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型植介入器械设计
1
作者 王丽珍 姚艳 +2 位作者 高元明 黄慧雯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8-208,共1页
临床上植介入器械对于外科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骨钉由于松动脱出率高导致术后翻修率高,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拉胀微孔结构单元用于骨钉设计可提升抗拔出性能,进而提升其稳定性,但多孔结构设计会影响其疲劳特性及在体使用寿命;... 临床上植介入器械对于外科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骨钉由于松动脱出率高导致术后翻修率高,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拉胀微孔结构单元用于骨钉设计可提升抗拔出性能,进而提升其稳定性,但多孔结构设计会影响其疲劳特性及在体使用寿命;特殊结构的支架设计对于性能改进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材料、结构优化开展研究,并基于力学、材料学、生物学测试方法开展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验证。创新型植介入器械的植入后性能发现结构设计对于植入后的生物学效应、力学适配性、诱导再生能力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植入骨钉的骨整合性能、支架进入体内后的内皮化速度、在体的移动性能等。植介入器械的结构设计及方法创新在其临床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基于生物力学的结构设计对提升设计效率、增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介入器械 负泊松比效应 移动性能 支架设计 骨钉 临床化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国产化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产业化与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卢立中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5期119-121,共3页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本文旨在探讨高端国产化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的产业化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本文总...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本文旨在探讨高端国产化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的产业化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本文总结了国产植介入器械的研发趋势、技术瓶颈及市场前景,以期为我国心脑及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国产化 介入器械 介入手术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材料在脑血管介入器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振心 刘道志 +2 位作者 刘建民 罗七一 孙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3-438,共6页
对镍钛合金材料的发展与现状、材料性能、医学基础研究、在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等方面分别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 超弹性 脑血管介入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器械表面修饰新策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的原位仿生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楠 李敬安 +5 位作者 魏来 李世琪 苏红 吕先锋 陈俊英 杨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1-584,共14页
血管支架等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的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研究显示,损伤部位血管内皮功能性重建能显著降低再狭窄比率,避免血栓的形成,而该过程与内皮细胞所处的周细胞环境、底层组织... 血管支架等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的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研究显示,损伤部位血管内皮功能性重建能显著降低再狭窄比率,避免血栓的形成,而该过程与内皮细胞所处的周细胞环境、底层组织拓扑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等微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系统讨论了以上3种要素对血管内皮功能性重建的影响,并给出了作者在材料表面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的原位仿生构建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周细胞环境,主要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为收缩型表型,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性因子释放;对于底层拓扑结构,可在材料表面制备微/纳图形进行仿生构建,进而调控内皮形态和分布呈体内生理状态;对于细胞外基质,可通过细胞脱附技术获得或将细胞外基质成分接枝在材料表面,赋予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器械 血栓 再狭窄 内皮化 血管内皮细胞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在介入器械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楠 杨苹 +4 位作者 冷永祥 王进 陈俊英 万国江 孙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87-91,共5页
论述赋予介入器械的材料表面润滑性、抗菌性、抗凝血性及抗组织增生等性能的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现状 ,讨论这些技术的一些应用的实例 。
关键词 介入器械 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器械放置与血流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庆华 徐在品 贺超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4期344-347,共4页
心血管介入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综合考虑血流、器械和血管的作用情况,研究器械的放置和设计问题,有助于减少器械诱发的并发症,提高其使用的效果。本文以腔静脉滤器为例,采用计算机建模,有限体积法生成网格,通过计算流场来分析器械... 心血管介入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综合考虑血流、器械和血管的作用情况,研究器械的放置和设计问题,有助于减少器械诱发的并发症,提高其使用的效果。本文以腔静脉滤器为例,采用计算机建模,有限体积法生成网格,通过计算流场来分析器械与血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介入器械的结构(如器械的支腿类型、附着方式)和放置对血管及血流有显著的影响,而器械的放置位置也可依据血管流场的情况来进行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器械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计算机辅助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介入器械放置及设计研究
