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跌打祛风膏优化处方的规模化生产可行性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区展龙 黄志辉 +1 位作者 周艳 袁伟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8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跌打祛风膏优化处方[1]在规模化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考察,为今后跌打祛风膏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跌打祛风膏,考察膏体涂布延展性、重量均匀度、切割难易程度及晾干后是否出现膏体冷... 目的通过对跌打祛风膏优化处方[1]在规模化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考察,为今后跌打祛风膏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跌打祛风膏,考察膏体涂布延展性、重量均匀度、切割难易程度及晾干后是否出现膏体冷流和透背现象。结果规模化生产的跌打祛风膏涂布延展性良好且各单片巴布剂重量均匀、切割顺利、固化成型后无膏体冷流和透背现象。结论跌打祛风膏优化处方能适应现有设备,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打祛风膏优化处方 规模化生产 可行性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处方工艺改善环扁桃酯胶囊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环想 肖全英 +1 位作者 吴建平 钟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改善环扁桃酯胶囊的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方法 :以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 ,对环扁桃酯胶囊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通过处方工艺优化 ,选用 Avicel PH3 0 2作稀释剂 ,Ac-Di-Sol作崩解剂 ,可改善环扁桃酯胶囊的装量差异... 目的 :改善环扁桃酯胶囊的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方法 :以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 ,对环扁桃酯胶囊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通过处方工艺优化 ,选用 Avicel PH3 0 2作稀释剂 ,Ac-Di-Sol作崩解剂 ,可改善环扁桃酯胶囊的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结论 :Avicel PH3 0 2具有极佳的流动性 ,在胶囊充填过程中 ,可以大大改善粉体的流动性 ,减小胶囊的装量差异。Ac-Di-Sol作为崩解剂的效果优于国产 CMS-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药 优化处方工艺 环扁桃酯胶囊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地肤子药对醇质体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3
作者 姜京京 吕江维 +4 位作者 杨硕 陈泳霖 夏江 王昊 张文君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制备白鲜皮-地肤子药对醇质体,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对其进行处方验证及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白鲜皮-地肤子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处方,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及稳定性... 目的制备白鲜皮-地肤子药对醇质体,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对其进行处方验证及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白鲜皮-地肤子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处方,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白鲜皮-地肤子药对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冻干粉用量为409.06 mg、大豆卵磷脂用量为258.07 mg、胆固醇用量为90.87 mg、乙醇体积分数为22.76%,50℃水浴温度下以700 r·min^(-1)搅拌2 h,制备的醇质体混悬液外观呈淡黄色,透射电镜测得形状规则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103.1±0.78)nm,电位为(-36.0±3.65)mV,黄柏酮、梣酮和地肤子皂苷Ic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9.25±0.91)%、(80.16±1.52)%、(86.59±0.58)%,室温下放置14 d后,醇质体仍是淡黄色的均一稳定液体,且无分层析出现象。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的白鲜皮-地肤子药对醇质体操作易行,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探讨该制剂的皮肤给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地肤子 醇质体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木凝胶剂处方优化及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测定
4
作者 梁辉 符秀娟 +4 位作者 林丽珍 谭林燕 胡伟利 陈俊波 吴江森 《中国药业》 2025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优化胆木凝胶剂处方,并建立测定其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卡波姆-940、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凝胶的外观、涂展性、成型性、离心性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 目的优化胆木凝胶剂处方,并建立测定其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卡波姆-940、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凝胶的外观、涂展性、成型性、离心性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RP C_(18)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优选处方中,卡波姆-940、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的用量分别为3.5,7,8,3 g。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进样量在0.019 48~0.584 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1.000 0,n=7);检测限为0.35μg/g,定量限为1.17μg/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4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8.03%,RSD为3.29%(n=6)。3批样品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分别为425.43,435.90,441.81μg/g。结论所建立的胆木凝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各项指标均符合凝胶剂的质量要求;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凝胶剂 L_(9)(3^(4))正交试验法 处方优化 异长春花苷内酰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剂过程中处方优化与剂量精准控制的关键技术分析
5
