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实验设计 彰显环保精神
1
作者 毛国锋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2期54-55,共2页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它不仅是探究化学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深,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种试剂用量少、器材简单的实验模式——微型实验,悄然兴起.本文主要...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它不仅是探究化学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深,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种试剂用量少、器材简单的实验模式——微型实验,悄然兴起.本文主要从演示实验微型化、探究实验微型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以彰显环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实验设计 微型实验 环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养——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闫相友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3,共5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实验,在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化学实验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针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不足之处,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疑惑,从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实验,在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化学实验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针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不足之处,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疑惑,从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对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的实验装置进行整合,使在较短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操作验证二氧化碳的多种性质。整合装置具有节约药品、环保、一体化、实验安全、现象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性质探究 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实验设计 整合教学内容——以“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3
作者 成方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5期41-43,共3页
结合学生常见思维误区,通过增补、组合实验等方式优化实验方案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难溶”“易溶”等概念,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形成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的基本思路,建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促进... 结合学生常见思维误区,通过增补、组合实验等方式优化实验方案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难溶”“易溶”等概念,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形成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的基本思路,建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溶解平衡 优化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 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实验设计,凸显核心素养——以学习“声音的特性”为例
4
作者 李经纬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0年第7期65-65,共1页
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声... 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声音的特性"的核心概念是"声音",联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声音的特性 现实生活 整合和优化 声音的产生 优化实验设计 物理观念 声音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化学实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5
作者 游来佼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31-133,共3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优化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探讨了虚拟实验室、仿真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及远程实验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关键应用。尽管这些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与教学空间,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优化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探讨了虚拟实验室、仿真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及远程实验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关键应用。尽管这些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与教学空间,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技术更新、教师培训和学生适应等挑战。通过合理的策略应对,数字技术有望成为推动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师培训 虚拟实验 远程实验 仿真技术 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优化 策略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化学实验设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6
作者 任新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7-68,共2页
化学实验易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应多做探究性实验,加强实验的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化学实验易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应多做探究性实验,加强实验的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实验设计 创性能力 创造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纸上到躬行:基于有机化学理论和文献的实验设计及优化之低年级本科教学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玲玲 兰泉 +2 位作者 郑媛 蒋俊 查正根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2期71-77,共7页
国际公认化学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化学专业技术职务,或具备相关的科研能力,而核心考核因素之一被认为是能否以纸上所学理论和文献助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躬行实现。我们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融合以上理念,初步探索出适合低... 国际公认化学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化学专业技术职务,或具备相关的科研能力,而核心考核因素之一被认为是能否以纸上所学理论和文献助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躬行实现。我们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融合以上理念,初步探索出适合低年级本科生的以理论知识和文献指导实验设计和优化的教学策略。以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为例,以问题-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从文献、底物的电子结构、傅-克酰基化反应机理和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乙酰二茂铁的合成路线,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并自主设计和开展验证实验,对教材中的经典方法持续优化。学生深度参与实验路线设计和关键参数设置,沉浸学术研究氛围,敢于质疑并验证,提升了将已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科学思维和科研执行力的培养,提高其从事化学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关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二茂铁 理论和文献指导 实验设计优化 质疑与验证 基于课堂的本科生科研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 课程教学革新与实践 --以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郅真真 郭炎飞 +3 位作者 罗伟 苗国强 林海燕 杨俊瑞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1期146-149,共4页
文章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结合洛阳理工学院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探究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专业课程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课程的课... 文章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结合洛阳理工学院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探究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专业课程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课程的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成果。真正实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材料实验设计优化及数据处理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实验设计与优化方法及其在发酵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继韶 李颖 《实验室科学》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简要介绍实验设计与优化的常用方法:优选法、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人工神经网络等,重点介绍了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的特点和异同,及其在发酵实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实验设计优化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配合比实验设计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贵应 《江西建材》 2016年第24期8-8,11,共2页
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应该在优选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组分的合理搭配,最终形成密实、渗透性低、宏观缺陷少、体积稳定的混凝土材料。本文根据环境特征、原材料特征以及耐久性参数要求,配制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研究胶凝材料组成、水胶... 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应该在优选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组分的合理搭配,最终形成密实、渗透性低、宏观缺陷少、体积稳定的混凝土材料。本文根据环境特征、原材料特征以及耐久性参数要求,配制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研究胶凝材料组成、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耐久性 配合比 实验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如何优化化学实验设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
11
作者 王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0年第7期00124-00124,共1页
