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癌 高度鳞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媛媛 彭燕燕 +4 位作者 刘春鹏 廖利华 郑洁 王少洪 宫国良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2期2692-269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性接种疫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39331例女性患者的宫...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多重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性接种疫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39331例女性患者的宫颈HPV分型检测、液基细胞学(liquid based cytology,LCT)检查及部分宫颈活检诊断结果,分析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39331例患者中,HR-HPV多重感染者768例,年龄为(38.10±10.28)岁,2重感染及3重感染主要集中在21~50岁,4重以上感染主要集中在21~40岁。应用卡方检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2重感染、3重感染和4重以上感染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存在差异(χ^2=23.80,P=0.008);卡方检验风险分析显示,人群中HR-HPV多重感染增加宫颈鳞状细胞学异常发病的风险(OR=1.32,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HR-HPV多重感染增加了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及癌变风险,在诊断、治疗和预防宫颈病变时,应重点参考HR-HPV的多重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细胞 人乳头病毒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苏琴 库尔班尼沙.亚合浦 +3 位作者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古丽沙热.纳依木 古扎丽努尔.阿不都西库尔 唐努尔.阿不力米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多重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5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宫颈组织中HPV的21种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多重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5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宫颈组织中HPV的21种亚型进行检测。结果:35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阳性者291例(包括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阳性率为83.14%。其中HPV单一感染者255例,占宫颈癌患者的72.86%,占HPV阳性宫颈癌的87.63%;而多重感染者36例,占宫颈癌患者的10.29%,占HPV阳性宫颈癌的12.37%。HPV的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占多重感染的91.67%,多重感染的类型以HPV16为主,占多重感染的97.22%。对照组中HPV阳性率为7.00%,其中单一感染者6例,二重感染者1例。两组多重感染率宫颈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多重感染在各病理类型的宫颈癌中的分布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HPV多重感染在Ⅰ~Ⅱ期及Ⅲ~Ⅳ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多重感染的类型以HPV16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期别无关;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即HPV16与其他类型合并感染,但多重感染的比例较低,类型较单一,这可能与此民族基本居住在新疆,移动较少、与其他民族同婚极少、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维吾尔族 人乳头病毒 多重感染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1例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韶清 廖灿 +4 位作者 黄以宁 李焱 沙文琼 李发涛 李东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00-4102,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936例女性共检出HPV多重感染患者541例,多重阳性率为7.80%。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分别是55.45%、41.59%、2.96%。多重阳性感染者中,双重感染最多,为399例,占73.75%。21个亚型中共有20个亚型被检出。在各年龄组中,≤20岁女性多重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2.73%,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6,P=0.000<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的多重感染率较低,但以高危混合型为主;用HybriMax法对HPVDNA进行多重感染的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感染 亚型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春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记录多重感染组、单一感染组患者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的例...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记录多重感染组、单一感染组患者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的例数和构成比,比较三组患者的病理分型(非鳞癌、鳞癌)、年龄(≥52岁、<52岁)、淋巴结转移(无、有)、分期(浸润癌、早浸和原位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中,多重感染组14例,所占比例为14.00%,单一感染组64例,所占比例为64.00%;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年龄≥52岁的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52岁的患者(P<0.05),而在分期、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上,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及单一感染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年龄相关,但与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病理特征 人乳头病毒 多重感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6
作者 舒婷 兰志鹏 +2 位作者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琴 路宗林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类型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各50例。分析两组微生物菌落类型、菌门...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类型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各50例。分析两组微生物菌落类型、菌门分布情况、阴道感染情况、阴道感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高危组微生物菌落类型Ⅰ、Ⅱ、Ⅲ、Ⅴ型优势菌比例均低于低危组,Ⅳ型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厚壁菌门比例高于低危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无壁菌门、梭菌门比例均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阴道感染率[80.00%(40/50)]高于低危组[50.00%(25/50)](P<0.05)。