渗—蓄满兼容的转换产流模式,治理前以超渗为主,治理后以蓄满为主,且有逐步向蓄满产流转变的趋势。(3)采取水保治理综合措施后,径流中地下径流含量增加,流域地下蓄水量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地区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 产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保措施对黄土地区产流模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立群 陈国祥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随着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和流域治理程度的提高,流域内径流泥沙不断受到拦蓄,一方面表现为出口断面的水沙量变小;另一方面表现为次洪过程线特征发生变化,以及径流中地下径流的含量增加。对小理河流域治理前后次洪过程特征进行分析及... 随着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和流域治理程度的提高,流域内径流泥沙不断受到拦蓄,一方面表现为出口断面的水沙量变小;另一方面表现为次洪过程线特征发生变化,以及径流中地下径流的含量增加。对小理河流域治理前后次洪过程特征进行分析及径流成分分割计算的结果表明,流域产流模式呈现由超渗产流向蓄满产流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产流模式 泥沙 径流 水土保持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产流模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穆兴民 刘卓昕 +5 位作者 王双银 温永福 高鹏 赵广举 孙文义 马雪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30,51,共8页
探究植被恢复对产流模式的影响是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及水土流失过程的基础。通过分层原位双环土壤入渗试验和植被恢复前后流域实测场次洪水过程解析,研究植被恢复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产流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 探究植被恢复对产流模式的影响是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及水土流失过程的基础。通过分层原位双环土壤入渗试验和植被恢复前后流域实测场次洪水过程解析,研究植被恢复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产流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显著增强了土壤入渗性能,0~60 cm不同深度土层的入渗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植被恢复增大了表层土和10 cm土层入渗性能的差异。土壤入渗性能随土壤密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而显著增强,植被恢复通过降低土壤密度和增大孔隙度影响土壤入渗和产流过程。植被恢复后小流域场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以及地表径流占比均减小,壤中流增加,产流模式从超渗产流向蓄满产流转变,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浅层蓄满产流模式。植被恢复影响了流域的产流模式,为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文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模式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入渗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产流模式的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协康 方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坡面产流是土壤本身特性与外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在分析坡面产流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某些相似的基础上,利用径流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小流域坡面产流量的三层前向网络模型(BP算法),并显示了...  坡面产流是土壤本身特性与外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在分析坡面产流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某些相似的基础上,利用径流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小流域坡面产流量的三层前向网络模型(BP算法),并显示了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产流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径流站观测 水动力学 产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产流模式空间分布的流域-城市复合系统洪水预报模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成帅 孙悦 +3 位作者 胡彩虹 赵晨晨 徐源浩 李文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为解决流域-城市复合系统洪水协同预报问题,本文将流域和城市纳入统一空间范畴,在提出易发生产流模式辨析框架的基础上,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了GRGM-LSTM洪水预报混合模型。以贾鲁河中牟站控制流... 为解决流域-城市复合系统洪水协同预报问题,本文将流域和城市纳入统一空间范畴,在提出易发生产流模式辨析框架的基础上,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了GRGM-LSTM洪水预报混合模型。以贾鲁河中牟站控制流域为例,基于18场实测洪水进行模型检验,同时将预报结果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GRGM-SWM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①GRGM模型模拟产流量相对误差、决定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41%、0.976,考虑产流模式空间分布的产流计算更为准确;②预见期小于6 h时,GRGM-LSTM混合预报模型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8,比GRGM-SWMM、SWMM等物理机制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性能;③预见期大于6 h时,GRGM-LSTM混合模型出现一定的精度损失,预见期增至12 h时,GRGM-SWMM模拟精度高于GRGMLSTM模型。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城市防洪减灾协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城市复合系统 洪水预报 产流模式 机器学习 GRGM-LSTM模型 中牟站控制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产流模式陕北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丹 石朋 +4 位作者 林子珩 瞿思敏 曾华楠 吴安琪 陆美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121,126,共6页
