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留利转换的三个阶段
1
作者 李连仲 李连弟 《江淮论坛》 1988年第4期12-17,共6页
一定的经济体制要求一定的企业行为与之相适应,所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企业行为也必须随之转换。体制转变到什么程度,企业行为就应达到什么程度。
关键词 企业行为 企业留利 经济体制转轨 体制转变 企业利益 收入最大化 自有资金 利润最大化 产值指标 商品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留利”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概念辨析
2
作者 陈宗法 《当代财经》 1988年第4期21-24,共4页
人均留利是考核企业留利水平、评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指标,也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焦点。但是,由于人们对“企业留利”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
关键词 企业留利 自有资金 电力企业 自我发展能力 职工福利基金 亏损企业 实际工作 新产品试制 财税部门 税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留利的所有权归属新探
3
作者 王传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10,共5页
自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以来,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用生产发展基金等自有资金所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一直持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既是国有企业,留利自然归国家所有;也有人认为,企业留利应当归企业所有。而笔者则认为,一个国有企业上... 自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以来,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用生产发展基金等自有资金所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一直持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既是国有企业,留利自然归国家所有;也有人认为,企业留利应当归企业所有。而笔者则认为,一个国有企业上交税、利之后的利润余留,其所有权应当归属于该企业的劳动者集体,它是劳动力所有权在企业盈利中所具有的收益索取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产品价值 我国现阶段 企业自主权 改革以来 分配主体 相适应 企业留利 统收统支 社会再生产 劳动力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营大中型企业留利发展自有资产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王曲华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5-39,共5页
近年来,对企业放权让利,尤其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面积推广,使国营大中型企业税后留利的比例不断增长,从而企业运用留利发展自有资产具有现实可能性。理论上揭示出国营大中型企业建立自有资产的依据、意义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自有资产 企业留利 承包经营责任制 经营形式 放权让利 企业改造 积累资金 企业经营 约束机制 再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确立企业留利水平的依据
5
作者 刘佳义 《贵州社会科学》 1987年第9期14-17,共4页
国家与企业在盈利的分配中,各自应占多大的比例,企业留利水平如何确定才算合理,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企业留利增长过快,大大超过了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上缴税利的增长速度。1985年国营工业... 国家与企业在盈利的分配中,各自应占多大的比例,企业留利水平如何确定才算合理,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企业留利增长过快,大大超过了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上缴税利的增长速度。1985年国营工业企业留利240.5亿元,如果上加企业专项留利4,6亿元,税前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润77.8亿元,已达到322.9亿元,占实现利润总额的51.4%。另一方面,企业界普遍感到留利不足这就出现了企业普遍要求继续让税让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国民收入 全民所有制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 财政收入 增长速度 相适应 分配比例 劳动者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利息由税后企业留利支付问题
6
作者 徐卫民 《上海金融》 1983年第11期32-34,共3页
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利息是有力的经济杠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述利息的本质和作用时指出: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中量的分割。从资金的运动过程来看,货币G贷出,并转为资本,经过G—W—G′运动,然后作为G′或G+△G流回。在这里,△... 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利息是有力的经济杠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述利息的本质和作用时指出: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中量的分割。从资金的运动过程来看,货币G贷出,并转为资本,经过G—W—G′运动,然后作为G′或G+△G流回。在这里,△G是利息,它不是利润的全部,而只是利润的一部分。马克思把利润分为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纯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利息 马克思 使用效益 经济杠杆 转为资本 资本论 信贷资金 运动过程 纯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企业留利及新增资产的归属
7
作者 申长平 薛晓爱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5期87-88,共2页
对承包企业所留利润及其新购置的资产归谁所有,理论界目前有四种看法:①企业留利及新增资产应归国家所有。②应大部分归国家,小部分归企业。③应全部归企业所有。④应建立资产所有权,量化到个人,每年向本企业职工发给与新增资产等额的... 对承包企业所留利润及其新购置的资产归谁所有,理论界目前有四种看法:①企业留利及新增资产应归国家所有。②应大部分归国家,小部分归企业。③应全部归企业所有。④应建立资产所有权,量化到个人,每年向本企业职工发给与新增资产等额的股票。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资产所有权 承包企业 企业职工 国家所有 理论界 国营企业 劳动者 经营者 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企业留利归国家所有论的质疑——与程根木同志商榷
8
作者 刘晓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7-49,共3页
