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可修、可靠的人与机器构成的系统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
1
作者 陈海新 艾尼·吾甫尔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4,共16页
可靠性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于1998年Sridharan等建立的由可修、可靠的人与机器构成的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当修复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首先证明该模型的主算子... 可靠性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于1998年Sridharan等建立的由可修、可靠的人与机器构成的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当修复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首先证明该模型的主算子在左半复平面中的带形区域内至多有有限个特征值,并且这些特征值的几何重数为1,0是该主算子的严格占优特征值,然后证明该模型主算子的共轭算子在左半复平面中的带形区域内至多有有限多个特征值,并且这些特征值的几何重数为1,0是该主算子的共轭算子的严格占优特征值,最后证明所有特征值的代数重数为1.由此推出该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此外,还得到该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收敛于该系统的稳态可用度,该系统的瞬时故障频度收敛于该系统的稳态故障频度,并给出稳态可用度和稳态故障频度的具体表达式.本文的结果蕴含几位其他学者研究的可修复计算机系统等模型的时间依赖解的渐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修、可靠的人与机器构成的系统 特征值 共轭算子 渐近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晓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文从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主要观点,剖析了其理论内涵、哲学意义,以及对后来西方心灵哲学的影响,并试图从当代心灵哲学的观点对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作出评价。
关键词 心灵哲学 自我意识 心身关系 人与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人与机器”的竞争
3
作者 高金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93-93,共1页
我们要"杀出机器的重围",就必须努力创新,比前辈新闻人更具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生存。新闻行业,或许是"知识淘汰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回头看看,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传播技巧,已经被这个时代击得粉碎。一位在新闻行... 我们要"杀出机器的重围",就必须努力创新,比前辈新闻人更具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生存。新闻行业,或许是"知识淘汰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回头看看,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传播技巧,已经被这个时代击得粉碎。一位在新闻行业深耕二三十年、转行教学的"老新闻人"曾经感慨:"离开新闻岗位没几年,却有点不知该怎么教了!"很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技巧 新闻 淘汰率 创新意识 人与机器 转行 理论知识 努力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场域中技术焦虑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向——基于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的时代阐释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涛 韩茜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60,共15页
随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智能时代,教育是此次智能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然而,教育场域中的技术不可避免地扰乱了教育发展的社会秩序,助长了教育主体对教育技术的焦虑... 随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智能时代,教育是此次智能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然而,教育场域中的技术不可避免地扰乱了教育发展的社会秩序,助长了教育主体对教育技术的焦虑情绪。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为分析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焦虑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形成静态现象(what)—动态机理(why)—治理策略(how)的研究路线,可以为探讨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焦虑的现象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向提供借鉴。首先,挖掘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后发现: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社会生产是人机关系建立的物质基础,挖掘机器背后的应用场景及其“推手”是认识人机关系的基本要求;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人机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人对机器的物质依赖掩盖了人与机器的本质属性;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看,异化是导致人机关系对立的根本原因,智能时代的人机异化现象不断浮现。其次,基于上述思想,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建立“静态的技术情感体验”与“动态的人机互动过程”相互联系的分析框架。从静态层面看,机器应用使教育主体面临生存性、操作性、道德性三重焦虑,分别形成了教育技术的替代效应、迭代效应和碰撞效应;从动态层面看,按照人的认知属性将人与机器的互动过程分为初始使用、持续使用、管理使用3个阶段,以一种“长时段”的方式呈现教师和学生不断受到教育技术控制并产生焦虑情绪的动态过程;从整体看,3个阶段对应三重焦虑,技术焦虑只是外在表象,动态演化才是内在问题。最后,面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引起的焦虑,应回到“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人与人的关系入手探索一条“以动制静”的治理思路,即从3个阶段依次建立师生共情、师生共学和师生共鸣的阶段性策略,推动人与机器由对抗冲突走向“人机共生”的良性发展。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没有脱离马克思的基本论断,不应为适应新的技术进步而扭曲教育的单行道,须警惕教育技术介入的“二阶问题”,破解教育场域技术焦虑的出路就在于回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即发展师生、生生关系才是应对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焦虑 教育技术 教育场域 马克思 人与机器 智能时代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机器人:替代或互助