黄河流域因植被覆盖显著恢复,单一超渗产流模式的传统陕北模型已不完全适用该流域。针对此问题,对陕北模型进行改造,引入蓄满产流模式,构建了超渗蓄满相结合的双产流模式陕北模型。分别将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在黄河中游伊洛河灵口流... 黄河流域因植被覆盖显著恢复,单一超渗产流模式的传统陕北模型已不完全适用该流域。针对此问题,对陕北模型进行改造,引入蓄满产流模式,构建了超渗蓄满相结合的双产流模式陕北模型。分别将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在黄河中游伊洛河灵口流域进行应用和对比检验,探讨了改进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精度更高,更适用于该地区的洪水计算,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模型 超渗-蓄满双产流模式 黄河流域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满流域春季径流水源及产流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龙 杨巍 +2 位作者 王傲 李鸿雁 田琳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2,共8页
春季径流主要来源于融雪水和冻土条件下的降雨径流,但是,如何定量进行各产流模式阶段划分和各水源量的估算,一直是春季径流研究的挑战。为了评价多年平均状态下的春季水源组成及其产流模式阶段,结合丰满流域1944—2017年的日径流量资料... 春季径流主要来源于融雪水和冻土条件下的降雨径流,但是,如何定量进行各产流模式阶段划分和各水源量的估算,一直是春季径流研究的挑战。为了评价多年平均状态下的春季水源组成及其产流模式阶段,结合丰满流域1944—2017年的日径流量资料,根据典型年(2017年)春季日径流过程总结出东北春季径流过程由3种产流模式构成,即融雪产流模式、冻土条件下融雪-降雨产流模式、冻土条件下降雨产流模式。通过Eckhardt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定义地下径流与总径流之比为基流比,根据总径流量和基流比曲线变化趋势分析产流模式起止日期及历时,并采用箱形图对历年产流模式起止日期及历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丰满流域在多年平均状况下,融雪产流开始日期为3月21日,冻土条件下融雪、降雨产流开始日期为4月21日,融雪产流结束日期为5月11日,冻土消融日期为5月28日;融雪产流模式历时为31 d,冻土条件下融雪、降雨产流模式历时20 d,冻土条件下降雨产流模式历时18 d;多年平均状况下,丰满流域春季总径流中,融雪产流约占39.4%,冻土条件下融雪、降雨产流约占35.3%,冻土条件下降雨产流约占25.3%;丰满流域年总径流中,融雪产流约占10.3%,冻土条件下融雪、降雨产流约占9.2%,冻土条件下降雨产流约占6.6%。研究成果对北方地区流域春汛来水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径流 水源划分 产流模式 基流分割 箱形图 丰满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产流模式的黄土高原流域水沙过程耦合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昂 田鹏 +5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耿韧 张舒羽 杨林 左巴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4,共8页
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流域水沙运移规律。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机理和运动波方程,构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耦合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模拟模块,并考虑梯田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建立适用于黄土高原的分布式流域... 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流域水沙运移规律。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机理和运动波方程,构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耦合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模拟模块,并考虑梯田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建立适用于黄土高原的分布式流域水沙过程模型。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支流西川河流域多年实测场次洪水过程的径流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6以上,平均值超过0.70,模拟次洪过程的峰形、峰值、峰现时间与实测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侵蚀产输沙模拟精度较低,其纳什效率系数均值率定期为0.79,但验证期仅为0.45,模拟结果整体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但输沙量模拟峰值比实测值偏低。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黄土高原流域洪水产汇流过程,但输沙量模拟值偏低,一方面由于产汇流模块的误差传递;另一方面,对重力侵蚀考虑不足。因此,未来模型将考虑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过程,提升模拟精度和效率,为流域水沙过程模拟与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混合产流模式 土壤侵蚀 耦合模拟 水沙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孤山川流域产流模式辨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彩虹 张力 +2 位作者 邬强 冉广 荐圣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0-631,共12页
黄土高原入黄径流量锐减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对黄河中游重点水土保持区孤山川流域1965~2006年125场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综合水文学方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辨析了孤山川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洪水特征和产流模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 黄土高原入黄径流量锐减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对黄河中游重点水土保持区孤山川流域1965~2006年125场降雨洪水资料分析,综合水文学方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辨析了孤山川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洪水特征和产流模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孤山川流域洪水仍以超渗产流为主,但3个阶段1965~1979年、1980~1998年及1999~2006年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依次为71.67%、58%、40%,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发生比例增加.同时表明林草面积增加27.83%,汇流时间增加22.47%,流域蓄水容量增加30.35%.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产水规律,为该区开展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下垫面 孤山川流域 产流模式 生态建设