两组阴道支原体、细菌、真菌、沙眼衣原体、滴虫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阴道优势菌较少,阴道感染率较高,主要为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物特征 微生物菌落类型 阴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许艳红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 目的研究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HPV复阳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HPV复阳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及HPV复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豫平 袁晓敏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无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无宫颈病变组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3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9例及宫颈癌组23例;选择同期于南阳市中医院治疗并随访的86例HR-HPV转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h1(白介素-2、干扰素-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水平;比较研究组中HP-HPV持续感染有无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研究组中不同宫颈病变的HP-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33±0.35)pg/mL、(7.59±1.0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0±0.15)pg/mL、(12.80±1.5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5.89±1.63)pg/mL、(24.29±2.17)pg/mL、(27.69±2.9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0.84)pg/mL、(6.90±0.73)pg/mL、(8.14±1.1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PV持续感染合并宫颈病变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17±0.38)pg/mL、(7.09±1.05)pg/mL,明显低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3.13±0.42)pg/mL、(10.12±0.81)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7.29±1.75)pg/mL、(26.61±2.40)pg/mL、(30.05±3.01)pg/mL,明显高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8.81±1.02)pg/mL、(12.55±1.01)pg/mL、(15.75±2.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1.55±0.26)pg/mL、(4.95±0.62)pg/mL,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75±0.37)pg/mL、(6.18±0.74)pg/mL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2.95±0.49)pg/mL、(9.31±1.6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25.87±2.05)pg/mL、(41.07±3.32)pg/mL、(46.81±3.56)pg/mL,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9.27±2.29)pg/mL、(33.41±2.73)pg/mL、(32.40±3.50)pg/mL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9.80±1.13)pg/mL、(11.03±1.39)pg/mL、(16.71±2.21)pg/mL,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明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持续感染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外周血Th1细胞因子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可能增加HR-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的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T1/Th2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及免疫状态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龙彩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探讨阴道微生态及免疫状态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至2024年期间我院体检女性50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包括阴道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值等指标,同时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探讨阴道微生态及免疫状态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至2024年期间我院体检女性50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包括阴道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值等指标,同时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并进行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igh risk 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380)与未感染组(n=120),评估两组阴道微生态及免疫状态各项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中混合性阴道炎77例、单纯性阴道炎100例、乳酸杆菌功能下降64例与未感染组相比较高(P<0.05),两组在阴道微生态环境正常、白细胞酯酶阳性对比无差异(P>0.05);且感染组中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较低,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较高(P<0.05),白细胞介素-2、混合性阴道炎为独立危险因素,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表达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及免疫状态异常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及调节阴道微生态与免疫状态,为预防和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免疫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11
作者 郭奕荟 马丽晶 +1 位作者 肖洋 王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患者作为试验组,成年人非炎症非肿瘤咽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病变组织样本,比较咽、喉乳头状瘤患者在症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 DNA、HIF cDNA、VEGF cDNA的表达。结果咽乳头状瘤患者症状轻于喉乳头状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部位数量与HIF、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3、r=0.2693,P<0.05),手术次数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5,P<0.05),HIF、VEGF在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咽乳头状瘤和对照组(F=9.174、H=23.737,P<0.001),HIF、VEGF在HPV阳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PV阴性组织(t=3.899、t=6.463,P<0.001),喉乳头状瘤的HPV阳性率(97.9%,46/47)高于咽乳头状瘤(21.7%,10/46)和对照组(13.6%,3/22)(χ^(2)=53.114、χ^(2)=46.647,P<0.001)。结论HPV感染是咽乳头状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感染状态可能导致瘤体HIF、VEGF低表达,从而使其临床特征不同于喉乳头状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人乳头病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及亚型分布特点:基于34990例女性的研究