程根木同志在《对税后留利归企业所有论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中,认为企业留利所有权归于国家,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所有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这里提出一家之言,与程根木同志共同... 程根木同志在《对税后留利归企业所有论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中,认为企业留利所有权归于国家,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所有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这里提出一家之言,与程根木同志共同探讨。一、企业留利为什么不应归国家所有企业留利不是扣除。《质疑》对“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交纳两类税收后,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分配过程已经基本完结”的观点,我是同意的,这是因为第二步利改税并不到位,国有企业在完税之后还要依据承包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企业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 国有企业 所有权关系 企业主体 两权分离 分配过程 承包企业 独立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核定企业留利水平
9
作者 薄越亮 张林虎 《会计之友》 1984年第4期23-,共1页
利改税第二步,由于调整税率,开征新税,有利转税,也有税转利。在核定企业留利时,按照不同企业的情况,调整好基期利润,是合理核定企业留利水平的基础。基期利润调整计算的内容和顺序是: 以1983年利润定额(以财政部门批准决算为准)。加(减... 利改税第二步,由于调整税率,开征新税,有利转税,也有税转利。在核定企业留利时,按照不同企业的情况,调整好基期利润,是合理核定企业留利水平的基础。基期利润调整计算的内容和顺序是: 以1983年利润定额(以财政部门批准决算为准)。加(减)终国家批准的调整因素; 加:未实行第一步利改税的企业应从成本中剔除的奖金, 减:未实行第一步利改税的企业应转入成本的福利基金; 减:增加的销售税金(减少用“-”表示); 其中: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 加: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 减:分给联营单位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基期利润 销售税金 资源税 福利基金 应交所得税 税后利润 小型企业 实现利润 财政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企业留利与上交所得税同步增长
10
作者 黄继承 《武汉财会》 1986年第10期10-,共1页
国营企业利润分配中,国家与企业分配额所占的比重是个核心问题。利改税以后,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手段,主要是征收所得税,大中型企业所得税率为55%,小型企业为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在税率设计上基本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的原... 国营企业利润分配中,国家与企业分配额所占的比重是个核心问题。利改税以后,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手段,主要是征收所得税,大中型企业所得税率为55%,小型企业为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在税率设计上基本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的原则。企业上交所得税后的利润,对小型企业,有的省全部留给企业,有的征收一定的承包费,大中型企业是根据基数确定调节税率征收调节税(承包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企业利润分配 小型企业 税率设计 税后利润 企业所得税率 分配额 利润总额 增长额 苦乐不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罚金从企业留利中支出值得研究
11
作者 邓守诚 赵丙辰 杨迎选 《会计之友》 1986年第6期18-,共1页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各种罚款收入可以减少企业管理费,或者增加营业外收入。而企业的各种罚金与负担如奖金税、建筑税,各种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罚款加息等等,则要从企业留利中支出。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各种罚款收入可以减少企业管理费,或者增加营业外收入。而企业的各种罚金与负担如奖金税、建筑税,各种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罚款加息等等,则要从企业留利中支出。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这样规定无疑是正确的。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起一定作用。但是,目前社会风气没有根本好转,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这样规定既有积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企业管理费 营业外收入 现行会计制度 资金使用 建筑税 国家财政收入 罚款收入 经营管理 实现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企业留利碰到的问题
12
作者 杨启刚 《武汉金融》 1986年第4期37-38,共2页
我厂是一个已有卅年历史的中型针织企业,目前从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比较先进和完善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产值利税逐年递增。但是在企业留利方面却碰到了如下问题: 一是还款难。我厂贷款总额... 我厂是一个已有卅年历史的中型针织企业,目前从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比较先进和完善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产值利税逐年递增。但是在企业留利方面却碰到了如下问题: 一是还款难。我厂贷款总额达到1,852万元,流动资金贷款922万元,月息6.6‰,年息73万元,专项贷款730万元,按7.2‰计算,年息64万元,外贸流动资金借款200万元,月息6.6‰,年息15.8万元,每年共支付利息152.8万元,每月付息10万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针织企业 专项贷款 成品资金 职工福利 职工奖励基金 销售利润率 利润留成 利息支出 资金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企业留利的几点看法
13
作者 杨来万 《武汉金融》 1987年第1期47-48,共2页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分配比例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关系到增强企业活力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因此,留利水平必须符合国民收入合...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分配比例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关系到增强企业活力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因此,留利水平必须符合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要求,符合国民收入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合理分配的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分配关系 比例关系 国家财政收入 企业活力 根本性改革 利润分配 帐务处理 分配环节 企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国营企业留利水平的一点粗浅看法