7
作者 杨庆华 贺超 徐在品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心血管介入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综合考虑血流、器械和血管的作用情况,研究器械的放置和设计问题,有助于减少器械诱发的并发症,提高其使用的效果。采用计算机建模,有限体积法生成网格,通过计算流场来分析器械使用前后流场改变的方法,... 心血管介入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综合考虑血流、器械和血管的作用情况,研究器械的放置和设计问题,有助于减少器械诱发的并发症,提高其使用的效果。采用计算机建模,有限体积法生成网格,通过计算流场来分析器械使用前后流场改变的方法,说明了介入器械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对血管有不同方面及程度的影响。对于研究其他的一些和血管接触的器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器械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计算机辅助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植介入器械原位内皮化策略——内皮细胞选择性
8
作者 陈怡峰 郝鸿业 +2 位作者 王聪 张鹏 计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61-68,共8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心血管植介入器械则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但现有器械存在表面血液相容性差、原位内皮化缓慢或不完全等缺点,易产生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内膜增生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长期治疗效果。促进内...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心血管植介入器械则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但现有器械存在表面血液相容性差、原位内皮化缓慢或不完全等缺点,易产生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内膜增生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长期治疗效果。促进内皮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选择性黏附、增殖和迁移被认为是实现原位内皮化的关键。本文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出发,梳理总结了近5年来心血管植介入器械表面内皮细胞选择性的修饰策略,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介入器械 原位内皮化 内皮细胞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器械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振心 刘道志 +1 位作者 罗七一 谢志永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12期29-33,78,共6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器械在临床已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并已成为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栓塞弹簧圈与辅助颅内支架、液体栓塞材料、颅内覆膜支架以及新型的血管重建装置等颅内瘤介入器械的治疗方法与原理、设计特点、技术改进方向及最新... 颅内动脉瘤介入器械在临床已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并已成为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栓塞弹簧圈与辅助颅内支架、液体栓塞材料、颅内覆膜支架以及新型的血管重建装置等颅内瘤介入器械的治疗方法与原理、设计特点、技术改进方向及最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器械 弹簧圈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云兵 郭高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49-1656,共8页
可降解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已经成为医疗器械开发中的热点。生物医学材料是可降解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的核心。总结了相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降解特性,讨论了可降解心血管植介入器械预期功能与材料性质的关系,并指出... 可降解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已经成为医疗器械开发中的热点。生物医学材料是可降解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的核心。总结了相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降解特性,讨论了可降解心血管植介入器械预期功能与材料性质的关系,并指出了未来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材料 可降解高分子 心血管治疗植介入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洋 吴远浩 +1 位作者 郑玉峰 奚廷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9期1-8,共8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将造成大约2500万人死亡。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正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将造成大约2500万人死亡。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正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都将会是一个重大命题。介入治疗具有介入创伤小、手术危险小、疗效明显等特点,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介入治疗装置及器械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同时对国内介入治疗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装置及器械 微创 发展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介入医疗器械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基容 储爱民 +2 位作者 王书晗 吕孔鹏 吴海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74,共19页
