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社会计业务系统的设计
1
作者 王丽平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针对国内信用社会计业务发展迅速 ,对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要求也逐渐加强 。
关键词 信用社 会计业务系统 系统设计 中国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工行会计业务系统自控批处理设计
2
作者 戴海宁 郑良春 陈江宁 《中国金融电脑》 2000年第1期31-39,共9页
关键词 南京市 工商银行 会计业务系统 批处理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江其玟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8,43,共5页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嵌入到业务处理系统中,由业务数据直接导出会计信息。它不以会计凭证作为系统的处理起点,而直接依据业务活动...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嵌入到业务处理系统中,由业务数据直接导出会计信息。它不以会计凭证作为系统的处理起点,而直接依据业务活动数据产生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账簿和报表,所有基础数据在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进行记录、维护和控制。系统将数据仓库、方法库和模型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记录企业业务活动的各种特征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最大限度地采集业务数据,真正实现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处理流程 财务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综合业务系统运行后人民银行会计职能变化研究
4
作者 王磊 《西部金融》 2017年第10期79-81,共3页
2015年12月,人民银行会计综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正式上线,有效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长期以来数据来源分散、报表编制环节多等问题,提高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该系统对于加强会计分析、反映职能,适应国际化、市... 2015年12月,人民银行会计综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正式上线,有效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长期以来数据来源分散、报表编制环节多等问题,提高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该系统对于加强会计分析、反映职能,适应国际化、市场化对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的要求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会计工作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渭南地区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新系统上线对基层央行会计管理的影响,提出加强基层行会计管理的建议,以期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会计职能的转变做好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 会计综合业务系统 会计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金中心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史锋 董复选 卜晖 《中国金融电脑》 2000年第9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会计业务处理系统 资金中心 计算机 银行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
6
作者 陈翔 《电子财会》 2002年第5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 概念 工作流程 业务事件数据库 会计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发行综合业务会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张震 《中国金融电脑》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综合业务会计系统 计算机网络 网络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扁平化改革后如何加强会计管理
8
作者 李广强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扁平化改革 会计管理职能 会计业务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Audi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9
作者 Clarence J. Mann Paloma Bemal Turnes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12期821-833,共13页
As enterprises expand globally, the social value of their operations is assessed on the full range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Enterprises must be profitable to succeed, but they also should strategically align ... As enterprises expand globally, the social value of their operations is assessed on the full range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Enterprises must be profitable to succeed, but they also should strategically align their operations so far as feasible and sustainable in order to address related social needs. This alignment includes not only the beneficial design and qual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 enterprise produces, but also enhanc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its full range of business processes, systems, and practices have on society.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udit is based on two comprehensive social systems models---one of society as a whole and another of the corporate organization. By juxtaposing these two models--which are mirror images of each other--an enterprise can identify various points where its activities intersect with relevant social needs and can configure its operations so far as feasible to alleviate pressing social issues. Using a comparative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 enterprise determines which systems, processes, and activities need to configure or adapt in order to better address the societal needs that are most critical for its success. They may require the enterprise to re-design products or services, develop new activities or desist in others, or reconfigure processes or systems. Thus, enterprises must decide which options are most feasible in light of the societal benefit they are likely to produce. As creatures of society, enterprises have much to gain by strengthening civil society and addressing its most pressing needs whenever possible within the limits of its commercial mission. What action to take depends upon the firm's cost-benefi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enterprise audit model social process model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10
作者 陈晨曦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 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
对公授信业务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同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发业务之一。与会计业务系统及个人银行业务等操作风险高发业务相比,对公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可能相对较低,但由于对公授信业务的批发业务特点,... 对公授信业务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同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发业务之一。与会计业务系统及个人银行业务等操作风险高发业务相比,对公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可能相对较低,但由于对公授信业务的批发业务特点,其单件风险事件的损失却要远大于前两类业务。对公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的另一特点就是,一旦出现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耦合,所造成的信贷资产损失往往远大于纯粹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对公授信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防范,对于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损失,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无疑可以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操作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 授信业务 风险控制 信贷资产损失 个人银行业务 会计业务系统 信用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