作者 陈虹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43-45,共3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中药调剂过程中的处方优化和剂量精准控制逐渐成为一项关键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师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对处方进行审核与优化,并加强剂量的控制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保证患者的健康,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中药调剂过程中的处方优化和剂量精准控制逐渐成为一项关键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师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对处方进行审核与优化,并加强剂量的控制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保证患者的健康,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之后介绍了中药调剂过程中处方优化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剂量精准控的具体方法,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调剂 处方优化 剂量控制 药材称量 成分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连地榆复方软膏剂处方及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6
作者 邰广鑫 邰洪云 +3 位作者 刘欣语 马慧敏 潘红英 张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本研究以外观质地、涂抹感官、离心稳定性、耐热和耐寒性能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黄连地榆复方软膏剂处方.通过牛津杯法考察黄连和地榆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本研究以外观质地、涂抹感官、离心稳定性、耐热和耐寒性能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黄连地榆复方软膏剂处方.通过牛津杯法考察黄连和地榆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黄连地榆复方烫伤膏最佳处方为:硬脂酸14.00%、单硬脂酸甘油酯3.50%、白凡士林1.00%、羊毛脂5.40%、液体石蜡6.00%、三乙醇胺0.46%.通过体外抑菌实验选取载药成分为黄连和地榆提取液配比为9︰1的复配比例.该黄连地榆复方烫伤膏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能及离心稳定性,且能够有效抑菌.本研究为中草药类软膏剂配方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地榆 软膏剂 处方优化 Box-Behnken 牛津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提取物快速止血喷膜剂的处方设计与优化
7
作者 许桂丽 鲁毅 +3 位作者 祁婧煜 华云鹏 贾奕扬 刘梅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制备三七提取物快速止血喷膜剂,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以喷雾情况、附着停止流动和成膜时间、膜性能为评价指标,对喷雾剂处方进行初步评价,并进一步对喷膜剂中各组分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三... 目的制备三七提取物快速止血喷膜剂,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以喷雾情况、附着停止流动和成膜时间、膜性能为评价指标,对喷雾剂处方进行初步评价,并进一步对喷膜剂中各组分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三七提取物喷膜剂处方。结果确定成膜处方为:1.3%聚乙烯醇0588,0.75%PVP-K30,2%三七提取物,2%甘油,20%乙醇及20%乙酸乙酯。该喷膜剂以雾状喷出,成膜性良好。结论筛选所得三七提取物快速止血喷膜剂的处方条件可靠,具有可行性,为三七提取物快速止血喷膜剂的处方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提取物 快速止血 喷膜剂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白杏提取物护手霜的制备及处方优化研究
8
作者 毛会玲 殷慧君 边汝坤 《山西化工》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新疆小白杏为原料制备出一款小白杏杏仁油护手霜产品,并优化其处方配比。方法:以小白杏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得到最佳的萃取溶剂、时间、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提取杏仁油。向杏仁油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及辅料,然后利用正交实验方法... 以新疆小白杏为原料制备出一款小白杏杏仁油护手霜产品,并优化其处方配比。方法:以小白杏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得到最佳的萃取溶剂、时间、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提取杏仁油。向杏仁油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及辅料,然后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杏仁油、羊毛脂、蜂蜡的配比制备杏仁油护手霜,以膏体的外观、细腻度、稠度及涂抹性、保湿性作为评分标准,从而获得最佳处方。结果:以正己烷为有机溶剂、温度60℃、时间70 min、料液比1∶154个最佳因素萃取出杏仁油;护手霜中杏仁油、羊毛脂、蜂蜡最佳质量配比为:杏仁油14%,羊毛脂5%,蜂蜡8%;制得的护手霜能有效缓解手部皮肤干燥、脱皮现象,增强皮肤水分。结论:处方优化工艺结果良好,制得的杏仁油护手霜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白杏 滋润保湿 舒缓皮肤 质量评价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油胃漂浮缓释微粒处方优化及制剂评价
9
作者 刘晨 吴亚楠 +1 位作者 李博莉 王文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0-624,共5页
目的优化广藿香油胃漂浮缓释微粒(Gastro-floating sustained release particles of patchouli oil,PO-GFSRP)的缓释材料处方,并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胃漂浮缓释微粒。以PO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对主要缓释... 目的优化广藿香油胃漂浮缓释微粒(Gastro-floating sustained release particles of patchouli oil,PO-GFSRP)的缓释材料处方,并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胃漂浮缓释微粒。以PO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对主要缓释材料种类、含量及不同缓释材料间比例进行单因素考察,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缓释材料处方,考察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EC)和羧丙甲基纤维素(HPMC)总量及其质量比对PO累积释放率的影响;通过PO-GFSRP物理性质、体外8 h漂浮率、体外释放度以及加速稳定性实验进行制剂质量的初步评价。结果优化的缓释材料处方为EC 22.5%、HPMC 27.5%;PO-GFSRP的收率72.70%、休止角37.63°、松密度0.60 g/mL、脆碎度0.84%、体外8 h漂浮率87.67%;12 h PO累积释放率达到96%以上;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条件下6个月药物损失量在10%以内。结论基于EC/HPMC缓释材料的PO-GFSRP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PO累积释放率及微粒漂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油 胃漂浮微粒 处方优化 制剂评价
