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补片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琼 陆利萍 《护理与康复》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左心转流术 人工血管补片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补片置入阴茎海绵体白膜阴茎增粗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斌 梁伟强 +5 位作者 吴斌 张金明 陈小萱 刘小容 崔永言 潘淑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阴茎增粗术 人工血管补片 阴茎海绵体白膜 阴茎短小
原文传递
^(125)I-VEGF人工血管补片促血管内皮化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韩显林 刘昌伟 +2 位作者 刘暴 叶炜 吴巍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经125I-VEGF涂层的人工血管补片植入动物体内后能否加速血管内皮化,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抑制再狭窄发生。方法 1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体重2.5~3.0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暴露动物颈静脉,夹闭近端及远端血管,... 目的观察经125I-VEGF涂层的人工血管补片植入动物体内后能否加速血管内皮化,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抑制再狭窄发生。方法 1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体重2.5~3.0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暴露动物颈静脉,夹闭近端及远端血管,实验组切开颈静脉后植入大小为10mm×5mm经125I-VEGF预处理的人工血管补片,8-0血管缝线缝合;对照组植入未经125I-VEGF预处理的人工血管补片。2周后取材行γ计数检测实验组人工血管补片残余125I-VEGF含量,HE染色及平滑肌激动蛋白、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行内皮细胞计数及内膜厚度测量。结果 2周后实验组125I-VEGF预处理后的人工血管补片上125I-VEGF含量为(427.5±194.9)CPM,与植入前比较仅有2.0%±0.8%的125I-VEGF残留。HE染色观察示对照组2只动物颈静脉内形成血栓,实验组无血栓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60.0±6.8)、(58.0±5.7)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内膜厚度分别为(41.1±6.6)、(49.0±6.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VEGF涂层的人工血管补片可以减少急性期血栓发生和抑制内膜增殖,形成连续的内皮细胞层,但其内皮细胞功能可能尚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内皮细胞 人工血管补片 内膜增殖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合弹力蛋白酶灌注法构建比格犬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及建模效果验证
4
作者 葛劲廷 朱臣谋 +1 位作者 翁诚馨 袁丁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6-1282,共7页
目的 评估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合弹力蛋白酶灌注法构建比格犬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 neurysm,AAA)疾病模型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只比格犬,除10只作为对照组以获取正常腹主动脉壁组织外,其余50只均使用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 目的 评估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合弹力蛋白酶灌注法构建比格犬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 neurysm,AAA)疾病模型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只比格犬,除10只作为对照组以获取正常腹主动脉壁组织外,其余50只均使用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合弹力蛋白酶灌注法行AAA建模,于建模术后14 d行腹部血管超声检查,建模术后28 d行超声及CTA检查评估建模效果。评估建模成功的标准为腹主动脉瘤体最大直径较肾动脉下方正常腹主动脉直径增大超过50%。AAA建模术后35 d处死20只建模组及5只对照组比格犬,并获取肾下段腹主动脉,行HE、Masson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 共50只比格犬接受AAA建模,平均手术时间为(119.4±18.9) min,平均麻醉时间为(137.4±15.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6±7.7) mL,术中腹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39.7±5.3) min,术中测量腹主动脉平均直径为(6.5±0.4) mm。术中死亡率为0%,术后30 d死亡率2%(1只)。术后彩超及CTA检查结果提示49只比格犬建模成功率为100%,病理检查提示动物疾病模型在形态学及病理改变两个层次均较好地模拟了人AAA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结论 人工血管补片成形结合弹力蛋白酶灌注法可用于构建比格犬AAA疾病模型,该方法成瘤效果稳定可靠,且手术操作容易复制,是一种结合了既往建模方式优点的AAA动物建模方法,可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AAA的发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动物模型 人工血管补片成形 弹力蛋白酶灌注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缩窄补片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5
作者 石丽君 公鑫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820-821,共2页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指先天性降主动脉狭窄。常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和动脉导管邻接处。常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病变。由于近心端缩窄的主动脉管腔突然变...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指先天性降主动脉狭窄。常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和动脉导管邻接处。常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病变。由于近心端缩窄的主动脉管腔突然变细而导致上半身高血压.心脏后负荷增加,继发左心室肥厚、劳损,甚至出现左心衰竭。另外,由于部分主动脉管腔缩窄导致远心端血流减少.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到.下半身血供明显不足。脑血管长期承受高血压可出现动脉硬化改变,乃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缩窄 人工血管补片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曜宇 王昆华 《腹部外科》 2017年第6期430-433,共4页
