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价值及评价问题
1
作者 朱志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人格价值不是指它能满足人的一般需要,而是指它能满足人们在实践中,亦即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对主体自身条件要求的需要。人格价值的大小,与人们所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成正比。由于人们创造价值的活动受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制约,主体... 人格价值不是指它能满足人的一般需要,而是指它能满足人们在实践中,亦即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对主体自身条件要求的需要。人格价值的大小,与人们所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成正比。由于人们创造价值的活动受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制约,主体必须以与之相符的人格才能有效从事价值创造旧此,是否符合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性质和要求,是判断人格价值之有无和大小的根本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每一经济形态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自然经济是依赖型人格,商品经济是独立型人格,产品经济则是自由型人格。当前,在全社会倡导独立型人格,是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人格价值 人格价值评价 依赖型人格 独立型人格 自由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的“人禽之辨”、“圣我之辨”与人格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珍 郭德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孟子首开先秦儒家重视"人禽之辨"的先河,他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人禽之辨"突出强调人类的伦理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使人"最为天下贵也";进而在"圣我之辨"中,主张"圣... 孟子首开先秦儒家重视"人禽之辨"的先河,他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人禽之辨"突出强调人类的伦理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且使人"最为天下贵也";进而在"圣我之辨"中,主张"圣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重新诠释了关于人类的最高的人格价值标准。千百年来,"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念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实现道德升华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禽之辨 圣我之辨 伦理道德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困境与立法应对--以实现读者人格价值为考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仪 张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38,共5页
文章立足于我国图书馆实情,运用价值分析法,借鉴欧美经验,提出通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以实现读者的人格价值。建议立法者以读者尊严等为起点,衍生出相应的保护规则,进而探索不同规则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读者 个人信息 立法保护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主义到人道主义——企业中的人与人格价值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石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31,141-142,共12页
科学主义管理与人道主义管理都是以企业中的人为核心的。前者强调严格、精确、自律 ,后者强调人的抽象人格 ,主张尊重人 ,理解人 ,信任人 ,以达到理性自觉的境界。人道主义管理是更高境界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制度 ,但它以科学主义所达到... 科学主义管理与人道主义管理都是以企业中的人为核心的。前者强调严格、精确、自律 ,后者强调人的抽象人格 ,主张尊重人 ,理解人 ,信任人 ,以达到理性自觉的境界。人道主义管理是更高境界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制度 ,但它以科学主义所达到的严格、精确为现实基础 ,所以 ,不能站在科学主义之外枉谈人道主义。人类社会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也不能逾越适当形式的科学主义的充分发展。中国企业没有经历严格、精确和自律精神的洗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道主义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个人信息再利用的立法规制研究——以应对消费者人格价值困境为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仪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个人信息承载着尊严与自由等消费者基本的人格价值,这些价值之间又存在着层次差异性,而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再利用行为阻碍了前述价值的实现。为应对此困境,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国情,同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并借鉴欧美立法经验,提... 个人信息承载着尊严与自由等消费者基本的人格价值,这些价值之间又存在着层次差异性,而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再利用行为阻碍了前述价值的实现。为应对此困境,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国情,同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并借鉴欧美立法经验,提出通过立法途径规制再利用行为的基本思路;为实现思路,以尊严与自由为起点衍生出不同层级的规则,探析各层级规则的实施方式,据此约束各再利用者,从而体现前述价值的层次性,并有效回应不同再利用者之间身份与力量对比差异所导致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个人信息 消费者人格价值 尊严 自由 层级化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人格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臧国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其复合性与多义性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刘姥姥自然纯真,知恩图报的人格价值是对男权话语背景下传统人格的分庭抗礼,是对儒家思想,世俗人格价值的解构与反讽。刘姥姥真实纯朴的人格彰显的是作者对“童心说”...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其复合性与多义性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刘姥姥自然纯真,知恩图报的人格价值是对男权话语背景下传统人格的分庭抗礼,是对儒家思想,世俗人格价值的解构与反讽。刘姥姥真实纯朴的人格彰显的是作者对“童心说”、“真情说”的体认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姥姥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应凯 《理论月刊》 2002年第8期55-56,共2页