在对化学课程进行学习时,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化学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且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对化学实验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 在对化学课程进行学习时,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化学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且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对化学实验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是教师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就如何对化学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化学实验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化学实验设计 少数民族学生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在含水层迁移实验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静 赵勇胜 秦传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对重金属在含水层的迁移实验进行了方案设计。实验采用自主设计的二维有机玻璃模拟槽作为实验装置,以硝酸镉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提高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对重金属在含水层的迁移实验进行了方案设计。实验采用自主设计的二维有机玻璃模拟槽作为实验装置,以硝酸镉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优化后的实验结果显示:(1)Cd^(2+)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锋面随着污染泄露时间延长在垂向和纵向上不断推进;(2)切断污染源后,7号取样口Cd^(2+)浓度逐渐下降,11号取样口Cd^(2+)浓度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3)地下水流速较快,Cd^(2+)在纵向的迁移速度大于垂向,对流作用明显;流速较慢时,Cd^(2+)在纵向的迁移速度小于垂向的迁移速度,弥散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含水层 迁移 实验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基于概念建构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
13
作者 杨茜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年第5期42-43,共2页
科学探究实验中存在着动机不明确,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正确”,用程序化的探究过程代替学生思维,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探究体验的普遍现象。本文以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中“光沿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为例,提出基于概念建构科... 科学探究实验中存在着动机不明确,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正确”,用程序化的探究过程代替学生思维,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探究体验的普遍现象。本文以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中“光沿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为例,提出基于概念建构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优化实验设计,提高科学探究实验的效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建构 核心素养 探究体验 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实验 直线传播 《科学》 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实验教学 助力学生思维提升——以“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改进为例
14
作者 杨丹慧 梅杰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发酵现象”因实验时间过长、温度难以恒定、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等问题,本研究遵循易取性、可利用性、有针对性等原则将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用“葡萄糖”替换“白糖”缩... 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发酵现象”因实验时间过长、温度难以恒定、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等问题,本研究遵循易取性、可利用性、有针对性等原则将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用“葡萄糖”替换“白糖”缩短转化时间,用“恒温水浴箱”保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增加装有“石灰水”的试管验证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将实验“请”回课堂,旨在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过程性体验 优化实验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尾松松针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卫丽 韩雅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5-119,124,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从马尾松松针中提取总黄酮,比较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松针提取物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6 min、料液比1∶2... 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从马尾松松针中提取总黄酮,比较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松针提取物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6 min、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40%、功率90%、提取率1.59%.在响应面法工艺优化实验所选取的探索因素中,乙醇体积分数、功率两因素对此马尾松松针总黄酮的提取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超声波提取 黄酮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提高亚麻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非凡 谭竹钧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从亚麻中纯化亚麻油以提高α-亚麻酸含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最佳的包合反应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尿素、无水乙醇的质量比是1∶3∶7,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30 h,... 采用尿素包合法从亚麻中纯化亚麻油以提高α-亚麻酸含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最佳的包合反应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尿素、无水乙醇的质量比是1∶3∶7,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30 h,此时α-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93.27%.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为新药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油 Α-亚麻酸 尿素包合法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化学乙醇催化氧化一体化实验改进
17
作者 王占强 齐芙蓉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8期32-33,共2页
对苏教版教材中给出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使用硬质玻璃管、双联球、玻璃导管、脱脂棉等,设计出乙醇催化氧化及产物检验的一体化实验方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便,节约药品,实验现象明显,产物检验准确,为课堂... 对苏教版教材中给出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使用硬质玻璃管、双联球、玻璃导管、脱脂棉等,设计出乙醇催化氧化及产物检验的一体化实验方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便,节约药品,实验现象明显,产物检验准确,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催化氧化 一体化 产物检验 实验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力输出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青松 于敏 +3 位作者 丁燕 郭东杰 李佳波 戴振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144-1152,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作为新型驱动材料在微小系统驱动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应用前景,输出力较低和对水环境的依赖限制了该材料进一步的应用.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针对IPMC制备过程中的3个主要参数,选...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作为新型驱动材料在微小系统驱动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应用前景,输出力较低和对水环境的依赖限制了该材料进一步的应用.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针对IPMC制备过程中的3个主要参数,选用L16(45)正交表,以输出力为指标开展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主镀过程铂氨复合物的浓度对IPMC输出力的影响最大,Nafion膜中四乙氧基硅(TEOS)含量对输出力的影响次之,还原剂浓度对输出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确定的最优条件下,IPMC的最大输出力达到50mN,相应的最大位移为14mm.在最大输出位移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较常规条件最大力输出提高了2.4倍,有效工作寿命大幅提高,有效力输出延长了5.8倍,有效位移输出性能延长了5倍.该研究为IPMC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C力优化正交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pH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之实验设计优化
19
作者 张云 林颖韬 +1 位作者 陈巧 林凡 《生物学通报》 2014年第8期46-47,F0003,共3页
以α-淀粉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找合适的p H条件,以及调整酶与底物用量、反应温度来优化"p H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优化后的实验方案为:3%可溶性淀粉与0.1%α-淀粉酶各1 m L,25℃下反应5 min;p H值分别为1、2、3的... 以α-淀粉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找合适的p H条件,以及调整酶与底物用量、反应温度来优化"p H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优化后的实验方案为:3%可溶性淀粉与0.1%α-淀粉酶各1 m L,25℃下反应5 min;p H值分别为1、2、3的HCl溶液和p H值为12的Na OH溶液可分别作为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酸、碱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α-淀粉酶 实验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燃机原理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馨 严煌 +2 位作者 陈玉民 李宝玉 刘颀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15期272-274,共3页
《内燃机原理实验》是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内燃机原理科学的关键实践环节。课程内容与《内燃机原理》中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同时具备基础性与规范性的教学特点。通过该课程在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内燃机原理实验》是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内燃机原理科学的关键实践环节。课程内容与《内燃机原理》中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同时具备基础性与规范性的教学特点。通过该课程在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本实验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阐述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内燃机原理实验》建设与改革方法,构建了包含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试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教学改革通过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上调节实验变量、增加实验结果未知性和增加实验设计环节的比重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原理实验 工程教育认证 实验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