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展布体系中由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耦合导致的温度场对称破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文华 徐玖平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8-492,391,共6页
分析了由于化学反应 -扩散 -热传导耦合而导致的非等温非均匀体系中温度场对称破缺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 ,甚至是单组分化学反应 -扩散 -热传导体系 ,温度场的这种自组织进程也不可避免 .作为温度场结构的一个范例 ,进一... 分析了由于化学反应 -扩散 -热传导耦合而导致的非等温非均匀体系中温度场对称破缺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 ,甚至是单组分化学反应 -扩散 -热传导体系 ,温度场的这种自组织进程也不可避免 .作为温度场结构的一个范例 ,进一步从解析解及计算机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小展布非等温的 Lindeman模型 ;结果表明 ,温度场出现时空自组织的阈值不仅与本征参数有关 ,而且与体系的边界条件及外控约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耦合 对称破缺 温度场 Lindem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方程等效电路和BLT方程的传导耦合效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福林 韩继红 张畅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0-1187,共8页
提出了基于积分方程等效电路和Baum-Liu-Tesche(BLT)方程的电磁脉冲传导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建立外部电磁干扰等效源模型,提取等效电流和阻抗参数.对内部含复杂传输线网络和集成电路插件的电子设备建立了电磁拓扑模型,采用BLT方程分析电... 提出了基于积分方程等效电路和Baum-Liu-Tesche(BLT)方程的电磁脉冲传导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建立外部电磁干扰等效源模型,提取等效电流和阻抗参数.对内部含复杂传输线网络和集成电路插件的电子设备建立了电磁拓扑模型,采用BLT方程分析电磁脉冲响应.仿真分析了内部传输线连接关系、外部信号线长度和半径大小、节点负载等因素对传导耦合效应的影响.将计算结果和商用电磁仿真软件CST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电子设备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耦合 积分方程等效电路 矩量法 电磁拓扑 BLT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传导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迎 华丞 《电子与封装》 2007年第8期39-42,共4页
传导耦合是一种重要的串扰方式,它对导线及电缆的干扰很大。电容性耦合和电感耦合是传导耦合的两种形式,通过对它们构成机理以及原理的分析,提出了抑制它们的几种方法,如对于电容性耦合可以采用减小导线的长度、增大线间距,平衡法,对干... 传导耦合是一种重要的串扰方式,它对导线及电缆的干扰很大。电容性耦合和电感耦合是传导耦合的两种形式,通过对它们构成机理以及原理的分析,提出了抑制它们的几种方法,如对于电容性耦合可以采用减小导线的长度、增大线间距,平衡法,对干扰源和被干扰源进行屏蔽等方式进行抑制干扰;对于电感耦合可以用减小互感,局部形成耦合环,对干扰源进行屏蔽等方式来对干扰进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性耦合 电感耦合 传导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汽中心牵头的道路车辆电磁兼容传导耦合、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4
《环境技术》 2023年第12期4-5,共2页
2023年12月,由我国牵头的ISO 7637-1:202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部分:词汇和一般规定》和ISO/TR 17326:2023《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两项标准均由中国汽车技术... 2023年12月,由我国牵头的ISO 7637-1:202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部分:词汇和一般规定》和ISO/TR 17326:2023《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两项标准均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牵头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 性能试验方法 低温冷起动 传导耦合 ISO/TR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HSME的装备危险耦合传导GERT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超 王瑛 +1 位作者 陈超 王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9-2225,共7页
针对装备活动中危险耦合传导关系描述不清楚、分析不具体的问题,构建考虑任意分布的危险耦合传导图形评审技术(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改进模型。提出了系统危险度、危险耦元重要度、危险路径隶属度等扩展分析参数... 针对装备活动中危险耦合传导关系描述不清楚、分析不具体的问题,构建考虑任意分布的危险耦合传导图形评审技术(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改进模型。提出了系统危险度、危险耦元重要度、危险路径隶属度等扩展分析参数,进一步刻画装备活动中的微观危险信息;采用系统耦合理论和极大熵方法(maximum entropy,ME)配置GERT模型变量,并设计量子和声算法(quantum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QHS)求解危险度概率密度极大熵模型。最后,以飞机大表速低空俯冲科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GERT模型比较,该改进模型能充分反映危险耦元对装备活动随机过程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微观信息,且具有较好的求解精度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危险 耦合传导 图形评审技术 量子和声算法 极大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传导/辐射情况下的传热系数和表面热流辨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宇 钱炜祺 何开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40,78,共7页
耦合传导/辐射情况下的传热参数和表面热流辨识问题是一类特殊的传热逆问题,在工程上应用较广。本文首先建立了耦合传导/辐射的传热问题的数值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然后分别建立了同时辨识材料热物性参数和辐射吸收系数的算法、辨识非... 耦合传导/辐射情况下的传热参数和表面热流辨识问题是一类特殊的传热逆问题,在工程上应用较广。本文首先建立了耦合传导/辐射的传热问题的数值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然后分别建立了同时辨识材料热物性参数和辐射吸收系数的算法、辨识非稳态表面热流密度的算法;分析了测点位置、测量误差、辐射吸收系数对辨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辨识材料热物性参数和辐射吸收系数时,利用右端测点的温度辨识出热传导系数值的精度较高,利用中间测点温度辨识出的辐射吸收特性系数值精度较高。对于表面热流的辨识,测点越靠近加热面,辨识结果的精度越高;吸收系数对中间测点的辨识结果影响大于其他位置测点的辨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传导/辐射传热 传热系数 表面热流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传导-蒸汽压耦合作用的混凝土高温破坏行为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永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1,共5页
