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产酸克雷伯氏杆菌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13
1
作者 练敏 纪晓俊 +2 位作者 胡南 杜军 黄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21,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正丁醇为内标,快速定量分析产酸克雷伯氏杆菌突变株发酵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2,3-丁二醇、3-羟基丁酮和乙醇。实验结果表明:2,3-丁二醇、3-羟基丁酮及乙醇的回收率均在96%~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4.2%之间,该... 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正丁醇为内标,快速定量分析产酸克雷伯氏杆菌突变株发酵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2,3-丁二醇、3-羟基丁酮和乙醇。实验结果表明:2,3-丁二醇、3-羟基丁酮及乙醇的回收率均在96%~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4.2%之间,该法操作简捷,对发酵液的主要成分分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内标法 2 3-丁二醇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糖高产2,3-丁二醇产酸克雷伯氏杆菌的选育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军 纪晓俊 +4 位作者 胡南 肖爱华 朱建国 李霜 黄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2,共4页
以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ME-UD-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及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后分别在葡萄糖浓度逐渐提高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耐高糖的2,3-丁二醇高产突变菌株K.oxytoca ME-UD-3-4;该菌株的初始葡... 以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ME-UD-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及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后分别在葡萄糖浓度逐渐提高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耐高糖的2,3-丁二醇高产突变菌株K.oxytoca ME-UD-3-4;该菌株的初始葡萄糖耐受浓度从出发菌株的120g/L提高到300g/L以上,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95g/L的条件下发酵培养,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时间缩短了8h,2,3-丁二醇的产量由原来的38.5g/L提高到43.0g/L,生产强度从0.80g/L·h提高到1.08g/L·h,转化率达到了理论值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 复合诱变2 3-丁二醇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发酵产2,3-丁二醇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军 纪晓俊 +4 位作者 黄和 胡南 任潇 聂志奎 李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对耐高糖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筛... 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对耐高糖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筛选到3种有显著效应的因素(P<0.05):葡萄糖、玉米浆和MgSO4.7H2O。然后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这3种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一步探讨;对得到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最佳条件(g/L):葡萄糖220、玉米浆19和MgSO4.7H2O 0.4;在最佳条件下,发酵80 h,2,3-丁二醇产量从原来的57.3 g/L提高到86.1 g/L,生产强度由0.72 g/(L.h)提高到1.08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醇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博涵 周伟 +2 位作者 赵罗迪 杨埔 苟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从采集的含腐烂树叶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JJ-3,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产酶条件及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以滤纸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 H为8.0的培养基中... 从采集的含腐烂树叶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JJ-3,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产酶条件及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以滤纸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 H为8.0的培养基中发酵3 d更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菌株发酵液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均有较高的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118.7 U/m L(p H7.0),167.8 U/m L(p H8.0)和120 U/m L(p H9.0);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酶反应p H为7.0,最适酶反应温度为40℃,对温度比较敏感,在p H7.0-8.0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满足中性和碱性纤维素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 酶条件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克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钼铁蛋白α-423-Ile位点的突变导致固氮酶催化活性降低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青娟 彭涛 +4 位作者 常天驹 张刚 姜伟 李颖 李季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15-1222,共8页
基于前期对固氮酶催化过程中存在两条电子传递通路的推论,探索从与P原子簇共价相连的β-93Cys出发至FeMoco之间重要的氨基酸位点.通过分析固氮酶钼铁蛋白的结构,利用体外定点突变和基因替代技术,将产酸克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固... 基于前期对固氮酶催化过程中存在两条电子传递通路的推论,探索从与P原子簇共价相连的β-93Cys出发至FeMoco之间重要的氨基酸位点.通过分析固氮酶钼铁蛋白的结构,利用体外定点突变和基因替代技术,将产酸克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固氮酶β-102Asn,α-431Lys和α-423Ile位点分别替换为β-102Ala,α-431His和α-423Pro,获得Nβ102A,Kα431H和Iα423P突变株.3个突变对细菌固氮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Iα423P突变株几乎无固氮生长,细胞乙炔还原活性显著下降;在42 L发酵罐中培养,其细胞最高固氮酶活性仅为野生型菌株的1/6;qRT-PCR检测发现此突变株nifD基因4倍的上调表达.分离纯化Iα423P钼铁蛋白,其最高C2H2和H+还原水平分别为野生型的13%和21%.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论,突变固氮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或与直接打破α-423Ile与高柠檬酸长臂之间的氢键有关,推测α-423Ile是固氮酶催化底物还原过程中,电子经高柠檬酸长臂进入活性中心Mo位的入口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 固氮酶 催化机制 定点突变 质子 电子传递途径
原文传递
TMPD降解菌Klebsiella oxytoca的鉴定
6
作者 李运生 王岚峰 王建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从疯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TMPD降解菌LF-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LF-1的形态及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一致,而且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DQ226215)... 从疯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TMPD降解菌LF-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LF-1的形态及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一致,而且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DQ226215)的16S rDNA序列同处于一个最小的分支,同源性达到99.52%。由此确定TMPD降解菌LF-1属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D 降解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