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杰 许崇安 +2 位作者 张晔 李琳 刘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Asn312Asp、Lys751Gl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13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8%(44/130),其中部分缓解(PR)44例(33.8%),疾病稳定(SD)54例(41.6%),疾病进展(PD)32例(24.6%)。ERCC1 118C/T+T/T基因型化疗ORR(52.4%)是C/C基因型(41.8%)的3.300倍[95%CI(1.104,9.864),P=0.003]。XPD Asp312Asn、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62.5%)是其他基因型的(29.2%)的3.922倍[95%CI(1.320,11.649),P=0.010]。ERCC1 118C/T(或T/T)、XPD Asp312Asn与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58.0%)是ERCC1 118C/C、XPD Asp312Asp与Lys751Lys基因型的(31.8%)的3.571倍[95%CI(1.082,11.793),P=0.032]。应用SHEsis分析软件发现以其他单体型组为参照,A-C单体型化疗ORR显著提高(P=0.039)。结论 ERCC1 118C/T和XPD Asp312Asn、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 多态 单核苷酸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和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的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都勇 揭志军 +1 位作者 何燕超 钱凌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ene D ,XPD)和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的多态性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ene D ,XPD)和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的多态性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对15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以及1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XPD-751、XRCC1-399两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XPD-751的基因型频率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6、0.003);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的XRCC1-399基因型频率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95、0.105)。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XPD-751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鳞癌组、腺癌组及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组XPD-751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3)。吸烟和XPD-751多态性两个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时,罹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2.812(95% CI:0.956~6.415),P=0.336。结论:XPD-75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相关,尤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鳞癌关系密切;而XRCC1-399基因多态性则与肺癌的发生无关;吸烟和XPD-751多态性在肺癌的发生中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着色基因d 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金艺凤 李铁臣 +2 位作者 王莹 刘东华 孙珍贵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74-378,382,共6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73例,在实施化疗前采取静脉血,提取DNA,行DNA...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73例,在实施化疗前采取静脉血,提取DNA,行DNA测序、用PCR-RFLP方法检测ERCC1 C118T和XPD Lys751Gln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含铂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统计临床获益率,分析NSCLC患者ERCC1和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ERCC1 C118TC/C、C/T和T/T基因型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4.9%、71.4%和83.8%。基因型C/C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C/T、T/T(P<0.05)。XPD Lys751Gln基因型Lys/Lys、Lys/Gln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3%和75.0%。基因型Lys/Lys与Lys/Gln临床获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未检测到XPD Gln/Gln基因型。ERCC1 C118T、XPD Lys751Gln多态之间在对含铂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方面无协同作用(P=0.134和P=0.236)。结论:DNA修复基因ERCC1 C11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含铂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d 非小细胞肺癌 单核苷酸多态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维威 刘晓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633-1635,共3页
肿瘤的耐药导致患者对化疗敏感性降低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预见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并及时发现肿瘤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与机体DNA修复能力密切相关,而着色性干皮病... 肿瘤的耐药导致患者对化疗敏感性降低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预见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并及时发现肿瘤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与机体DNA修复能力密切相关,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NA修复能力的改变有关,预测XPD多态性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肿瘤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核苷酸多态 dNA修复 着色基因d/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ERCC2的多态性对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 刘巍 王淑琴 《医学综述》 2009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机体DNA修复系统如核苷酸切除修复在维持基因组功能整体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及抗癌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核酸修复基因,如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ERCC2)的水平下降,可能会成为某种... 机体DNA修复系统如核苷酸切除修复在维持基因组功能整体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及抗癌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核酸修复基因,如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ERCC2)的水平下降,可能会成为某种或某几种肿瘤的易感因素;但如果此种基因的水平较高,修复损伤的能力提高,对化疗药物所致基因损伤的修复能力也就增强了,那么可能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现象。以上两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以DDP、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一定关系,而消化道肿瘤又多应用铂剂及5-FU治疗,故本文对ERCC1、XPD/ERCC2与几种常见消,匕道肿瘤的发生及其化疗疗效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人类着色基因d 单核苷酸多态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D/ERCC2 mRNA在柔红霉素处理的THP-1细胞系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闫寒冰 王晓鸥 +1 位作者 邓娜 樊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又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影响,以及XPD/ERCC2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缓解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0.025、0.05、0.25、1.25μmo...