原文传递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优化和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艳 雷文娟 +3 位作者 王萌 韩著 孟敏 史彦斌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组成,并建立该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铵、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含量;采用正交实验L_(9)(3^(4))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颗粒剂质量评价项目对其...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处方组成,并建立该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铵、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含量;采用正交实验L_(9)(3^(4))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颗粒剂质量评价项目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的最佳处方组成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剂、淀粉:糊精(1∶1,w/w)为填充剂、1.2%干淀粉为崩解剂;薄层色谱可有效监测颗粒中黄芪甲苷和甘草苷;颗粒中黄芪甲苷和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约为29.21μg·g^(-1)、2.45 mg·g^(-1)和10.72 mg·g^(-1)。结论:优化的复方甘芪颗粒处方具备优良的成型性和溶散性;质量评价方法可有效控制该颗粒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 处方优化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口溶膜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11
作者 李林珏 张广斌 +2 位作者 赵晓娜 王金纪 刘建柱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9-22,29,共5页
为制备具有优良性质的甲硝唑口溶膜,本试验选择成膜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E15(HPMC E15)、增塑剂甘油及适量成膜辅料,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甲硝唑口溶膜。设计正交试验以筛选最佳甲硝唑口溶膜的成膜处方,确定其最大载药量。结果显示,在20 mL... 为制备具有优良性质的甲硝唑口溶膜,本试验选择成膜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E15(HPMC E15)、增塑剂甘油及适量成膜辅料,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甲硝唑口溶膜。设计正交试验以筛选最佳甲硝唑口溶膜的成膜处方,确定其最大载药量。结果显示,在20 mL蒸馏水中,当HPMCE15用量为3.5 g、甘油与HPMC E15比例为1:1、烘干温度为70℃时,此条件制备出的甲硝唑口溶膜机械性能较强,具有较好的硬度和柔韧性,在30 s内可迅速崩解。本研究通过优化甲硝唑口溶膜的最佳处方,为宠物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口溶膜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载欧前胡素和5-氟尿嘧啶乳膏处方的优化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12
作者 钟文潇 袁明昊 +1 位作者 王雨露 郭力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6期25-30,共6页
目的:基于AHP-CRITIC法赋权的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欧前胡素和5-氟尿嘧啶共载乳膏的制备处方,并考察共载乳膏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以稳定性、外观性状及延展性为考察指标。以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 目的:基于AHP-CRITIC法赋权的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欧前胡素和5-氟尿嘧啶共载乳膏的制备处方,并考察共载乳膏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以稳定性、外观性状及延展性为考察指标。以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欧前胡素和5-氟尿嘧啶共载乳膏基质处方,并进行验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探究共载乳膏体外透皮特性。结果:按照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得到稳定性、外观性状及延展性3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6457、0.2132及0.1411。确定最优处方制备方法并通过验证。体外透皮结果显示,共载乳膏中欧前胡素24 h累积透过量52.95μg,累积透过百分比14.69%,稳态速率为2.48μg·(cm^(2)·h)^(-1),5-氟尿嘧啶24 h累积透过量为261.24μg,累积透过百分比61.35%,稳态速率为11.94μg·(cm^(2)·h)^(-1)。结论:欧前胡素和5-氟尿嘧啶共载乳膏剂具有膏体均匀,稠度适宜及易涂布等特性,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和透皮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皮肤科外用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前胡素 5-氟尿嘧啶 乳膏 处方优化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
13
作者 刘建清 林水森 +1 位作者 谢志新 谢娜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37-1740,I0001,共5页
目的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以感官评价、膜残留性、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剂处方中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例。结果凝胶贴膏剂最... 目的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以感官评价、膜残留性、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剂处方中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例。结果凝胶贴膏剂最优基质处方,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为0.11∶2.33∶11.70∶1.93,所得凝胶贴膏剂涂展均匀、可反复揭贴10次以上、初黏力和持黏力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双柏凝胶贴膏剂处方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膏基质 凝胶类 双柏 凝胶贴膏剂 星点设计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洛尔非pH依赖型缓释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凌冰 邓树海 杨子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材料,琥珀酸为pH缓冲剂制备非pH依赖型阿替洛尔缓释片。考察以不同用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和琥珀酸配制成不同处方缓释片,测定各个处方在0.1mol/L盐酸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采用多指标同步优化筛选处方。结果... 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材料,琥珀酸为pH缓冲剂制备非pH依赖型阿替洛尔缓释片。考察以不同用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和琥珀酸配制成不同处方缓释片,测定各个处方在0.1mol/L盐酸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采用多指标同步优化筛选处方。结果表明,优化处方在不同pH介质中均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洛尔 非pH依赖型缓释片 优化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处方优化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15
