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萧力争 刘仲华 +2 位作者 胡祥文 龚志华 肖文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以优质绿茶为原料,进行为期12个月的贮藏试验,研究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优质绿茶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含量、感官品质都有下降或劣变.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茶汤透光率T640值逐渐下降... 以优质绿茶为原料,进行为期12个月的贮藏试验,研究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优质绿茶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含量、感官品质都有下降或劣变.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茶汤透光率T640值逐渐下降,茶汤红绿色度表征度a,茶汤黄蓝色度表征度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含水量上升,感官品质下降,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贮藏温度越低,优质绿茶的品质成分保留量越多,感官品质保持得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贮藏 温度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贮藏过程品质劣变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文军 胡详文 +2 位作者 龚志华 刘仲华 肖力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99-1002,1047,共5页
以春季1芽2叶加工而成的优质绿茶为原料,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贮藏试验,每隔两个月对其主要物理性状与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在贮藏前、贮藏二个月、四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物理性状、生化含量、感官品质都随贮... 以春季1芽2叶加工而成的优质绿茶为原料,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贮藏试验,每隔两个月对其主要物理性状与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在贮藏前、贮藏二个月、四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物理性状、生化含量、感官品质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或劣变。茶汤亮度L、透光率T640逐渐下降,色泽a、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生化含量的下降幅度是简单儿茶素>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且以前两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氨基酸在前六个月持续减少,后期呈起伏变化;水分持续上升,由贮藏前的6.07%上升到6.41%;感官品质劣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贮藏 品质劣变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亚军 杨素娟 +1 位作者 王玉书 曾建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9-15,共7页
对中茶108(原辐Ⅱ)等6个新品系和中茶102等4个品种分别进行了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中茶108为特早生品系,氨基酸含量高达4.53%,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产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67.23%。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102为... 对中茶108(原辐Ⅱ)等6个新品系和中茶102等4个品种分别进行了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中茶108为特早生品系,氨基酸含量高达4.53%,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产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67.23%。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102为早生品种,氨基酸含量4.46%,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产量比对照迎霜高21.68%,生长势旺盛,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生优质绿茶 品种选育 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区域试验 氨基酸含量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加工过程主要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琛 艾仄宜 +2 位作者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以茶树单芽和一芽一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重法、量筒法、TPA测试和应力应变拉伸测试,研究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物料容重、质构特性和拉伸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形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容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揉捻... 以茶树单芽和一芽一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重法、量筒法、TPA测试和应力应变拉伸测试,研究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物料容重、质构特性和拉伸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形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容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揉捻叶(含水量56%~58%),做形后期、固形和干燥过程茶叶容重急剧下降。塑性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揉捻工序达到最大值,其后在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固形和干燥阶段显著下降。弹性的变化趋势与塑性相反,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揉捻及做形过程(含水量58%~23%)处于最低水平。加工过程柔软性的变化幅度较小。茶叶的拉伸过程经历线性阶段、非线性阶段和塑性变形到断裂阶段。随着加工的进程,最大力呈先下降后升高(含水率56%~57%)的趋势,拉伸强度则呈增加趋势,弹性模量在揉捻前变化小(含水率56%~57%),但此后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过程茶叶的拉伸强度与含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单芽和一芽一叶的主要物理特性在加工过程的变化不尽相同。除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原料的容重、弹性、最大力要高于一芽一叶,但塑性、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要小于一芽一叶。除了塑性和柔软性接近外,单芽在各工序的容重和弹性均高于一芽一叶,但一芽一叶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全过程均高于单芽,最大力在揉捻后显著高于单芽。说明在机械设计原理和加工工艺的掌握方面需要注意原料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加工 含水率 容重 质构特性 拉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鲜优质绿茶货架期品质劣变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萧力争 胡祥文 +1 位作者 龚志华 肖文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以优质绿茶为材料,在-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进行2个月的货架期贮藏试验.在贮藏前、贮藏10个月、货架期第1个月、货架期第2个月后分别对样品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优质绿茶在货架期内,物理... 以优质绿茶为材料,在-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进行2个月的货架期贮藏试验.在贮藏前、贮藏10个月、货架期第1个月、货架期第2个月后分别对样品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优质绿茶在货架期内,物理性状、品质成分、感官品质都逐渐下降或劣变.茶汤亮度L,透光率T640逐渐下降,色泽a,b值逐渐上升;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均下降;氨基酸含量在货架期第1个月有所减少,而在货架期第2个月稍有回升;低温贮藏后的优质绿茶在货架期内的感官品质下降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贮藏 货架期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实行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的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26