腹部血管损伤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首先,腹部血管损伤是致命性疾病,总体死亡率高达50%。其次,大多数腹部血管损伤病人均有大量失血并且大多需要通过开放手术来控制。再次,伤者常伴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第四... 腹部血管损伤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首先,腹部血管损伤是致命性疾病,总体死亡率高达50%。其次,大多数腹部血管损伤病人均有大量失血并且大多需要通过开放手术来控制。再次,伤者常伴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第四,腹部血管位置深、手术暴露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涉及范围广泛,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时,在快速显露受伤部位的同时还可能增加医源性损伤的风险,从而加重受伤部位器官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血管 下腔静脉损伤 腹主动脉 人工血管补片 血管损伤 腹部外科 覆膜支架 腹膜后血肿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9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红 徐光 +1 位作者 苑庆日 李妍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发生,1例CEA术后36 h颈部创口处出现大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血肿清除后好转,无舌下神经损伤病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个月,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超 吴继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2期27-29,共3页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转流管和人工血管补片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术中注意的细节技巧。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4月18例有手术指征的脑卒中或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转流管和人工血管补片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术中注意的细节技巧。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4月18例有手术指征的脑卒中或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缝合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扩大管腔。结果随访时间3~23个月,1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
9
作者 方敏华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张仁福 宫汉东 王辉山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报道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从 1985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 ,共进行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 11例 (年龄 3~ 2 5岁 ) ,其中右心室双出口 (DORV) 10例 ,左心室双出口(DOL V) 1例 ,行双心... 目的 报道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从 1985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 ,共进行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 11例 (年龄 3~ 2 5岁 ) ,其中右心室双出口 (DORV) 10例 ,左心室双出口(DOL V) 1例 ,行双心室修复术 9例 ,采用心内补片、心外带瓣管道或冷冻同种带瓣管道修复 ;行 Fontan类手术 2例。结果 双心室修复术后早期死亡 2例 ,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Fontan类手术修复后血氧饱和度和活动耐力明显改善 ,无早期死亡 ;双心室修复术后长期随访 4例 ,随访时间 1~ 11.5年 ,NYHA心功能 级或 级 3例 , 级 1例。 结论 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心室双出口根据心室、肺动脉发育和合并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 ,完整修复室间隔缺损 ,保证心室大动脉流出道通畅 ,修复房室瓣和防止损伤传导束是传统心内修复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双出口 外科治疗 房室连接不一致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人工血管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医源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
10
作者 汪涛 赵珺 +2 位作者 邵明哲 潘烨 张健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67-68,共2页
患者,男,83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于2014年2月2日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有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控制可;有高血脂病史7年,曾服他汀类药物;有冠心病、室性早搏病史10年,心功能检查Ⅰ级。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脐周... 患者,男,83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于2014年2月2日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有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控制可;有高血脂病史7年,曾服他汀类药物;有冠心病、室性早搏病史10年,心功能检查Ⅰ级。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脐周偏左可触及一搏动性包块,跳动频率与心跳一致,质韧,边缘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腹主动脉瘤 高血脂病史 搏动性包块 他汀类药物 室性早搏 压痛反跳痛 人工血管补片 假腔 MESENTE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敏华 朱洪玉 +3 位作者 汪曾炜 张仁福 宫汉东 王辉山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 (TOF- PA)的外科治疗 ,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1984年 6月至 2 0 0 3年 12月对 2 4例TOF- PA病儿进行矫治手术 ,其中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6个月~ 9岁 ;I型 14例 ,II...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 (TOF- PA)的外科治疗 ,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1984年 6月至 2 0 0 3年 12月对 2 4例TOF- PA病儿进行矫治手术 ,其中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6个月~ 9岁 ;I型 14例 ,II型 8例 ,III型和IV型各 1例。全组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矫治手术 ,I型采用跨瓣环的带单瓣的人工血管补片加宽 ,II型采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 ,III型和IV型TOF- PA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单源化和心内修复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其中I型、II型各 2例 ,死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2例、灌注肺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 1例。I型和II型长期随访 16例 ,随访 1个月~ 15 .5年 ,NYHA心功能I或II级 14例 ,III和IV级各 1例 ;III型和IV型分别随访 1个月和 6个月 ,效果满意。结论 TOF- PA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 ,条件较好的早期行矫治手术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多脏器功能衰竭 矫治手术 人工血管补片 胸骨正中切口 术后早期死亡 2003年 1984年 手术时机 带瓣管道 长期随访 NYHA 效果满意 Ⅰ型 Ⅱ型 适应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