5
作者 王梓辉 《生活用纸》 2021年第2期76-79,共4页
很多人都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抢走他们的工作,但在今时的中国,人与机器的身份转变刚刚出现在那些智能化的仓库和自动驾驶的测试汽车中。在这些行业中,被卷入变革的劳动者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应对之道。当机器人进入仓库BOSS直聘发布的... 很多人都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抢走他们的工作,但在今时的中国,人与机器的身份转变刚刚出现在那些智能化的仓库和自动驾驶的测试汽车中。在这些行业中,被卷入变革的劳动者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应对之道。当机器人进入仓库BOSS直聘发布的《2019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当今中国需求衰退最明显的工种之一是仓储分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 自动驾驶 趋势报告 身份转变 仓库 人与机器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机器是合作而非竞争
6
作者 Sylvia Trage 《现代制造》 2020年第15期33-33,共1页
生产过程与先进技术设备的智能联网如火如荼且潜力无限,随着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进程,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在发生改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未来人与机器的团队合作必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建设性联系将决定未来... 生产过程与先进技术设备的智能联网如火如荼且潜力无限,随着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进程,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在发生改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未来人与机器的团队合作必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建设性联系将决定未来,因此必须对人类和人工智能有更好的了解。数字技术不应被视为人类智能的竞争者,而应理解为合作伙伴,然而人和机器究竟如何成为团队合作者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先进技术设备 数字化进程 团队合作 工业生产 人与机器 交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机器的和谐统一
7
作者 Arndt Neues 《现代制造》 2020年第3期40-41,共2页
在谈到IIoT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时,人们常常会着眼于卓越运营或者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仅从生产指标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会忽视一些长期的发展趋势、忘掉IIoT工业物联网的目标:制造商需要更加敏捷,更快的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而只... 在谈到IIoT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时,人们常常会着眼于卓越运营或者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仅从生产指标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会忽视一些长期的发展趋势、忘掉IIoT工业物联网的目标:制造商需要更加敏捷,更快的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而只有当企业的最终产品满足消费者愿望时,才能谈得上达到了最高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生产指标 卓越运营 和谐统一 消费者需求 人与机器 发展趋势 制造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困境中前行——《异星灾变》中的人与机器人
8
作者 一只大黑猫 《课堂内外(科学少年)》 2020年第12期42-43,共2页
著名美国科幻电影《异形》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恐怖电视剧《异星灾变》已播出一季,引起了不少关注。通常“灾变”剧会写灾害或事故,但本剧目前与此无关,反而充满人的冲突,确切说是人和仿生机器人的冲突。奇怪的任务英文原... 著名美国科幻电影《异形》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恐怖电视剧《异星灾变》已播出一季,引起了不少关注。通常“灾变”剧会写灾害或事故,但本剧目前与此无关,反而充满人的冲突,确切说是人和仿生机器人的冲突。奇怪的任务英文原名“Raised by Wolves”(被狼群抚养)可以概括本剧:两位机器人,父亲和母亲,在异星抚养人类孩子并建设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 灾变 人与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挑战
9
作者 韩冬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系统地分析、探寻了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分析其在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以及拓展人类认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期实现人与机器人的和谐共处,为...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系统地分析、探寻了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分析其在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以及拓展人类认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期实现人与机器人的和谐共处,为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RI)于1968年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Shakey能够自主进行环境感知、规划和执行任务。Shakey的横空出世,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 环境感知 斯坦福研究所 科技进步 有效策略 发展与挑战 人与机器 和谐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机器
