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5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枸杞种子萌发的作用
1
作者 荣俊锋 朱佳丽 +2 位作者 张成援 赵彬彬 陈明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促进枸杞种子的萌发,探究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NTP)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最佳处理工艺。以枸杞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枸杞种子进行处理。固定针板电极距离样液的距离为5 mm,考... 为促进枸杞种子的萌发,探究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NTP)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最佳处理工艺。以枸杞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枸杞种子进行处理。固定针板电极距离样液的距离为5 mm,考察在不同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及电解质种类情况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枸杞种子处理工艺,通过种皮形貌观察与接触角测定,初步探讨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种皮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时间为1 h、放电电压为35 k V、150 m L浓度为0.2%的Na_(2)SO_(4)水样条件下,处理后的枸杞种子发芽率为86.67%,未处理的枸杞种子的发芽率为33.33%,发芽率增加了53.34%;活力指数为600.58,没有处理过的种子的活力指数为206.9,活力指数上升了65.55%。处理后种皮变得平整、纹理模糊,种子亲水性增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清洁、高效提高植物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枸杞 发芽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激励下的锯齿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2
作者 徐海笑 姜慧 +2 位作者 杨永杰 龚子羿 杨帆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9-2059,共11页
为探究高压电极形状对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和气动激励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锯齿环状激励器并研究了交流电源激励下锯齿数量对电流波形、放电图像、功率、推力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锯齿后电压上升期间的电流脉冲数增多,这... 为探究高压电极形状对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和气动激励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锯齿环状激励器并研究了交流电源激励下锯齿数量对电流波形、放电图像、功率、推力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锯齿后电压上升期间的电流脉冲数增多,这与锯齿极不均匀的电场与暴露电极长度的增加有关;平均功率与电压近似线性关系且功率随锯齿数增加逐渐降低。锯齿的存在使环状电极内边缘放电通道更加集中,较为密集的锯齿结构有助于改善放电的均匀性。锯齿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以更低的功率产生更大面积的等离子体,锯齿数等于12时等离子体分布的对称性达到最优。相邻锯齿外电场的抵消作用抑制了微放电的产生,外电场分布决定了放电面积的增长。锯齿结构增大了环状激励器的推力和推功比,推力的增加与电流脉冲数和平均功率有关。流场在水平方向的分布随锯齿数增加逐渐变窄,放电产生的动量在垂直方向上更加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锯齿电极 微放电 放电面积 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变压器废弃绝缘油的实验探究
3
作者 张国治 王文祥 +2 位作者 张磊 邵涛 张晓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334,共10页
变压器废弃绝缘油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有效地处理废弃绝缘油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该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变压器废弃绝缘油,实验探究不同背景气体下平板式DBD和同轴式DBD降解处理废弃绝缘油的... 变压器废弃绝缘油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有效地处理废弃绝缘油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该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变压器废弃绝缘油,实验探究不同背景气体下平板式DBD和同轴式DBD降解处理废弃绝缘油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废弃绝缘油发生断键脱氢反应,质量减少并生成气体,其中氩气背景下的同轴式DBD反应程度更充分;在氩气背景气体下,气体产物中H2组分体积分数超过50%,在空气背景气体下,气体产物中H_(2)及CO_(2)组分体积分数基本相当,均接近50%;且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废弃绝缘油热重特性发生严重变化,转变为少量碳链更长的烷烃分子及大量更短的烷烃分子。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变压器废弃绝缘油的处理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变压器油 等离子体 降解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驱动CO_(2)加氢反应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聃 窦培举 +2 位作者 张明 李丽霞 宫景雯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可在低温常压下进行CO_(2)加氢反应,并可灵活应用可再生能源驱动以减少CO_(2)排放、生产增值的化学燃料。实验考察了不同CO_(2)/H_(2)摩尔比、气体流量、循环水温和放电功率条件下DBD等离子体驱动CO_(2)...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可在低温常压下进行CO_(2)加氢反应,并可灵活应用可再生能源驱动以减少CO_(2)排放、生产增值的化学燃料。