针对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处于热传导-蒸汽压耦合作用受力特点,以与物质移动理论相结合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为研究平台,借鉴既有的基于物质移动理论的杆单元网络模型,研究考虑热传导-蒸汽压耦合作用的混凝土高温破坏行为解析方法并实现程序化... 针对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处于热传导-蒸汽压耦合作用受力特点,以与物质移动理论相结合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为研究平台,借鉴既有的基于物质移动理论的杆单元网络模型,研究考虑热传导-蒸汽压耦合作用的混凝土高温破坏行为解析方法并实现程序化。该解析方法采用刚体单元对混凝土连续体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三维杆单元网络表征混凝土内部热传导与开裂前后蒸汽压不同移动规律。所采用的解析方法可以准确反映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开裂直至爆裂的真实破坏形态,以期为混凝土高温破坏行为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作用 破坏行为 传导-蒸汽压耦合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监测机房传导性耦合干扰防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钰羽 周凌霄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第6期64-66,共3页
无线电监测机房电磁干扰防护对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机房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极有可能影响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而传导性耦合干扰是电磁干扰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减少无线电监测机房存在的传导性耦合干扰,对保证机房内的监测设备... 无线电监测机房电磁干扰防护对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机房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极有可能影响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而传导性耦合干扰是电磁干扰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减少无线电监测机房存在的传导性耦合干扰,对保证机房内的监测设备能够可靠运行十分必要。对传导耦合干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结合云南监测站实际工作中测试和改善机房传导干扰的经验,提出了针对短波监测机房电磁干扰的防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耦合干扰 短波监测机房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域相关滤波法的计算机视频线缆传导泄漏信号分析与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志升 王勤民 +2 位作者 周长林 余道杰 程俊平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7,共7页
针对计算机视频线缆(VGA接口线缆,DVI接口线缆)传导发射泄漏信号侦测与重建的问题,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域相关滤波的视频泄漏信号去噪方法.首先设计实验系统采集两种典型视频线缆的泄漏信号;然后对泄漏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并... 针对计算机视频线缆(VGA接口线缆,DVI接口线缆)传导发射泄漏信号侦测与重建的问题,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域相关滤波的视频泄漏信号去噪方法.首先设计实验系统采集两种典型视频线缆的泄漏信号;然后对泄漏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并用空域相关法提取红信号;最后通过边缘检测实现原始视频信号的重建,分析了不同信噪比对信号重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域相关滤波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提高微弱泄漏信号的重建质量,在处理传导泄漏信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信息泄漏 传导耦合 小波变换 空域相关滤波 信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点阵夹芯结构的耦合换热及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林志 殷莎 马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9-972,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对复合材料点阵夹芯结构的传导辐射耦合换热及其产生的热应力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孔洞辐射的计算方式,分析了结构内部辐射对于传热机制的影响,并探讨了纤维柱及材料发射率等因素对辐射换热强弱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结构在耦... 采用数值模拟对复合材料点阵夹芯结构的传导辐射耦合换热及其产生的热应力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孔洞辐射的计算方式,分析了结构内部辐射对于传热机制的影响,并探讨了纤维柱及材料发射率等因素对辐射换热强弱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结构在耦合换热作用下所产生的热变形和热应力。数值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50℃左右时,碳纤维点阵夹芯结构的辐射换热效果明显,且温度越高其差值越大;纤维柱对辐射换热的贡献不大;材料的表面发射率越大,夹芯结构的辐射换热能力越强。在上下面板固支情况下,热应力场主要分布于上面板及纤维柱与上面板相接触的根部,增强辐射换热,可减小根部的最大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点阵夹芯 传导辐射耦合换热 孔洞辐射 发射率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温耦合差分方程组的解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庆生 袁国兴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二维三温耦合热传导差分方程组的特点 ,给出并比较了块G S算法和ICCG算法 .数值结果表明 ,ICCG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块G S算法的收敛速度可以快数千倍 .并且 ,在二维激光黑腔靶耦合的数值计算中 ,如果能够实现向量化计算 ,使用ICCG方法... 针对二维三温耦合热传导差分方程组的特点 ,给出并比较了块G S算法和ICCG算法 .数值结果表明 ,ICCG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块G S算法的收敛速度可以快数千倍 .并且 ,在二维激光黑腔靶耦合的数值计算中 ,如果能够实现向量化计算 ,使用ICCG方法将会大大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三温耦合传导 块G-S算法 ICCG算法 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能丛式多分支U型井采热技术及传热算法
12