作者 曾媛 张莹 +2 位作者 徐亚君 刘辉 张国伟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优化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处方,并建立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主观指标(口感、外观)、客观指标(硬度、崩解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分法联合L_(9)(3^(4))正交试验,对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 目的优化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处方,并建立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主观指标(口感、外观)、客观指标(硬度、崩解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分法联合L_(9)(3^(4))正交试验,对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和硬脂酸镁用量进行优化,并验证处方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溶出度。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最佳处方为MCC 150 mg、甘露醇90 mg、CCMC-Na 10 mg、硬脂酸镁1.5 mg。制备的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口感良好,片面光洁,可压性强且硬度适中,崩解完全,且批间重复性良好。酮咯酸氨丁三醇质量浓度在1~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0.75%(n=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低于1.0%(n=6)。样品在10 min后即可溶解完全,溶出度均超过90%。结论优化的处方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可为酮咯酸氨丁三醇口崩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口崩片 模糊综合评价法 L_(9)(3^(4))正交试验 溶出度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吲哚美辛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凯 李收 +2 位作者 金凯 赵晶 郝吉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18-3121,共4页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方法: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山嵛酸甘油酯为油相、泊洛沙姆188和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为乳化剂,以浊度、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中油相用量、乳化剂-油相...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方法: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山嵛酸甘油酯为油相、泊洛沙姆188和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为乳化剂,以浊度、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中油相用量、乳化剂-油相比例、药物-油相比例。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分析(DSC)表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结果:最优处方的油相用量为0.91%,乳化剂-油相比例为1∶1,药物-油相比例为1∶5;所制吲哚美辛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浊度为1 025-1 030 NTU,包封率为98.94%-99.08%,载药量为2.43%-2.46%,粒径为181.5-182.3 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340-0.341(n=3);DSC结果显示吲哚美辛不是以结晶状态存在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结论:成功筛选出最优处方,制得吲哚美辛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固体脂质纳米粒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优化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处方优化 被引量:30
17
作者 胡海洋 宋华先 +2 位作者 陈大为 葛月宾 马燕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目的 研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奥美拉唑肠溶微丸 ,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 所制得的微丸剂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 ,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迅速而且完全。结论 有效地解决... 目的 研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奥美拉唑肠溶微丸 ,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 所制得的微丸剂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 ,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迅速而且完全。结论 有效地解决了奥美拉唑的稳定性问题 ,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重现性好 ,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肠溶微丸 制备 处方优化 质子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大为 张彦青 +2 位作者 邹艳霜 李淑斌 赵秀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 ,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 ,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 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 ,微丸大小均匀 ,载...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 ,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 ,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 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 ,微丸大小均匀 ,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 ,能达到缓释 12 h的试验设计要求 ;释药机制以药物扩散为主 ,兼有骨架溶蚀。结论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灯盏花素缓释微丸方法简单 ,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缓释微丸 制备工艺 处方优化 挤出滚圆法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 Design效应面法在制剂处方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南生 孙卫军 +1 位作者 郭虹 应聪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3期34-37,共4页
Box-Behnken Design(BBD)效应面法是一种实验条件寻优的方法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预测的响应最优值以及相应的实验条件,是种多因素非线性实验优化方法,可以评估因素的非线性影响,在处方优化中... Box-Behnken Design(BBD)效应面法是一种实验条件寻优的方法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预测的响应最优值以及相应的实验条件,是种多因素非线性实验优化方法,可以评估因素的非线性影响,在处方优化中广泛使用。该设计方法试验次数少,应用方便,优选的条件预测性好。目前,微球、自乳化释药体系、脂质体等制剂的处方优化越来越多选择BBD的优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 DESIGN 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离度——缓控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指标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陆兵 徐国杰 张汝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48-352,共5页
提出并定义了偏离度的概念,将偏离度值的大小作为缓控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指标,并以此进行了纳曲酮植入剂的处方优化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偏离度 处方优化 缓控释制剂 纳曲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