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喉部肿瘤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柴丽萍 苏振忠 +1 位作者 雷文斌 梁伟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00-140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喉部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人喉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不同类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喉部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人喉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不同类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国内有关喉部良恶性肿瘤与HPV关系的研究文献共123篇,其中符合研究标准的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检测HPV16或HPV6/11的成组对照研究共11篇,采用Fisher法和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所有文献中正常喉组织、喉癌、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HPV16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0.8%、35.2%、27.5%、5.0%,而HPV6/11的检出率分别为:8.7%、18.6%、61.6%、21.9%。Fisher法和Meta法分析结果显示:①喉癌HPV16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P<0.005),其合并优势比分别是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的2.8(1.7~4.7)和12.7(4.2~38.8)倍,其阳性检出率分别高22.0%(12.2%~31.8%)和39.0%(19.4%~58.6%);②喉乳头状瘤HPV6/11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喉癌(P<0.005),其合并优势比是喉癌的16.4(5.6~48.1)倍,其阳性检出率比喉癌高56.0%(34.4%~75.6%);③喉癌和声带息肉的HPV6/11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喉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三成 胡静 +1 位作者 赵今 Paul Speight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HPV感染率为88.2%;亚型HPV6/11感染率为47.06%,HPV16感染率为11.76%,HPV18感染率为2.94%,HPV31感染率为5.88%。结论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关系密切,而且大多数和低危型HPV6/11感染有关,少数病例和高危型HPV16,18,31感染有关;同一病例可以感染两种以上HPV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艾滋病毒感染 HPV感染 患者 口腔黏膜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率 DNA HPV16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安训 许鸿生 +1 位作者 连克乾 钟小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口腔鳞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口腔鳞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03年4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鳞癌发生与HPV感染关系的研究文献共44篇,其中符合研究标准的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共10篇,采用Fisher法和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Fisher法定性分析显示,口腔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存在相关关系(P<0.01);Meta定量分析显示,口腔鳞癌感染HPV或HPV16的合并优势比分别是正常口腔粘膜的8.89(3.62~21.80)和6.81(2.18~21.32)倍,口腔鳞癌HPV或HPV16平均检出率分别比正常口腔粘膜高49.02%(36.48%~61.57%)和45.74%(31.94%~59.54%)。结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尤其是HPV16,可增加口腔鳞癌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口腔鳞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D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进 徐其昌 +1 位作者 邢光前 武景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IP)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和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理组织标本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进行HPV和EBV的DNA检测。结果  2 8例IP标本中 10例HPV DNA阳性 (3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IP)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和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理组织标本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进行HPV和EBV的DNA检测。结果  2 8例IP标本中 10例HPV DNA阳性 (35 7% ) ,4例EBV DNA阳性 (14 3% )。 6例伴不典型增生的IP标本中HPV DNA阳性 4例 (6 6 7% ) ,其中 1例同时伴EBV DNA阳性 ;2 2例不伴不典型增生的IP标本中HPV DNA阳性 6例 (2 7 3% ) ,3例EBV DNA阳性 (13 6 % )。IP伴不典型增生组和IP不伴不典型增生组的HPV DNA检出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感染在IP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EBV与IP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 多聚酶链反应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EB病毒 DNA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党裔武 叶健 +4 位作者 陈罡 韦康来 冯振博 刘琼东 罗殿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70-2873,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石蜡包埋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CINⅠ级28例、CINП级25例、CINШ级25例病理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CI...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石蜡包埋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CINⅠ级28例、CINП级25例、CINШ级25例病理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CINⅠ级HPV阳性率为46.4%(13/28),其中单一感染12例,三重感染(HPV16,33,59)1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14.3%)、58(10.7%)和52(7.1%)。CINП级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单一感染15例,双重感染(HPV11,18)1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20.0%)、58(12.0%)和18(12.0%)。CINШ级HPV阳性率为96.0%(24/25),其中单一感染17例,双重感染7例(HPV16和58双重感染为主,共3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52.0%)、58(28.0%)和33(16.0%)。