12
作者 陈嘉洪 杨礼彬 +1 位作者 刘灿 曾勇彬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不同年龄段的关系,探讨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及疫苗接种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接受HPV基...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不同年龄段的关系,探讨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及疫苗接种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接受HPV基因检测的3499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Luminex 200流式荧光技术检测27种HPV基因型,包括17种高危亚型(如16、18、52等)和10种低危亚型(如6、11、81等)。对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4990例女性中,检出4690例HPV阳性,感染率为13.40%。其中,门诊患者的阳性率为18.27%(3107/17010),体检人群为8.80%(1583/17980),门诊患者的感染率高于体检人群(χ^(2)=674.128,P<0.001)。在所有阳性患者中,高危型感染占62.92%,低危型占26.08%,高低危混合感染占11.00%。高危型感染构成比排在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52型(14.51%)、53型(9.10%)、58型(7.80%)、16型(6.15%)、59型(4.62%),低危型感染构成比排在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81型(6.99%)、61型(6.71%)、44型(3.99%)、6型(3.84%)、43型(3.46%)。单一型别、二重、三重、四重及以上型别感染率分别为10.57%、2.08%、0.54%、0.21%。在年龄分组分析中,≤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的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34.53%、15.63%、11.05%、11.45%、15.50%、1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74,P<0.001)。不同疫苗类型覆盖基因型感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4.373,P<0.001)。结论福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52型、53型、58型为主,且以单一型别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年轻女性的感染率最高。建议适龄女性接种九价疫苗,并根据地区特点开发适宜的HPV疫苗,以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型 感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类型分布及特征分析
13
作者 周平平 杜珍武 +2 位作者 秦续元 陈佳欣 张桂珍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基因分型特征,为本地区HPV感染引发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4年3月在长春肿瘤医院进行首次HPV分型检测的675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的感染情况及不同基因分...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基因分型特征,为本地区HPV感染引发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4年3月在长春肿瘤医院进行首次HPV分型检测的675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的感染情况及不同基因分型感染特点。结果6750例样本中HPV感染阳性率为20.46%(1381/6750),其中高危HPV感染率为18.16%(1226/6750),以单一基因类型HPV感染为主,存在多种基因类型混合感染(2~6种)。高危型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52、HPV58、HPV51和HPV53。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危型感染率最高[25.28%(135/534)],其次是15~30岁人群[24.26%(163/672)],这两个年龄段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年人HPV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8.43%(45/53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结论长春地区女性HPV感染患者中单纯高危型占比较高,高危型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占比最高,60岁以上老年人是本地区HPV感染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分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14
作者 韩超 孔为民 +1 位作者 靳琼 赵轩宇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24-227,23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CIN III]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锥切 宫颈管搔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机制诊治及中西医研究进展
15
作者 冶晓芳 李雪雪 赵粉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5-7,共3页
长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被认为是引发宫颈癌的关键要素,许多因素都可能对这种持续感染产生影响,如阴道优势菌的含量、病毒的入侵力及人体免疫力状况等。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在推... 长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被认为是引发宫颈癌的关键要素,许多因素都可能对这种持续感染产生影响,如阴道优势菌的含量、病毒的入侵力及人体免疫力状况等。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在推动HR-HPV持续感染且难以清除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就中西医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认识及治疗做一论述,为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中西医诊治思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癌 阴道菌群 机体免疫 体质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中医王国华从“虚、毒、瘀”辨治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16
作者 马倩茹 唐磊 +1 位作者 郝秀芳 王国华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可造成癌前病变、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疾病,是目前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西医治疗HR-HPV感染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王国华教授临证发现HR-HPV感染多与“虚、毒、瘀”互结有关,认为虚实错杂是其病机本...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可造成癌前病变、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疾病,是目前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西医治疗HR-HPV感染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王国华教授临证发现HR-HPV感染多与“虚、毒、瘀”互结有关,认为虚实错杂是其病机本质。紧扣“虚”为HR-HPV感染之发病基础,“毒”为HR-HPV感染之致病关键,“瘀”为HR-HPV感染之病情转枢,认为“虚、瘀、毒”贯穿HR-HPV感染发病始终,自拟益气解毒化瘀汤加减以扶正祛邪,巧用经验对药,灵活加减,治疗同时注重形神同调,身心合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虚实错杂 病机 益气解毒化瘀汤 对药 形神同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糜散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LEEP术后疗效观察
17
