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星洁 郝迎涛 +3 位作者 孙启峰 赵小刚 彭传亮 姜兴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867-4869,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AL)-Ⅰ类分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6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切片标本,使用抗HLA-Ⅰ、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AP)-1、低分子量蛋白(LMP)-2单克隆抗体研究这...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AL)-Ⅰ类分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6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切片标本,使用抗HLA-Ⅰ、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AP)-1、低分子量蛋白(LMP)-2单克隆抗体研究这三种分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食管鳞癌原发灶中这三种分子表达缺失比例分别为35.0%,38.3%,23.3%,表达下调的比例分别为23.3%,21.7%,30.0%。结论食管癌中HLA-Ⅰ类抗原分子存在表达明显下调或者缺失的现象,这种表达异常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不利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食管癌 抗原加工呈递相关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正原 陈规划 陆敏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7,39,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 (serumsolublehumanleukocyteclassⅠanti gen ,sHLA Ⅰ )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血清sHLA Ⅰ的动态变...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 (serumsolublehumanleukocyteclassⅠanti gen ,sHLA Ⅰ )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血清sHLA Ⅰ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前 4~ 6d(肝酶ALT尚未明显升高 )sHLA Ⅰ即明显升高 ,排斥逆转后逐渐下降 ;当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时 ,sHLA Ⅰ伴随肝酶ALT同步升高 ;感染时sHLA Ⅰ无明显升降。结论 :sHLA Ⅰ能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结合肝功能酶学指标有助于克服其特异性差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I抗原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3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 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供体骨髓对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的影响
4
作者 唐礼功 谢森 +4 位作者 潘铁军 饶作祥 李志雄 姚爱萍 丁宏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6,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肾移植病人各处理组的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1(sHLA-I)含量,探讨sHLA-I在排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8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四组,第一组术前用免疫抑制剂骁悉(MMF)+输供体骨髓;第二组术前用MMF;第三组术前输供体骨髓;第四组术... 目的:通过测定肾移植病人各处理组的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1(sHLA-I)含量,探讨sHLA-I在排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8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四组,第一组术前用免疫抑制剂骁悉(MMF)+输供体骨髓;第二组术前用MMF;第三组术前输供体骨髓;第四组术前不用MMF也不输供体骨髓。术前、术后6月和12月采血测sHLA-I含量。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四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第三组与第二、第四组有明显差异;第一、第三组术前术后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术后12月表现更为显著;第二、四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输供体骨髓后,血清中sHLA-I含量增加,sHLA-I以阻断受者识别供体抗原,形成免疫耐受,这可能是移植后排异反应减少的原因之一;免疫抑制剂MMF对sHLA-I影响不大,说明MMF是通过非sHLA-I途径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骨髓 术前 供体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术后 MMF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分子、凋亡相关因子及FAS配体分子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军花 杨冬 +2 位作者 房臻 蒋红丽 刘陶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G分子(HLA-G)、FAS/FASL分子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CINⅢ16例,CINⅡ12例,CINⅠ12例),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LA-G分子、FAS... 目的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G分子(HLA-G)、FAS/FASL分子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CINⅢ16例,CINⅡ12例,CINⅠ12例),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LA-G分子、FAS分子、FASL分子的表达,并分别比较各分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中HLA-G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FAS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HLA-G与FAS分子在宫颈鳞癌与CINs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性,在CINs组间以及CINs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性。FASL分子在宫颈鳞癌和CINs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性。HLA-C与FASL分子在各宫颈病变中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其两者与FAS分子之间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HLA-G和FASL分子呈高表达,FAS分子呈低表达。HLA-G与FASL分子呈正相关。但HLA-G分子是否介导宫颈鳞癌的免疫耐受,以及FAS/FASL分子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否为其发生的途径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分子 凋亡相关因子 FAS配体分子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郝玉娟 周辉 曹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级组9例、CINⅡ级组12例、CINⅢ级组10例、宫颈癌组24例,将58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比较各组人类白细胞抗原-I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宫颈病变不同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对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Ⅲ级组及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CINⅠ级组、CINⅡ级~CINⅢ级组、宫颈癌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8.92%、55.56%、81.82%和87.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分型中HPV16、HPV18感染率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整体表达显著低于低危型患者(P<0.05),但两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宫颈癌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能增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导致宫颈病变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晴清 林培政 +1 位作者 黄可儿 徐秋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组26例、脾气虚证组20例)的全血为研究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LA-Ⅱ类基因中的HLA-DQB1、HLA-DRB1、HLA-DQA1及HLA-DPB1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DQA1*0103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脾气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QA1*0505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存在着一定的免疫遗传基础,DQA1*0103基因型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易感基因,DQA1*0505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2 位作者 夏辉 严超然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8例正常口腔黏膜、55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不伴异常增生及伴有轻、中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和正常黏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C-Ⅰ在口腔白斑中存在有表达降低的现象,特别在伴有重度异常增生时,其降低与异常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分子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异常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新宇 陈世雄 +2 位作者 曾凡军 高宝安 杨卫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738-3739,共2页