实验考察了不同CO_(2)/H_(2)摩尔比、气体流量、循环水温和放电功率条件下DBD等离子体驱动CO_(2)加氢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CO_(2)加氢反应气体产物主要为CO;CO_(2)/H_(2)摩尔比、气体流量和放电功率对CO_(2)转化率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影响较大,而循环水温的影响较小;CO_(2)转化率可达55%以上;在优化条件下,CO的选择性可高达76.8%,而CH_(4)和CH_(3)OH的选择性较低,最高分别为6.9%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介质阻挡放电 CO_(2)转化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剂脱除NO/SO_(2)/Hg^(0)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朝兵 杨泽勇 +4 位作者 胡德浩 宋捷 赖金平 米高丽 于洁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能够促进NO、SO_(2)及Hg^(0)的氧化转化;增加反应气在催化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同样可以促进上述污染物的转化,但停留时间过长会引发副反应;在不同氧化还原气氛下,NO、SO_(2)及Hg^(0)表现的催化脱除机理不同;相比于TiO_(2)和Mn-TiO_(2)催化剂,Mn-Ce-TiO_(2)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脱除效果最优;相比于单独使用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两者之间的耦合能够更好地脱除NO、SO_(2)及Hg^(0),并且协同Mn-Ce-TiO_(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污染物脱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催化氧化 NO SO_(2) Hg^(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
6
作者 王赟 王伟伟 +3 位作者 樊智慧 刘峰 师贵虎 王景全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对聚合物材料表面处理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一种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带孔内电极结构具有更高的放电功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接触角降的更低.该反应器产生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其...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对聚合物材料表面处理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一种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带孔内电极结构具有更高的放电功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接触角降的更低.该反应器产生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其表面接触角分别从90°降低到40°和从88°降低到30°.采用3种工作气体(氦气、氩气和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效果依次提高.该研究在工业应用中有着实用价值,为改善聚合物材料表面亲水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带孔内电极 材料表面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稳焰器液雾场
7
作者 蔡树峰 陈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对亚声速燃烧室蒸发式稳焰器的非定常煤油液雾流场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研究。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实现湍流空气与离散液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体积力模拟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流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励位置... 对亚声速燃烧室蒸发式稳焰器的非定常煤油液雾流场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研究。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实现湍流空气与离散液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体积力模拟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流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励位置、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能够通过改变流体的局部动量,对稳焰器后的再循环区流场、煤油液雾场以及煤油和空气的混合产生调控作用。通过流场和液雾场的分析,能确定特定来流条件对应的最优激励参数。在本研究的来流条件下,稳焰器壁面前段外侧位置处施加15 kV和15 kHz的等离子体激励能够增加稳焰器后的再循环区长度和低速区域面积,改善煤油雾化和蒸发效果,促使燃料-氧化剂充分混合,延长可燃混合物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实现可靠点火和维持稳定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稳焰器 煤油液雾场 调控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对大气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齐海成 张每英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实验采用线-线式电极结构在大气压下实现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并研究了气流对放电的影响.通过采集单周期放电图像、电压电流波形和光电流波形对放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气隙间距较小时放电以体放电为主,基本表现为流注放电;放电... 实验采用线-线式电极结构在大气压下实现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并研究了气流对放电的影响.通过采集单周期放电图像、电压电流波形和光电流波形对放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气隙间距较小时放电以体放电为主,基本表现为流注放电;放电气隙较大时放电以沿面放电为主,电极间距越大放电弥散度越高.在静态空气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自组织放电,放电通道间的距离随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气流对体放电的均匀性影响显著,而对于沿面放电的均匀性影响不大,但是气流能够增大沿面放电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体放电 沿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Ag-Cu/TiO_(2)-CS复合光催化剂灭活生物气溶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璐瑶 张佳丽 +1 位作者 张轲 李彦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77-2785,共9页
