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元素、集合与模式:西方传播理论的引介与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1
作者
胡翼青
文湘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90,共10页
西方传播学理论进入中国已经有46年,从威尔伯·施拉姆访华开始,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中国传播学中偕行的两大元素集合。21世纪以来,大量不同范式的西方传播理论元素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科的繁荣。文章基于元素、集...
西方传播学理论进入中国已经有46年,从威尔伯·施拉姆访华开始,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中国传播学中偕行的两大元素集合。21世纪以来,大量不同范式的西方传播理论元素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科的繁荣。文章基于元素、集合和模式的分析框架,认为决定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知识模式而非知识元素。建设中国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即是用本国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外传播元素。而用西方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国元素,则会强化西方的理论体系,容易踏上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南辕北辙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传播
理论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元素
知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下的华夏传播学——2022年度华夏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艳云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本文基于2022年度华夏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发现,构建中国本土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凸显,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显学”。同时,华夏传播学继续...
本文基于2022年度华夏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发现,构建中国本土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凸显,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显学”。同时,华夏传播学继续深耕中国传播实践,梳理提炼传播学的中国概念、中国范畴,进而形成中国本土的传播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华夏
传播
研究
学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文化的名义”:面向历史与未来的华夏传播研究——访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予敏
杨宇轲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及中国传播研究者知识身份确立和价值旨归彰显了传播研究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学术关怀,构成了当代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是对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的学术访谈。...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及中国传播研究者知识身份确立和价值旨归彰显了传播研究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学术关怀,构成了当代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是对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的学术访谈。吴教授结合个人学术研究的体会,从传播与文化的关系、建立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问题、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路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强调了“以传播为方法”和“以中国为方法”的结合,强调要立足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在总结中国传播智慧的基础上凝练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华夏
传播
研究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题名
元素、集合与模式:西方传播理论的引介与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1
作者
胡翼青
文湘龙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9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传播学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及其反思研究”(23AXW012)。
文摘
西方传播学理论进入中国已经有46年,从威尔伯·施拉姆访华开始,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中国传播学中偕行的两大元素集合。21世纪以来,大量不同范式的西方传播理论元素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科的繁荣。文章基于元素、集合和模式的分析框架,认为决定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知识模式而非知识元素。建设中国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即是用本国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外传播元素。而用西方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国元素,则会强化西方的理论体系,容易踏上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南辕北辙的道路。
关键词
西方
传播
理论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元素
知识
模式
Keywords
West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Chinese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 isolate
knowledge pattern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下的华夏传播学——2022年度华夏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艳云
机构
四川省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05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基于2022年度华夏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发现,构建中国本土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凸显,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显学”。同时,华夏传播学继续深耕中国传播实践,梳理提炼传播学的中国概念、中国范畴,进而形成中国本土的传播理论。
关键词
中国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华夏
传播
研究
学科主体性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化的名义”:面向历史与未来的华夏传播研究——访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予敏
杨宇轲
机构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文摘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及中国传播研究者知识身份确立和价值旨归彰显了传播研究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学术关怀,构成了当代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是对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的学术访谈。吴教授结合个人学术研究的体会,从传播与文化的关系、建立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问题、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路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强调了“以传播为方法”和“以中国为方法”的结合,强调要立足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在总结中国传播智慧的基础上凝练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概念。
关键词
中国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华夏
传播
研究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元素、集合与模式:西方传播理论的引介与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胡翼青
文湘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下的华夏传播学——2022年度华夏传播研究综述
张艳云
《教育传媒研究》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文化的名义”:面向历史与未来的华夏传播研究——访华夏传播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予敏教授
吴予敏
杨宇轲
《传媒观察》
CSSCI
202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