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读《画山水序》——对“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景刚 《宿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70,共3页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美学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命题是宗炳的方法论,从而得出宗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写实倾向。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结合后人对宗炳创作的评价,认为"以形写形,以...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美学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命题是宗炳的方法论,从而得出宗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写实倾向。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结合后人对宗炳创作的评价,认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个命题属于认识论范畴,只是概括了宗炳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指导画家进行创作的方法论,更不能以此推断出宗炳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明显的写实倾向,目前学界对这个命题的解读是一种误读,并不符合宗炳《画山水序》的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炳 《画山水序》 以形写形 以色貌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以形写形”与“画山水之神”之间——宗炳《画山水序》中观念的同构与间隙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3年第4期35-3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宗炳《画山水序》一文中提出的“以形学形”和“画山水之神”的分析,指出其中观念的同构与间隙。
关键词 宗炳 以形写形 画山水之神 同构 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写形:中国书法的理论表述特点暨相应教育策略探索——基于表象学的视角
3
作者 娄小明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2期17-21,29,共6页
以形写形,是中国书论的表述特点。从表象学的视角审视,它具有表达模糊化、效果去终极化、取法崇古化、审美人格化、阐述技术化的特点,这对书法教育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以形写形 中国书论 表象学 表述特点 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生与山水画的形神
4
作者 王丛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7-27,30,共2页
写生过程不仅是画家对大自然的感受过程,还是人的生命体验的过程。写生直接启迪画家神思。写生是以形写形、以形写神的基础与根本。
关键词 山水画 以形写形 以形 体验过程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之成巧——山水画的写形方法
5
作者 孙百安 《书画世界》 2022年第8期22-25,共4页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文中提出了“类之成巧”“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理论。本文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董源《潇湘图》,对山水画“类之成巧”的写形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画山水序 类之成巧 以形写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写形论
6
作者 刘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4期22-29,共8页
1 艺术创造的过程,不可否认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起的作用。所以,它既不能局限于以形写形的范围,也不能局限于抽象或具象、摹仿或表现的范围。为此,东晋艺术家顾恺之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便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在这里,按照顾恺之... 1 艺术创造的过程,不可否认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起的作用。所以,它既不能局限于以形写形的范围,也不能局限于抽象或具象、摹仿或表现的范围。为此,东晋艺术家顾恺之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便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在这里,按照顾恺之的理论体系,形是表,神是里,形是神的形,神是形的神,只有将这二者结合到水乳交融的水平,艺术家的抒情写意才能迁想后而妙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神 以形 艺术创造 不似之似 以形写形 具象 艺术创作 五百年前 艺术 创作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写神——顾恺之绘画艺术给我的启示
7
作者 高国华 《艺术科技》 2014年第3期167-167,共1页
"以形写神"美学命题是顾恺之首次提出的。顾恺之对这一命题的阐释主要是从创作实践、鉴赏品评等角度,对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指出人物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应该是形神并重,不可偏颇的。顾恺之是对我大学专... "以形写神"美学命题是顾恺之首次提出的。顾恺之对这一命题的阐释主要是从创作实践、鉴赏品评等角度,对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指出人物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应该是形神并重,不可偏颇的。顾恺之是对我大学专业学习阶段影响巨大的古代画家,伴随我的成长道路,使我受益匪浅。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画家、理论家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或多或少的被顾恺之的绘画艺术所影响。最多提到的是他的"以形写神"的主张,同时他的"迁想妙得"的提出使得他的理论影响更深,因而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地启示在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以形 受益匪浅 理论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表现形态 被引量:4
8
作者 唐韶军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8-90,96,共4页
