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明耶稣会龙华民传教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1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5期103-111,158,共10页
本文根据晚明在华耶稣会保守主义的实际历史状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开论述,再现了龙华民在广东韶州的传教策略。龙华民在韶州民间传教的经历为后来以儒家士大夫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耶稣会利玛窦传教策略向平民阶层转换提供了经验。换言之... 本文根据晚明在华耶稣会保守主义的实际历史状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开论述,再现了龙华民在广东韶州的传教策略。龙华民在韶州民间传教的经历为后来以儒家士大夫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耶稣会利玛窦传教策略向平民阶层转换提供了经验。换言之,译名礼仪保守策略、信仰的纯粹性固守、乐观论的直接传教工作、平民归化运动等耶稣会文化传教策略,基本上是初期韶州灵性神学的平民传教经验的延伸。龙华民福音保守传教策略是从恢复教会的纯洁性和信仰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向着探索与利玛窦文化适应策略的动态均衡的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增加了信教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龙华民传教策略 保守主义 广东韶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基督教在华传教策略改变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厚轩 张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4-38,共5页
清朝末年,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传教士对中国了解的加深,再加上教会内部的一些变化,促成了其传教策略的改变。教会开始包容中国文化,拉拢士绅阶层,兴办高等教育,希望走上层的传教路线,同时也加快了其内部的改革。基督教传教策略的改变,... 清朝末年,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传教士对中国了解的加深,再加上教会内部的一些变化,促成了其传教策略的改变。教会开始包容中国文化,拉拢士绅阶层,兴办高等教育,希望走上层的传教路线,同时也加快了其内部的改革。基督教传教策略的改变,虽然不能掩盖其文化侵略的本质,但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基督教 传教策略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明清来华传教士传教策略看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汛 吴春波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克服语言困难,采用多种策略成功传教。他们在研习汉语并运用汉语传教的过程中,记下所学所得,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理论化,最终以文稿或著作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传教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克服语言困难,采用多种策略成功传教。他们在研习汉语并运用汉语传教的过程中,记下所学所得,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理论化,最终以文稿或著作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传教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分析了传教士"入乡随俗式"和"学术式"的传教策略,认为"汉语优先论"或"中国文化精粹论"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而宜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切入,融入对方文化并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学术活动为依托,因地制宜,因"俗"施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 传教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赖招仁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明朝后期,社会闭关自守,政府对天主教采取敌视态度。面对不利环境,利玛窦顺应儒家传统,通过交结士大夫、寻求儒学与天主教间的共同点、借学术传教等策略,取得很大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环境与利玛窦传教背景相比,... 明朝后期,社会闭关自守,政府对天主教采取敌视态度。面对不利环境,利玛窦顺应儒家传统,通过交结士大夫、寻求儒学与天主教间的共同点、借学术传教等策略,取得很大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环境与利玛窦传教背景相比,依然有相似之处。实施文化走出去,应借鉴利玛窦传教策略,秉持尊重、包容和共生的理念,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同时,应推出文化精品,培养造就领军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传教策略 文化走出去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融通 耶儒相合——论耶稣会士利玛窦在华传教策略及其在西方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现红 顾秋萍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继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后步入第二次高潮,在此次中西会通的过程中,西方耶稣会士的媒介作用不可忽视。在为数众多的会士之中,利玛窦身体力行,以适应中国文化的委婉传教策略为天主教传教中国奠定了基础。利氏传教策略...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继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后步入第二次高潮,在此次中西会通的过程中,西方耶稣会士的媒介作用不可忽视。在为数众多的会士之中,利玛窦身体力行,以适应中国文化的委婉传教策略为天主教传教中国奠定了基础。利氏传教策略为中西文化更好地互通、互惠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并直接影响了西方思想界。本文试从耶稣会士利玛窦对儒学的高度重视、利玛窦本人与明末儒士的交往来分析利氏传教策略以及西方思想与孔儒文化的渗透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耶儒相合 传教策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在华天主教各修会的传教策略述论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殿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59,共12页
近年来 ,多数关于中国明清时期天主教史的研究作品 ,多讨论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适应”策略 ,而对其他修会 ,包括道明会和方济会的研究较少谈及。该文运用多种中、西材料 ,将明末清初在华的三个主要修会的来华人数及不同的传教方法... 近年来 ,多数关于中国明清时期天主教史的研究作品 ,多讨论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适应”策略 ,而对其他修会 ,包括道明会和方济会的研究较少谈及。该文运用多种中、西材料 ,将明末清初在华的三个主要修会的来华人数及不同的传教方法进行了简要比较。并从不同修会间的固有冲突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礼仪之争的部分根源和不同避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天主教 传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基督教在华传教策略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公伟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9-54,共6页
