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紧张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戴俊明 傅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8-281,共4页
关键词 职业紧张 评估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帅平 卢仙娥 贾庆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525-1526,共2页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模式联合评估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惠清 陈嘉斌 +3 位作者 杨敏 苏世标 刘文慧 黄伟旭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2种职业紧张理论模式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广东省632名在职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工作要求-自主(J... 目的探讨2种职业紧张理论模式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广东省632名在职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工作要求-自主(JDC)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评估。结果研究对象的JDC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3.8%(277/632),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8.6%(244/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工作时间>8 h、周工作时间>40 h的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更高的JDC职业紧张风险(P<0.01);30.0~岁、公立医疗机构、日工作时间>8 h、周工作时间>40 h的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更高的ERI职业紧张风险(P<0.01)。结论2种理论模式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紧张。年龄、医疗机构类别、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是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放射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原文传递
某供电企业员工不同模式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李霜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3,327,共5页
目的了解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某供电企业25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其工作要求-自主(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情况... 目的了解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某供电企业25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其工作要求-自主(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1名研究对象中,JDC及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74.5%(187/251)和22.7%(57/251);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ERI模式(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发生JDC模式高职业紧张的风险,已婚者高于单身者(P<0.05),日工作时间>8 h者高于日工作时间≤8 h者(P<0.05);对于发生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该供电企业工作人员职业紧张以JDC模式职业紧张为主;其职业紧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日工作时间和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2种模式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慧峰 闫雪华 +2 位作者 王柱锋 刘斌 杨宇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2种职业紧张模式下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某模具生产企业45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和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调查其抑郁... 目的探讨2种职业紧张模式下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某模具生产企业45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和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调查其抑郁症状及工作要求-自主(JDC)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7名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得分中位数为11.0分,检出率为23.4%(107/457)。JDC模式下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78.3%(358/457),ERI模式下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62.6%(286/457)。ERI模式下,高度职业紧张组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低度职业紧张组(26.6%vs 1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DC模式中,婚姻状况和月收入均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ERI模式中,婚姻状况、月收入和职业紧张均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高度职业紧张组员工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高于低度职业紧张组(P<0.05)。结论模具生产企业员工存在一定程度抑郁症状。婚姻状况、月收入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是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工作需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2种模式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雪华 周林倩 +2 位作者 陈慧峰 刘斌 王苍宁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5-659,665,共6页
目的 探讨2种模式职业紧张对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模具生产企业的45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调查其职业倦怠和... 目的 探讨2种模式职业紧张对某模具生产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某模具生产企业的45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调查其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分析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6.0%(361/475);工作要求-自主(JDC)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78.3%(358/457)和62.6%(286/457)。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组员工职业倦怠检出率高于低职业紧张组(83.9%vs 70.8%,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ERI模式职业紧张是研究对象职业倦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组员工检出职业倦怠的风险高于低职业紧张组(P<0.05);JDC模式职业紧张未对研究对象职业倦怠产生影响(P>0.05)。结论 模具生产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检出率均较高;ERI模式高职业紧张员工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职业倦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影响因素 员工
原文传递
两种模式评估某模具生产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林倩 王柱锋 +2 位作者 陈慧峰 闫雪华 刘斌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应用两种职业紧张模式评估某模具生产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整群抽样抽取457名模具生产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评估。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 应用两种职业紧张模式评估某模具生产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整群抽样抽取457名模具生产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评估。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下的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78.34%(358/457),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下的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60.83%(278/4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DC模式中年龄<30岁职工高职业紧张发生风险是≥40岁的2.339倍,ERI模式中工龄4~<8年及≥8年职工高职业紧张发生风险分别是工龄<4年的2.030倍和1.888倍;制作工高职业紧张发生风险是省模工的2.476倍;日工作时间>10 h职工高职业紧张发生风险是≤10 h的2.691倍。提示该模具生产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水平较高,年龄是JDC模式高职业紧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工龄、工种及日工作时间是ERI模式高职业紧张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企业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
原文传递
快递从业人员两种模式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代浩 冯铁建 +2 位作者 梅树江 余新天 钟苑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10期59-61,共3页