作者 李守定 张苏鹏 +8 位作者 徐涛 张召彬 郑博 马世伟 孔彦龙 张文秀 赫建明 庞忠和 李晓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7-1411,共15页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资源量大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新能源,当前的主要开采方法有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环绕式井筒换热系统(AGS)、断层带流体循环开采和同轴套管开采法,但存在采热功率不稳定、地震风险高和采热效率低等难题。针对...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资源量大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新能源,当前的主要开采方法有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环绕式井筒换热系统(AGS)、断层带流体循环开采和同轴套管开采法,但存在采热功率不稳定、地震风险高和采热效率低等难题。针对当前深层地热开采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开采过程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为原则,以深层干热岩地热规模化可持续稳定开发为目标,提出了深层地热能丛式多分支U型井采热方法(UMW-DGS)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筒轴对称热传导模型,以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深部干热岩储层为背景,提出了高温高压岩石热导率测试新方法,计算了在定井径条件下井周温度场和采热功率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差、热导率和井径等3个敏感因素对采热功率的影响。此外,针对UMW-DGS定解问题,研发了基于有限体积法(FVM)的三维热流固耦合数值算法,研究了UMW-DGS单水平井段换热效率和在不同泵注量条件下温度场时空演化。通过分析不同流量的有效换热量、换热时长和功率发现:泵注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有效换热能量和有效换热时长的降低,并且使有效换热功率先增加后减少。研究结果表明,深层地热能开发需要在平衡换热温度和功率的条件下设计注入排量,从而得到最优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 丛式多分支U型井 高温高压岩石热导率 储层-工质流固耦合传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的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许东 王庆国 +2 位作者 周星 高永生 罗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共5页
针对关于电磁脉冲对各种低压传输网络及其重要电子终端设备的传导耦合规律、效应评估和损伤机理的研究较少,更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的现状,运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BLT方程进行了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响应规律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 针对关于电磁脉冲对各种低压传输网络及其重要电子终端设备的传导耦合规律、效应评估和损伤机理的研究较少,更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的现状,运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BLT方程进行了传输线网络对电磁脉冲响应规律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传输线网络进行瞬态响应求解时,改进了以往利用繁琐的Fourier变换和反变换的计算方法,采用频域上的BLT方程求出传递函数,并结合时域上的卷积进行求解,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同轴线建立典型传输线网络,以方波为注入源进行了实验,实验测试结果与计算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拓扑 BLT方程 传输线网络 散射矩阵 传导耦合 电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试验对屏蔽电缆电磁骚扰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军 陈维江 +1 位作者 张建功 高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75-3782,共8页
户外冲击放电试验导致附近建筑内通话中断、网络重启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带有智能组件的变压器进行冲击耐压试验时智能组件故障率高达50%,迫切需要开展冲击试验过程的电磁骚扰研究。为此进行了冲击试验的骚扰源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户外冲击放电试验导致附近建筑内通话中断、网络重启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带有智能组件的变压器进行冲击耐压试验时智能组件故障率高达50%,迫切需要开展冲击试验过程的电磁骚扰研究。为此进行了冲击试验的骚扰源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冲击电流幅值可超过10 k A,频率主要在10 MHz以下。基于骚扰耦合路径分析,提出了将电缆屏蔽层与接地网导体联合建模的直接耦合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考虑电缆屏蔽层的散射效应和电缆内部瞬态的波动效应,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比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推荐的解耦法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在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开展的典型冲击放电试验表明:直接耦合法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直接耦合法的准确性;冲击试验情况下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比单端接地降低骚扰电压水平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试验 屏蔽电缆 电磁骚扰 传导耦合 感应耦合 电磁散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屏蔽电缆端口的雷电感应电压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军 张建功 +1 位作者 刘震寰 干喆渊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变电站内屏蔽电缆容易受到雷电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端接设备损坏,有必要开展电缆端口的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研究。基于电磁骚扰的耦合路径分析,提出了依次求解电缆屏蔽层响应和电缆内部响应的耦合分析步骤。对于电缆屏蔽层响应,指出了基于地... 变电站内屏蔽电缆容易受到雷电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端接设备损坏,有必要开展电缆端口的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研究。基于电磁骚扰的耦合路径分析,提出了依次求解电缆屏蔽层响应和电缆内部响应的耦合分析步骤。对于电缆屏蔽层响应,指出了基于地电位差的传导耦合分析方法和基于空间磁场的感应耦合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更一般的分析方法;对于电缆端口响应,提出了基于转移阻抗和转移导纳的分布激励源的传输线计算方法。通过典型算例,计算了屏蔽电缆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时端口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双端接地比单端接地具有更好地雷电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电缆 电磁骚扰 传导耦合 感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电磁兼容实例分析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润民 刘亚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1,共4页