明代晚期 ,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 ,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 ,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 ,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于是改变策略 ,开始向儒家靠拢 ,并批判佛教。同时 ,传教士还以西方... 明代晚期 ,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 ,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 ,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 ,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于是改变策略 ,开始向儒家靠拢 ,并批判佛教。同时 ,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为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 ,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 ,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个传教的基地 ,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晚期 基督教 传教策略 利玛窦 儒家思想 佛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8
作者 孙思旺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了取得基督教远征中国的成功,利玛窦紧紧围绕“打消明人疑虑,融入当地社会”与“赢得学术声誉,跻身社会上层”两大策略展开其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两大策略恰好抓住了中国,尤其是明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事业营造了一个良... 为了取得基督教远征中国的成功,利玛窦紧紧围绕“打消明人疑虑,融入当地社会”与“赢得学术声誉,跻身社会上层”两大策略展开其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两大策略恰好抓住了中国,尤其是明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事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传教策略 基督教 明代 西班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内地会青海传教策略与方式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平 王志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近代中国内地会传教士深入青海传教。他们既坚持了内地会传统的传教策略与方式,也针对地域社会的特点,加入了独创性的探索性经验,从而将基督宗教传教史上的上层和下层路线、间接和直接的传教方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了一种集综合性、灵活... 近代中国内地会传教士深入青海传教。他们既坚持了内地会传统的传教策略与方式,也针对地域社会的特点,加入了独创性的探索性经验,从而将基督宗教传教史上的上层和下层路线、间接和直接的传教方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了一种集综合性、灵活性、多样性于一体的传教模式。由此,在近代青海的差会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相对而言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内地会传教 传教策略 传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对当今中国文化输出的借鉴意义
10
作者 靳玲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3期225-226,共2页
利玛窦面对东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传教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扭转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文化输出逆差具有借鉴意义:尊重对方民族的文化是文化输出的首要条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了解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关键;中国政府... 利玛窦面对东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传教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扭转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文化输出逆差具有借鉴意义:尊重对方民族的文化是文化输出的首要条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了解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关键;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主导力量;综合国力的提高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坚强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传教策略 文化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使天国——以传教士李提摩太英译《西游记》为中心的近代基督教本色化传教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琤 《佛学研究》 2016年第1期-,共9页
晚清以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佛教各自在华发展也不无裨益.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大多并未对佛教引起足够重视,李提摩太则不然.他在中国传统佛教研究上用力甚勤,而他对佛教的研... 晚清以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佛教各自在华发展也不无裨益.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大多并未对佛教引起足够重视,李提摩太则不然.他在中国传统佛教研究上用力甚勤,而他对佛教的研究也影响了一批来华传教士和本土基督徒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传教策略 《大乘起信论》 大乘佛教 《西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应”与“吸引”——明末清初西方在华传教士的传教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明 《船山学刊》 2005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为传教,采取“因应”和“吸引”策略,心理上最大限度消除了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西方的鄙视;言行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义的抵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为传教,采取“因应”和“吸引”策略,心理上最大限度消除了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西方的鄙视;言行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义的抵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西方在华传教 传教策略 文化交流 基督教 “因应” “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督教入闽传教策略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白瑜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9-20,24,共3页