结论 HPV16和58是广西地区各级CIN中最常见的感染亚型,HPV分型检测能够早期发现病原并且指导后续的治疗;基因芯片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应用于病理石蜡包埋组织HPV分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喉乳头状瘤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绍华 谢平平 +2 位作者 厉浩 邓虹 冯德云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12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乳头状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及PCR检测6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鳞状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乳头状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及PCR检测6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鳞状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33.3%(5/15)和80.0%(48/60);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原位杂交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0.0%(6/15)和83.3%(50/60);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PCR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6.7%(7/15)和86.7%(52/60);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乳头 发生 意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家亮 孙蔷 +1 位作者 只炳元 王燕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声带息肉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声带息肉组织切片中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角化伴增生的形态学变化 ,以及挖空细胞在声带息肉组织中出现的情况。并应用免疫... 目的 :探讨声带息肉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声带息肉组织切片中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角化伴增生的形态学变化 ,以及挖空细胞在声带息肉组织中出现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KIT方法进行HPV检测。结果 :声带息肉挖空细胞的出现与性别、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角化伴增生无关 (均P>0.05) ;HPV感染与上皮单纯角化、角化不良、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及角化伴增生无关 (均P>0.05) ;而挖空细胞的出现与HPV的感染有关 (P<0.01)。结论 :在声带息肉的发生发展中HPV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声带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法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成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对HPV的基本结构、致病机制、致乳癌机制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及研究新思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师晓天 路常东 +5 位作者 王中 崔建国 柯扬 蔡虹 陈克能 宁涛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2期83-84,共2页
简介安阳市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开展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的设计思想,阐述立项依据、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关键问题等。
关键词 食管肿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安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鼻息肉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晶 徐永昌 +2 位作者 王欣波 邓京 焦旭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20-222,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取7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用HPY-DNA-Typing方法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病毒分型,24例正常鼻腔粘膜作对照。结果70例鼻息肉中有19例(27.14%)HPV-DNA感染,24例正常...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取7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用HPY-DNA-Typing方法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病毒分型,24例正常鼻腔粘膜作对照。结果70例鼻息肉中有19例(27.14%)HPV-DNA感染,24例正常鼻腔粘膜中1例感染HPV-DNA(4.17%),HPV分型发现以HPV-5型为主。结论 鼻息肉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鼻息肉 DNA探针 HPV—DNA—Typing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肺癌病因关系的研究(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渝浩 董德琼 +2 位作者 彭理年 肖瑜 庄恒国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0期897-898,共2页
目的继续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与肺癌发生病因的关系。简要讨论HPV的致癌机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的肺腺癌、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标本各 30份中的HPVDNA。结果 12 0份标本中 ,HP... 目的继续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与肺癌发生病因的关系。简要讨论HPV的致癌机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的肺腺癌、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标本各 30份中的HPVDNA。结果 12 0份标本中 ,HPVDNA阳性率为 5 8% (7例 ) ,与肺鳞癌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HPV在肺癌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肺肿 聚合酶链反应 肺癌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君 孙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女性恶性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Ki-67蛋白过度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三成 马斌林 +1 位作者 胡静 Paul Speight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 )进行检测。结果 :( 1)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 % ,Ki 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6% ,二者均低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鳞癌(P <0 .0 5 ) ,但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 2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 ,HPV感染率为 88.2 % ,明显高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黏膜鳞癌 (P <0 .0 1)。没有检测到EBV、CMV病毒感染。