原文传递
基于产流-汇流-渗流充水模式的黄土梁峁区过沟开采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涛 高颖 +1 位作者 郭亮亮 冯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保障黄土梁峁区浅埋煤层安全过沟开采,开展过沟开采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查明研究区沟道特征,分析研究区煤炭开采沟道洪水充水模式。基于水力学理论,推导黄土梁峁区沟道洪水涌入采煤工作面的流量计算公式,并开展工... 为保障黄土梁峁区浅埋煤层安全过沟开采,开展过沟开采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查明研究区沟道特征,分析研究区煤炭开采沟道洪水充水模式。基于水力学理论,推导黄土梁峁区沟道洪水涌入采煤工作面的流量计算公式,并开展工程检验。结果表明:黄土梁峁区沟道洪水经产流-汇流-渗流模式涌入采煤工作面;基于采煤工作面产流-汇流-渗流充水模式,提出过沟开采正常和最大涌水量计算公式。经工程实践检验,提出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涌水量,误差仅为3.2%。依据涌水量计算公式,提出相应的防治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采矿地质条件过沟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梁峁区 采煤 涌水量 过沟开采 产流-汇流-渗流充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产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长统 梁虹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9年第4期33-34,共2页
全面分析喀斯特流域产流特性,揭示出喀斯特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产流特性,并指出地貌类型是影响喀斯特流域产流模式和产流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了喀斯特地区今后产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地貌类型 产流模式 产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渗超蓄产流模型在评价水保措施减水效益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贤赵 黄明斌 李玉山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18-222,共5页
根据治理与尺度对黄土区产流模式的影响 ,建立用地评价水土保持的措施减水效益的超蓄产流模型 ,并将径流成份直接区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同时着重介绍所建模型参数的率定及其在减水效益中的应用。在3个典型流域 (青阳岔、岔巴沟和... 根据治理与尺度对黄土区产流模式的影响 ,建立用地评价水土保持的措施减水效益的超蓄产流模型 ,并将径流成份直接区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同时着重介绍所建模型参数的率定及其在减水效益中的应用。在3个典型流域 (青阳岔、岔巴沟和小理河 )的应用结果表明 ,该模型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渗-超蓄产流模型 水保效益 减水效益 产流模式 水土保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玉婷 穆兴民 +4 位作者 王双银 高鹏 赵广举 孙文义 王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9,共9页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而产流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产流研究在水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关于产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梳理了产流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超渗地面径流产流...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而产流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产流研究在水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关于产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梳理了产流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壤中流产流机制、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地下径流产流机制等4种基本产流机制的特征、共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变化环境下产流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产流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理论 产流机制 产流模式 影响因素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20
作者 马强 王莹 +4 位作者 魏琳 史朝旭 王浩雯 张晓祥 刘昌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6-737,共12页
为加深对极端暴雨条件下流域洪水形成机理的理解与认识,以“23·7”海河流域大清河特大洪水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时空特征分析方法。采用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分别构建覆盖大清河南、北两支的分布式水文模... 为加深对极端暴雨条件下流域洪水形成机理的理解与认识,以“23·7”海河流域大清河特大洪水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时空特征分析方法。采用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分别构建覆盖大清河南、北两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展分组并行模拟。结果表明:14个站点模拟洪峰误差平均值小于5%,纳什效率系数平均值为0.7,模拟结果较好。“23·7”特大洪水大清河北支平均径流系数为0.55,远高于南支流域(0.27),致灾洪量主要来自北支。北支流域在洪水过程中呈现超渗、蓄满混合产流模式,当该区域累计雨量超过107 mm时,流域出现蓄满地表产流,当小时雨量超过15.3 mm/h时,则可能出现超渗地表产流;对比大清河系南支,北支流域缺少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也是导致本次大清河特大洪水灾害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分布式模型 产流模式 时空变源 "23·7"特大洪水 大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