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又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影响,以及XPD/ERCC2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缓解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0.025、0.05、0.25、1.25μmol/L)、不同作用时间(12、24 h)柔红霉素处理后的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组(26例)、完全缓解组(21例)及缺铁性贫血(35例)三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THP-1细胞系用0.025、0.05、0.25、1.25μmol/L浓度盐酸柔红霉素处理12 h时,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949±0.184、1.738±0.495、1.629±0.191、2.376±0.908,处理24 h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4±0.128、2.298±0.698、2.318±0.089、4.156±1.617,THP-1细胞系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浓度的递增和作用时间的递增而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诊组、完全缓解组、缺铁性贫血组患者髓单个核细胞中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PD/ERCC2 mRNA在THP-1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其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缓解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柔红霉素 髓系白血 THP-1细胞系
原文传递
XPD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铂剂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毒副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正华 侯凯生 +4 位作者 谢芳 金重华 洪洁艳 卫海民 吴学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l)多态性基因型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l)多态性基因型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42例汉族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XPD和XRCCl的多态性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XPD、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与年龄、性别、淋巴转移、肿瘤的部位、化疗史、分化程度、器官转移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基因型中,其中AA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为主,AG基因型以腹泻及肝肾损伤为主,GG基因型以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型中,LG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为主,LL基因型以肝肾损伤、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D和ERCCl的基因型可能与结直肠癌铂类药物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着色基因d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化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
8
作者 王志 闫海 +3 位作者 李慧玲 梁乐彬 彭永刚 克力木·阿布都热依木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 探讨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GERD)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GERD)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对其所测基因型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2C19含A/A纯合基因型与含其他两种基因型(G/A或G/G)患者的食管裂孔疝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含G/G纯合型与含A/G杂合型患者的食团内部压力(I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CC2含A/C杂合型和A/A纯合型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残余压、LES松弛率、无效吞咽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该基因型中含有C越多的患者,IBP(平均最大值)越低,并且这种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XRCC1不同基因型间的所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ERCC2不同基因型与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密切相关。CYP2C19含A/G或G/G基因型与GERD和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有相关性,CYP2C19含A/G和G/G基因型人群可能为食管裂孔疝的高发人群,G/G纯合基因型可能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危因素;ERCC2含A/C、C/C基因型与食管裂孔疝的患病有相关性,ERCC2基因型中含C碱基越多对于减小IBP的作用越大,说明ERCC2基因型中含C碱基越多与食管裂孔疝的患病率可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着色蛋白质d 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基因 胃食管反流 食管裂孔
原文传递
ERCC1和XPD基因SNPs与NSCLC含铂类药物化疗敏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胜利 张增利 施敏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第118位密码子(C118T)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第751位密码子(Lys751Gl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第118位密码子(C118T)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第751位密码子(Lys751Gl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例NSCLC患者的ERCC1(C118T)和XPD(Lys751Gln)基因型。结果:ERCC1(C118T)SNPs与铂类化疗疗效有关,P<0.05。C/C型化疗有效者7例(8.9%),C/T型为11例(14.1%),T/T型2例(2.6%);C/C化疗无效41例(52.6%),C/T型17例(21.8%),T/T型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等位基因(T/T+C/T)型与C等位基因(C/C)型的化疗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比值比(OR)=0.223,95%的可信区间(CI)为0.076~0.657;XPD(Lys751gln)SNPs与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无关。ERCC1(C118T)、XPD(Lys751Gln)SNPs分布与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体力状况评分(ECOG)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RCC1(C118T)含有T等位基因,可作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d 顺铂 基因多态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ERCC1和XPD基因SNPs与晚期NSCLC含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胜利 张增利 施敏骅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第118位密码子(C118T)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第751位密码子(Lys751Gl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第118位密码子(C118T)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第751位密码子(Lys751Gl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例NSCLC患者的ERCC1(C118T)和XPD(Lys751Gln)基因型。结果 ERCC1(C118T)、XPD(Lys751Gln)SNPs不受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体力状况评分(ECOG)和病理类型影响;ERCC1(C118T)中不同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ECOG评分之间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C118T)SNPs与含铂类药物化疗疗效有关。结论含有T等位基因可作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d 顺铂 基因多态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