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格刑法学理论之推进与重建 |
张文
刘艳红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18
|
|
2
|
刑法价值与人格刑法研究 |
胡东平
詹明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3
|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
陈兴良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4
|
人格刑法理论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启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 |
胡学相
郑天龙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5
|
行为刑法危机与人格刑法构想 |
张文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0
|
|
6
|
人格刑法理论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借鉴 |
胡学相
|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
2014 |
2
|
|
7
|
人格刑法与并合主义理论研究 |
文姬
|
《巢湖学院学报》
|
2010 |
1
|
|
8
|
人格刑法与并合主义理论研究 |
文姬
|
《广东法学》
|
2010 |
0 |
|
9
|
从人格刑法论看多重人格患者犯罪的认定 |
李嘉琪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0
|
人格刑法学理论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借鉴研究 |
刘凯
|
《广东经济》
|
2017 |
0 |
|
11
|
人格刑法视角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
张默逸
|
《海外文摘》
|
2021 |
0 |
|
12
|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 |
孙昌军
周亮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06 |
6
|
|
13
|
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 |
胡学相
许承余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4
|
刑法人格界定问题思考 |
张丽欣
|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 |
胡学相
李莎莎
|
《中国监狱学刊》
|
2009 |
0 |
|
16
|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
大冢仁
张凌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1
|
|
17
|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 |
大冢仁
张凌译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18
|
也论人格刑法——兼述“人身危险性”与“危险人格”之区别 |
杨守晶
李木楠
|
《沈阳干部学刊》
|
2013 |
2
|
|
19
|
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从药家鑫案谈起 |
陈小敏
|
《法治论坛》
|
2012 |
1
|
|
20
|
一人公司刑法人格之研讨 |
张一献
关敬杨
翟浩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