10
作者 夏建清(编译) 《风流一代》 2024年第11期57-57,共1页
早上,内森去上班,到火车站的时间早了点儿,于是就边等火车边四处闲逛。月台上新摆出来的机器吸引了他的目光。机器上贴了个牌子,上书:智能称重,全球领先。内森来了兴致,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投了进去,然后站到机器上,只听机器说:“您的... 早上,内森去上班,到火车站的时间早了点儿,于是就边等火车边四处闲逛。月台上新摆出来的机器吸引了他的目光。机器上贴了个牌子,上书:智能称重,全球领先。内森来了兴致,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投了进去,然后站到机器上,只听机器说:“您的体重80公斤,您是巴西人。”内森听了惊讶不已,它竟然知道自己是巴西人,这怎么可能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 智能称重 火车站 人与机器
原文传递
“人与机器”的哲学认识及面向大数据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智丛 闫奎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哲学范畴内,"人与机器"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外在物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的目的性说明人与机器的同一关系。18世纪以来的机械论哲学试图以"普遍数学"原理在理论上阐述"人是机器",但未能彻底说明心... 在哲学范畴内,"人与机器"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外在物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的目的性说明人与机器的同一关系。18世纪以来的机械论哲学试图以"普遍数学"原理在理论上阐述"人是机器",但未能彻底说明心灵作为一种实体与物质实体的同一关系。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人机合一的趋势,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在人的目的性基础之上,作为物质实体的机器与人身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论 实体 物质 心灵 人与机器
原文传递
人-机器人信任修复与信任再校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齐佳音 张亚 《机器人产业》 2021年第4期26-38,共13页
机器人行为学涉及多领域的研究,目前,技术领域的研究已有较多的研究工作和商业实践,但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还很滞后,难以为共融机器人的技术攻关和产业推动提供社会学领域的人文指引。人-机器人的信任修复及信任再校准是人与机器人共融团... 机器人行为学涉及多领域的研究,目前,技术领域的研究已有较多的研究工作和商业实践,但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还很滞后,难以为共融机器人的技术攻关和产业推动提供社会学领域的人文指引。人-机器人的信任修复及信任再校准是人与机器人共融团队中的普遍现实问题,但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就人机信任修复与信任再校准这一前沿学术领域进行综述,试图为我国在共融机器人的社会学领域发展提供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 社会学领域 商业实践 信任修复 校准 共融 人与机器 学术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人机关系”辩证——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的当代回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琼琼 李振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108,共10页
智能机器引发了人类社会快速且颠覆性的变化,对人的现实存在方式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对此,人们应返回马克思,重新发掘马克思"人机关系"思想,积极回应和回答"人机关系"问题。马克思彻底走出抽象的"人... 智能机器引发了人类社会快速且颠覆性的变化,对人的现实存在方式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对此,人们应返回马克思,重新发掘马克思"人机关系"思想,积极回应和回答"人机关系"问题。马克思彻底走出抽象的"人与技术"关系,将"人与机器"的关系还原为现实生产、生活权力关系与资本生产关系。在马克思"人机关系"思想的批判视域下,智能机器不仅全面监控与宰制人们的生活领域,更在生产领域进行全面扩张和劳动替代。立足当下与未来发展,我们应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应用道德规范,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机共融"和谐态势,探索未来人机关系的新方向、新可能,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发展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机器 人机关系 人机对立 人机共融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2022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TOP50
14
作者 任意 《互联网周刊》 2022年第24期32-36,共5页
形态不一,但作用相同人与机器人的故事从20世纪就开始了,机器人一度成为电影、游戏或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想象中的机器人,往往具有人类的特征,不仅有着与人相似的外貌,还支持对话、娱乐等功能,也能完成繁琐复杂或者高难度的工作... 形态不一,但作用相同人与机器人的故事从20世纪就开始了,机器人一度成为电影、游戏或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想象中的机器人,往往具有人类的特征,不仅有着与人相似的外貌,还支持对话、娱乐等功能,也能完成繁琐复杂或者高难度的工作。但事实上,机器人的形态非常多样,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较为常见,在生产制造中应用,任务是代替人工,负责焊接、搬运等重复性较强、体力消耗大的工作,机械臂就是这类机器人的代表形态之一。而服务机器人一般出现在生活场景,主要从事运送、清洗、救援、监护等服务工作,如家庭中的扫地、语音对话机器人,商业中完成引导服务、消杀等工作的移动型机器人。可以说,“机器人+”将机器人的智能创新成果融合于酒店、医疗、交通、农业、安防等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 服务机器 机械臂 体力消耗 生活场景 安防 智能创新 人与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争朝夕做数字化变革的引领者——访ABB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机器人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刚先生
15
作者 何发 《现代制造》 2019年第26期18-20,共3页