无论从武术实践还是从武术理论的角度看,“形神”在武术套路中所占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以形写神”、“以形写形”、“写意传神”是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美学... 无论从武术实践还是从武术理论的角度看,“形神”在武术套路中所占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以形写神”、“以形写形”、“写意传神”是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美学特征和不同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 以形 以形写形 意传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峰:从实景写真到意象重构——黄道周《雁荡山图》新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力杰 《福建艺术》 2017年第6期45-51,共7页
肇始于魏晋的中国山水画自萌芽之始就意图在写实与写心之间求得某种动态平衡。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种对于实景写生的推崇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史:而稍晚的王微在《叙画》中提炼出“拟太虚之体”... 肇始于魏晋的中国山水画自萌芽之始就意图在写实与写心之间求得某种动态平衡。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种对于实景写生的推崇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史:而稍晚的王微在《叙画》中提炼出“拟太虚之体”之说,则把单纯追求对自然模仿的写实论上升到强调内化于心的写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重构 雁荡山 黄道周 中国山水画 《画山水序》 以形写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写意”
10
作者 陈明 《中国书画》 2015年第3期120-121,共2页
中国古代绘画历经了由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宗炳的"以形写形"到谢赫的"传移模写",再到荆浩的"巧写象成"等等,对于画的论述都称为"写"。而"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足与"... 中国古代绘画历经了由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宗炳的"以形写形"到谢赫的"传移模写",再到荆浩的"巧写象成"等等,对于画的论述都称为"写"。而"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足与"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从笔墨形质上来看的话,以"书写"论"绘画"的关系最早出现在苏轼论文同的墨竹法:"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绘画 意画 以形写形 成竹于胸 荆浩 谢赫 见其 画竹 传移模 外师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11
作者 王永亮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水墨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能使作品充满浓厚生活的气息,这是画家躲在画室里想象不出来的。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面对自然,才能使我们的创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水墨山水画 以形写形 客观景物 散点透视 谢赫 变化无穷 寸眸 《画山水序》 王水亮 西方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画家莫淇麟 腕底云烟笔底山
12
作者 莫淇麟 《中国经贸》 2024年第10期2-5,共4页
山川为天地之大象,山水画乃天地之大美。莫淇麒的山水画,意存笔先,立象尽意,写出了大自然的本真与灵趣。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乃为妙写自然;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应目会心,感物吟志,神超理得,进入艺术思维的审美化境;思与境偕,心与手应,披... 山川为天地之大象,山水画乃天地之大美。莫淇麒的山水画,意存笔先,立象尽意,写出了大自然的本真与灵趣。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乃为妙写自然;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应目会心,感物吟志,神超理得,进入艺术思维的审美化境;思与境偕,心与手应,披图幽对,神游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画家 以形 以神 以色貌色 以形写形 艺术思维 山水画 应目会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意寄情,形师造化”——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认知异变
13
作者 赵轩 孙列 《国画家》 2020年第5期61-62,共2页
一、"形神论"异变(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神论""形神",中国绘画一个独特的概念,"形"与"神"相互对立统一出现在中国绘画中,同时构成一些关于"形神"的名词、概念等,如"... 一、"形神论"异变(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神论""形神",中国绘画一个独特的概念,"形"与"神"相互对立统一出现在中国绘画中,同时构成一些关于"形神"的名词、概念等,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写意传神""以形写形"等。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在"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玄)用笔"中,有一条为:"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1顾恺之的画作照应其"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以形写神"的传神理论,使得其传神理论具有实践教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以形 水墨人物画 顾恺之 师造化 以形写形 张彦远 意传神
原文传递
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成寅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析山水画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所论"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绘画...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析山水画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所论"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绘画美学命题,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味象 以形媚道 神超理得 应目会心 以形写形 畅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炳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寿林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1期36-37,共2页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像'的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美学思想,'澄怀味像'山水画艺术创作美学思想的提出,不仅使得传统的'味'美之学由静至动,完成由'美味'到'味美'的转变,更突出了画家...