选用大肠杆菌和杂色曲霉菌作为代表性细菌和真菌以制备生物气溶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CS)修饰的Ag-Cu/TiO_(2)-CS复合光催化剂,使用自制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协同光催化剂对生物气溶胶进行灭活实验研究,考察初始浓度、放... 选用大肠杆菌和杂色曲霉菌作为代表性细菌和真菌以制备生物气溶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CS)修饰的Ag-Cu/TiO_(2)-CS复合光催化剂,使用自制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协同光催化剂对生物气溶胶进行灭活实验研究,考察初始浓度、放电功率、单一及协同处理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影响,并通过SEM、胞外蛋白质与电解质测定探究了生物气溶胶灭活机理.结果表明:Ag、Cu掺杂比为2:2mol%时光催化剂灭菌效果最好,处理时间为10.5s时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为0.61-lg.相比介质阻挡放电单一处理,协同光催化处理后,菌体结构破损加重,胞内物质外泄增多,灭菌效率明显提升,在60W/催化灭活条件下,细菌、真菌的灭活率分别为2.89-lg、2.87-lg,且有效抑制生物气溶胶的复活,灭活后48h内细菌、真菌的复活率分别为-3.40-lg、-3.39-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灭活 光催化 介质阻挡放电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放电与介质阻挡放电净化氰化氢的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欣 薛宇 +5 位作者 马懿星 王学谦 王郎郎 谢妮霏 陈怡 周晓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5-684,共10页
利用电晕放电以及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式净化氰化氢(HCN),同时对二者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电晕放电中当输入能量比(SIE)达到8.3 kJ/L,HCN净化效率为76%,在介质阻挡放电中当SIE为11.9 kJ/L时,HCN净化效率为94%... 利用电晕放电以及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式净化氰化氢(HCN),同时对二者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电晕放电中当输入能量比(SIE)达到8.3 kJ/L,HCN净化效率为76%,在介质阻挡放电中当SIE为11.9 kJ/L时,HCN净化效率为94%;通过Gaussian软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引入外电场,计算分析了两种不同放电方式在HCN净化过程中的差异,在引入外电场之后HCN分子的分子结构以及体系能量均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放电方式中,HCN转化的中间产物—OCN在电晕放电中主要转化为CO_(2)与N_(2),而在介质阻挡放电中HCN更容易与体系中—OH结合生成H_(2)O与—CN,—CN会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的高电子、粒子密度的作用下聚合为C_(3)N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氢 电晕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鉴别名贵木材种类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宇瀚 孟宪双 +1 位作者 吕悦广 马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9,I0003,共11页
本研究开发了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快速准确鉴别名贵木材制品的种类,并根据质谱指纹图谱数据,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 本研究开发了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快速准确鉴别名贵木材制品的种类,并根据质谱指纹图谱数据,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分析用时仅为4~5 s,符合快速分析要求。优化后的随机森林模型经过袋外误判率和十折交叉验证误判率分别为4.76%和4.74%,模型分类准确率大于95%。该方法能够准确区分黄檀属、古夷苏木属和紫檀属木材样品,并成功应用于网售名贵木材制品种类的快速鉴别,可为名贵木材制品的真伪鉴别与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 随机森林模型 名贵木材 种类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励下介质阻挡放电负载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文睿 唐雄民 +1 位作者 江天鸿 李仲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8,188,共9页
脉冲激励能大幅度提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负载的放电效率。针对传统的实验研究由于受到实验环境和材料等的限制,无法对脉冲激励下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的现状。文中以电压型脉冲激励下... 脉冲激励能大幅度提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负载的放电效率。针对传统的实验研究由于受到实验环境和材料等的限制,无法对脉冲激励下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的现状。文中以电压型脉冲激励下填充气体为氩气(Ar)的DBD型负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DBD负载的一维流体模型对该模型的放电曲线以及在不同脉冲参数和介质层参数的条件下DBD的放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BD负载在一个周期内产生两次极性相反的放电,第一次放电强度比第二次放电强度要高。此外,通过对放电过程的电气量的时空特征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提高脉冲电压的幅值、缩短脉冲升降沿时间、选择相对介电常数高的材料以及减少介质层厚度的方法来提高DBD负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电压 数值模拟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介质阻挡放电流动控制研究
13