作者 黄健妹 陈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宫糜散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HSIL伴HR-HPV感染LEEP后患者共90例... 目的:探究宫糜散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HSIL伴HR-HPV感染LEEP后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扰素组和宫糜散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LEEP后不予局部治疗;干扰素组患者LEEP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纳阴治疗;宫糜散组患者LEEP后用宫糜散阴道局部用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环境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氢离子浓度指数(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以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HR-HPV复查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患者WBC、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均低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查,宫糜散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扰素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伴HR-HPV感染LEEP术后患者辅以宫糜散能提高HR-HPV的清除率,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对于预防宫颈病变的加重、复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度鳞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糜散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14460例就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8
作者 李竹 史丽娜 +1 位作者 刘珊 李晨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乳头瘤病毒(HPV)受检者进行分型检测,探讨四川地区人群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及不同人群差异分析。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对2023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4460例男女HPV受检者的分泌物样本进行HPV-DN...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乳头瘤病毒(HPV)受检者进行分型检测,探讨四川地区人群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及不同人群差异分析。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对2023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4460例男女HPV受检者的分泌物样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包括17种高危型、10种低危型共27种型别。结果分别检测男性2806例和女性11654例,HPV阳性率分别为41.38%和25.76%,男、女性感染率居前5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6(17.00%)、HPV11(9.69%)、HPV59(3.03%)、HPV16(2.60%)、HPV52(2.60%)和HPV52(4.66%)、HPV58(3.30%)、HPV53(2.70%)、HPV16(2.44%)、HPV39(1.52%)型。男性以低危型HPV感染最为常见,占比为22.67%;女性以高危型HPV感染最为常见,占比为19.30%,其中以单重高危型最为常见,多重感染以混合感染最为常见,与男性一致。结论四川地区HPV总体流行率较高,其分布呈现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存在差异。男性HPV感染率尤其值得临床关注,男性有必要常规参与HPV疫苗接种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分型 感染 性别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山西某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
19
作者 毛国丽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筛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太原地区行HPV感染筛查的627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筛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太原地区行HPV感染筛查的627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23种HPV基因分型,分析HPV亚型感染的分布特点及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太原地区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0.53%,单一感染占6.44%、双重感染占2.53%、多重感染占1.56%;高危型别感染率占9.37%,占总HPV阳性的88.96%;高危型HPV亚型排前4位为HPV-52、58、16、53,感染率均>1.00%。不同年龄段HPV感染者中,20~29岁、50~59岁、≥60岁3个年龄段总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3.28%、13.19%、1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0,P<0.001),且20~29岁、50~59岁、≥60岁高危感染(纯高危感染+混合感染)分别为91.43%、90.28%和92.54%。结论2023—2024年太原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且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20~29岁、50~59岁、≥60岁年龄段总感染率和高危型感染比例较高,常见HPV高危型以HPV-52、58、16、5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地区 人乳头病毒 基因分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龄女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后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古力巴哈提·夏米尔 张燕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适龄女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后再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预防接种HPV疫苗的适龄女性97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HPV感染情况。接种疫苗后随访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种HPV疫苗后再感染可能的影响因... 目的探究适龄女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后再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预防接种HPV疫苗的适龄女性97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HPV感染情况。接种疫苗后随访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种HPV疫苗后再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77例适龄女性中有90例(9.21%)接种疫苗后HPV检测为阳性。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后,HPV感染率随检测年份呈现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偏大、多性伴和疫苗接种前感染高危型HPV是疫苗接种后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初次性行为年龄晚是疫苗接种后再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偏大、多性伴和疫苗接种前感染高危型HPV是疫苗接种后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初次性行为年龄晚是疫苗接种后再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龄女性 人乳头病毒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