胸水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方法,但其诊断敏感度最高也仅有60%左右〔1〕。胸腔镜获取病理组织虽是诊断胸膜疾病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胸腔镜有创检查,且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胸腔镜的条件。因此,分子方法检测胸水性... 胸水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方法,但其诊断敏感度最高也仅有60%左右〔1〕。胸腔镜获取病理组织虽是诊断胸膜疾病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胸腔镜有创检查,且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胸腔镜的条件。因此,分子方法检测胸水性质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作为肿瘤相关分子有助于鉴别组织的良恶性〔2〕。可溶性HLA(s HLA)-G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 HLA)-G 癌胚抗原 恶性胸腔积液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易患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中霖 王丽敏 +4 位作者 邢诒刚 陶恩祥 刘军 肖颂华 周道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60-2261,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关系,试图从分子免疫遗传学角度揭示SAD的发病机制。方法SAD组44例(广州市精神病院中筛选),男11例,女33例,年龄59~91岁。正常对照组45例(中山大学...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关系,试图从分子免疫遗传学角度揭示SAD的发病机制。方法SAD组44例(广州市精神病院中筛选),男11例,女33例,年龄59~91岁。正常对照组4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健科体检的自愿健康老年人),男14例,女31例,年龄61~88岁。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分别测定44例SAD患者(SAD组)和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结果SAD患者中3种基因频数分别为25,5,16;频率分别为28.41%,5.68%,18.18%。而正常老年人中的相应基因频数分别为16,13,19;频率分别为17.78%,14.44%,21.11%。其中HLA-DR2,DRB1*04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02,4.187,P<0.05),DRB1*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50,P>0.05)。结论HLA-DR2可能是SAD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04可能对SAD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HLA-DRB1*09与SAD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HLA-DR2 DRB1^*04 DRB1^*09 分子免疫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与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红 许发芝 余为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研究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和鸡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方法:RT-PCR获得鸡MHCⅠ类分子α、β2m亚单位,并进一步构建了能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α、β2m亚单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与能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 目的:研究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和鸡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方法:RT-PCR获得鸡MHCⅠ类分子α、β2m亚单位,并进一步构建了能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α、β2m亚单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与能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的Ii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Ii与MHCⅠ亚单位的细胞定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GFP-Ii与MHCⅠα-RFP、MHCⅠβ2m-RFP在细胞中共表达后出现共定位现象,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只有当GFP-Ii链与MHCⅠα-GFP、MHCⅠβ2m-GFP三者共转染后,才可以检测到MHCⅠα-GFP、MHCⅠβ2m-GFP的表达。结论:鸡Ii与单个的MHCⅠα、MHCⅠβ2m亚单位不能有效结合,Ii只有与完整的Ⅰ类抗原递呈分子才能够形成复合体,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 恒定链 共定位 免疫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命名及其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竹蔚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相对分子质量 专题讨论会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功能 CD编号 CD18 表达细胞 CD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命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命名 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黏附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群中新等位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11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柳媚 王大明 +1 位作者 徐筠娉 邓志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9994-9998,共5页
背景: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发现一个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结果异常,而国际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等位基因相关的报道较少。目的:鉴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方法: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采用PCR产物直... 背景: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发现一个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结果异常,而国际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等位基因相关的报道较少。目的:鉴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方法: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型方法,对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对出现异常分型结果的样本,进行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结果与结论:发现一个样本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结果异常,经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检出了一个正常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03和一个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的序列与DPA1*01:03的序列最接近,其差异是在第二外显子区域的242位碱基发生A>G的替换,并导致了相应的第50位密码子由CAA>CGA,编码的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变成精氨酸。该等位基因为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的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11(提交序列号HWS10015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 测序分型 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 汉族人群 氨基酸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等位基因 外周血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5-1150,共6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RECEPTOR 细胞表面分子 HLA- 超基因家族 细胞识别 免疫球蛋白 T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富 刘东 +6 位作者 邹海波 朱春丽 吴家清 蒙善东 申升 李琴 郑克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353-3354,共2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球部分,病理状态下表达于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功能良好的情况下。HLA—G已经在无排斥的心脏移植、肾移植、肝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中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肺部感染患者 肾移植术后 HLA-I分子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 母胎交界面 免疫赦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力行 傅启华 +2 位作者 朱俊寿 张飞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9-60,66,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Ⅱ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Ⅱ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B完全配合率分别仅为2.0%和10.2%,完全不配合率分别为30.6%和8.2%;将这些供体与受体作HLA-Ⅱ类配型后再作选择性移植,则同为这些供、受者,其HLA-DRB、DQB的完全配合率分别可达8.2%和40.8%,而完全不配合率仅为10.2%和0。完全不配合的受者移植效果要比其他受者差。结论:在尸肾移植中进行HLA-Ⅱ类配型,不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 配型 同种异体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与骨关节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师钟丽 靳燕宇(综述) 曹峻岭(审校)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5年第2期49-52,55,共5页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作为一种粘附分子,主要与细胞外透明质酸结合,参与关节软骨基质中透明质酸的代谢,因而它与各种骨关节疾病包括大骨节病关系密切。本文从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等多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作为一种粘附分子,主要与细胞外透明质酸结合,参与关节软骨基质中透明质酸的代谢,因而它与各种骨关节疾病包括大骨节病关系密切。本文从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等多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骨关节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开展有关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大骨节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CD44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骨关节病 骨关节疾病 透明质酸 大骨节病 生物学功能 粘附分子 软骨基质 基因结构 蛋白结构 细胞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玉环 高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604-2606,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C易感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与UC发病及临床表型有关,现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与UC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宫颈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狄文 徐红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186-187,193,共3页
关键词 宫颈癌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分子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