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打开自负的枷锁——以积极视角关注优等生的隐性心理问题 |
毕明媛
|
《新校园》
|
2025 |
0 |
|
2
|
一叶障目,请不要过多关注优等生 |
李夷文
李岩松
|
《教育家》
|
2024 |
0 |
|
3
|
通过课堂观察法比较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堂学习行为——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 |
谢妲娜
董素静
许敏
原雁翔
刘丹
|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4
|
对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于颖泓
刘党桦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12 |
3
|
|
5
|
抗逆力视角下优等生心理压力干预策略探究——基于北京H中学一个个案的跟踪分析 |
田国秀
祝寅
|
《社会工作》
|
2013 |
2
|
|
6
|
优等生帮后进生学习方式值得提倡 |
徐洁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7
|
优等生走上社会何以往往“不优”所引起的思考 |
沈兆乾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
8
|
初中优等生与普通生个性特征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的比较 |
李晶
陈莉
刘根义
潘红娜
高翠
|
《中国校医》
|
1997 |
3
|
|
9
|
高校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郑培钢
王晓莉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0
|
大学优等生与学业不良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
卢清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0
|
|
11
|
优等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
李艳丽
|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02 |
2
|
|
12
|
澳大利亚本科荣誉学位制度与国内优等生制度比较研究 |
罗磊
李祐国
陈娟
祝恩
张春元
|
《计算机教育》
|
2019 |
0 |
|
13
|
少数昔日优等生的角色更替与适应 |
邓百祥
|
《韶关大学学报》
|
1997 |
1
|
|
14
|
浅谈高职“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
吴新平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5
|
浅谈优等生的评语写作 |
黄立平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6
|
数学优等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 |
陶兴模
|
《上海中学数学》
|
2005 |
0 |
|
17
|
优等生考试焦虑的幕后“黑手” |
张群智
|
《华夏教师》
|
2012 |
0 |
|
18
|
“数学暂时不好,并不代表他不是数学优等生” |
胡苏
|
《今日教育》
|
2007 |
0 |
|
19
|
优等生的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
李家煜
|
《教育科学论坛》
|
2017 |
0 |
|
20
|
浅谈高中语文优等生能力培养 |
朱伦春
|
《语文天地》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