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萨科夫斯基二三事
1
作者 吴萍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今年是诗人、歌词作家伊萨科夫斯基辞世40周年,他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灯光》等歌曲在我国可谓脍炙人口。伊萨科夫斯基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辉煌而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殊荣。而他与俄罗斯文坛的交往,却有许许多多鲜... 今年是诗人、歌词作家伊萨科夫斯基辞世40周年,他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灯光》等歌曲在我国可谓脍炙人口。伊萨科夫斯基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辉煌而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殊荣。而他与俄罗斯文坛的交往,却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萨科夫斯基 高尔基 法捷耶夫 特瓦尔多夫斯基
原文传递
“无论歌,无论诗……”——伊萨科夫斯基《卡秋莎》的启示
2
作者 王乃倬 《当代外国文学》 198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凡论述苏联歌曲,总要提到《卡秋莎》。如欲了解伊萨科夫斯基的抒情诗,不可不反复吟味《卡秋莎》。抒情歌曲《卡秋莎》创作于一九三八年,作曲家勃兰捷尔配曲。在以伊萨科夫斯基的诗为词的歌曲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者首推《卡秋莎》。这... 凡论述苏联歌曲,总要提到《卡秋莎》。如欲了解伊萨科夫斯基的抒情诗,不可不反复吟味《卡秋莎》。抒情歌曲《卡秋莎》创作于一九三八年,作曲家勃兰捷尔配曲。在以伊萨科夫斯基的诗为词的歌曲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者首推《卡秋莎》。这支歌,词和曲相得益彰,婉转动听,洋溢着俄罗斯民歌风味,不但在苏联家喻户晓,而且早已飞出国境,为世界人民所普遍喜爱。从五十年代初起,由寒柏译配的《卡秋莎》开始在我国青年当中广泛流行,现已成为我国歌坛的保留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抒情歌曲 五十年代 作曲家 可唱性 民歌 伊萨科夫斯基 诗歌作品 艺术价值 祖国
原文传递
伊萨科夫斯基诗三首
3
作者 伊萨科夫斯 王守仁 《苏联文学》 1984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伊萨科夫斯基 意大利中部 田野 眼睛 青年 手风琴 城市 文化中心 大理石 暗示
原文传递
伊萨科夫斯基的诗歌创作
4
作者 陈松岩 《俄罗斯文艺》 2000年第S1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诗学 俄罗斯 伊萨科夫斯基
原文传递
从《芈月传》主题歌看电视剧主题歌创作
5
作者 谷玉梅 刘鹏 刘续红 《音乐传播》 2016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火爆全国,其主题曲《伊人如梦》也使广大歌迷们心跳眼热。一时间,饭后茶余谈芈月,街头巷尾唱芈月的风潮,给影视行业和歌坛带来了久违的景象。毋庸置疑,一首好的电视剧主题曲,会大大有利于该剧的宣传、推介甚至久远...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火爆全国,其主题曲《伊人如梦》也使广大歌迷们心跳眼热。一时间,饭后茶余谈芈月,街头巷尾唱芈月的风潮,给影视行业和歌坛带来了久违的景象。毋庸置疑,一首好的电视剧主题曲,会大大有利于该剧的宣传、推介甚至久远流传。但是,一部好的电视剧却不一定能成就一首好的主题曲。这是因为,主题曲毕竟是服从、服务于电视剧的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行业 如梦 暴热 伊萨科夫斯基 词作家 中国古典诗词 剧中人物 听觉疲劳 主基 词曲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诞生地探究
6
作者 舒健 张昭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喀秋莎》是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关于其诞生地和创作依据,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没有详细说明。早在苏联时期,关于《喀秋莎》歌词的创作背景就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两种:一是诞生于苏联西部的“乌格拉河说”,一是诞生于亚... 《喀秋莎》是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关于其诞生地和创作依据,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没有详细说明。早在苏联时期,关于《喀秋莎》歌词的创作背景就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两种:一是诞生于苏联西部的“乌格拉河说”,一是诞生于亚洲东部的“图们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作者 亚洲东部 经典歌曲 伊萨科夫斯基 《喀秋莎》 图们江 诞生地 创作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名家谈诗 被引量:1
7