植介入医疗器械在手术过程中会直接接触人体器官组织、血管壁及血液,进而引发一系列如炎症、血管痉挛、血栓等副作用,在器械表面应用生物相容性材料构建涂层可以有效避免组织损伤和减少副作用。近年来,随着涂层技术和材料种类的迅速发展... 植介入医疗器械在手术过程中会直接接触人体器官组织、血管壁及血液,进而引发一系列如炎症、血管痉挛、血栓等副作用,在器械表面应用生物相容性材料构建涂层可以有效避免组织损伤和减少副作用。近年来,随着涂层技术和材料种类的迅速发展,涂层的功能性也得到了拓展,出现了亲水、疏水、抗菌、抗凝和载药等不同功能的涂层。综述了上述5种植介入医疗器械涂层的研究进展,从材料学角度探讨了涂层的组成成分和表面结构优化对其功能性的影响。其中,涂层的组成成分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聚两性离子、聚四氟乙烯等,将抗菌、抗凝以及其他药物掺杂在这些材料内构建涂层,可实现抑菌、抗凝、载药等目的。常见的表面结构优化策略主要通过在器械表面对涂层进行仿生微纳结构修饰等,形成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结构,从而改变涂层的表面能、接触角、粗糙度等特性,以影响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细胞附着和生长行为。总而言之,表面涂层可以显著改善植介入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性能。然而,植介入医疗器械涂层在长期效果、材料耐久性和标准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最后,结合目前蓬勃发展的新型材料和制作工艺,对植介入医疗器械的涂层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疗器械 涂层 涂层材料 涂层技术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介入器械前端变形建模与受力估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龙飞 孟偲 +2 位作者 刘博 白相志 周付根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血管介入手术中介入器械与血管壁之间的接触力对手术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直接测量器械前端与血管壁接触力的传感器和有效手段。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图像观察器械前端变形程度从而估计器械与血管壁接触力的... 目的血管介入手术中介入器械与血管壁之间的接触力对手术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直接测量器械前端与血管壁接触力的传感器和有效手段。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图像观察器械前端变形程度从而估计器械与血管壁接触力的方法。方法通过模拟血管介入手术过程来获取介入器械导丝的变形量和与之相对应的力,从而对介入器械前端接触力与变形量关系进行建模。将介入器械前的端接触力分为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和沿着接触面方向的力并分别加以处理;使用介入器械前端变形段的最大曲率变化量描述器械变形量,通过图像观察导丝变形来计算导丝的最大曲率。为求解最大曲率,使用器械上3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并求其外接圆曲率来表示这3点所在段的曲率,在介入器械前端进行依次遍历求取最大值以获得最大曲率。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介入器械受力与最大曲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表明介入器械前端的接触力与器械前端最大曲率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且这种关系能用函数表达式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函数式来预测受力的平均误差在10%以内。结论研究表明,通过图像分析导丝前端的变形量、估计导丝前端接触力,进而判断血管手术过程中介入器械与血管壁的接触状态的方法是可行的,所计算的导丝前端受力能为手术过程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手术 介入器械接触力 介入器械变形量 导丝图像 最大曲率
原文传递
不同场强下部分DSA介入性器械伪影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于宝 胡道予 +3 位作者 邵剑波 夏黎明 王承缘 李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 0 .3T、1.5T场强下各种DSA介入性器械伪影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评价各种介入性器械行MR检查的安全性以及进行MR介入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将胆管内支架、聚酯动脉化疗药盒、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球囊、微导管等介入性器械... 目的 :探讨 0 .3T、1.5T场强下各种DSA介入性器械伪影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评价各种介入性器械行MR检查的安全性以及进行MR介入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将胆管内支架、聚酯动脉化疗药盒、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球囊、微导管等介入性器械置于模具中 ,在 0 .3T、1.5T场强下均行MR扫描 8次 ,观察比较各种介入性器械在两种不同场强下伪影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胆管内支架在 0 .3T场强下显示比 1.5T更为清晰 ,两种场强下不同序列不同参数对其伪影无明显影响。聚酯动脉化疗药盒在两种场强下不同序列均无伪影。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在 0 .3T场强下伪影较小 ,在1.5T场强下伪影较大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导管在不同场强下无伪影。各种导丝在两种场强下伪影较明显。结论 :行胆管内支架、聚酯动脉化疗药盒、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等治疗后行低场强 (0 .3T)MR检查伪影极小 ,是安全可行的。聚酯动脉化疗药盒在 1.5T场强下无伪影 ,胆管内支架、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在 1.5T场强下伪影较小 ,但仍适合MR检查。各种导管在不同场强下均无伪影 ,在不同场强下行MR介入操作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学 介入 介入器械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室可复用器械集中管理前后清洗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云霞 李淑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3期173-174,17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介入室可复用器械集中管理前后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介入室自行清洗、包装待灭菌包50个,抽取其中的350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为对照组,供应室集中管理、清洗、包装待灭菌包50个,抽取其中的350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为实... 目的比较分析介入室可复用器械集中管理前后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介入室自行清洗、包装待灭菌包50个,抽取其中的350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为对照组,供应室集中管理、清洗、包装待灭菌包50个,抽取其中的350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为实验组。采用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ATP检测法进行清洗质量检测。所有检测均由经培训的同一名护士完成。