结论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有关 ,存在抑癌基因突变和细胞过度增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肿块 p53 Ki-67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862例女性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宇迪 邓国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2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玉林市妇女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香港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采样刷取宫颈脱落细胞对玉林市862例妇女进行HPV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6... 目的探讨玉林市妇女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香港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采样刷取宫颈脱落细胞对玉林市862例妇女进行HPV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62份宫颈标本中共检出HPV感染165例,阳性率为19.14%。其中19~30岁组HPV感染率为19.44%;31~45岁组HPV感染率为18.60%;46~70岁组HPV感染率为20.45%,各年龄组的HP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的分型状况:18种为亚型(214例次),高危亚型占73.36%。高危亚型检出12个亚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8、59、68)157例次,HPV高危亚型首位是HPV16占高危亚型的27.39%,依次为HPV52占26.11%,HPV58占14.01%,HPV18占10.83%,HPV31占3.18%。低危型HPV检出6种亚型(包括HPV11、43、53、6、66、CP8304)57例次,占26.63%。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病因学因素,筛查、控制HPV感染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分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EC109细胞属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8型阳性细胞株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宗利 霍霞 +5 位作者 张宝 杨海伟 丘波 彭琳 沈忠英 徐锡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6-138,153,共4页
目的:探究食管癌细胞系EC109是否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方法:以HeLa细胞为阳性对照,以细胞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V基因保守序列GP5/GP6基因片段;PCR扩增HPV18 E6和HPV18 E6/E7基因片段;对HPV18 E6/E7 PCR扩增产物... 目的:探究食管癌细胞系EC109是否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方法:以HeLa细胞为阳性对照,以细胞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V基因保守序列GP5/GP6基因片段;PCR扩增HPV18 E6和HPV18 E6/E7基因片段;对HPV18 E6/E7 PCR扩增产物片段进行测序;采用逆转录(RT)-PCR扩增HPV18 E6和E7基因片段;利用HPV基因分型芯片对EC109和HeLa细胞进行HPV分型。结果:PCR、RT-PCR和测序结果证明EC109细胞为HPV18阳性细胞;HPV分型芯片结果显示EC109也为HPV18阳性细胞。结论:EC109细胞是属于HPV18亚型感染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EC109细胞株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冷若冰 唐良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宫颈肿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干预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烨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带线棉栓(以鸦胆子、紫草、薏苡仁为主要成分)每次1枚宫颈用药,对照组用奥平栓每次1粒(6万U.粒... 目的探讨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带线棉栓(以鸦胆子、紫草、薏苡仁为主要成分)每次1枚宫颈用药,对照组用奥平栓每次1粒(6万U.粒-1)宫颈用药。2组均隔天1次,7次为一疗程,每个月经周期用药一疗程,共三疗程。在疗程全部结束后,分别于第1、3、6次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复查,根据临床症状积分统计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3次复查时有效率分别为85.3%、60.0%,93.4%、73.4%,93.4%、76.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可有效改善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中药带线棉栓 临床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转阴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烨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转阴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n=30)用中药带线棉栓(以鸦胆子、紫草、薏苡仁为主要成分)每次1枚宫颈用药,对照组(n... 目的探讨中药带线棉栓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转阴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n=30)用中药带线棉栓(以鸦胆子、紫草、薏苡仁为主要成分)每次1枚宫颈用药,对照组(n=30)用奥平栓每次1粒(6万U.粒-1)宫颈用药,2组均隔天1次,7次为一疗程,每个月经周期用药一疗程,共三疗程。分别于疗程全部结束第1、3、6次月经干净后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3次复查时HPV感染转阴率分别为56.7%、60.0%,66.7%、66.7%,73.7%、66.7%,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带线棉栓和奥平栓对宫颈HPV感染转阴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中药带线棉栓 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PCR检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的研究
19
作者 柳志文 凌天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24,共2页
GP-PCR检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的研究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口腔科(410011)柳志文,凌天牖口腔扁平苔鲜(OralLichenPlanusOLP)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糜烂型常反... GP-PCR检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的研究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口腔科(410011)柳志文,凌天牖口腔扁平苔鲜(OralLichenPlanusOLP)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糜烂型常反复发作,治疗非常棘手。目前认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PCR检测 阳性率 病毒DNA 正常口腔粘膜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口腔粘膜组织 感染情况 临床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子宫颈病变中联合应用细胞学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意义
20
作者 刘禄 杨娜 +5 位作者 杨槐 蒲泽宴 刘方久 张薇珊 崔丽娟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高危型HPV感染高发年龄,分别占26.7%和45.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在41-50岁年龄组占43.7%。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筛查的宣传力度,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宫颈口脱落上皮细胞学检查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病理诊断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