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技术支持的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期望价值信念的作用
1
作者 苟江凤 杨九民 +1 位作者 李荣娜 郑文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1,86,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智能技术与师范生培养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计划的关键。为了探究智能技术支持的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该研究基于情境期望价值理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智能技术与师范生培养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计划的关键。为了探究智能技术支持的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该研究基于情境期望价值理论,选取567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环境支持和期望价值信念(即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有用性)在培养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在环境支持对智能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化教学的影响起到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环境支持对智能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高环境支持和期望价值信念组的师范生表现出更好的智能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化教学行为意愿。基于此,研究揭示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内因,并从强化拟真情境应用、优化课程体系和发展协同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实践中提升师范生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师范生 数字化教学能力 期望价值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以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8
2
作者 许欣 姚家新 +1 位作者 杨剑 张凤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以Eccles父母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对595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研究,以期探讨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是否对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的中介... 以Eccles父母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对595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研究,以期探讨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是否对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的中介作用给予检验。结果表明,儿童的期望-价值信念对儿童感知父母的运动投入程度影响显著;儿童感知父母的运动投入程度对儿童运动行为影响显著;能力期望对运动行为影响显著,但该影响由于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的加入而变小或变得不显著,说明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运动参与 感知父母投入程度 期望-价值信念 运动行为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东 庞爱莲 林崇德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用实验法研究了328名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结果为成功还是失败,中小学生都一致认为努力的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同伴的欢迎,能力低又不努力的学生最不受教师和同伴的喜爱。(2)学生对... 用实验法研究了328名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结果为成功还是失败,中小学生都一致认为努力的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同伴的欢迎,能力低又不努力的学生最不受教师和同伴的喜爱。(2)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对其归因有影响,中小学生可以为得到教师及同伴的认可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中小学生 教师 同伴 价值信念 知觉 归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安全性”的文化理想及价值信念——“总体安全观”的哲学理念的人学逻辑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轩 张丽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生存安全性"作为人的本体性自我实现活动的生命自觉方式和解放途径是公共性安全的内在核心质态结构,是"总体安全观"的核心性哲学观念。现代性社会中存在的多元化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危机",... "生存安全性"作为人的本体性自我实现活动的生命自觉方式和解放途径是公共性安全的内在核心质态结构,是"总体安全观"的核心性哲学观念。现代性社会中存在的多元化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危机",集中表现为"生存安全性"文化理想与价值信念的深度迷茫,是人的优雅、幸福生存本体性、合理性、公共性认同的价值危机。真正为现代性社会所认同、共有、共享的生存安全性,是人在多元化生存场景中生命自觉实践化、合理性优化的证成,是一种人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和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安全场景日益呈现为"复杂、立体、多元、多层、多样"的结构型制,"生存安全性"的文化理想及价值信念的生成和确立成为安全性的照见现实社会中人自我实现的达成、证成及优化的人学本体境界,对"生存安全性"价值实践也成为中国当代实践"中国梦"的现代性理论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安全性” 文化理想 价值信念 “总体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健身运动行为改变阶段参与者的期望信念、价值信念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观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87,99,共5页
以期望—价值理论及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各个健身运动行为改变阶段的期望信念、价值信念以及行为特征,探讨影响人们选择不同健身行为阶段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思考前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是低期望信念、低价值信念;在思考期,健身... 以期望—价值理论及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各个健身运动行为改变阶段的期望信念、价值信念以及行为特征,探讨影响人们选择不同健身行为阶段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思考前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是低期望信念、低价值信念;在思考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期望信念维持低态,价值信念略有提升;在预备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增加;在行动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的期望信念大幅增加,内在价值信念增加。在维持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的期望信念继续增加,成就价值信念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期望-价值理论 行为改变阶段 期望信念 价值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价值信念:和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对山西奴工事件的思考
6
作者 毕文胜 杨晶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4期51-53,共3页