作者 李国强 常智强 +3 位作者 张鑫 马志明 王畅 易仕和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针对动态失速导致旋翼翼型气动性能恶化的问题,借助介质阻挡放电非对称构型激励器,通过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开展了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重点对非定常等离子体控制机理和非定常激励参数影响进行了探究,试验验证... 针对动态失速导致旋翼翼型气动性能恶化的问题,借助介质阻挡放电非对称构型激励器,通过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开展了旋翼翼型动态失速非定常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重点对非定常等离子体控制机理和非定常激励参数影响进行了探究,试验验证了非定常等离子体激励的良好控制能力。研究表明:非定常流动控制可以减弱翼型的升力骤降,20%的占空比就足以取得明显的控制效果;激励频率F^(+)=1~2时的非定常控制效果最好,升力迟滞环面积减小16%,升力系数平均值提高6%。机理分析发现等离子体激励主要作用于动态失速涡脱落后,非定常激励明显削弱了动态失速涡脱落对翼型气动力的不利影响,同时非定常激励可以产生更多的涡以促进前缘逆压梯度的恢复和流动的重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翼型 动态失速 非定常控制 介质阻挡放电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脉冲电晕放电灭活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效果与机制
14
作者 祝振飞 燕鹏程 +2 位作者 张荣 张敏 屈广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8-4977,共10页
将介质阻挡放电(DBD)与脉冲电晕放电(PCD)联合用于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分析了DBD与PCD的协同效应,考察了电压、pH值、载气种类和流量等对DBD联合PCD(DBD/PCD)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的影响,探讨了维氏气单胞菌的失活机制,分析了活性物质... 将介质阻挡放电(DBD)与脉冲电晕放电(PCD)联合用于水中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分析了DBD与PCD的协同效应,考察了电压、pH值、载气种类和流量等对DBD联合PCD(DBD/PCD)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的影响,探讨了维氏气单胞菌的失活机制,分析了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斑马鱼攻毒实验验证了DBD/PCD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BD/PCD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效果明显高于DBD和PCD单独灭活效果,且二者的协同系数均大于1;经过420s的处理,DBD/PCD可将维氏气单胞菌的浓度降低7个数量级;增加放电电压可显著提高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效率;碱性条件下,氧气作为载气有利于维氏气单胞菌的灭活;在0.5~1.5L/min的范围内,空气流量对灭活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DBD/PCD系统中产生的活性物质首先作用于维氏气单胞菌外膜,使其破裂,然后进入细胞内造成胞内蛋白和毒力基因的损伤,最终导致维氏气单胞菌失活.DBD/PCD系统产生的活性物质·OH、^(1)O_(2)和O_(2)·^(-)在维氏气单胞菌灭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斑马鱼攻毒实验表明:DBD/PCD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水体病原微生物灭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电晕放电 维氏气单胞菌 灭活 机制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双氯芬酸的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姜涛 杨银海 +2 位作者 汪欢 雷乐成 杨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8,共8页
针对近年来以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在水中频繁检出的问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平板式循环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进行DCF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DCF和活性物质的传质-反应模型,探究了DBD降... 针对近年来以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在水中频繁检出的问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平板式循环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进行DCF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DCF和活性物质的传质-反应模型,探究了DBD降解DCF的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平板式循环DBD反应器中,DCF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为0.175 min^(-1),且宏观动力学反应常数受到输入电压、电极间距、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常数K=8.533 mol·min^(-1)·mm^(3.25)·W^(-0.75)。DCF单次流过放电区域的转化率受到输入功率、电极间距和溶液流速的影响,且DCF在DBD系统中的本征动力学反应为二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介质阻挡放电 传质-反应模型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中心组合设计的介质阻挡负载特征参数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勇权 唐雄民 李仲涛 《电气技术》 2024年第1期17-22,33,共7页
为了充分发挥介质阻挡放电(DBD)负载的性能,以高频脉冲激励作为介质阻挡负载的激励波形,以第一次放电时的负载电流幅值作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介质阻挡层厚度、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升降沿时间和相对... 为了充分发挥介质阻挡放电(DBD)负载的性能,以高频脉冲激励作为介质阻挡负载的激励波形,以第一次放电时的负载电流幅值作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介质阻挡层厚度、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升降沿时间和相对介电常数4个因素对高频脉冲激励下DBD负载第一次放电时负载电流幅值的影响,优化介质阻挡负载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对DBD负载电流的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介质阻挡层厚度、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升降沿时间、相对介电常数。在本文设定条件下,负载电流幅值的最大值8.692A在脉冲升降沿时间为200ns、脉冲电压幅值为4kV、介质阻挡层厚度为1mm、相对介电常数为8时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响应曲面法 负载电流幅值 有限元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栅状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空气消毒研究