从唐、元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差会曾三度传入福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使整个福建福音化,均采取了各不相同的传教策略。这些传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教的成败,同时也对福建社会... 从唐、元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差会曾三度传入福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使整个福建福音化,均采取了各不相同的传教策略。这些传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教的成败,同时也对福建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基督教入闽的传教策略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并就其功过得失以及对福建的影响作出相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福建 传教策略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与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14
作者 高阳 《西部学刊》 2016年第23期55-57,共3页
基督教传入中国肇始于唐,这个时期,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开始传入中土。元朝时期罗马天主教借助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旋风"首次传入中国。但是基督教这两次传入中国,均旋起旋灭,随着朝代更替销声匿迹。及至明清,基督教以耶稣会士... 基督教传入中国肇始于唐,这个时期,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开始传入中土。元朝时期罗马天主教借助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旋风"首次传入中国。但是基督教这两次传入中国,均旋起旋灭,随着朝代更替销声匿迹。及至明清,基督教以耶稣会士为载体,第三次传入,作为耶稣会在华传教先驱的利玛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具体背景,采取了学界称之为"适应性政策"的灵活传教策略,并把此策略具体化为向士大夫、官员甚至皇帝赠送礼物,以博得地方官员乃至皇帝的好感,以礼物为敲门砖,叩开了当时封闭中国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礼物 传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主教早期在中日两国传教策略比较
15
作者 周韬 《创新》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从16世纪中叶开始,耶稣会士携天主教先后进入日本与中国。当时,处于战国末期"下克上"风潮中的日本是由"轻文重武重商"的武士阶层所主导的封建割据社会,中国则是"重文轻武轻商"的士大夫所主导的中央集权... 从16世纪中叶开始,耶稣会士携天主教先后进入日本与中国。当时,处于战国末期"下克上"风潮中的日本是由"轻文重武重商"的武士阶层所主导的封建割据社会,中国则是"重文轻武轻商"的士大夫所主导的中央集权社会。中日两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大相其异,迫使远东耶稣会采取了不同的传教策略——"商教一体"与"科教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天主教 传教策略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天主教在江南教区的传教策略——以安徽为例
16
作者 吴丽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9-53,共5页
清末民初天主教在安徽的传教事业非常艰难,天主教江南教区传教士根据安徽社会情况对传教策略进行了调整。天主教弛禁后,耶稣会士重返江南教区,主要工作是对传教事业的重建与恢复。通过发展慈善事业、重建老会口以及利用政治外交来促进... 清末民初天主教在安徽的传教事业非常艰难,天主教江南教区传教士根据安徽社会情况对传教策略进行了调整。天主教弛禁后,耶稣会士重返江南教区,主要工作是对传教事业的重建与恢复。通过发展慈善事业、重建老会口以及利用政治外交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安徽成为重点传教区域,一些传教士通过政治外交等手段来强势推进天主教的传教事业,同时利用科学和教育间接传教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力,重点培养传教先生和神职人员来推动天主教的传教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天主教 江南教区 传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天主教妇女群体传教策略研究以“女柱石”许甘第大行实为例
17
作者 杨莹 《中国天主教》 2022年第4期56-59,共4页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采取充满适应性意味的妇女群体传教策略,吸引了颇多妇女受洗入教。然而,妇女的社会边缘性角色却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宗教活动空间,可进行个人神修和妇女宣教之热忱。明清女信徒中最具象征性的人物当推许甘第大,堪称...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采取充满适应性意味的妇女群体传教策略,吸引了颇多妇女受洗入教。然而,妇女的社会边缘性角色却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宗教活动空间,可进行个人神修和妇女宣教之热忱。明清女信徒中最具象征性的人物当推许甘第大,堪称天主教传教事业的“女柱石”。本文尝试以许甘第大行实为例,结合传教士和时人所撰述的资料,对明清天主教妇女群体传教策略作一探析,实现从布道方式层面认识明清妇女信徒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彰显明清妇女传教史在整个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传教策略 许甘第大 妇女习俗 “边缘性角色” 宗教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与坚持:由《诵念珠规程》中的建筑物解析17世纪耶稣会传教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艺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87,共3页
耶稣会士纳达尔编写的《福音故事图集》在其去世后于1593年在安特卫普出版。而耶稣会士罗如望则于1620年前后在南京出版了《诵念珠规程》,其中的15幅木版插图全部以《福音故事图集》的铜版插图为范本。本文通过比较《诵念珠规程》与《... 耶稣会士纳达尔编写的《福音故事图集》在其去世后于1593年在安特卫普出版。而耶稣会士罗如望则于1620年前后在南京出版了《诵念珠规程》,其中的15幅木版插图全部以《福音故事图集》的铜版插图为范本。本文通过比较《诵念珠规程》与《福音故事图集》中建筑物描绘的异同,分析变化的原因,进而尝试探寻17世纪末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音故事图集》 《诵念珠规程》 耶稣会 传教策略
原文传递
耶儒对话与传教策略——《训真辨妄》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邦建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9-262,共4页
本文以基督教经典文献《训真辨妄》做个案研究,考查近代西方基督宗教与中国儒家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训真辨妄》中基督教"附儒"和"批儒"策略,笔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揭露,揭示基督教徒在华传教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儒... 本文以基督教经典文献《训真辨妄》做个案研究,考查近代西方基督宗教与中国儒家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训真辨妄》中基督教"附儒"和"批儒"策略,笔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揭露,揭示基督教徒在华传教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持态度及其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真辨妄 基督教传播 耶儒对话 传教策略
原文传递
清代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晟文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8-61,共14页
关键词 耶稣会士 传教 在华传教 传教策略 法国 “中国化” 天主教 《圣经》 利玛窦 中西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