儒家把人的本性归结为仁义道德,人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仁义道德,人是作为道德主体存在的,做人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背离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故儒家人格价值观是一种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中占主流的人格价值... 儒家把人的本性归结为仁义道德,人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仁义道德,人是作为道德主体存在的,做人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背离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故儒家人格价值观是一种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中占主流的人格价值观,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 道德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雯崇高人格价值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林昕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小说中叙述晴雯为大观园中最聪明、漂亮的女孩儿,其死因表面看是由王夫人所致,而邢夫人、凤姐儿、王善保家的、碎碎骂骂的婆子们及大观园中的告密者,是这些人形成的合力害死了晴雯。她那疾恶如仇,不屑爬...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小说中叙述晴雯为大观园中最聪明、漂亮的女孩儿,其死因表面看是由王夫人所致,而邢夫人、凤姐儿、王善保家的、碎碎骂骂的婆子们及大观园中的告密者,是这些人形成的合力害死了晴雯。她那疾恶如仇,不屑爬高枝,又不低眉顺眼地谄媚主子,对别人干的事一看就察而且脱口而出地揭露、反奴性、反抗性的人格特质是其死的本质原因。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不被社会见容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是全社会人性被异化后的悲剧。她被一股巨大的毁灭力量所操纵与玩弄,只有将人格的价值意义留给"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雯 反奴性 悲剧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人精神的人格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健 张斌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第2期31-34,2,共4页
通过对铁人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铁人精神的内涵、铁人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深入挖掘,解释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铁人精神的人格价值的意义,这能够使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明精神昭示于世,让世界认识这种精神... 通过对铁人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铁人精神的内涵、铁人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深入挖掘,解释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铁人精神的人格价值的意义,这能够使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明精神昭示于世,让世界认识这种精神的价值、以及这种精神的持久性,并在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人精神 内涵 人格价值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中和”思想的人格价值论
10
作者 刘进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礼记》论德性人格有体有用,中为体,和为用。中庸是理想人格的实质。中庸即用中,换言之,即止于至善的实践精神的人格化。中是指人格价值实现的完满性,和是中的人伦体现,是人伦关系的两端同达于义的状态。《礼记》之和统摄形而上下:有... 《礼记》论德性人格有体有用,中为体,和为用。中庸是理想人格的实质。中庸即用中,换言之,即止于至善的实践精神的人格化。中是指人格价值实现的完满性,和是中的人伦体现,是人伦关系的两端同达于义的状态。《礼记》之和统摄形而上下:有天地之和、人心之和与人伦之和。和义、和敬、和亲、和顺是和的内在化与人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和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康有为两种人格价值观看近代启蒙人格价值观的冲突与困惑
11
作者 张应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中国近代历史变革中,西方近代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道德人格价值观发生冲突。康有为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开风气之先宣传人道主义思想,从唯物本体论、自然人性论诸方面论证了肯定人自身价值的人道主义人格... 在中国近代历史变革中,西方近代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道德人格价值观发生冲突。康有为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开风气之先宣传人道主义思想,从唯物本体论、自然人性论诸方面论证了肯定人自身价值的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批判了封建社会"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人格价值观。但康有为不同意否定中国儒学传统,认为儒学是中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他把人道主义的"博爱之德"作为新的儒家道德核心内容,并系统地从本体论、道德人性论诸方面论证"以仁为本",仁义道德至高无上,试图重构新的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康有为思想中这种人格价值观的二重性,标志着儒学在近代的蜕变、转化,同时反映了中国近代启蒙中两种人格价值观的冲突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人道主义 儒学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有为与近代儒家人格价值观的转化
12
作者 张应凯 《理论月刊》 2003年第9期49-50,共2页
儒家人格价值观在近代的蜕变、转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阐释传统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剔除其封建主义胎骨,使之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人格价值观。这表明传统儒家价值观并未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瓦解而终结,而... 儒家人格价值观在近代的蜕变、转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阐释传统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剔除其封建主义胎骨,使之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人格价值观。这表明传统儒家价值观并未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瓦解而终结,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开始在本质上发生新的蜕变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人道主义 儒家 道德人格价值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人格价值思想的伦理意义