山西奴工事件更深层的文化原因是共同伦理规范及其相应的共同价值信念和追求的缺失,导致了个体经济行为的失衡。因此之故,倡导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如何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并内化个体的自觉追求... 山西奴工事件更深层的文化原因是共同伦理规范及其相应的共同价值信念和追求的缺失,导致了个体经济行为的失衡。因此之故,倡导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如何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并内化个体的自觉追求,从而在实存境遇中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信念 儒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爱与反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的价值信念之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董尚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围绕理性和信仰之间的矛盾,表现自己灵魂深处对超验形态的终极价值依据的肯定。他拒斥理性,肯定神性,其价值信念的核心是上帝的圣爱和拯救,属于有神论存在主义。鲁迅寻求超验形态的终极价值依据,返回到了道家的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围绕理性和信仰之间的矛盾,表现自己灵魂深处对超验形态的终极价值依据的肯定。他拒斥理性,肯定神性,其价值信念的核心是上帝的圣爱和拯救,属于有神论存在主义。鲁迅寻求超验形态的终极价值依据,返回到了道家的价值虚无主义立场,形成了以生命形而上学为基础、以反抗和自救为核心的价值信念,属于无神论存在主义。在鲁迅那里,反抗以拒斥荒诞的形式强化了荒诞的合理性,并由此把道家的价值虚无主义信念发展为一种现代虚无主义的逍遥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爱 反抗 价值信念 荒诞 价值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研究生价值信念涵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峰 《新课程》 2015年第24期9-9,共1页
目前我国社会的现实因素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念产生种种影响,价值信念多元化的状况导致研究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信念歪曲的现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纠正研究生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研究生正确... 目前我国社会的现实因素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念产生种种影响,价值信念多元化的状况导致研究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信念歪曲的现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纠正研究生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价值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优秀传统 研究生 价值信念 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教养方式与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欣 杨剑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在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的调节作用下对儿童运动期望一价值信念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福建省、江西省、河北省5所小学595名小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相关和调节层级回归进行统...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在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的调节作用下对儿童运动期望一价值信念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福建省、江西省、河北省5所小学595名小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相关和调节层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制型教养方式、父母行为鼓励对儿童期望信念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口=o.076,t=2.35,P=0.019;β=0.111,t=3.748,P=0.000);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和父母行为鼓励对儿童价值信念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070,t=2.883,P=0.004;β=0.070,t=2.745,P=0.006);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对提高儿童运动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294,t=3.193,P:0.001)。溺爱型和时间投入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对期望信念的预测力(β=0.078,t=2.065,P=0.039),专制型和时间投入的交互作用对期望信念具有负向预测力(β=-0.084,t=-2.454,P=0.014),忽视型与器材提供的交互作用在期望信念的正向预测达到边际显著(β=0.073,t=1.94,P=0.053)。结论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运动参与有预测作用,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能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运动参与 教养方式 父母投入程度 期望-价值信念
原文传递
诗言志与诗言神及文明的价值信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咏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6-192,共7页
考察诗言志与诗言神两大诗学观念的发生与发展,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具有启发作用。"诗言志"发端于儒家思想,对魏晋以来的中国诗歌创作具有决定性影响,显示了中华文明的诗歌价值信念;"诗言神"源于荷马,经过柏... 考察诗言志与诗言神两大诗学观念的发生与发展,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具有启发作用。"诗言志"发端于儒家思想,对魏晋以来的中国诗歌创作具有决定性影响,显示了中华文明的诗歌价值信念;"诗言神"源于荷马,经过柏拉图、普罗提诺、施莱格尔、桑塔耶那、海德格尔等的充分论证,呈现出西方人独特的文明价值理想。由于诗歌观念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在现代文化语境中,这两大诗学观念的交融,可能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中华文明 价值信念 诗歌创作 诗学观念 发生与发展 启发作用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来 《新华文摘》 2009年第3期32-35,共4页
一、“知识”、“方法”与“价值信念”三层面的对话 不同哲学形态之间的对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一是“知识”层面,二是“方法”层面。三是“价值信念”层面。
关键词 价值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对话 基本层次 哲学形态 知识
原文传递
儒道合流:儒家价值信念的胜利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8-57,共10页
关键词 专制王权 儒家价值 儒道合流 价值信念 道家 价值取向 自然性 《易传》 天道 现实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7,共6页
一、“知识”、“方法”与“价值信念”三层面的对话 不同哲学形态之间的对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一是“知识”层面,二是“方法”层面,三是“价值信念”层面。
关键词 价值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对话 哲学形态 基本层次 知识
原文传递
信念与价值观危机:福斯特小说内外的英国“更年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9,共5页