14
作者 张伯熙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43-46,共4页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首先应该解决投资者的利益问题。因此,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否则它就难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企业留利 物质利益原则 小型企业 实现利润 集体企业 利润留成 经济活动 预算内企业 超额累进税率 预算外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留利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归企业所有
15
作者 杨文玉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7年第11期23-25,共3页
企业是否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涉及到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否能有内在动力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留利 企业自留资金 经济活动 职工福利 集体福利基金 经济体制改革 商品生产者 国有企业 亏损企业 生产性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止执行企业留利退税规定
16
《化工管理》 1995年第11期44-44,共1页
最近,财政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局等联合发出通知,停止执行企业以留利再投资退40%所得税的规定。
关键词 停止执行 企业留利 退税 再投资 法制局 内资企业所得税 体改委 国家经贸委 国家税务总局 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留利的分配和专用基金的使用应在承包时明确规定
17
作者 林浩 万大东 +1 位作者 胡新功 孙彦丽 《财会通讯(上)》 1991年第4期43-44,共2页
企业留利是企业按规定计缴所得税,调节税(承包费)以后的所留用的利润。企业通过留利的使用一方面用于发展生产,增强企业后劲,增加国有资产总量提供更多的资产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用于职工的消费,增加职工的收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 企业留利是企业按规定计缴所得税,调节税(承包费)以后的所留用的利润。企业通过留利的使用一方面用于发展生产,增强企业后劲,增加国有资产总量提供更多的资产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用于职工的消费,增加职工的收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合理确定企业留利的分配比例。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目前凡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包括新产品试制基金,后备基金)的分配比例应不低于留利的80%,福利基金应不高于20%;未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生产发展基金应不低于留利的60%,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应不高于40%。具体分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 新产品试制基金 职工福利 企业承包 生产发展基金 资产经营 变价收入 国有资产总量 工效挂钩 后备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商业企业留利基金分配办法应当改革和完善
18
作者 王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6-46,49,共2页
商业企业的利润分配体现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关系。国家的积累,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条件。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赖于从利润分配留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职工福利和奖励金亦依靠企业留利来解决... 商业企业的利润分配体现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关系。国家的积累,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条件。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赖于从利润分配留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职工福利和奖励金亦依靠企业留利来解决。商业企业获得的利润,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然后再提存各项基金。首先应保障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要提取职工福利和奖励金以改善职工生活,提高其积极性,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把实现利润按一定比例留给企业,是把企业经济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留利基金 职工福利 利润分配 国家税法 商业企业 循环机制 实现利润 分配办法 正常周转 经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民企业留利财产的归属问题——与冯宝兴同志商榷
19
作者 张泽荣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0-33,共4页
本文是对《求是》杂志1989年第14期冯宝兴同志的文章《评“企业劳动者集体公有股”》的商榷。作者认为,冯文立论的基础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建立,是... 本文是对《求是》杂志1989年第14期冯宝兴同志的文章《评“企业劳动者集体公有股”》的商榷。作者认为,冯文立论的基础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建立,是依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冯文的观点仍然是资本可以创造价值,所以,看上去似乎在维护公有制,实际上否定了公有制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就必须承认企业创造的利润按马克思所说的作了各项扣除后归企业所有,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企业 企业留利 财产归属
原文传递
我国国营企业的留利和折旧
20
作者 俞建国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2期1280-1302,共23页
一、企业留利与国民收入1978—1988年,我国国营企业留利额从27.5亿元增加到70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8.2%,留利率也从3.7%上升到55.6%,每年约提高5个百分点。
关键词 企业留利 固定资产净值 国营企业 国民收入 水产企业 折旧基金 扩大再生产 固定资产原值 利润率 工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