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像'的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美学思想,'澄怀味像'山水画艺术创作美学思想的提出,不仅使得传统的'味'美之学由静至动,完成由'美味'到'味美'的转变,更突出了画家的主体能动性,突破了以往关于绘画艺术创作只注意传物象之神,而忽略画家的情感、精神意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美学思想 《画山水序》 艺术创作 创作思想 山水画创作 雪景寒林图 物我两忘 以形写形 以色貌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咫尺万里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晶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期79-79,共1页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能否在有限的笔墨中表现无限的空间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山水画论里的相关论述时有见之。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画山水序》就讲山水画的以小见大:“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嵬...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能否在有限的笔墨中表现无限的空间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山水画论里的相关论述时有见之。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画山水序》就讲山水画的以小见大:“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嵬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寸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 中国古代画论 山水画论 《画山水序》 以小见大 以形写形 空间感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精墨妙 形神兼备——《沈锡纯画集》序
17
作者 王伯敏 《荣宝斋》 201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论画者曰: “画者,不徒图形,更在于写真。”又有云:“若图其形而未有写其神,标本也;若画山水,只写山之形状,未有写山之气势,地舆论也。”这些道理,都是前人在绘画上的甘苦有得之言,深入浅出。吾人在研砚挥毫之时,若能成事... 论画者曰: “画者,不徒图形,更在于写真。”又有云:“若图其形而未有写其神,标本也;若画山水,只写山之形状,未有写山之气势,地舆论也。”这些道理,都是前人在绘画上的甘苦有得之言,深入浅出。吾人在研砚挥毫之时,若能成事,实非易得。今读沈锡纯画,诚笔精墨妙,“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其所可贵,还在于“写其形而得其神”,人见之,焉有不谓之“善哉!善哉!”沈锡纯,著名花鸟画家,闽中画坛之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兼备 画集 以形写形 花鸟画家 绘画
原文传递
《画山水序》的理论逻辑结构及美学意蕴
18
作者 余永红 《中国书画》 2007年第8期59-61,共3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转型时期,在美术领域,这种转型表现在:审美倾向由对"错彩镂金"类型装饰之美的欣赏,转向对"出发芙蓉"般清新自然之美的青睐;①画家群体由工匠身份向文人高土渐变;绘画作品的功能由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转型时期,在美术领域,这种转型表现在:审美倾向由对"错彩镂金"类型装饰之美的欣赏,转向对"出发芙蓉"般清新自然之美的青睐;①画家群体由工匠身份向文人高土渐变;绘画作品的功能由宣扬政治、道德教化的工具向绘画艺术本体转变;随山水美学的兴起,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并得到长足发展。宗炳的《画山水序》就产生于这种审美意识的转型和山水画独立并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在体现转型期特色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理论视角的独特性,虽为一篇不足500字的短文,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命题、范畴,具有丰厚的哲学、美学意蕴,文辞精美,立论精微,从现代艺术理论的角度去考察,其美学命题、范畴之间联系紧密,论述有条不紊,体现了其理论体系严密的逻辑结构。以下本文将从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三个维度对《画山水序》的理论体系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和梳理,并对其中涉及的美学命题、范畴进行一定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山水序》 美学意蕴 美学命题 美术领域 艺术创作 艺术理论 以形写形 理论体系 视觉现象 以色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如琢绘画的美学之思
19
作者 刘墨 《中国书画》 2008年第7期64-80,共17页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兼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宋庆龄...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兼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崔如琢的世界》、《崔如琢画集》、《如琢书画收藏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收藏 山东艺术学院 画院院长 宋庆龄基金会 荣誉会长 以形写形 淡墨 郑诵先 《画山水序》 吴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饰艺术与宗炳的美学观
20
作者 刘丹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13期175-175,共1页
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都在强调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态和认知的虚静和澄明。他所提出的"澄怀味象"包含了道家、儒家以及佛家的观点,并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将山水画的创作指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 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都在强调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态和认知的虚静和澄明。他所提出的"澄怀味象"包含了道家、儒家以及佛家的观点,并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将山水画的创作指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味象 应目会心 以形写形 以色貌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