弗朗索瓦.贝达里达(Bedarida 1991:97)将英国由盛致衰的转折期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至爱德华时代终结称为英国的"更年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是经济发展滞缓,享乐主义风行。而在这些表征之下则是深层次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危机。... 弗朗索瓦.贝达里达(Bedarida 1991:97)将英国由盛致衰的转折期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至爱德华时代终结称为英国的"更年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是经济发展滞缓,享乐主义风行。而在这些表征之下则是深层次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危机。作为对社会和文化问题探究意识强烈的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其爱德华时代的小说中自觉不自觉地探究了英国"更年期"问题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英国"更年期"的历史语境,着重探讨福斯特爱德华时代小说主题与英国"更年期"的信念与价值观危机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摩·福斯特 爱德华时代小说 英国“更年期” 信念价值观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不规矩”首先要重构规矩的价值信念
15
作者 孙桂梁 《党的生活(江苏)》 2015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把党的规矩概括为党章、党内各项纪律、党带领人民制定的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四个方面。这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把党的规矩概括为党章、党内各项纪律、党带领人民制定的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四个方面。这些规矩,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信念 重构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总书记 习近平 中纪委 纪律
原文传递
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的深圳办公建筑使用者环保意识及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晓欢 王若冰 +1 位作者 苟中华 金珊 《世界建筑》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本文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对深圳8栋办公建筑使用者进行调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办公室使用者行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型,来验证推行绿色建筑发展与培养使用者环保意识及行为的潜在相关性。总结使用者偏好的设计策略,并辅以针对... 本文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对深圳8栋办公建筑使用者进行调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办公室使用者行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型,来验证推行绿色建筑发展与培养使用者环保意识及行为的潜在相关性。总结使用者偏好的设计策略,并辅以针对绿色建筑从业者的访谈,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优化方向,为中国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 可持续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银娥 袁祖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不只是笼统的"以人为本",而是将其明确化为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和衡量指标;三是表现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所推崇的新的社会治理和"善治"理念的前瞻,以及果敢引入的理论胆略和实践气魄。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立足中国社会新一轮"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模式,将"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之最高的公共价值理性信念,这一信念必然是"公民权利"本位的,是普遍幸福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和谐社会 发展伦理学 公共价值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与要素:政治价值体系的结构形式与调整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64,共8页
政治价值体系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层次结构,是政治生活的意义、合法性和评判标准之所在。政治价值体系固然有着自身的价值内涵,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有着自身内在层次、要素与结构的形式性存在。厘清政治价值体系内在的结构形式,了解... 政治价值体系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层次结构,是政治生活的意义、合法性和评判标准之所在。政治价值体系固然有着自身的价值内涵,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有着自身内在层次、要素与结构的形式性存在。厘清政治价值体系内在的结构形式,了解其变革的内在机理,推进政治价值体系以一种主动、渐进与可控的方式展开自身的调整与变革,防止激进理想主义对政治价值体系撕裂性的冲击,是市场经济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政治价值体系研究中我们必须直面、必须深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体系 政治价值信念 政治价值理念 政治价值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西方价值体系的微观异质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蒙冰峰 廉永杰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且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它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在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信念等方面存在鲜明的区别。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西方价值体系 异质比较 价值目标 价值标准 价值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预设与历史决定论的困境——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方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127,共9页
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渐从人们的学术视野中淡出,许多学者刻意回避甚至否定这一问题。回避或否定并不等于超越,只要隐含在古史分期问题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问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揭示,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对这... 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渐从人们的学术视野中淡出,许多学者刻意回避甚至否定这一问题。回避或否定并不等于超越,只要隐含在古史分期问题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问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揭示,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对这一问题的超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信念-观念结构,在这种信念-观念结构中,历史可以证明、决定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同样,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可以回溯、还原历史,历史与未来、历史与价值完全是同一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过是这一信念-观念结构的表达形式。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观念结构及其表达形式,长期支配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分期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决定论 价值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