13
作者 何传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1-32,共2页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尊重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人格价值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的人格价值思想 ,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格价值思想 伦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女性人格价值的失落与重现
14
作者 阮玉蓝 王智俐 《前沿》 CSSCI 2008年第1期176-178,共3页
本文试图以价值哲学的视角来探究女性主义,在区分Sex差异之必然性与Gender不平等之偶然性的基础上,对女性人格价值的失落和它在现代社会得以重现之可能性等问题,给出自己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 人格价值 偶然世界 必然世界 主体性
原文传递
苏轼文化人格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丽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苏轼的文化人格厚重丰满,内涵复杂,极具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是对苏轼高贵人格的尊重和欣赏,也对当今社会文化人格的建立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苏轼 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杜丽娘与林黛玉爱情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佩霞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4-86,共3页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望着“至真人性”,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望着“至真人性”,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从女性本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意识的觉悟,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人性价值 人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人格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唐 《思想理论教育》 1996年第3期17-18,共2页
人格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范畴。如何评价人们的人格,如何理解人们的人格,如何充实自己的人格,如何挺立自己的人格?这既是每个人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经综述过五十个人... 人格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范畴。如何评价人们的人格,如何理解人们的人格,如何充实自己的人格,如何挺立自己的人格?这既是每个人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经综述过五十个人格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价值 传统理想人格 社会责任 奥尔波特 意识到 重要范畴 人的责任 共产党员 “德”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人格价值
18
作者 王兰英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0-63,共4页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培育年轻一代造就各种人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人格形象是什么?有怎样的人格价值?又如何塑造这种应有的人格价值形象?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人格价值 理想人格 论教师 人格模式 人民教师 高尚人格 高尚的人 健康人格 人格形象 现实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神韵说的人格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贵仁 《泰山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一九八九年我曾写过一篇《王士禛神韵说的历史价值》,主张从神韵说之外看神韵将神韵说放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链条中加以考察,意犹未尽。现在,将神韵说放在王士禛自身生活的旋涡里,考察神韵说的人格价值,依然是在神韵说之外看神韵... 一九八九年我曾写过一篇《王士禛神韵说的历史价值》,主张从神韵说之外看神韵将神韵说放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链条中加以考察,意犹未尽。现在,将神韵说放在王士禛自身生活的旋涡里,考察神韵说的人格价值,依然是在神韵说之外看神韵。稍加体察,深感神韵说于王士禛的人格价值有密切的关系。兹略加陈述,以就正于博雅通人。 一 清代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着一场心灵的震撼。众所周知,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感特别强烈,咸以治国平天下为远大理想。一旦进入政治圈,他们都信奉儒学社会政治伦理,特别是“忠”与“信”。因此,尽管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江山易主是常见的事,但是,每当这个时刻到来之时,在政治圈中的知识分子就产生了复杂的心理障碍。其次,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体的国家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成为执政者的权利,历史上也出现过少数民族政权的事实。遗憾的是,当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际,汉族知识分子也常常产生心理上的障碍,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清代初年的“三大儒”是容城(今河北省县名)孙奇逢、余姚(今浙江省县名)黄宗羲、周至(今陕西省周至县)李颙,都与清王朝有隔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王士禛 知识分子政策 清王朝 孙奇逢 心理障碍 人格价值 江南 中国知识分子 文字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人格价值论
20
作者 徐延庆 《东疆学刊》 1997年第1期65-68,共4页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分析他的人格可见其具有终一的理想追求,求实的思想品格,坚毅的心理素质,这些对后人都有启发和教益。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人格价值 心理素质 思想品格 人格 司马谈 历史学家 理想追求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