作者 二木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于诗人的素质与使命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己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 关于诗人的素质与使命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己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文学批评家) 如果说民族是整个躯体,人民便是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诗 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伊萨科夫斯基 瞬息即逝 诗行 中所 波瓦洛 安德里奇 伊克巴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当代作曲家小传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方 李洪梅 +7 位作者 袁秀敏 梁少嫣 管谨义 沈乃凡 韩宝林 谢元 王桂勇 史彩坤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1期48-63,共16页
布兰捷尔马特威·伊萨科维奇·布兰捷尔(1903、1、28—),苏联作曲家。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先后在库斯克、莫斯科学习音乐(至1921年),在一所培养歌舞演员的学校开始创作活动。1926年在列宁格勒等地的剧院工作。布兰捷尔二十... 布兰捷尔马特威·伊萨科维奇·布兰捷尔(1903、1、28—),苏联作曲家。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先后在库斯克、莫斯科学习音乐(至1921年),在一所培养歌舞演员的学校开始创作活动。1926年在列宁格勒等地的剧院工作。布兰捷尔二十年代的作品基本属于轻型舞蹈音乐。他是苏联群众歌曲知名大师之一。他的歌充满英雄的崇高、豪迈精神,如《肖尔斯之歌》(1935)等。广为流行的尚有哥萨克歌曲《路漫漫》和青年歌曲《全国和我们一起歌唱》。1939年为伊萨科夫斯基的词谱写的《卡秋莎》搏得了世界性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曲家 苏联人 科维奇 艺术指导 群众歌曲 卡巴列夫斯基 创作歌曲 伊萨科夫斯基 列宁奖金 哈恰图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要有绿叶扶──谈文艺创作中的衬托
9
作者 董小玉 《东疆学刊》 1995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文艺创作 玛丝洛娃 伊萨科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丽贝卡 景物 代办所 《林泉高致》 太太们 杜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忘啊:伏尔加的记忆
10
作者 赵德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31,共1页
《伏尔加的记忆》是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栏目近期推出的一组名曰《难忘的俄罗斯名歌》中的上集。该集共由六首歌曲组成,包括伊萨科夫斯基的《灯光》、《喀秋莎》、比里宾科的《山楂树》、涅克拉索夫的《纺纱姑娘》、凯涅曼的《伏尔... 《伏尔加的记忆》是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栏目近期推出的一组名曰《难忘的俄罗斯名歌》中的上集。该集共由六首歌曲组成,包括伊萨科夫斯基的《灯光》、《喀秋莎》、比里宾科的《山楂树》、涅克拉索夫的《纺纱姑娘》、凯涅曼的《伏尔加船夫曲》以及法弟扬诺的《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等。 正襟危坐,洗耳聆听此组来自异域的妙词佳曲,真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之所以感动如此,首先是标题起得好——《伏尔加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萨科夫斯基 伏尔加河 记忆》 船夫曲 山楂树 爱情歌曲 喀秋莎 旋转舞台 涅克拉索夫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等院校教改中的美育——关于在俄语专业开设艺术课的设想
11
作者 王建清 《中国俄语教学》 1988年第2期7-10,共4页
一、必要性 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美育的目的。社会发展的日臻完善要求人的自身建设日臻完善,而美育正是人类完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各“育”所无法代替的。... 一、必要性 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美育的目的。社会发展的日臻完善要求人的自身建设日臻完善,而美育正是人类完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各“育”所无法代替的。我国老教育家蔡元培早在本世纪初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就将四育(德、智、体、美)并提,指出教育之宗旨就是培养“完全之人物”,要从体育,心育两方面进行,美育则是心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反复,目前美育对于现代化生产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全社会所认识,并开始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教育 艺术课 俄语专业 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家蔡元培 自身建设 诗歌教学 伊萨科夫斯基 俄苏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ИЗ РОССИЙСКОЙ ПРЕССЫ