在电力系统内有不少电子设备均处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工作,而在现场对那些敏感的设备来说,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电磁干扰的,我们只希望采用比较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法,将电磁干扰减小到最小限度。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兼容... 在电力系统内有不少电子设备均处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工作,而在现场对那些敏感的设备来说,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电磁干扰的,我们只希望采用比较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法,将电磁干扰减小到最小限度。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前提条件、电磁干扰路径及电磁干扰的实例分析,并通过不同的干扰形式,采用了不同的抗干扰的抑制策略,如:金属屏蔽法、合理地布线和隔离法,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仪器及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从而确保了电网设备、仪表及保护装置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同时,也为相关的电力技术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传导耦合方式 辐射耦合方式 电磁感应 干扰三要素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单分子化学反应体系中温度场的时空对称破缺及温度波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玉民 栗志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38,共4页
从线性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小尺度空间展布、伴有扩散和热传导的Linde-mann单分子化学反应体系的温度场时空对称破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值和固定边界条件下,反应体系经由时间-空间对称破缺分支能够产生温度波.
关键词 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耦合 Lindemann单分子反应模型 温度场时空对称破缺 温度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复合传热数值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绪箕 白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2-456,482,共6页
鉴于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是各向异性的非灰体材料,其复合传热计算是复杂且耗时的,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用于硅纤维这类各向异性非灰体材料的复合传热计算。该方法借鉴了医学领域断层摄影法(局部X射线检测法)中对光沿各向异性散射介... 鉴于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是各向异性的非灰体材料,其复合传热计算是复杂且耗时的,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用于硅纤维这类各向异性非灰体材料的复合传热计算。该方法借鉴了医学领域断层摄影法(局部X射线检测法)中对光沿各向异性散射介质传播分析的思路,得到了各向异性扩散的热辐射方程(RTE-D)并把该方程用于求解非灰体半透明介质的辐射热通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基于辐射传递方程(RTE)求得辐射热流的复合传热数值结果相比较,其最大相对误差为1.5%,并且其计算时间也由Pentium II的3297.66分钟缩短为Pentium IV的约5分钟。最后,该方法被用于真实热环境下刚性隔热瓦LI900(高空隙率硅纤维隔热材料)的复合传热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高吻合度。数据结果表明,各向异性的扩散近似被用于求解非灰体半透明介质的辐射热通量的方法用在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复合传热数值计算中是简便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的扩散近似 辐射和传导耦合传热 非灰体半透明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电气设备静电放电(ESD)抗扰度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 俞磊 林蒙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文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的形成机理、放电模型以及耦合方式,创新性地从静电放电(ESD)耦合路径入手,对静电放电(ESD)的干扰机理和抑制对策进行研究。根据电磁兼容(EMC)中静电放电(ESD)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方法,针对耦合路径设计整改对策,... 本文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的形成机理、放电模型以及耦合方式,创新性地从静电放电(ESD)耦合路径入手,对静电放电(ESD)的干扰机理和抑制对策进行研究。根据电磁兼容(EMC)中静电放电(ESD)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方法,针对耦合路径设计整改对策,确保整改对策的有效性和可复现性,以此提高静电放电(ESD)整改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ESD) 传导性静电放电(ESD)耦合 辐射性静电放电(ESD)耦合 电磁兼容(EMC) 医用电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mitransparent Media Using a Hybrid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0
作者 LIU Yang HU Shaochu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4期458-475,共18页
A hybrid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lay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rmal conductiv... A hybrid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lay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ffectiv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emitransparent materials.For the direct model,the spherical harmonic method and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are used to solve the coupled conduc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problem in an absorbing,emitting,and non-scattering 2D axisymmetric gray medium in the background of laser flash method.For the identification part,firstly,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incident radiation fiel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re chosen as observables.Then,a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PSO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Finally,multilayer ANNs are built to fit and replace the direct model in 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odel to speed up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odel,the time cost of the hybrid identification model is reduced by about 1 000 times.Besides,the hybrid identification model remains a high level of accuracy even with measurement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transparent medium coupled conduc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multilay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evolutionary algorithm hybrid identifica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