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闻传播学界应当成为业界的诤友 |
乔新生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
|
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如何想象“效果研究”——以对“第三人效果”的认知为个案的管窥 |
朱至刚
李冰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评《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 |
汪玥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十个要点 |
陈力丹
|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5
|
全媒体时代新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
王琴琴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传播研究应“以中国为方法” |
吴予敏
|
《教育传媒研究》
|
2020 |
4
|
|
7
|
从《海鲜总动员》看海洋文化传播的策划定位 |
张葵阳
|
《传媒评论》
|
2015 |
2
|
|
8
|
专题研究:解析“十大政府范式”的“传播链” |
刘祖云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15 |
0 |
|
9
|
动漫传播研究的新视角——评《虚拟异托邦:关于新媒体动漫、网络传播和青年亚文化的研究》 |
杨锋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立足跨文化传播视角 弘扬中华川剧文化——评《川剧的跨文化传播》 |
李爽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1
|
关于传播模式的思考与构想 |
邵培仁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3
|
|
12
|
乡村、文化与传播:一种研究范式的转移(上) |
赵月枝
林安芹
|
《教育传媒研究》
|
2017 |
16
|
|
13
|
新闻传播视域下的文化研究 |
李琪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从自然辩证法视角审视健康传播 |
朱妍
|
《青年记者》
|
2010 |
0 |
|
15
|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 |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述评 |
邓绍根
尚旭旭
吴瑕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2019年中国传媒法研究述评——基于新闻传播学类CSSCI来源期刊之论文 |
张晶晶
王伟亮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8
|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与中国智慧 |
胡正荣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观点碰撞,共议认知传播——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综述 |
黄馨茹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戴元光:为建立中国特色传播学理论体系而耕耘 |
孟文清
|
《海河传媒》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