6
作者 石元值 吕闰强 +6 位作者 方乾勇 阮建云 金李孟 朱朝安 袁海波 陆德彪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1期8-9,11,共3页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将茶叶及时采下,导致效益降低;采茶工资普遍上涨,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机械化采摘 茶树品种 适应性 生产成本 消费观念 人工采摘 采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绿茶良种碧香早应用与推广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意 李赛君 +3 位作者 谭正初 康彦凯 王旭 董丽娟 《中国茶叶》 2013年第10期28-28,共1页
碧香早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育种工作者1978年秋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用从广西百色茶场引寄的云南大叶种花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1979年秋获得F1代茶籽68粒,经实生苗苗圃选拔、扦插苗苗圃比较试验、品比试验、省级区域试验,1993年通过省... 碧香早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育种工作者1978年秋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用从广西百色茶场引寄的云南大叶种花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1979年秋获得F1代茶籽68粒,经实生苗苗圃选拔、扦插苗苗圃比较试验、品比试验、省级区域试验,1993年通过省级审定,并于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应用 良种 早生 人工杂交授粉 省级审定 福鼎大白茶 茶叶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硕其 张亚莲 +4 位作者 李赛君 郑红发 黄怀生 刘淑娟 黄仲先 《茶叶通讯》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通过对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及适制品种演化分析,表明品种是决定优质绿茶香气和滋味等内质因子的基础。对适制优质绿茶品种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得出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的共性,提出了优质绿茶选育品种的方向。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茶树 品种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V优质绿茶栽培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常硕其 张亚莲 +4 位作者 李赛君 郑红发 黄怀生 刘淑娟 黄仲先 《茶叶通讯》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从提早春茶萌发增产春季名优绿茶,通过遮荫、喷灌等措施提高夏秋茶品质;合理采摘,采蓄结合培养树冠,加强培肥增强茶园抗寒、抗旱能力,提高全年茶叶产量。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培肥措施 提早春茶萌发 合理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武陵山区卷曲形优质绿茶综合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怀生 郑红发 +1 位作者 李赛君 黄仲先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98-100,103,共4页
对武陵山区优质绿茶生产区的卷曲形优质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叶摊放8 h,含水量70%左右,茶叶香气及品质较佳;多毫品种以加工成卷曲形品质优于直条形,茸毛较少品种加工成直条形品质优于卷曲形;茸毛较少的品种采用机... 对武陵山区优质绿茶生产区的卷曲形优质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叶摊放8 h,含水量70%左右,茶叶香气及品质较佳;多毫品种以加工成卷曲形品质优于直条形,茸毛较少品种加工成直条形品质优于卷曲形;茸毛较少的品种采用机械加工品质佳,且效率高。后加工以水分控制在6%左右,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以控制在5℃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优质绿茶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茶区机采优质绿茶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涂淑萍 伍厚银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0期35-39,共5页
针对当前以一芽一二叶原料为主生产优质绿茶的茶园,从茶园的地形条件要求、茶树品种选择与种植、茶园管理,以及采摘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江南茶区机采优质绿茶茶园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为江南茶区机采名优绿茶茶园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质绿茶 机械化采摘 茶园管理 江南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Ⅲ茶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怀生 郑红发 +3 位作者 袁英芳 常硕其 李赛君 黄仲先 《茶叶通讯》 2008年第4期21-24,26,共5页
优质绿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其品质评价来讲,即色泽绿润、香气高、滋味醇厚。本文从茶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优质绿茶的茶树品种特性,认为湖南是优质绿茶生产的理想区域。
关键词 优质绿茶 生物学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的发展概况
13
作者 毕彩虹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优质绿茶 优质产品 优良品质 独特风格 优质 名茶 茶生产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形成机制研究
14
作者 赵和涛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祁门县凫峰乡杨树林、杨村、骑马洲、下土坑四地所产的绿茶,素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也醇”的特点,被誉为屯绿之冠“四大名家”。四大名家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早在太平天国年间,就出口远销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在国... 祁门县凫峰乡杨树林、杨村、骑马洲、下土坑四地所产的绿茶,素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也醇”的特点,被誉为屯绿之冠“四大名家”。四大名家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早在太平天国年间,就出口远销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了探讨优质绿茶形成机制,特开展了本项研究。通过对该地的生态环境、茶园土壤、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等综合研究,已基本探时明形成优质绿茶的主要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茶园土壤 茶树品种 茶园管理 杨树林 鲜叶 形成机制研究 家茶 福鼎大白茶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晨 曲凤凤 +4 位作者 艾仄宜 郑时兵 冉茂全 黎先岭 倪德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83-87,共5页