17
作者 张丽阳 郭云涛 +2 位作者 帖金凤 付洋洋 罗海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2-2987,共16页
空气净化与消毒是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用于空气消毒具有高效、大面积放电、低风阻等优势,但目前对其空气消毒特性、消毒因子和消毒剂量的研究不足。文中介绍了清华大学电... 空气净化与消毒是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用于空气消毒具有高效、大面积放电、低风阻等优势,但目前对其空气消毒特性、消毒因子和消毒剂量的研究不足。文中介绍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研究团队近期关于栅状DBD等离子体空气消毒的研究进展。杀菌特性方面,重点研究了放电结构参量、湿度、微生物种类、电压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发现缩小间隙、增大电极尺寸、增加气流湿度均可提高杀菌效率和能量效率(Z值),相对湿度为60%时装置Z值可达1.68L/J;对MS2噬菌体气溶胶的单次通过净化效率可达99.5%~99.9%。杀菌因子方面,实验发现短寿命气相粒子是细菌气溶胶灭活的主要因子,长寿命粒子作用至多占总杀菌作用的30%。杀菌剂量方面,提出以比能量密度作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的剂量参数,并基于湿空气放电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发现单粒子剂量与功率密度的线性关系,揭示了比能量密度作为剂量的机制。该研究可为介质阻挡放电空气消毒提供理论和工程应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栅状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空气消毒 生物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快速鉴别棉、涤纶纺织品
18
作者 尚宇瀚 葛运程 +2 位作者 高海燕 孟宪双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3-890,共8页
为实现对棉、涤纶纺织品的快速准确鉴别,开发了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结果表明,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数据采集用时仅为4~5 s。使用棉、涤纶与棉涤混纺纺织品样品... 为实现对棉、涤纶纺织品的快速准确鉴别,开发了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结果表明,电烙铁灼烧-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数据采集用时仅为4~5 s。使用棉、涤纶与棉涤混纺纺织品样品的质谱指纹图谱数据,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优化后的随机森林模型五折交叉验证与袋外验证的误判率分别为2.50%和2.52%。基于袋外验证混淆矩阵,求得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7.5%,对棉与涤纶样品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均高于95%,满足快速鉴别要求。该方法可为棉、涤纶纺织品真伪鉴别与品质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过式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质谱 随机森林模型 涤纶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Fe^(2+)降解水中萘普生
19
作者 叶正新 胡淑恒 +1 位作者 许子牧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6,684,共8页
文章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与Fe^(2+)协同降解水中萘普生(NPX),并与单一DBD等离子体体系进行比较。分别探究Fe^(2+)浓度、放电功率、初始pH值及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的质量浓度... 文章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与Fe^(2+)协同降解水中萘普生(NPX),并与单一DBD等离子体体系进行比较。分别探究Fe^(2+)浓度、放电功率、初始pH值及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的质量浓度对NPX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NPX降解产物,并使用毒性评估软件工具(Toxicity Estimation Software Tool,T.E.S.T.)分析预测产物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Fe^(2+)体系中,当Fe^(2+)浓度为200μmol/L、放电功率为71 W、初始pH值为4.0时NPX去除效果最好,而水中NOM的存在会抑制NPX的降解。NPX降解过程较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检测出7种中间产物,提出可能的降解路径。生物毒性预测结果表明,NPX在降解过程中会生成毒性更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FENTON反应 萘普生(NPX)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MCC实现空气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赵晓宁 赵来军 +2 位作者 孟声辉 余诚诚 孙岩洲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8,共8页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际应用中,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目前,空气均匀放电的获得仍比较困难,且诊断均匀性的依据缺乏可信的依据。文章采用粒子云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与蒙特卡罗碰撞(Monte Carlo C...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际应用中,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目前,空气均匀放电的获得仍比较困难,且诊断均匀性的依据缺乏可信的依据。文章采用粒子云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与蒙特卡罗碰撞(Monte Carlo Collision,MCC)方法模拟了放电过程中粒子的运动情况,研究大气压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展过程,然后讨论介质厚度、电源频率对形成均匀放电的影响,并研究这两种因素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厚度在d≥1.5 mm时可获得没有放电细丝的电流波形;电源频率高于2.5 kHz时,放电细丝是难以避免的。在能够形成均匀放电的条件下,将介质厚度适当的调整在1.5 mm附近,提高电源频率,将产生更高的等离子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PIC-MCC法 空气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