目的了解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925名快递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17... 目的了解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925名快递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17份,JDC及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67.75%(418/617)和60.29%(372/617);JDC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ERI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JDC模式职业紧张,快递员岗位发生风险高于技术岗位、管理岗位,长时间工作者高于短时间工作者,短时间睡眠者高于长时间睡眠者。对于发生ERI模式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更高;以快递员为参照,岗位为技术岗位和其他岗位的快递从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更高;以工作时间≤40 h/周为参照,工作时间≥56 h/周者发生高度职业紧张的风险更高。结论该快递从业人员同时存在JDC和ERI两种职业紧张模式,其职业紧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岗位性质、性别、睡眠时间和周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从业人员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调查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恰 杨爱初 +3 位作者 黄伟欣 王秀芹 郭集军 肖明慧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简体中文版,对广东省306名在职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紧张水平测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不同影响因素下ERI外在... 目的探讨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简体中文版,对广东省306名在职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紧张水平测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不同影响因素下ERI外在付出、回报和内在投入3个维度得分及其差异。结果 306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在付出、回报、内在投入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5.83±5.18)、(46.63±9.06)和(14.97±2.23)分。其中存在自感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紧张的放射工作人员有42人(占13.73%),存在发生职业紧张高风险的放射工作人员有62人(占20.26%)。与企业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在付出维度得分和职业紧张检出率均较高(P<0.05),发生职业紧张高风险检出率较低(P<0.05);与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比较,男性放射工作人员外在付出维度得分、付出/回报比和职业紧张检出率均较高(P<0.05),回报维度得分较低(P<0.05);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在付出维度得分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建议增加社会支持,以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和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紧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紧张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原文传递
两种理论联合评估某电子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金平 赵容 王小舫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年第4期301-304,365,共5页
[目的]联合使用两种职业紧张理论评估某电子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基于工作要求-自主模式(job demand-control model,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 [目的]联合使用两种职业紧张理论评估某电子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基于工作要求-自主模式(job demand-control model,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ERI模式)两种理论的中文版问卷对892名员工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892名员工的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48.5%和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月收入和教育程度是JDC模式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已婚者为对照,未婚组的OR为1.66(P<0.01);以健康状况好组为对照,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组的OR值为2.25、3.09(P<0.01或0.05);以月收入≥4 000元为对照,<3 000元组的OR值为2.20(P<0.01);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对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组的OR值为2.20(P<0.05)。ERI模式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以已婚组为对照,未婚组的OR值为1.97(P<0.05);以健康状况好组为对照,健康状况较差组的OR值为6.16(P<0.01)。[结论]该电子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不佳,应关注重点员工的健康状况,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原文传递
民警职业紧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艳红 吴辉 余善法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睡眠障碍、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某市公安局派出所的244名民警进行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睡眠障碍、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某市公安局派出所的244名民警进行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低于低水平组,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相关因素评分组间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民警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评分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呈正相关,而与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内在付出、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负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对睡眠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睡眠障碍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工作紧张模式
原文传递
民警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红 吴辉 余善法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工作满意感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244名某派出所民警进行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工作满意感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244名某派出所民警进行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结果民警的年龄越大,工作满意感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5.7a的民警比工龄≤15.7a的民警工作满意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满意感评分与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0.01)。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是工作满意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上级支持、正性情感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可能对工作满意感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工作满意感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工作紧张模式
原文传递
电子制造服务业流水线员工职业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纪玉青 李霜 +2 位作者 王超 王瑾 刘晓曼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37-741,共5页
目的 了解电子制造服务业(EMS)流水线员工的职业应激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6至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5 944名EMS流水线员工为观察组,其他岗位6 270名员工(非流水线工人和管理人员)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 目的 了解电子制造服务业(EMS)流水线员工的职业应激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6至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5 944名EMS流水线员工为观察组,其他岗位6 270名员工(非流水线工人和管理人员)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基本信息问卷、工作要求-自主(J DC)模式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职业应激状况.结果 观察组员工工作自主、社会支持、工作回报得分(2.72±0.63、3.64±0.68、4.06±0.80)均较对照组(3.00±0.67、3.83±0.68、4.24±0.7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3、15.41、12.70,均P<0.05);观察组员工工作付出和内在投入得分(2.34±0.78和2.48±0.78)均高于对照组(2.21±0.80和2.3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8、-10.90,均P<0.05).观察组员工JDC模式职业应激比例(64.5%)和ERI模式职业应激比例(12.7%)均高于对照组(52.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2.26、23.4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JDC模式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ERI模式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而女性、月收入越高员工的ERI型职业应激发生风险降低(均P<0.05).结论 EMS流水线员工为相对弱势群体,职业应激程度较高;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造服务业 职业应激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原文传递
火力发电厂工人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金珂 李宾 +4 位作者 沈杰鑫 柳善河 唐荟瑜 刘玉梅 燕贞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 分析火力发电厂工人(以下简称“电力工人”)职业紧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2家火力发电厂531名一线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评估其职业紧张情况。结果 研究对象工作要求... 目的 分析火力发电厂工人(以下简称“电力工人”)职业紧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2家火力发电厂531名一线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评估其职业紧张情况。结果 研究对象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低于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42.4%vs 86.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情况、作业模式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均是研究对象JDC模式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性别、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均是研究对象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电力工人的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是该群体2种模式职业紧张的共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一线工人 职业紧张 工作要求-自主模式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