为了研究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鄂茶10号优质绿茶揉捻工艺,应用6CR-35型茶叶揉捻机,对鄂茶10号杀青叶进行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的揉捻处理,并对制得的绿茶进行了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0~... 为了研究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鄂茶10号优质绿茶揉捻工艺,应用6CR-35型茶叶揉捻机,对鄂茶10号杀青叶进行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的揉捻处理,并对制得的绿茶进行了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0~20 min揉捻的绿茶具有干茶色泽尚翠绿润、显毫,汤色尚绿明亮、花香栗香较高、滋味鲜醇的感官品质,其酚氨比和儿茶素苦涩味指数较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较多,干茶和茶汤的绿色度较高,色泽较为协调。说明鄂茶10号优质绿茶加工揉捻时间以10~20 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茶10号 优质绿茶 揉捻时间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绿茶机采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以丽水香茶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陆德彪 潘建义 +2 位作者 马军辉 张林福 王碧林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2期36-40,共5页
以丽水香茶为例,研究并集成了优质绿茶机采茶园树冠培育、机采适期与机采间隔期、机采鲜叶分级与毛茶色选拣剔处理、机采模式等配套技术,分析了茶企(农)机采选用意愿(概率)与鲜叶价格行情相关性,简要分析了示范推广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优质绿茶 香茶 机械采摘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峰形优质绿茶机采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跃进 陆德彪 +3 位作者 金伟东 胡洪法 何惠芳 朱东星 《中国茶叶》 2010年第5期18-19,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对仍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茶叶产业影响更为明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茶叶规模生产企业在每年茶季来临前要组织足够数量的采茶工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造成采茶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由于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对仍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茶叶产业影响更为明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茶叶规模生产企业在每年茶季来临前要组织足够数量的采茶工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造成采茶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由于采茶工工资上涨过快,茶叶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巨大。以地处浙江省义乌市的浙江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为例,在21世纪初,虽然劳动工资在涨,但春茶期间还是能容易地招到200多人进场采摘,而目前要找100名采茶工却变得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试验初报 机采 峰形 茶叶产业 社会经济 劳动工资 劳动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及优质绿茶种植区划 被引量:31
18
作者 罗京义 晏理华 +1 位作者 徐大红 杨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利用贵州省铜仁地区10个站点1980-2009年和30个乡镇自动站2001-2009年各年的年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多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生长期月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干燥度等8个气候变量,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确定优质绿... 利用贵州省铜仁地区10个站点1980-2009年和30个乡镇自动站2001-2009年各年的年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多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生长期月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干燥度等8个气候变量,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确定优质绿茶气候区划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将贵州省铜仁地区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优质绿茶气候区,为铜仁地区,乃至贵州茶叶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仁地区 气候适应性 优质绿茶 种植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优质绿茶加工工艺提升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政 李艳红 +2 位作者 李小嫄 李尤学 叶阳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2期16-19,共4页
通过对秦巴山区传统绿茶加工过程的考察调研,分析秦巴山区优质绿茶特点、传统加工工艺及设备现状,改进优化了3套秦巴山区优质绿茶加工工艺。这3套优质绿茶加工新工艺的应用,将有力促进秦巴山区茶叶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 秦巴山区 优质绿茶 加工工艺 工艺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宁波优质绿茶产业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乾勇 王礼中 《中国茶叶》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什么是优质绿茶?这里所说的优质绿茶是指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等途径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无公害优质绿茶;是符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茶。它必须符合以下五方面条件:一是外形一致,便于拼配识别... 什么是优质绿茶?这里所说的优质绿茶是指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等途径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无公害优质绿茶;是符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茶。它必须符合以下五方面条件:一是外形一致,便于拼配识别,从宁波现有基础和便于机采机制来看,蟠曲形较为适宜。二是保证产品的无公害,使消费者喝得放心,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一定要达到绿色食品或有机茶标准,但达到无公害标准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商品茶 优质 销售价格 茶叶质量 人均消费量 肥培管理 销售成本 无公害标准 鲜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