12
《俄语学习》 1998年第4期25-31,共7页
ИЗРОССИЙСКОЙПРЕССЫ码头工人拯救犹太集中营的囚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分子及其走狗在拉脱维亚土地上共残害了30万犹太人。.乌尔马尼斯总统最近痛楚地承认,凶手之中也有拉脱维亚人。但是他的同胞也有另外... ИЗРОССИЙСКОЙПРЕССЫ码头工人拯救犹太集中营的囚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分子及其走狗在拉脱维亚土地上共残害了30万犹太人。.乌尔马尼斯总统最近痛楚地承认,凶手之中也有拉脱维亚人。但是他的同胞也有另外一种人──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拯救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报 莫斯科 俄罗斯体育 伊萨科夫斯基 拉脱维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码头工人 联合企业 旅游收入 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秋莎》与喀秋莎火箭炮
13
作者 扬.斯米尔尼茨基 《北方音乐》 2005年第6期36-,共1页
关键词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 伊萨科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章 诗歌阅读及鉴赏
14
作者 庞德河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1年第Z1期24-37,共14页
关键词 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 山水诗 《诗经》 槐树叶 实验中学 诗歌创作 朦胧诗 伊萨科夫斯基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求梦境的历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汉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在文学的钢铁的剑丛中间我走过,伤佛一名远方的水手不认识街角巷尾,唱着歌因为他愿意,不这样就不知为什么。 ——聂鲁达《傍晚》
关键词 文学 莱蒙托夫 普希金 外国文学作品 伊萨科夫斯基 水手 俄语 外国文学名著 钢铁 长诗
原文传递
新农民诗派诗人 克雷奇科夫和他的诗五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怀玉 《俄罗斯文艺》 CSSCI 1998年第2期34-36,共3页
新农民诗派诗人克雷奇科夫和他的诗五首杨怀玉译顾蕴璞校谢尔盖·安东诺维奇·克雷奇科夫(СергейАнтоновичКлычков)(1884—1937)是与克留耶夫和叶赛宁齐名的“新农民诗派”的代表作家。产生... 新农民诗派诗人克雷奇科夫和他的诗五首杨怀玉译顾蕴璞校谢尔盖·安东诺维奇·克雷奇科夫(СергейАнтоновичКлычков)(1884—1937)是与克留耶夫和叶赛宁齐名的“新农民诗派”的代表作家。产生于本世纪10—20年代、流派纷呈、追求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诗人 诗派 俄罗斯 叶赛宁 牧羊人 机器文明 伊萨科夫斯基 日常生活 象征主义 宗法制度
原文传递
聚焦叶赛宁,回眸普希金
17
作者 刘洪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4-147,共4页
关键词 叶赛宁 普希金 抒情诗 俄罗斯文学 精神探索 民族诗人 十二月党人起义 天才 伊萨科夫斯基 叶赛宁诗歌
原文传递
苏联抒情诗五首
18
作者 王乃倬 《当代外国文学》 198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伊萨科夫斯基候鸟飞走了……在秋天高远蔚蓝的天空上,一群候鸟在飞翔,它们飞向炎热的国度,我却留在你身旁。亲爱的祖国呀,我永远留在你身旁!我不需要土耳其的海岸,也不需要非洲的地方。
关键词 苏联 天空 祖国 抒情诗 伊萨科夫斯基 朋友 土耳其 候鸟 白杨 海岸
原文传递
卡秋莎其人其事
19
作者 骆松漖 《国际观察》 1988年第5期49-49,共1页
世上很难找到不知道《卡秋莎》的地方。《卡秋莎》大概是我们这里最通俗的歌曲了。它曾是南斯拉夫、意大利、法国等国游击队的战歌,它在保加利亚则是人民复仇者的口令。记得当我们解放波兰时,好象每个城乡的居民都在唱这首歌。这首优秀... 世上很难找到不知道《卡秋莎》的地方。《卡秋莎》大概是我们这里最通俗的歌曲了。它曾是南斯拉夫、意大利、法国等国游击队的战歌,它在保加利亚则是人民复仇者的口令。记得当我们解放波兰时,好象每个城乡的居民都在唱这首歌。这首优秀歌曲由诗人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作曲家马特维·布兰特谱曲。卡佳·伊凡诺娃有个完全真实的原型——一个十分勇敢、矢志报国的姑娘,她是库班河流域梅德韦多夫镇人,她自尊、谦虚、美丽。卡佳本来是个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萨科夫斯基 保加利亚 歌曲 南斯拉夫 作曲家 意大利 游击队 流域 口令 原型
原文传递
有谁知道他
20
作者 伊萨科夫斯基 查哈罗夫 +1 位作者 陶宏 钱仁康 《苏联文学》 1984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伊萨科夫斯基 钱仁康 慢板 苏联 歌曲 口甘 他信 自溶 生猪 邮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