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3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人文地理学生对地图学与“专题地图制作”课程兴趣的教学策略
1
作者 李京龙 《科技风》 2025年第7期45-47,共3页
本研究聚焦于提升人文地理学生对地图学与“专题地图制作”课程兴趣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课程现状,发现学生在技术性学习中的困难,并提出互动式教学、项目导向学习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改革措施,引入跨学科背景,结合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 本研究聚焦于提升人文地理学生对地图学与“专题地图制作”课程兴趣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课程现状,发现学生在技术性学习中的困难,并提出互动式教学、项目导向学习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改革措施,引入跨学科背景,结合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知识,促进学生多维度理解地图学的重要性。具体改革建议包括加强实践环节、丰富教材资源和利用GIS、VR等现代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为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专题地图制作 教学策略 跨学科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试题解答思路
2
作者 郑晓敏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高考人文地理试题特别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来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人文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 高考人文地理试题特别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来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人文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情境 人文地理 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试题 解答思路 关注社会现实 解题效率 试题解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地理资源融入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3
作者 覃镇婕 《地理教育》 2025年第3期22-25,共4页
乡土地理资源是开展人文地理教学的有效载体,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本文聚焦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融合应用,分析了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 乡土地理资源是开展人文地理教学的有效载体,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本文聚焦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融合应用,分析了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合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运用“柳州工业博物馆”等乡土地理素材,设计了融合柳州工业乡土资源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建议,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乡土地理资源 柳州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符号学的人文地理纪录片符号叙事研究——以纪录片《大河之北》为例
4
作者 朱宝强 郭洪渊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段增强纪录片的叙事效果以及如何构建纪录片的整体结构与叙事逻辑。总结《大河之北》对于同类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创作的启示,以期为相关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学 人文地理纪录片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5
作者 莫美仙 胡金 +2 位作者 贺皎皎 邱文龙 王娜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给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而且支撑专业发展的课程也同样面临挑战。文章就《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展开研究,提出教学内容优化需遵循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提升学生综合素...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给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而且支撑专业发展的课程也同样面临挑战。文章就《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展开研究,提出教学内容优化需遵循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满足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则。以伍光和《自然地理学》教材为例,划分重点和次要讲解章节,并从增添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保护内容、加强土地资源自然地理特性剖析、引入3S技术应用介绍、补充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知识、综合解析自然地理条件在规划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着手优化,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出契合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的专业人才。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system not only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jor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but also poses challenges to the courses that suppor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Physical Geography” course, an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in line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s,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for talents’ abilit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aking Wu Guanghe’s “Physical Geography” textbook as an example, it divides the key and secondary teaching chapters, and starts the optimization from aspects such as adding the content of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 and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introducing the application introduction of 3S technology, supplementing the knowledge of comprehensiv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plan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优化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设计——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为例
6
作者 李全 林爱文 +1 位作者 刘殿锋 陈奕云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中人文地理部分的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既与庐山丰富的人文资源不符,也影响了实习内容的完整性。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为例,首先将人文地理部分的实习定位为教师深度参与的全学科融合研究性实习,然后从实... 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中人文地理部分的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既与庐山丰富的人文资源不符,也影响了实习内容的完整性。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为例,首先将人文地理部分的实习定位为教师深度参与的全学科融合研究性实习,然后从实习内容、路线、流程、评价等方面,对庐山人文地理实习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设计。研究结果有利于武汉大学庐山地理实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为其他高校庐山实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野外实习 研究性实践教学 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育人体系探究
7
作者 冯建喜 黄莉雯 汤爽爽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应对日益撕裂的社会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受教育者,党中央提出了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一系列新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加深对育人体系的理解,梳理了...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应对日益撕裂的社会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受教育者,党中央提出了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一系列新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加深对育人体系的理解,梳理了近百年来我国高校育人方针的演变,发现育人方针始终围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展开,存在形式上的“变”和本质上的“不变”两个特点,具有内在的演变逻辑.当前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构建了该专业的“一三一”大思政育人体系,以期为其他专业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 大思政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得失的人文地理因素探讨
8
作者 王曦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1期78-79,共2页
一、诸葛亮北伐过程概述北伐曹魏,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实现分久必合之国之大统,是诸葛亮构建的长期战略规划。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要以蜀汉偏隅一己之力,消灭强大的曹魏,如同蝼蚁撼树,很难实现。但诸葛亮... 一、诸葛亮北伐过程概述北伐曹魏,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实现分久必合之国之大统,是诸葛亮构建的长期战略规划。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要以蜀汉偏隅一己之力,消灭强大的曹魏,如同蝼蚁撼树,很难实现。但诸葛亮并未放弃北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曹魏 人口数量 战略规划 分久必合 蜀汉 诸葛亮北伐 过程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思政教改论文专辑卷首语
9
作者 陆玉麒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我校人文地理学科1952年由李旭旦先生首创,是地理学双一流学科三大二级学科之一。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我校人文地理学科进行思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专业教育课程以及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的... 我校人文地理学科1952年由李旭旦先生首创,是地理学双一流学科三大二级学科之一。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我校人文地理学科进行思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专业教育课程以及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的指示精神并结合学科特点与发展实际,我校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教学总体上应贯彻并体现以下“三观”,从而在当前全国性的思政教育中体现出南师人文地理的学科特色:一是学术层面的科学观。1980年李旭旦先生从日本东京回国时曾专门给本科学生做过一次报告,即地理学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论文专辑 一流学科 卷首语 二级学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工学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对策探讨——以宁夏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为例
10
作者 郑芳 侯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0-72,共3页
