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刑法学理论之推进与重建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文 刘艳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本文在分析旧派与新派的刑法思潮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 ,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刑法的核心———定罪 ,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 本文在分析旧派与新派的刑法思潮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 ,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刑法的核心———定罪 ,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重、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二元因素为定罪与量刑机制的体系 ,即人格刑法学 ,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犯罪行为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并合主义刑法 人权 量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价值与人格刑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东平 詹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0-55,共6页
法治的本质在于良法之治。法的价值是评价良法的主要标准。刑法的基本价值包括正义、自由和秩序。刑法的基本价值之间应当建立起价值"生态平衡"的观念,使刑法价值的三大要素在价值"生态系统"中和谐相处。人格刑法... 法治的本质在于良法之治。法的价值是评价良法的主要标准。刑法的基本价值包括正义、自由和秩序。刑法的基本价值之间应当建立起价值"生态平衡"的观念,使刑法价值的三大要素在价值"生态系统"中和谐相处。人格刑法学以人格责任论和人的违法观为理论基础,将正义、自由和秩序同时纳入刑法价值体系中,是一种能够实现刑法价值观上的"生态平衡"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价值 生态平衡 人格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兴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6,共9页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是存在对立的,这主要表现为一元的犯罪论体系与二元的犯罪论体系之间的对立。以北京大学张文教授为代表的人格刑法学是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互相融合的人格刑法学,其崛起可谓是侧重于主观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刑法学在我国的再生,对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但是,人格刑法学的观点是否具有刑事政策上的可接受性和司法上的可操作性仍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现今,人格刑法学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理论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启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学相 郑天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10,共7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人本"为特征的人格刑法理论应当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消除"重刑主义"的影响,真正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且对大力...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人本"为特征的人格刑法理论应当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消除"重刑主义"的影响,真正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且对大力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人格理论对刑事政策的启示主要是:在制定刑事政策时我们应当反省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重视刑罚的人道性;实行非犯罪化和刑罚轻缓化;重视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刑法危机与人格刑法构想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21,共17页
行为刑法已经出现危机,表现为犯罪圈不断扩大、司法资源浪费严重、刑罚效能低下、重新犯罪率不断提高等。危机原因在于理论根基不牢、不考虑犯罪人格。应将单一犯罪行为本位的行为刑法,逐步转向以犯罪人为规制对象,以犯罪危险性人格为... 行为刑法已经出现危机,表现为犯罪圈不断扩大、司法资源浪费严重、刑罚效能低下、重新犯罪率不断提高等。危机原因在于理论根基不牢、不考虑犯罪人格。应将单一犯罪行为本位的行为刑法,逐步转向以犯罪人为规制对象,以犯罪危险性人格为核心的人格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危机 人格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理论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借鉴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学相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年第5期53-58,共6页
在我国当前贯彻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背景下,将人格刑法理论引入我国定罪、量刑和行刑中具有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人格刑法学对人予以高度关注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中得出其对确立和执行我国刑事政策的有益借鉴:一是有利于... 在我国当前贯彻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背景下,将人格刑法理论引入我国定罪、量刑和行刑中具有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人格刑法学对人予以高度关注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中得出其对确立和执行我国刑事政策的有益借鉴:一是有利于刑法实质正义的实现。二是从整体上把握犯罪人。三是可以促进刑事政策的合理化,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兴华案 人格刑法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与并合主义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姬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19,共4页
人格刑法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优势,但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没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合主义虽然在理论体系上没有人格刑法完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我们应选择相对客观的并合主义。
关键词 人格刑法 并合主义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与并合主义理论研究
8
作者 文姬 《广东法学》 2010年第2期43-46,共4页
人格刑法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优势,但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没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合主义虽然在理论体系上没有人格刑法完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我们应选择相对客观的并合主义。
关键词 人格刑法 并合主义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格刑法论看多重人格患者犯罪的认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嘉琪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5-48,共4页
多重人格患者集多种人格于一身,各人格相对独立,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主体。当多重人格患者实施了刑法所不允许的行为时,不可简单地将其与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一样对待。我国现有刑法理论和刑法规定不足以正确评价多重人格患者的犯罪行为,应引... 多重人格患者集多种人格于一身,各人格相对独立,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主体。当多重人格患者实施了刑法所不允许的行为时,不可简单地将其与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一样对待。我国现有刑法理论和刑法规定不足以正确评价多重人格患者的犯罪行为,应引入人格刑法论,在定罪中充分考虑人格要素对于犯罪行为的影响,结合刑罚的目的与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刑事责任的探讨,来理解多重人格患者的刑事责任,坚持罪责自负原则和宽严相济理论,对多重人格患者苛以正确的刑罚裁量,并借鉴国际司法实践经验,采取保安处分消除犯罪人格,以此保障多重人格患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人格 人格刑法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学理论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借鉴研究
10
作者 刘凯 《广东经济》 2017年第1X期250-250,共1页
人格刑法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刑法理论,其最初的来源是毕克迈耶提出的人格责任理论,核心之处在于追究犯罪人的责任的依据是犯罪人的客观危害行为及犯罪危险性危险人格.人格刑法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法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涉及犯罪人的人格形... 人格刑法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刑法理论,其最初的来源是毕克迈耶提出的人格责任理论,核心之处在于追究犯罪人的责任的依据是犯罪人的客观危害行为及犯罪危险性危险人格.人格刑法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法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涉及犯罪人的人格形成过程的社会调查制度,尚有改进的空间,可以在参考人格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完善,如适用对象、调查内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刑法 新派刑法 人格刑法学理论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刑法视角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11