结果实验组采用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ATP检测法的合格率分别为98%、94%、94%,对照组分别为86%、75%、72%,两组3种检测方法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室可复用器械集中管理提高了器械的清洗质量,使器械得到合理保养,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器械生锈和降低报废发生率,降低医院成本,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室可复用器械 集中管理 清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器械及策略进展:2014年回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虽然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是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操作技术和策略的规范,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比例正逐年升高[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CTO病...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虽然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是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操作技术和策略的规范,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比例正逐年升高[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CTO病变PCI治疗领域的最新动向,包括器械、操作和策略等作一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器械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操作技术 CTO PCI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树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器械 局限性 内膜撕裂 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布介入器械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一林 贺迎坤 +3 位作者 李天晓 刘刚 胡延忠 崔秀坤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构建可涂布于介入器械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VEGFA(NM_001025366)目的序列设计引物制备目的基因及载体,双酶切载体p IRES2-ZsGreen1和目的基因homo VEGFA进行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构建质粒p IRES2-... 目的:构建可涂布于介入器械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VEGFA(NM_001025366)目的序列设计引物制备目的基因及载体,双酶切载体p IRES2-ZsGreen1和目的基因homo VEGFA进行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构建质粒p IRES2-ZsGreen1-homo-VEGFA并测序鉴定。结果:目的基因VEGFA已连接到载体pIRES2-ZsGreen1,大小约1400 bp,与人VEGFA(NM_001025366)目的序列比对结果一致,未见变异。质粒p IRES2-ZsGreen1-homo-VEGFA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涂布介入器械表面进行下一步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介入器械 质粒 基因
原文传递
介入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道志 罗七一 常兆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3期2-11,共10页
医疗器械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医疗器械领域,采用介入医疗器械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方面,以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的介入器械已经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治疗冠状动脉狭... 医疗器械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医疗器械领域,采用介入医疗器械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方面,以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的介入器械已经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医学界认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发展迅速。在电生理介入导管方面,以射频消融导管治疗各类心动过速的技术也正得到普及。本文综述了以心脑血管介入器械为主的器械技术发展现状,对主要器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介入器械 介入治疗 血管支架 射频消融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与NRF2/ARE通路探索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抗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红梅 王婷 李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κB-/-血管拉伤+LFN干预组;体外细胞实验分组:第一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F-κB敲减组、LPS+LFN+IκB敲减组、LPS+LFN+NF-κB过表达组、LPS+LFN+IκB过表达组。第二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RF2敲减组、LPS+LFN+Keap1敲减组、LPS+LFN+NRF2过表达组、LPS+LFN+Keap1过表达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和细胞中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靶标及配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LFN对血管拉伤模型大鼠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有效阻断管腔再狭窄的同时拮抗血栓形成。与WT血管拉伤组相比,LFN干预后可上调IκB、NRF2、NQO-1和HO-1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P<0.01),此调控作用在NRF2-/-突变型大鼠中可被逆转。NF-κB、NRF2及其配体敲减或过表达可影响LFN对HCASMC模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拮抗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削弱其对细胞内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结论LFN抗血管再狭窄具备体内应用有效性,该效应的部分机制是LFN通过对NF-κB和NRF2/ARE通路上核转录因子及其关键配体的表达进行双通道正反两个方向的统一调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 介入器械涂层 再狭窄 NF-κB与NRF2/ARE通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