在学科发展、社会转型、技术变迁等新时代需求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变革。文章基于“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发现及思考,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应性对策。对策主要包括“重... 在学科发展、社会转型、技术变迁等新时代需求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变革。文章基于“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发现及思考,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应性对策。对策主要包括“重构授课内容体系,做足深度与广度”“紧扣讲授对象特点,有效衔接后序课程”“合理配置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紧扣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课程 适应性对策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静 马利邦 +1 位作者 王祥 张学斌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3,共5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实践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分析当前实践课程思政改革的瓶颈,结合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实践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分析当前实践课程思政改革的瓶颈,结合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别从“培养体系+思政、实践项目+思政、教学环节+思政、教学方法+思政、考核评价+思政及师资队伍+思政”六个方面,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实现“政—教—学—做—研—赛”协同发展的育人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实践课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六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vs.分裂: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多元性及其挑战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0,共9页
从哲学、理论、方法和实践4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内部的多元性,并区分了这些多元性的性质,即哪些是缺乏交流和整合的"散见"、哪些是需要统一和弥合的"歧见"、哪些是认识局限导致的"偏见"。据此建... 从哲学、理论、方法和实践4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内部的多元性,并区分了这些多元性的性质,即哪些是缺乏交流和整合的"散见"、哪些是需要统一和弥合的"歧见"、哪些是认识局限导致的"偏见"。据此建议加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原创性理论研究;减少对"主义"的过度推崇和对方法的盲目崇拜;加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交流及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在政策取向上取得"求真"和"务实"的平衡;提高学科发展的自信和对不同研究视角的包容。此外,应该在研究选题、杂志建设和奖项设置等操作层面推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性 人文地理 地理学思想 地理哲学 人文地理学理论 人文地理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对比
13
作者 王星晨 杨平恒 杨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11,共17页
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分布、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密度函数和分级统计,分析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研究... 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分布、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密度函数和分级统计,分析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裸露型碳酸盐岩面积为139.68万km 2,主要集中于黔、渝、桂、藏、鄂、湘、滇等省级行政单位,其中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碳酸盐岩最大的连片分布区,面积占比37.5%.②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碳酸盐岩地区受亚热带山地气候影响,水热条件良好,年降雨量湿润区(>800 mm)为38.7%,年均气温高值区(15~20℃)为21.9%,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较大,高原山地分布广泛,高海拔区(>4000 m)为32.8%;非碳酸盐岩地区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稳定性较高,区域地表河网密度偏大,土壤水力侵蚀指数低值区(0~2)占比53.8%.③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碳酸盐岩地区自古以来“易守难攻”的地势特点吸引人口迁入,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和传统村落密度较大;非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道路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偏高.该研究详细对比分析了中国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并揭示区域存在的挑战和潜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地区 非碳酸盐岩地区 空间分布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人文地理调查活动教学设计策略探讨——以“农业区位因素调查活动”为例
14
作者 崔文轩 韩晨熳 +2 位作者 陆丽云 陈霞 王延华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社会调查活动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高中人文地理核心知识,对人文地理调查活动进行了分类与梳理,挖掘其中共同的思政教育目标及不同类型调查活动各自侧重的思政目标,从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 社会调查活动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高中人文地理核心知识,对人文地理调查活动进行了分类与梳理,挖掘其中共同的思政教育目标及不同类型调查活动各自侧重的思政目标,从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活动、分享调查成果等方面探讨了在社会调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并以“农业区位因素调查活动”为例,设计了具体调查方案,以期为中学开展地理调查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人文地理调查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人文地理项目化学习常态课堂操作——以“走进中华佛手之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兴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课堂是指具有项目化学习相对完整要素和流程的常态化课堂,通过入项活动、项目实践、展示活动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本文以杭州采实教育集团钱颀枫老师执教的“走进中华佛手之乡”课堂为例,探讨初中人文地理学科项目化... 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课堂是指具有项目化学习相对完整要素和流程的常态化课堂,通过入项活动、项目实践、展示活动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本文以杭州采实教育集团钱颀枫老师执教的“走进中华佛手之乡”课堂为例,探讨初中人文地理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课堂的操作流程,以期为学科项目化学习落实到常态课堂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项目化学习 常态课堂 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性、素养、策略:“双新”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教学
16
作者 郭从艳 陈亚颦 +2 位作者 吴世嵩 何涓 王学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人文地理学兼具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也进入关键阶段。本文以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特性、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两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双新”... 人文地理学兼具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也进入关键阶段。本文以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特性、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两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双新”背景下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中知识与素养的动态变化,进而以教学策略为抓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人文地理问题、获得学习人文地理的方法,助力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教学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知识教学 知识特性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入全球意识的教学设计策略探讨——以“国际合作”为例
17
作者 赵艳枝 卓甜甜 陆丽云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全球意识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蕴含丰富的全球意识元素,是渗透思政教育、培养... 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全球意识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蕴含丰富的全球意识元素,是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关键阵地.论文将全球意识划分为文化多元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全球公民意识和国际参与意识四个维度,在明晰全球意识元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入全球意识的教学设计策略与路径,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全球意识培养、提升思政教育成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全球意识 高中人文地理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思维素养导向下的人文地理案例教学实践——以要素综合思维培育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箐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2期5-9,共5页
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综合思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地理教学,有效培育地理学科综合思维,本文展开相应的思考,并尝试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进行要素综合培育的案例实践。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地理教学 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 区域认知 人文地理要素 地理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高中人文地理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19
作者 何颖妍 管卫华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开展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教...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开展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素材,将其运用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落实地理课程思政目标.本文尝试从目标与内容层面挖掘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与高中人文地理课程的联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依托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地理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设置地理学习问题,助力学生价值观内化;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地理活动,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中人文地理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文斌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多规合一”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该方向专业型人才需求增加,而且培养模式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多规合一”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该方向专业型人才需求增加,而且培养模式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通过对在校学生、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现存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构建“三融合三驱动”的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三融三驱”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