作者 张默逸 《海外文摘》 2021年第21期33-35,共3页
未成年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将人格刑法学人本位的精神、强调个性的特征纳入犯罪预防,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从家庭、学校、成长环境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出发,注重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以此降低犯罪率。
关键词 人格刑法 未成年犯罪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昌军 周亮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8-45,共8页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这一基本概念而陷入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西方国家将人格因素渗透到刑事立法的事实,暗合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科学地对待人格因素在定罪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并在量刑和行刑过程中及时推广人格调查制度和人格矫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人格主义 人格刑法 人身危险性 人格调查 人格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学相 许承余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犯罪率持续攀升。现行刑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转型所来的新问题。我国的法律制度也肩负着为公民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支撑的艰巨任务。在法律制度处于转轨阶段,我国应当将人格理论引入...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犯罪率持续攀升。现行刑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转型所来的新问题。我国的法律制度也肩负着为公民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支撑的艰巨任务。在法律制度处于转轨阶段,我国应当将人格理论引入刑法的适用,在定罪、量刑、行刑各阶段充分重视和考虑人格因素。倘若如此,许霆案件量刑畸重的结果则可以避免。从长期趋势来看,向人格刑法理论方向推进是我国刑法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人格刑法 定罪 量刑 行刑 许霆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人格界定问题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欣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人格的量化和评估是人格刑法能否实施的关键。从心理学中的人格、刑法中的人格、人身危险性和犯罪人格等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深入剖析,文章明确人格刑法中的人格界定。对人格进行准确的度量需要将静态标准化的危险人格的测... 人格的量化和评估是人格刑法能否实施的关键。从心理学中的人格、刑法中的人格、人身危险性和犯罪人格等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深入剖析,文章明确人格刑法中的人格界定。对人格进行准确的度量需要将静态标准化的危险人格的测量工具和动态个性化的问卷调查相结合对人格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犯罪人格 缺陷人格 反社会人格 危险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
15
作者 胡学相 李莎莎 《中国监狱学刊》 2009年第6期59-64,共6页
刑法学理论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两大学派,即旧派的行为刑法和新派的行为人刑法,两大学派既各执己见又相互融合。随着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产生,并合主义刑法理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刑法的主流。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阶段,但是... 刑法学理论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两大学派,即旧派的行为刑法和新派的行为人刑法,两大学派既各执己见又相互融合。随着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产生,并合主义刑法理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刑法的主流。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阶段,但是,这种并合只是体现在刑罚论方面,并未涉及到犯罪论部分,并未改变和影响我国刑法大的框架,只是消解了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之间的矛盾。我国刑法学要真正走并合主义的道路,克服新旧两派之短,吸取两派之长,必须引入人格刑法理论。而引入人格刑法理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格测量科学化的问题。在目前使用的四种人格测量法中,投射测量法更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人格刑法 人格测量
原文传递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被引量:41
16
作者 大冢仁 张凌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9,共11页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人格责任论 人格刑罚论
原文传递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大冢仁 张凌译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93,共9页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罚论 人格责任论 人格刑法 犯罪要件 行为责任
原文传递
也论人格刑法——兼述“人身危险性”与“危险人格”之区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守晶 李木楠 《沈阳干部学刊》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人格刑法学将心理学、社会学中的人格概念引入法学领域,是在古典刑法学派和近代新兴刑法学派的争鸣中产生的折中学派。将人格概念引入刑法的主要依据是刑法理论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和犯罪学中的危险人格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笔者倾向... 人格刑法学将心理学、社会学中的人格概念引入法学领域,是在古典刑法学派和近代新兴刑法学派的争鸣中产生的折中学派。将人格概念引入刑法的主要依据是刑法理论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和犯罪学中的危险人格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笔者倾向我国刑法做出以危险人格为基础的立法和司法选择,并指导其他相关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 人身危险性 危险人格 人格
原文传递
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从药家鑫案谈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敏 《法治论坛》 2012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药家鑫案的裁判结果在我国刑事理论和司法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亦引发了人们对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引入的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旧派行为刑法观与新派行为人刑法观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 药家鑫案的裁判结果在我国刑事理论和司法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亦引发了人们对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引入的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旧派行为刑法观与新派行为人刑法观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上,指出意图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法观由于只体现在刑罚论而未涉及定罪,因而未能真正消除新旧学派存在的问题。刑法学应该建立起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并重、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二元因素为定罪与量刑机制的体系,即人格刑法学,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在现有刑事司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人格刑法理论,从而修正我国刑法司法中的定罪和量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人格刑法
原文传递
一人公司刑法人格之研讨
20
作者 张一献 关敬杨 翟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一人公司具备民法上的人格,但其是否具备刑法上的人格,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从单位犯罪理论而言,某一团体或组织是否具备刑法上的人格,取决于在刑法的视野下是否有必要突破个人责任的范围追究团体或组织的刑事责任。从刑法的视角看,一人... 一人公司具备民法上的人格,但其是否具备刑法上的人格,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从单位犯罪理论而言,某一团体或组织是否具备刑法上的人格,取决于在刑法的视野下是否有必要突破个人责任的范围追究团体或组织的刑事责任。从刑法的视角看,一人公司不具备单位独立性的刑法人格特征;一人公司犯罪时,没有必要突破个人责任的限制追究一人公司的团体责任,仅需通过对自然人设置合理、科学的刑罚就可以实现刑罚的功能;将一人公司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不利于对其他人的法益进行保护,因而没有必要赋予一人公司刑法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人公司 刑法人格 单位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