为实现真正的柔性制造,智能机器的体系化开发理念逐渐诙出水面,以ABB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先锋已然超越我,超越独立的机器人概念,打造属于自己和客户及合作伙伴共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驾驭战舰驶向更加宽广的大海。对ABB中国区高级... 为实现真正的柔性制造,智能机器的体系化开发理念逐渐诙出水面,以ABB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先锋已然超越我,超越独立的机器人概念,打造属于自己和客户及合作伙伴共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驾驭战舰驶向更加宽广的大海。对ABB中国区高级副总裁、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刚先生的专访,让我们看到ABB机器人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在人与机器之间,用和谐协作的舞步跳出更加美妙的互联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总裁 开发理念 智能机器 柔性制造 数字化变革 人与机器 合作伙伴 事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机器管家》:未来人机关系的演变
16
作者 吕丽萍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9期61-63,共3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其表现首先是机器不再简单地作为人类身体的延伸,而是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基因与生物改造等技术将人体组织与机器结合制造的人类机械假肢。其次,数字虚拟世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其表现首先是机器不再简单地作为人类身体的延伸,而是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基因与生物改造等技术将人体组织与机器结合制造的人类机械假肢。其次,数字虚拟世界所提供的环境使得用户从原本的单一自我转换为多重自我,即在数字网络中扮演不同角色。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利用科技使机器具有更多人类的特质,这样做的合理性使得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进入了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虚拟世界 人机关系 数字网络 伦理问题 多重自我 生物改造 人与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机器人“共建”未来世界
17
作者 《智能机器人》编辑部 《智能机器人》 2019年第4期1-1,共1页
瞬息万变的智能生态,让5G走入寻常百姓家;无人工厂比比皆是,智慧生活随处可见;机器人走进课堂、走上餐桌,曾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生活画卷,如今变成了现实……在无声的信号与电流的交互中,在人类通向更高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机器从&... 瞬息万变的智能生态,让5G走入寻常百姓家;无人工厂比比皆是,智慧生活随处可见;机器人走进课堂、走上餐桌,曾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生活画卷,如今变成了现实……在无声的信号与电流的交互中,在人类通向更高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机器从"陌生"走向"共生",正在创造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奇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进课堂 无人工厂 科幻电影 生活画卷 机器 智慧生活 智能生态 人与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人与机器的关系
18
作者 郝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21年第38期5-5,共1页
竹林、池塘、沼泽、绿草、山峦……在这样的优美场景中,一座座岭南风格的高大建筑坐落有序。这样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画般的生态园林公园,其实这是溢达纺织在广西桂林投产的十如纺织工业园区的场景。当视频在2021中国棉纺织科技大... 竹林、池塘、沼泽、绿草、山峦……在这样的优美场景中,一座座岭南风格的高大建筑坐落有序。这样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画般的生态园林公园,其实这是溢达纺织在广西桂林投产的十如纺织工业园区的场景。当视频在2021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上播放的时候,参会代表们惊叹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纺织 生态园林 广西桂林 人与机器 中国山水画 参会代表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赋予机器“生命”
19
作者 Thomas Mailänder Thomas Wießflecker 《现代制造》 2022年第6期34-34,36,38,共3页
这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时代。这种合作不一定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合作,或者协作,而是已经有一定市场地位的玩家们聚在一起“联盟”。他们的目标不是单独争霸,而是合作共赢。例如Kion公司和IML弗劳恩霍夫材料流和物流研究所,两者都希望使用“Lo... 这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时代。这种合作不一定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合作,或者协作,而是已经有一定市场地位的玩家们聚在一起“联盟”。他们的目标不是单独争霸,而是合作共赢。例如Kion公司和IML弗劳恩霍夫材料流和物流研究所,两者都希望使用“LoadRunner”将分布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自主运输机器人从原型机移植到工业化应用之中,实现群控的机器人自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人工智能 AI技术 机器 人与机器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剑:与其担心被新技术“替代”,更应关注如何用好新技术
20
作者 高琪 杨剑 《大数据时代》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应用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作,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单个机器人的智能,还需要考虑如何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应用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作,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单个机器人的智能,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智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群体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 群体智能 应用场景 人与机器 应用型 机器与机器 人的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